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煤礦冬季施工質量保證安全措施

煤礦冬季施工質量保證安全措施

2024-07-15 閱讀 1746

一、工程概況

紅慶梁煤礦副井井筒設計凈直徑φ9.5m,井口設計標高:+1404.5m(相當于±0),井筒深度:462.6m。凍結深度402.5m。目前井筒已落底,下步將輔助二期隊伍施工。

即將進入冬季,氣候逐漸變冷,給施工安全帶來許多安全隱患。為了確保冬季安全生產工作順利進行,維護廣大職工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根據當前冬季的特點,特制定冬季四防(防火、防寒、防凍、防煤氣中毒)安全措施。

二、冬季“四防”領導小組及成員職責

第一節?冬季“四防”領導小組

組?長:于瑞明

副組長:白?易、趙呈武、劉方印

組?員:礦建隊(閆武志、李偉、李剛、卜祥奎)、機電隊(于?康、張洪化)、技術組(崔高興)、材料供應組(張少偉)、后勤組成(張?波)。

第二節?領導小組成員職責

1、組長職責

對“冬季四防”工作全面負責,保證該工作所需的人、財、物合理安排。

2、副組長

?對分管的工作負領導責任,并全面督促檢查,對存在問題按“五定”原則,予以認真整改。

3、成員職責

隊長職責:參加日常井筒及井口的防除冰檢查,落實值班期間井口、井下“四防”工作,調用礦建隊人員參與、配合措施執行。

班長職責:負責日常井筒及井口的防除冰檢查,落實每班施工期間的井口、井下“四防”工作,調用班組人員參與、配合措施執行。

地運班長職責:負責日常井口、井架及井口周圍的檢查,具體負責班組內、井口、地面其他“四防”工作的落實。

機電班組職責:參加日常檢查,具體負責機電設備日常維護保養,機電設備“四防”工作的落實。

材料供應組職責:及時聯系供貨商,進足夠的主材,防止因上凍主材供應不上,影響井筒施工。

后勤組:及時發放過冬御寒的棉衣等勞保用品。參加日常宿舍檢查,對查出的問題整改落實工作。

三、冬季四防安全技術措施

第一節?防火

地面防火

(1)冬季“四防”小組成員要不定期的對職工宿舍進行檢查。同時檢查施工現場的電線、電纜及各種用電設施,以及施工機械、車輛電器線路的安全性能情況,保證用電線路能在正常負荷范圍內運行。職工宿舍檢查責任單位:后勤組,責任人:趙呈武。施工現場的電線等用電設施檢查、維護責任單位:機電隊,責任人:劉方印。

(2)宿舍內嚴禁使用電爐等大功率用電設施,嚴禁使用電爐做飯,禁止使用電褥子。責任單位:后勤組,責任人:趙呈武。

(3)對全體職工進行冬季防火安全常識的宣傳教育,加強安全防范意識,尤其是易燃、易爆區域的禁火教育。責任單位:后勤組,責任人:趙呈武。

(4)宿舍嚴禁用煤氣爐、煤爐及明火取暖。責任單位:后勤組,責任人:趙呈武。

(5)易燃物品(油庫、木料等)要與火源保持一定安全距離。責任單位:機電隊,責任人:劉方印。

(6)職工嚴禁躺在床上抽煙,以免疲勞過度睡著引起火災。責任單位:后勤組,責任人:趙呈武。

(7)機修車間電、氣焊作業時必須及時用水對焊渣進行降溫處理;井口電焊、氣焊作業時,必須嚴格執行《紅慶梁礦井電氣焊專項安全技術措施》,待安檢員、機電隊長、瓦檢員批準后并開票方可進行焊割工作。責任單位:機電隊,責任人:劉方印。

