礦井防治水安全技術措施
為更好地防止礦井生產中水災事故的發生,對礦井水患進行科學管理,建立健全我礦防治水有關制度,堅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特制定本措施。一、礦井開采所采取的安全保證措施1、采掘工作面的防治水措施1)、定期收集、調查和核對相鄰煤礦和廢棄的老窯情況,并在井上、下對照圖上標出其井田位置、開采范圍、開采年限、積水情況等。2)、針對主要含水層(段)建立地下水動態觀測系統,進行地下水動態觀測、水害預報,并制定相應的“探、防、堵、截、排”綜合防治措施。3)井巷掘進必須嚴格執行“逢掘必探,邊探邊掘”的探放水原則,掌握前方水文情況,若發現有水患時,應及時采取措施,待確認安全后方可向前掘進,并將出水點位置標于井上下對照圖或采掘工程平剖面圖上。井巷揭露的主要出水點或地段,必須進行水溫、水量、水質等地下水動態和松散含水層涌水含砂量綜合觀測和分析,防止滯后突水。4)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點發現有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滲水、水色發渾、有臭味等突出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采取措施,立即報告礦調度室,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5)井下和地面排水設施保證完好,所設沉淀池、水溝要及時進行清理,每年雨季前必須清理一次。每年雨季前對礦井防治水工作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成立防洪搶險隊伍,并儲備足夠的防洪搶險物資。6)在礦井采掘工程中堅持“有掘必探”的原則,避免再次遇到威脅礦井安全生產的溶洞水。7)查明礦區和礦井的水文地質條件,編制中長期防治水規劃和年度防治水計劃,并組織實施。做到水文地質條件可靠。2、地面防治水措施必須先查清礦區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統的匯水、滲漏情況,與水力有關的水利工程,掌握當地歷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資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統。?二、防水安全煤巖柱留設1、防水煤(巖)柱的留設原則1)、在有突水威脅但又不宜疏放(疏放會造成成本大大提高時)的地區采掘時,必須留設防水煤(巖)柱。2)、防水煤柱一般不能再利用,故要在安全可靠的基礎上把煤柱的寬度或高度降低到最低限度,以提高資源利用率。3)、留設防水煤(巖)柱必須與當地的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煤層賦存條件、圍巖的物理力學性質、煤層的組合結構方式等自然因素密切結合,與采煤方法、開采強度、支護形式等人為因素互相適應。4)、一個井田或一個水文地質單元的防水煤(巖)柱應該在它的總體設計中確定,即開采方式和井巷布局必須與各種煤柱的留設相適應,否則會給以后煤柱的留設造成極大的困難,甚至無法留設。5)、在多煤層地區,各煤層的防水煤(巖)柱必須統一考慮確定,以免某一煤層的開采破壞另一煤層的煤(巖)柱,致使整個防水煤柱失效。6)、在同一地點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留設煤(巖)柱的條件時,所留設的煤(巖)柱必須滿足各個留設煤(巖)柱的條件。7)、對防水留設煤(巖)柱的的維護要特別嚴格,因為煤(巖)柱的任何一處被破壞,必將造成整個煤(巖)柱無效。防水煤(巖)柱一經留設即不得破壞,巷道必須穿過煤柱時,必須采取加固巷道、修建防水閘門和其它防水設施,保護煤(巖)柱的完整性。8)、留設防水煤(巖)柱所需要的數據必須在本地區取得。鄰區或外地的數據只能參考,如果需要采用,應適當加大安全系數。9)、防水煤(巖)柱中必須有一定厚度的粘土質隔水巖層或裂隙不發育、含水性極弱的巖層,否則防水巖柱將無隔水作用。2、防水煤(巖)柱的種類根據防水煤(巖)柱所處的位置,可以分成不同的種類。