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化調試安全措施
氣化試生產階段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
一、煤粉集中區域
該區域包括制粉、加壓輸送,輸送載體為N2、CO2,煤粉處于惰性環境中。但一旦惰性環境被破壞或煤粉外泄,將會出現火災或粉塵爆炸的可能性。
根據目前普遍的問題采取的對策:
1.高壓與低壓系統采取嚴格的隔離方法:
a.雙重隔斷閥
b.單獨的隔斷閥和限流孔板(限制最大流量)
c.單獨的隔斷閥與調節閥(限制最大流量)
2.動力系統故障時,閥門復位到安全閥位
3.在惰性氛圍中進行煤粉貯存與輸送
4.所有設備均正確接地以防止靜電電荷積聚
5.安裝溫度、CO和O2報警,以防止發生燜燒現象
6.在煤粉容易泄露的地方,安裝消防水接口,必要時沖洗使用,以保持良好的清潔環境
7.對設備壓力、料位指示、報警等進行維護,保證處于良好運行狀態
8.工程技術人員、操作人員按要求對煤粉制備系統進行巡檢,發現事故隱患及時處理
二、液化氣集中區域
液化氣管線及設備出現泄漏或焊縫開裂,可能出現火災爆炸的事故。
1.對管線進行防腐、保溫
2.嚴格控制液面高度,嚴禁超量儲存
3.嚴禁誤操作,防止高壓串低壓
4.定期檢查安全閥等,保證其靈敏可靠
5.對設備、管線壓力;液位指示;報警及各種聯鎖經常維護,保證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
6.定期對設備避雷設施進行檢查、維護
7.工程技術人員、操作人員按要求對液化氣站、至用戶單元管線進行定期巡檢,發現事故隱患及時處理
三、一氧化碳、氫氣集中的區域
氣化、一氧化碳變換、低溫甲醇洗、甲醇合成等系統,屬于一氧化碳、氫氣相對集中的單元。由于系統操作壓力高,設備、管線焊縫開裂,閥門、管件等引起的氣體泄漏,將導致裝置區內有毒氣體、可燃氣體濃度較高,會致使人員不同程度的中毒及爆炸性火災。
1.在有一氧化碳、氫氣可能泄漏的裝置區必須使用防爆工具。進入現場的人員須佩戴報警儀。裝置區必須有防止靜電發生的措施。電器設備必須防爆。保持良好的通風。現場安裝測爆分析報警儀。
2.一旦發現人員一氧化碳中毒,應把受害人立即轉移到有新鮮空氣的場所。如果失去了知覺,應把傷者的頭盡量放低并側臥。如果停止呼吸,應立即進行有效的人工呼吸。在可能的情況下,給病人輸送氧氣
3.如果因一氧化碳、氫氣的泄漏引起的火情較小,可用干粉滅火器或二氧化碳手提滅火器。如果火勢較大且無法切斷氣源,匯報上級采取緊急停車措施
四、氮氣、二氧化碳集中區域
氮氣遍布于整個裝置區,二氧化碳做為氣化煤粉載氣。有高壓氣體泄漏,將會造成人員窒息的可能。
1、加強裝置區的通風。
2、進塔入罐前,要進行氧含量分析,合格后方能進行作業。
五、甲醇氣、液相集中的區域
低溫甲醇洗、甲醇合成、甲醇精餾、罐區系統,屬于氣、液體甲醇比較集中的單元。由于設備、管線焊縫開裂;閥門、管件泄漏引起的甲醇暴露于大氣中,導致甲醇濃度偏高,引起人員不同程度的中毒及爆炸性火災。
1.所有操作人員必須了解甲醇對人體可能造成的危害,必須禁止抽煙或明火。所用工具必須是絕緣的。裝置區必須有防止靜電發生的措施。電器設備必須防爆。保持良好的通風。
2.甲醇有高度的揮發性,溢出的甲醇必須立即打掃干凈。在大量泄漏的情況下,有必要提請周邊人員注意。不要沖洗溢出液到水系統中或公用的處理系統中。
3.空氣中的甲醇濃度一旦達到5000ppm時,不論吸入、吸食、或皮膚接觸,則會對人體產生不良的影響。應盡可能迅速地帶受傷者去醫院救治。
4.人為處理時,必須佩戴或準備好個人防護用具(安全護目鏡、手套、防護服、呼吸器等)。
5.一旦引起火災,在火勢較小的情況下,建議使用化學干粉或二氧化碳手提滅火器。對于較大的火,使用抗酒精泡沫是可行的。如果用水,噴淋效果較好。
六、氨集中的區域
低溫甲醇洗、冷凍、空分系統,屬于氣、液氨相對集中的單元。若由于設備、管線焊縫開裂;閥門、管件引起的氨泄漏,導致裝置區內氨的濃度相對較高,致使人員不同程度的中毒及爆炸性火災。
1.在有氨可能泄漏的裝置區必須禁止抽煙或明火。裝置區必須有防止靜電發生的措施。電器設備必須防爆。保持良好的通風。