(8)機電隊、后勤部門加強監督檢查,嚴禁私拉亂扯電線,防止火災、觸電等事故發生。責任單位:后勤組、機電隊,責任人:趙呈武、劉方印。

(9)絞車房、壓風機房、倉庫等重點要害場所必須配備足夠數量的滅火器及消防沙,并及時更換失效的滅火器。責任單位:機電隊,責任人:劉方印。

(10)滅火器材的檢驗、指定專人定期對滅火器材負責檢查。使用人員必須熟知“三懂三會三能”。(三懂:懂得本崗位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產品及原材料的火災危險性;懂得火災撲救的方法;懂的預防火災的措施。三會:會使用滅火器材;會處理事故;會報警。三能:能自覺遵守消防規章制度;能及時發現火災隱患;能有效撲救初期火災。各要害地點的工作人員都必須熟悉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職區域內滅火器材的存放地點。責任單位:后勤組、機電隊,責任人:趙呈武、劉方印。

(11)加強對各個場所的防火檢查,對用氣、用電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要限期整改,杜絕火災和觸電事故發生。責任單位:機電隊,責任人:劉方印。

(12)井口進班室、澡堂、井口各值班室(信號房、電工房等處)內加熱器用細鋼絲網包住,使用時班長負責監督,澡堂內加熱器由司爐工負責,停送電,做到人離斷電,防止發生火災。責任單位:后勤組、機電隊,責任人:趙呈武、劉方印。

(13)加強節假日期間的防火安全工作,要加強燃放爆竹的安全教育,嚴禁在要害部位周圍燃放煙花爆竹,要害部位項目部要設專人值班值宿,并保持通訊暢通。責任單位:后勤組、機電隊,責任人:趙呈武、劉方印。

(14)對違犯規定造成火災人員,除賠損失外,視情節輕重給予100-1000元罰款。責任單位:后勤組,責任人:趙呈武。

井下防火

(1)加強井口驗身工作管理,嚴禁入井人員穿化纖衣服和攜帶點火物品。責任單位:礦建隊,責任人:白易。

(2)加強井下電氣設備的管理,杜絕失爆設備入井和在用設備出現失爆現象。責任單位:機電隊,責任人:劉方印。

(3)不得帶電檢修、搬遷電氣設備和電纜。責任單位:機電隊,責任人:劉方印。

(4)完善井下電氣設備的各種保護,并經常檢查各種保護的使用情況,嚴禁出現甩掉不用電氣設備保護的現象。責任單位:機電隊,責任人:劉方印。

(5)井下供電必須安裝檢漏保護,檢漏設備必須靈敏可靠,并定期對漏電保護進行試驗,確保井下供電安全。責任單位:機電隊,責任人:劉方印。

(6)井下挖機使用的柴油、大抓使用的機油必須裝入蓋嚴的鐵桶內,由專人押送至使用地點,剩余的柴油、機油嚴禁放在工作面及吊盤上。責任單位:礦建隊,責任人:白易。

(7)下層吊盤放置滅火器不少于2臺,中、上層放置滅火器各1個,挖機、大抓機身上配備2臺滅火器。責任單位:礦建隊,責任人:白易。

(8)井下工作人員都必須熟悉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并熟悉井筒內滅火器材的存放地點。責任單位:礦建隊,責任人:白易。