根據本礦的實際情況,需留設以下防水煤(巖)柱:1)、斷層防水煤(巖)柱在導水或含水斷層兩側,為防止斷層水潰入井下而留設的防水煤(巖)柱;當斷層使煤層與強含水層接觸或接近時,為防止含水層潰入井下而留設的防水煤(巖)柱。2)、主要巷道防水煤(巖)柱。3、防水煤(巖)柱的留設1)、斷層防水煤(巖)柱的留設斷層破壞了巖層的完整性,常常成為含水層間的聯系通道。斷層的某一區段是否導水,導水性強弱等情況取決于兩側巖層的接觸關系、含水層的水壓以及采礦活動對斷層的重復破壞作用。因此,在沒有掌握斷層各區段的導水性時,應把整個斷層作為導水斷層對待。煤層直接和富含水層、導水斷層接觸,頂底板無突水可能,即煤柱主要是順層受壓時,常以下述計算公式計算煤柱寬度:L=式中:L——順層防水煤柱寬度(m);M——煤層厚度或采高(m)取最大采高M=1.8m;KP——煤層的抗張強度(kgf/cm2)KP取10kgf/cm2;P——水頭壓力(kgf/cm2),P=120kgf/cm2;K——安全系數,一般取2—5,本次設計取5則:L==27
篇2:礦井防治水管理工作規定
第一章?一般規定
第一條為了更好地落實黨和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搞好我礦的防治水工作,杜絕重大水害事故的發生,確保煤礦安全生產和職工人身安全,促進礦井的可持續發展,特制定本工作規定。
第二條礦成立防治水領導小組。
組?長:礦法人代表
副組長:金源礦礦長、副礦長、副監獄長、
總工程師、副總工程師
成?員:各科室負責人
礦井防治水領導小組對礦井防治水工作負總責,并負責礦井防治水決策工作及礦井水災預防和處理的組織領導工作,解決礦井防治水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保證人力、物力和資金到位,并行使獎罰權。
第三條礦井防治水是一項多部門配合的綜合性工作,需各部門分工負責,共同把關。地測部門負責提供水文地質資料和水情、水害預報,為防治水提供依據,在總工程師領導下參與編制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編審上報制定防治水規劃,年度防治水計劃,會同技術、安全等部門排查受水害威脅的采掘工作面,編審上報防治水工程設計,負責鉆探設計及指導施工管理。
技術部門負責防治水井巷工程、隔離工程的設計和施工管理,負責受水害威脅的工作面防治水措施的落實和檢查。
機電部門負責供電、防、排水系統的維護和安全運轉,保持設備完好狀態。負責雨季三防計劃的制定和實施。
安監部門要配備經過培訓的防治水安全檢查員,建立安全檢查網,負責檢查監督上級及礦制定的有關防治水規程、規定、條例、措施等的執行情況。負責盯頭包面的安全檢查員也要負責觀察水情,發現有突水征兆時立即向有關部門匯報。
采掘工區要嚴格按采掘作業規程進行施工,并及時向有關部門匯報水情。
受水害威脅采掘工作面的設計及作業規程的編制必須有地測部門參加,作業規程有變動及時通知地測部門;與防治水有關的采掘措施必須有地測部門簽字,簽字后并報地測部門一份,否則不得開工。
第四條礦每月由總工程師組織地測、技術、調度、安全、機電等部門的有關人員根據當月采掘計劃進行水情水害分析排查,并提出水害預報。水文地質人員每周對受水害威脅的頭面檢查一次,檢查防治水措施落實情況及水情變化,隨時向有關部門和區隊了解水情,根據水情的變化進行跟蹤預報。
第五條礦井防治水費用,必須專款專用,講求實效,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章礦井水文地質基礎工作
第六條礦井水文地質基礎工作的重點是:
1、建立健全井上下動態觀測網,井下主要觀測礦井總涌水量、出水點涌水量、探放水鉆孔涌水量;井下測壓鉆孔的水壓,有代表性的出水點要取水樣進行水質分析,對各種動態資料進行系統整理分析,掌握其變化規律。
2、通過各種鉆探、抽放水試驗分析研究三灰、奧灰溶裂隙平向和垂向的發育規律和富水特征。通過各種試驗,探查各斷裂構造的導、阻水性及附近巖溶裂隙的發育特征,設計防水煤柱的留設。
3、查清采空區積水的分布,對井巷接近可能積水的區段提出探放水措施。
4、查清第四系底部砂礫層的分布規律和富水特性,為開采井田上部靠近開采上限的煤層提供依據。
第七條根據《礦井水文地質規程》、《煤礦防治水工作條例》的要求,建立下列8種臺帳:
1、氣象資料臺帳
2、鉆孔水位動態臺帳
3、礦井涌水量觀測成果臺帳
4、抽放水試驗成果臺帳
5、井下水文鉆孔臺帳