2.如果患者只是單純接觸氨氣,并且沒有皮膚和眼的刺激癥狀,則不需要清除污染。假如接觸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應將衣服脫下并放入雙層塑料袋內。如果眼睛接觸或眼睛有刺激感,應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20分鐘以上。應對接觸的皮膚和頭發用大量清水沖洗15分鐘以上。沖洗皮膚和頭發時要注意保護眼睛。
3.少量泄漏,撤退區域內所有人員。防止吸入蒸氣,防止接觸液體或氣體。處置人員應使用呼吸器。禁止進入氨氣可能匯集的局限空間,并加強通風。只能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堵漏。泄漏的容器應轉移到安全地帶,并且僅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才能打開閥門泄壓。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應放在貼有相應標簽的密閉容器中,以便廢棄處理。大量泄漏,疏散場所內所有未防護人員,并向上風向轉移。泄漏處置人員應穿全身防護服,戴呼吸設備。消除附近火源。
4.消防人員進入火場前,應穿著防化服,佩戴正壓式呼吸器。氨氣易穿透衣物,且易溶于水。小火災時用干粉或CO2滅火器,大火災時用水幕、霧狀水或常規泡沫。儲罐火災時,盡可能遠距離滅火。切勿直接對泄漏口或安全閥門噴水,防止產生凍結。安全閥發出聲響或變色時應盡快撤離,切勿在儲罐兩端停留。
七、二硫化碳
一氧化碳變換單元第一、二、三變換催化劑還原時,需用二硫化碳做硫化物。二硫化碳儲槽04T001及硫化催化劑所用的回路充有二硫化碳。若由于設備、管線焊縫開裂;閥門、管件引起的二硫化碳泄漏,導致裝置區內二硫化碳的濃度相對較高,致使人員不同程度的中毒及爆炸性火災。
1.因生產條件下意外接觸高濃度CS2后發生,主要表現為急性中毒性腦病的癥狀與體征。可能接觸其蒸氣時,必須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靜電工作服。戴橡膠耐油手套。工作現場嚴禁吸煙。工作完畢,淋浴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2.皮膚接觸者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眼睛接觸者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吸入者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予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3.裝置區空氣中CS2最高容許濃度為lOmg/m3。具有器質性神經系統疾病、各種精神病、視網膜病變、冠心病或糖尿病者,不宜從事CS2作業。
4.一旦發生泄漏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噴霧狀水或泡沫冷卻和稀釋蒸氣,保護現場人員。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滅火劑:霧狀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八、硫化氫、二氧化硫集中區域
硫回收裝置硫化氫、二硫化碳濃度相對較高。當設備、管線密封不良,或因故發生跑冒滴漏、違章檢修、操作失誤、通風不良等情況下,會造成毒物外泄,容易發生中毒事故。
1、當發現泄漏后,確認泄漏部位和危害程度,并立即將泄漏管線切除。
2、處理時要實行作業票制度,作業票由相關負責人填寫,嚴禁帶壓處理。
3、在拆法蘭、閥門等之前,須將管線內介質吹掃和置換干凈,嚴禁帶壓處理。
4、處理泄漏事故時,必須帶好硫化氫報警儀和適用的防毒面具或空氣呼吸器。
5、處理時必須安排兩人以上同時到場,人站在上風向,并注意周圍環境。
6、須動火的管線必須進行吹掃、處理、置換合格,落實安全措施后方可動火。
總之,切實加強危險化學品裝置試生產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和減少事故發生。