(9)電纜連接處必須使用接線盒,嚴禁出現雞爪子、明接頭、羊尾巴。責任單位:機電隊,責任人:劉方印。

(10)必須對電纜進行全面檢查,發現有破損或膠質老化的電纜要及時處理或更換。責任單位:機電隊,責任人:劉方印。

(12)井下需要進行電焊、氣割時,必須帶2臺以上滅火器材,待安檢員、機電隊長、瓦檢員批準后并開票方可進行焊割工作。責任單位:機電隊,責任人:劉方印。

第二節?防寒、防凍

生活區防寒、防凍

(1)宿舍、食堂、餐廳等安裝散熱片,利用電加熱循環熱水的方式供暖。責任單位:機電隊,責任人:劉方印。

(2)對各供水管路進行保暖處理。責任單位:機電隊,責任人:劉方印。

(3)生活區水箱、使用棉被包裹,廁所、澡堂、食堂門口懸掛棉簾保暖。責任單位:后勤組,責任人:趙呈武。

(4)供水管路使用保溫材料包裹,夜間停止送水。責任單位:機電隊,責任人:劉方印。

(5)經常收聽收看天氣預報,在降雪前儲備一定量的生活物資,采取有效措施確保職工吃上熱飯熱菜。責任單位:后勤組,責任人:趙呈武。

(6)在冬季來臨前,發放棉衣、棉帽、棉手套等勞保用品。責任單位:后勤組,責任人:趙呈武。

生產系統的防寒、防凍

(1)井口房各出入口用帆布進行封閉保證井口房內的溫暖。責任單位:機電隊,責任人:劉方印。

(2)井口信號室、翻矸臺信號室、機修車間、電工車間,由電工統一接線,采用電油汀取暖。車間內的嚴禁明火取暖。責任單位:機電隊,責任人:劉方印。

(3)提升絞車、穩車油泵、井口液壓站要及時更換防凍機油,絞車液壓站、井口液壓站要安裝加熱器,使液壓油保持原有的稠度,確保液壓站正常供油。同時,穩車油泵使用電熱毯包裹。責任單位:機電隊,責任人:劉方印。

(4)通風機加裝加熱裝置,保證井下的空氣溫度。

(5)砂、石料放入井口東側的暖料房內,以防砂石料結冰,影響井筒施工。澆筑完畢后,及時清理出料斗內的砂、石料,防止在料斗內結塊,影響下次使用。責任單位:礦建隊,責任人:白易。

(6)攪拌系統防寒防凍,供水管路使用泡沫棉包扎保暖,為確保砼不低于15攝氏度的入模溫度。責任單位:機電隊,責任人:劉方印。

(7)在攪拌機附近安裝水箱,在每次使用前提前10分鐘放入熱水。責任單位:礦建隊,責任人:白易。

(8)對施工現場地面生產的供風、供水管路使用保溫材料包裹。供水管路嚴防漏水,造成現場結冰。責任單位:機電隊,責任人:劉方印。

(9)攪拌機在每次使用過后,必須認真清理,以防滯存的灰漿凍結膨脹損壞機械。沖洗攪拌機的水要及時引入沉淀池。責任單位:礦建隊,責任人:白易。

(10)盤臺上的電纜在升降時要小心提放,不得任意彎曲。責任單位:礦建隊,責任人:白易。

(11)遇到雨雪天氣,及時清掃積雪。天氣至零度以下時,安排人員對井架、井口附近建筑、井筒、各廠房、職工宿舍結冰情況進行檢查。○1井架、二平臺上結冰時,由機電隊安排機電人員清理,人員穿戴防滑鞋及佩戴防滑手套,待保險帶生根牢固后,方可進行除冰工作。除冰時,井口、井下不得有人,以防墜落的冰凌傷人。○2井口結冰時,撒鹽化冰或用手鎬清理干凈。○3每天各班進班后,派專人乘坐吊桶觀察井壁有無結冰情況,發現井筒結冰后,用長柄工具敲擊冰凍處,把結冰處理干凈。a、各班正、副班長及主、副提信號工在交接班要對井壁、鋼筋繩結冰情況進行檢查;項目部和各值班隊長也應每天不定時對井壁、鋼筋繩結冰情況進行檢查。b、檢查一定要認真、細致,每班檢查時要帶兩個長柄工具,長柄工具為長3.0m的1寸鍍鋅鋼管制作,并在鋼管前頭焊接風鎬釬子,發現有結冰時要及時找凈。c、觀察井壁結冰時每人要攜帶一盞礦燈及一部對講機,采用慢罐下行的方法,發現有結冰現象要通知絞車工停罐,用長柄工具進行處理。d、清除封口盤下及井筒內井壁和鋼絲繩上的冰時,人員要在吊桶內進行,同時要將保險帶生根牢固,所用器具要留繩,并且要拿穩、抓牢。f、除冰時應安排在交接班時進行,井下工作面不得有人,并將各種設備遮護好。○4井架周圍建筑物、各廠房、職工宿舍上冰凌及時清理,防止墜落傷人。