6、水質分析成果臺帳
7、封閉不良鉆孔臺帳
8、井下突水點臺帳
第八條礦必備如下水文圖紙:
1、礦井充水性圖(1:2000)
2、綜合水文地質圖(1:5000)
3、水文地質剖面圖(1:1000——1:5000)
4、綜合水文地質圖(1:200——1:500)
5、礦井涌水量與各種相關因素曲線圖
第三章地面防治水
?第九條井口及工業廣場附近的水溝要暢通無阻,定期清理。
第十條矸石、垃圾等雜物,不得堆放在山洪、河流可能沖刷到的地方,以免沖刷到工業工場和淤塞河道。
第四章井下防治水
第十一條基本要求
1、采掘過程中,必須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則,不準對老空水、導水斷層、陷落柱、導水鉆孔、強含水層直接巷探。
2、在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存在水害威脅或接近積水區掘進時,必須認真分析水害情況,打超前探水鉆孔,防止突水事故的發生。
3、探放水鉆孔必須嚴格按設計、措施要求和程序進行。
4、探放水工作必須有專人負責。
第十二條采掘工作面遇有下列情況之一,必須探放水:
1、接近水淹的井巷、老空、老窯時;
2、接近水文地質復雜地域,并有出水征兆時;
3、接近有水和泥漿積聚的灌漿區時;
4、接近封閉不良的鉆孔時;
5、接近含水層、導水斷層、陷落柱時;
6、接近其他可能出(突)水的地點時;
第十三條探放小窯老空積水和本礦老空積水的超前鉆孔,一般超前距不得小于10-20m。探放水鉆孔的布設原則按《煤礦防治水工作條例》(試行)中的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煤層頂板有含水層和水體存在時,應當觀測"三帶"發育高度。當影響安全開采時,必須采取相應措施。
第十五條探水鉆機的安裝、管理以及鉆孔放水必須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規定。
第十六條掘進工作面接近探水線時,必須編制探放水設計,超前探放水。并有防止瓦斯和其他有害氣體危害等安全措施。采煤工作面受各類水患威脅時,也必須編制專門的探放水設計,并嚴格按批準的措施執行。
第十七條穿過含水層或導水破碎帶段的井巷,應按防水的要求進行壁后注漿,并加強支護。
第五章礦井防排水設施
第十八條機電部門必須對水泵、水管、閘閥、排水用的配電設備和輸電線路進行經常性全面檢修,并對水倉、沉淀池和水溝進行清理,每年進行聯合排水試驗一次。
第十九條倉庫要備足防治水材料,以備急用。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條根據《礦井水文地質規程》、《煤礦防治水工作條例》的有關規定,對在防治水工作中做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實行獎勵。
篇3:礦井防治水管理制度
1、礦必須成立防治水領導小組,以加強對礦井防治水的組織領導和管理。
2、分管技術的礦領導要組織有關人員制定礦井中長期防治水計劃、年度防治水計劃以及礦井水災的防治與處理計劃,并組織實施。
3、礦有關部門必須定期收集,調查和核對周邊礦井、老窯以及本礦井的水文地質情況、積水情況,并在礦井水文地質圖上明確標出其位置、范圍和積水情況。
4、建立井下水文觀測站,定期進行礦井水動態觀測,異常情況下要作出水害預報。
5、建立礦井水文地質及防治水有關臺帳,做好詳細記錄。圖紙、資料、數據要妥善保存,不經過領導批準,不得對外。
6、采掘工作必須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指導方針,礦要成立探水隊伍,具備必要的探水設備。
7、抓好雨季“三防”工作,礦每年在雨季前必須對防治水工作進行全面檢查,成立“三防”領導小組,作出“三防”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
8、必須備有一定的防治水應急物資、設備、材料。動用后要及時補充。
9、嚴禁采動礦井防水煤柱,如周邊已無水患,必須采動時,要報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進行采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