篇2:Z氣化調試安全措施
氣化試生產階段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
一、煤粉集中區域
該區域包括制粉、加壓輸送,輸送載體為n2、co2,煤粉處于惰性環境中。但一旦惰性環境被破壞或煤粉外泄,將會出現火災或粉塵爆炸的可能性。
根據目前普遍的問題采取的對策:
1.高壓與低壓系統采取嚴格的隔離方法:
a.雙重隔斷閥
b.單獨的隔斷閥和限流孔板(限制最大流量)
c.單獨的隔斷閥與調節閥(限制最大流量)
2.動力系統故障時,閥門復位到安全閥位
3.在惰性氛圍中進行煤粉貯存與輸送
4.所有設備均正確接地以防止靜電電荷積聚
5.安裝溫度、co和o2報警,以防止發生燜燒現象
6.在煤粉容易泄露的地方,安裝消防水接口,必要時沖洗使用,以保持良好的清潔環境
7.對設備壓力、料位指示、報警等進行維護,保證處于良好運行狀態
8.工程技術人員、操作人員按要求對煤粉制備系統進行巡檢,發現事故隱患及時處理
二、液化氣集中區域
液化氣管線及設備出現泄漏或焊縫開裂,可能出現火災爆炸的事故。
1.對管線進行防腐、保溫
2.嚴格控制液面高度,嚴禁超量儲存
3.嚴禁誤操作,防止高壓串低壓
4.定期檢查安全閥等,保證其靈敏可靠
5.對設備、管線壓力;液位指示;報警及各種聯鎖經常維護,保證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
6.定期對設備避雷設施進行檢查、維護
7.工程技術人員、操作人員按要求對液化氣站、至用戶單元管線進行定期巡檢,發現事故隱患及時處理
三、一氧化碳、氫氣集中的區域
氣化、一氧化碳變換、低溫甲醇洗、甲醇合成等系統,屬于一氧化碳、氫氣相對集中的單元。由于系統操作壓力高,設備、管線焊縫開裂,閥門、管件等引起的氣體泄漏,將導致裝置區內有毒氣體、可燃氣體濃度較高,會致使人員不同程度的中毒及爆炸性火災。
1.在有一氧化碳、氫氣可能泄漏的裝置區必須使用防爆工具。進入現場的人員須佩戴報警儀。裝置區必須有防止靜電發生的措施。電器設備必須防爆。保持良好的通風。現場安裝測爆分析報警儀。
2.一旦發現人員一氧化碳中毒,應把受害人立即轉移到有新鮮空氣的場所。如果失去了知覺,應把傷者的頭盡量放低并側臥。如果停止呼吸,應立即進行有效的人工呼吸。在可能的情況下,給病人輸送氧氣
3.如果因一氧化碳、氫氣的泄漏引起的火情較小,可用干粉滅火器或二氧化碳手提滅火器。如果火勢較大且無法切斷氣源,匯報上級采取緊急停車措施
四、氮氣、二氧化碳集中區域
氮氣遍布于整個裝置區,二氧化碳做為氣化煤粉載氣。有高壓氣體泄漏,將會造成人員窒息的可能。
1、加強裝置區的通風。
2、進塔入罐前,要進行氧含量分析,合格后方能進行作業。
五、甲醇氣、液相集中的區域
低溫甲醇洗、甲醇合成、甲醇精餾、罐區系統,屬于氣、液體甲醇比較集中的單元。由于設備、管線焊縫開裂;閥門、管件泄漏引起的甲醇暴露于大氣中,導致甲醇濃度偏高,引起人員不同程度的中毒及爆炸性火災。
1.所有操作人員必須了解甲醇對人體可能造成的危害,必須禁止抽煙或明火。所用工具必須是絕緣的。裝置區必須有防止靜電發生的措施。電器設備必須防爆。保持良好的通風。
2.甲醇有高度的揮發性,溢出的甲醇必須立即打掃干凈。在大量泄漏的情況下,有必要提請周邊人員注意。不要沖洗溢出液到水系統中或公用的處理系統中。
3.空氣中的甲醇濃度一旦達到5000ppm時,不論吸入、吸食、或皮膚接觸,則會對人體產生不良的影響。應盡可能迅速地帶受傷者去醫院救治。
4.人為處理時,必須佩戴或準備好個人防護用具(安全護目鏡、手套、防護服、呼吸器等)。
5.一旦引起火災,在火勢較小的情況下,建議使用化學干粉或二氧化碳手提滅火器。對于較大的火,使用抗酒精泡沫是可行的。如果用水,噴淋效果較好。
六、氨集中的區域
低溫甲醇洗、冷凍、空分系統,屬于氣、液氨相對集中的單元。若由于設備、管線焊縫開裂;閥門、管件引起的氨泄漏,導致裝置區內氨的濃度相對較高,致使人員不同程度的中毒及爆炸性火災。
1.在有氨可能泄漏的裝置區必須禁止抽煙或明火。裝置區必須有防止靜電發生的措施。電器設備必須防爆。保持良好的通風。