責任單位:后勤組、機電隊、礦建隊,責任人:趙呈武、劉方印、白易。

第三節?防煤氣中毒

(1)做好冬季煤火取暖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煤氣中毒。責任單位:后勤組,責任人:趙呈武。

(2)項目部應采用多種形式,宣傳普及防煤氣中毒常識及急救知識。責任單位:后勤組,責任人:趙呈武。

(3)加強取暖管理,職工宿舍內一律不準生煤火。若施工廠房用煤火取暖,必須采用煙道排煙氣措施,嚴禁無煙道取暖。并固定專人負責防火和防煤氣中毒。責任單位:礦建隊,責任人:白易。

(4)若發生煤氣中毒事故,急救措施:

○1救助者進入地點時嚴禁在現場打電話、點火和開啟照明設備。

○2將門窗打開或將傷病員移至空氣新鮮處。進入地點后,迅速打開所有通風的門窗,然后迅速將中毒者轉移到通風保暖處平臥,解開衣領及腰帶以利其呼吸順暢。對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將其頭部偏向一側,以防嘔吐物誤吸入肺內導致窒息。同時請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叫救護車,送往醫院搶救。責任單位:后勤組,責任人:趙呈武。

第四節?其它防風、防滑措施

防風措施

(1)開展冬季安全宣傳教育,提高施工作業人員的職業安全意識,及時收聽天氣預報,與當地氣象臺、站保持聯系,防治寒流、大風等天氣的突然襲擊。責任單位:后勤組,責任人:趙呈武。

(2)對天輪平臺、二平臺上的設施定期、全面、仔細的做好防風安全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各緊固件、焊接處、平臺上的宣傳牌匾等固定是否牢固。對存在安全隱患的部位進行整改,安排專職人員進行復查。責任單位:機電隊,責任人:劉方印。

(3)對各廠房、宿舍的防風纜繩進行檢查,確保鋼絲繩無斷絲并處于拉緊狀態、,檢查地鉤是否牢固。責任單位:機電隊,責任人:劉方印。

(4)項目部要根據氣候變化,靈活安排不同工種工作,在遇到大風、雨、雪等惡劣天氣時應立即停止室外作業。責任單位:礦建隊,責任人:白易。

(5)高處作業完成后,需將所有零件、工具、廢棄物一并清理干凈,避免因大風吹落造成的傷人、傷物事故。責任單位:機電隊,責任人:劉方印。

防滑措施

(1)工作人員應安全著裝,做好自身防護。穿軟底防滑鞋,不要穿硬底或光滑底的鞋,戴好棉安全帽,戴防護手套。責任單位:后勤組、機電隊、礦建隊,責任人:趙呈武、劉方印、白易。

(2)在冰雪路面行走應該小心慢行,膝蓋微彎曲,身體向前傾重心向下,注意腳下,走小碎步(步幅不超15厘米),禁止跑行。手上不宜拿尖銳細長物品,切忌提重物,雙手不要揣在兜里或雙手插入袖口,因為雙手來回擺動有利于身體平衡,同時一旦滑倒,雙手可起到支撐防護作用。

(3)在雨雪天,嚴禁高空作業。責任單位:機電隊,責任人:劉方印。

(4)雨雪天后應組織人員盡快及時清除冰雪。為預防雪后高空冰凌對人身安全的威脅,清雪的原則是先高空后地面。責任單位:礦建隊,責任人:白易。

(5)嚴禁將生活廢水倒在宿舍門口上,以免結冰,造成人員摔傷。責任單位:后勤組,責任人:趙呈武。

(6)井口把鉤工提醒上下罐人員要穩慢不要直接從罐上向下跳,以免滑倒摔傷。責任單位:礦建隊,責任人:白易。

(7)根據冬季行車特點,制定冬季行車管理辦法。落實防凍、防滑、防霧、防火等具體措施,進一步提高駕駛員的冬季行車安全意識。施工現場的道路要保持暢通,運輸車輛及行駛道路均應增設必要的防滑措施(如沿路覆蓋草袋)。責任單位:后勤組,責任人:趙呈武。

?

中煤五公司三處第七工程項目部

2013年9月30日

篇2:施工單位質量保證體系檢查規定

1.了解企業的質量意識和質量管理情況,重點了解開展全面質量管理的情況、企業質量管理的基礎工作、工程項目管理和工序質量控制的情況。

2.核查施工單位貫徹ISO9000系列標準的質量體系建立和通過認證的情況。

3.企業領導班子的質量意識及質量管理機構的落實、質量管理權限實施的情況。

4.檢查施工單位是否制定了明確的質量目標措施計劃,并將具體的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有關部門和個人。

5.要求施工單位按照質量體系工作,計劃→實施→檢查→處理(PDCA)循環,組織質量保證體系的全部活動。

6.施工單位應建立專職的質量檢測和管理機構,配備必要的檢測設備和專職人員。

7.施工單位應組織質量小組,圍繞質量目標開展質量改進活動。

8.督促施工單位做好質量管理的基礎工作,包括質量教育、標準化、檢測計量和質量信息等工作。

篇3:建筑施工企業及施工現場質量保證體系規定(稿)

建筑施工企業及施工現場質量保證體系規定(意見稿)

第一條為適應工程建設和管理的需要,規范建筑施工企業工程質量管理,在總結近年來的實踐經驗、廣泛聽取有關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結合建筑施工企業質量管理現狀和工程建設實際,針對建筑施工企業及工程項目施工現場質量管理特點,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規定了建筑施工企業質量管理機構的設置及工程項目施工現場質量保證體系的基本要求,通過提高建筑施工企業及施工現場工程質量保證能力,確保向社會提供滿足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和建設單位要求的合格建筑工程。

第三條本規定適用于:

一、建筑施工企業質量管理機構的設置及人員配備;

二、施工現場工程質量保證體系的建立、實施、持續改進和自我評價;

三、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委托的機構、發包單位、監理單位或施工企業,對施工現場工程質量保證體系進行檢查或評價。

第四條施工現場工程質量保證體系是施工企業質量保證體系的組成部分,施工企業除應健全自身質量保證體系外,還應依照本規定對項目經理部的工作加強指導、監督、檢查和審核。

第五條施工現場工程質量保證體系必須由總包單位項目經理部負責在其承包施工的工程范圍內建立,并統一協調管理。各分包項目經理部應結合分包工程的范圍、特點,以及總包項目經理部的具體要求,建立相應的施工現場工程質量保證子體系。

第六條本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規范標準,并參照《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GB/T50326-20**、《質量管理體系要求》GB/T19001-2000制定。

第二章建筑施工企業質量保證體系建設要求

第七條施工企業必須設置獨立的質量管理機構,形成自上而下的質量管理網絡。配備與公司資質等級和營業范圍相適應的具有專業技術職務的專職質量管理人員,負責企業質量管理的日常工作。質量管理機構應設專人作為部門負責人,專職質量管理人員配置要求:特級企業應不少于20人,一級企業應不少于15人,二級企業應不少于10人,三級企業應不少于6人。質量管理機構應配備相應的檢測儀器,具備必需的質量監控檢查能力。

第八條質量管理機構部門負責人應是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5年以上相關工作經歷;質量管理人員應是中專以上文化程度,初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3年以上相關工作經歷。目前尚無條件的必須在2年內填補空白點,質量管理人員要接受專業培訓并持證上崗。

第九條實行建筑施工現場質量保障制度。公司應設置專職質量員,且應專業配套合理,并組成獨立的質量管理機構。

第三章施工現場工程質量保證體系建設要求

第十條項目經理部應按本規定,圍繞實現工程項目質量目標和持續改進工程質量活動,建立施工現場工程質量保證體系,形成文件,加以實施和保持,并不斷改進其有效性。

第十一條施工現場必須設立項目經理部負責工程項目施工和交付活動的管理。

一、項目經理是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必須由施工企業法定代表人書面授權,持有與工程項目類型和規模相適應的有效資格證書。