2.如果患者只是單純接觸氨氣,并且沒有皮膚和眼的刺激癥狀,則不需要清除污染。假如接觸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應將衣服脫下并放入雙層塑料袋內。如果眼睛接觸或眼睛有刺激感,應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20分鐘以上。應對接觸的皮膚和頭發用大量清水沖洗15分鐘以上。沖洗皮膚和頭發時要注意保護眼睛。
3.少量泄漏,撤退區域內所有人員。防止吸入蒸氣,防止接觸液體或氣體。處置人員應使用呼吸器。禁止進入氨氣可能匯集的局限空間,并加強通風。只能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堵漏。泄漏的容器應轉移到安全地帶,并且僅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才能打開閥門泄壓。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應放在貼有相應標簽的密閉容器中,以便廢棄處理。大量泄漏,疏散場所內所有未防護人員,并向上風向轉移。泄漏處置人員應穿全身防護服,戴呼吸設備。消除附近火源。
4.消防人員進入火場前,應穿著防化服,佩戴正壓式呼吸器。氨氣易穿透衣物,且易溶于水。小火災時用干粉或co2滅火器,大火災時用水幕、霧狀水或常規泡沫。儲罐火災時,盡可能遠距離滅火。切勿直接對泄漏口或安全閥門噴水,防止產生凍結。安全閥發出聲響或變色時應盡快撤離,切勿在儲罐兩端停留。
七、二硫化碳
一氧化碳變換單元第一、二、三變換催化劑還原時,需用二硫化碳做硫化物。二硫化碳儲槽04t001及硫化催化劑所用的回路充有二硫化碳。若由于設備、管線焊縫開裂;閥門、管件引起的二硫化碳泄漏,導致裝置區內二硫化碳的濃度相對較高,致使人員不同程度的中毒及爆炸性火災。
1.因生產條件下意外接觸高濃度cs2后發生,主要表現為急性中毒性腦病的癥狀與體征。可能接觸其蒸氣時,必須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靜電工作服。戴橡膠耐油手套。工作現場嚴禁吸煙。工作完畢,淋浴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2.皮膚接觸者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眼睛接觸者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吸入者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予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3.裝置區空氣中cs2最高容許濃度為lomg/m3。具有器質性神經系統疾病、各種精神病、視網膜病變、冠心病或糖尿病者,不宜從事cs2作業。
4.一旦發生泄漏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噴霧狀水或泡沫冷卻和稀釋蒸氣,保護現場人員。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滅火劑:霧狀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八、硫化氫、二氧化硫集中區域
硫回收裝置硫化氫、二硫化碳濃度相對較高。當設備、管線密封不良,或因故發生跑冒滴漏、違章檢修、操作失誤、通風不良等情況下,會造成毒物外泄,容易發生中毒事故。
1、當發現泄漏后,確認泄漏部位和危害程度,并立即將泄漏管線切除。
2、處理時要實行作業票制度,作業票由相關負責人填寫,嚴禁帶壓處理。
3、在拆法蘭、閥門等之前,須將管線內介質吹掃和置換干凈,嚴禁帶壓處理。
4、處理泄漏事故時,必須帶好硫化氫報警儀和適用的防毒面具或空氣呼吸器。
5、處理時必須安排兩人以上同時到場,人站在上風向,并注意周圍環境。
6、須動火的管線必須進行吹掃、處理、置換合格,落實安全措施后方可動火。
總之,切實加強危險化學品裝置試生產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和減少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