二、項目經理部的組織形式應與工程項目的規模、技術復雜程度、專業特點、人員素質相適應。部門或崗位的設置及人員定編配置,應滿足法律法規及工程項目施工管理的需要和持有效資格證書上崗的規定。

三、公司質量管理部門直接派駐的專職質量管理人員負責項目經理部的質量管理工作。

四、項目經理和項目經理部的質量管理人員組成應報發包單位、監理單位、公司主管部門審查、確認。

五、項目經理部應明確與工程質量所有有關人員的質量責任和權限,建立工程項目質量責任制;制定工程項目質量管理制度,對文件和記錄控制、圖紙會審、施工組織設計和質量計劃編制、施工技術交底、材料采購和驗收、分包選擇和管理、見證取樣和送檢、工序控制、設計變更、技術復核、隱蔽驗收、工程資料、質量驗收、事故處理、工程交付及回訪保修的管理要求做出具體規定。

第十二條項目經理部應組織管理人員熟悉工程項目施工圖紙、施工合同,參加設計交底和圖紙會審。

一、掌握地質資料、設計意圖,掌握關鍵部位的工程技術和質量要求;

二、從施工的角度提出設計修改和優化意見,并對設計交底和圖紙會審紀要進行簽證;

三、確定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發包單位和施工企業對工程項目的有關要求。

第十三條項目經理部必須根據已確定的工程項目的有關要求,建立工程項目的質量目標,并形成文件。工程項目的質量目標應包括:

一、滿足適用的法律法規和規范標準要求

二、滿足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規定和所在施工企業的承諾;

三、包括工程實物質量的總要求和階段性要求;

四、可考核,并盡可能定量。

第十四條項目經理部應為實現質量目標,針對工程項目的特點,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和質量計劃,對施工方案、施工組織和質量管理活動做出具體安排。

一、施工組織設計應結合工程項目與施工現場實際編制,內容主要應包括:

1、工程概況;

2、施工部署;

3、施工方案與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應用;

4、施工進度計劃;

5、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設備和分包需求計劃;

6、技術復核、隱蔽工程驗收、工藝檢測和工程質量驗收計劃;

7、工期、技術、質量等施工管理措施;

8、施工總平面布置圖。

二、質量計劃應以實現工程項目質量目標為目的,依據施工組織設計編制,內容主要應包括:

1、工程項目的質量目標和要求;

2、項目經理部的組織結構與質量責任分配;

3、施工現場工程質量保證體系對文件資料的需求、配置和管理;

4、檢驗、測量的需求、配置和管理;

5、施工和工程交付過程中驗證、確認、檢驗和試驗活動的安排,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設備和已完工程的驗收標準;

6、施工和交付過程所需的記錄。

三、施工組織設計和質量計劃可單獨編制也可合并編制,單獨編制時相關內容可互相引用。

四、質量計劃與施工組織設計應按規定分級組織審批,并報送發包單位、監理單位審查、簽認。當工程項目的有關要求變更時,應修改相應的施工組織設計和質量計劃,并按規定審核審批。

第十五條項目經理部應組織施工技術交底。

一、在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項工程施工前,施工技術人員應編制施工技術交底文件,對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進行針對性的施工技術交底,并保留雙方簽字的交底記錄。

二、應確保被交底人全面準確地了解施工工藝、操作要點、質量標準、技術措施等信息。

第十六條項目經理部應按本規定要求選擇供應商、分包單位,報送發包單位、監理單位審查、簽認后,組織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設備和分包人員進場。

第十七條施工現場具備開工條件后,項目經理部應向發包單位、監理單位報送開工報審表及相關資料。開工條件主要應包括:

一、質量安全監督、施工許可等報建手續齊全;

二、施工組織設計已獲發包單位、監理單位批準;

三、現場管理人員已到位

四、道路、場地、水、電、大型臨時設施等已滿足開工要求。

第十八條

項目經理部應有計劃地對施工現場的從業人員,進行相應的質量教育和培訓,確保合格的從業人員上崗。項目經理、專職技術員、施工員、質量檢查員和特種作業人員應按有關規定持證上崗。

第十九條項目經理部必須對構成工程實體的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設備等物資,進行質量控制,確保其質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一、項目經理部應對供應商提供物資的能力進行評價,簽訂采購或租賃協議、合同等;并對進場的物資實施驗證,查驗供應商提供的備案證、出廠質量檢驗和有效證明文件。

二、內部調撥或轉移的物資,項目經理部應進行外觀、規格和質量保證資料檢查,必要時可抽樣復試,并形成記錄。

三、發包單位提供的物資,應對其規格、型號、等級及質量驗收標準與方法在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做出約定,進場時會同發包單位進行交接驗證。

四、分包單位采購或轉移的,項目經理部應在分包合同中明確約定,并對采購或租賃協議、合同進行簽認;對進場的物資共同進行外觀、規格和質量保證資料檢查,必要時可抽樣復試,并形成記錄。

五、項目經理部應對進場建筑材料按規定見證取樣,送交工程質量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嚴禁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投入使用。

第二十條項目經理部應對專業工程和勞務分包單位予以控制,以確保分包活動符合規定。

一、項目經理部應按有關規定依法向合格的分包單位發包施工業務。應評價分包單位的合法資質,法律法規要求提供的經營許可文件,技術、質量、生產管理能力等。

二、項目經理部必須與分包單位明確各自質量責任權限,規定分包單位應滿足施工現場工程質量保證體系的要求;規定對分包單位從業人員資格的要求;審核審批與簽署手續齊全、有效。

三、項目經理部必須按分包合同約定,對分包單位的施工活動實施控制,并形成記錄。

1、審核批準分包單位的專項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質量、技術措施;

2、確認分包單位進場人員的資格,并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質量教育、培訓和施工交底,形成記錄;

3、安排專人對分包單位施工全過程的質量活動實施指導、監督、檢查和評價,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理。

第二十一條項目經理部應按照施工組織設計和質量計劃的要求,對影響工序質量的因素實施動態控制和檢查,確保工序質量達到規定要求。

一、項目經理部應對影響工序質量的因素實施控制,控制內容和要求主要應包括:

1、安排具有相應操作技能和上崗證書的人員進行操作;

2、提供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設備等;

3、明確適用的工藝規范、驗收標準,對操作人員進行施工交底,并落實施工班組自檢、互檢和交接檢;

4、組織技術復核和施工令簽發。

二、工程施工與設計要求發生矛盾時,項目經理部收到設計變更洽商記錄和設計變更通知后,應修改相關的施工組織設計和質量計劃,報發包單位、監理單位審查、簽認,并對分包單位及操作人員進行補充交底。;

三、項目經理部應及時、全面、準確地建立工序活動控制記錄,確保主要工序活動的可追溯性,主要應包括:

1、施工日記和施工記錄;

2、工序技術交底記錄、特殊工序技術交底評審記錄;

3、操作人員的上崗培訓記錄;

4、設計變更洽商記錄和設計變更通知單;

5、施工質量的過程檢查和整改復查記錄。

第二十二條

項目經理部必須建立工程質量驗收和竣工交付制度,對涉及工程質量的檢驗批、分項工程、分部工程、單位工程進行質量驗收,確保不合格工程不轉序或竣工交付。

一、項目經理部應對在建工程分部分階段進行質量驗收,保存驗收記錄。驗收應由具有相應資格的授權人員實施,未經監理工程師簽字,不得進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工程承包合同和法律法規有要求時,應由所屬施工企業、發包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或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委托的機構見證、審核、復驗或簽認。

工程質量驗收的內容主要應包括:

1、隱蔽工程驗收;

2、施工工藝檢驗與試驗;

3、檢驗批、分項工程、分部工程質量驗收;

4、工程交接檢驗與驗收;

5、地基與基礎工程、主體結構工程中間驗收;

6、單位工程質量驗收。

二、單位工程完成后,項目經理部應進行工程質量、竣工資料的預檢和整改,經施工企業確認并簽署質量合格文件、通過質監機構竣前檢查后,報發包單位、監理單位組織竣工驗收,辦理竣工工程和竣工資料移交手續,提報質量保證書。

三、工程質量驗收或竣工交付中發現的工程質量問題,應由項目經理部組織整改,不得轉序和放行

四、工程竣工交付后,項目經理部應按規定整理、移交工程施工技術資料,主要包括:1、建設工程承包合同;

2、施工技術資料;

3、施工管理資料;

4、施工質量驗收資料;

5、竣工交付資料;

6、竣工圖;

7、工程照片、錄音、錄像、光盤、磁盤等有關資料。

第二十三條項目經理部必須建立工程質量事故處理制度,規定責任部門與責任人員的責任、權限和工作程序,對發現不符合國家或行業現行有關技術標準、設計文件及合同要求的工程質量事故進行處理,確保不留工程質量隱患。

一、項目經理部應根據對后續工序施工、工程結構安全與使用功能的影響程度和法律法規的要求,對工程質量事故的分類和上報做出規定。重大工程質量事故的分級、上報

處理應符合國家規定。

二、項目經理部應根據批準的工程質量事故處理方案組織整改。工程質量事故造成的質量缺陷的處置方法包括:

1、采取返工措施,消除工程質量缺陷;

2、采取返修或加固補強措施,使工程質量缺陷控制在驗收規范允許的范圍內;

3、不作返修讓步接收,在后續工序中采取相應的彌補措施,使其影響控制在規范允許的范圍內。

三、項目經理部對工程質量缺陷實施返工、返修、加固補強等彌補措施后,應按處置方案規定對整改后的工程質量,重新進行檢查驗收,作好記錄,以證實其符合規定的要求。

四、項目經理部應將工程質量事故處理的報告、調查鑒定、質量缺陷、處置和重新檢查驗收和標準的原始記錄整理歸檔。

第二十四條項目經理部應建立文件管理和質量記錄管理制度,明確職責,對文件的發布、配置與使用進行控制,確保在使用場所都能獲得適用的有效文件和記錄。

一、文件控制的范圍是施工現場工程質量保證體系所要求的文件,包括:

1、適用的法律法規、規范規程及其強制性條文;

2、設計文件、合同、協議書;

3、施工組織設計、質量計劃、施工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文件、項目經理部質量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和作業指導書。

二、質量記錄控制的范圍是用于證實施工現場工程質量保證體系有效運行和工程實物質量符合規定要求的記錄,應包括:

1、施工現場工程質量保證體系策劃、實施、檢查和改進活動的記錄,包括:圖紙會審、設計變更、洽商記錄;物資采購、工程分包管理記錄;施工記錄及新材料、新工藝施工記錄;施工技術交底和施工過程檢查記錄;與發包單位、監理單位的往來信函及處置記錄;工程質量事故及事故調查處理資料。

2、工程實物質量檢查和驗收的記錄,包括: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設備、商品混凝土等出廠合格證及進場檢(試)驗報告;工程定位測量、放線及沉降觀測記錄;施工試驗報告、分項工程試驗記錄及見證檢測記錄;技術復核、隱蔽工程驗收記錄;工程安全和功能檢驗及主要功能抽樣檢測資料和記錄;單位工程觀感質量檢查記錄;檢驗批、分項工程、分部工程、單位工程質量驗收記錄;設備調試和質量監督檢測機構系統功能測定記錄;系統檢測報告;工程竣工交付記錄。

第四章監督管理

第二十五條建筑施工企業及施工現場項目經理部應嚴格按照本規定要求,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提高企業內部自我管理、自我檢查、自我控制、自我監督、自我保證能力,夯實質量工作基礎,從根本上保證工程質量。

第二十六條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將對建筑施工企業及施工現場項目經理部質量保證體系的建立、運轉和有效性等方面進行檢查,并將檢查情況記入施工企業信用檔案和施工企業項目經理質量誠信檔案,定期通過新聞媒體(電視、電臺、報刊、雜志)、建管信息網等向社會和行業公示,并將質量保證體系的建設作為評價企業質量管理和企業資質升級、年檢、評優和招投標的重要依據,促進企業質量標準化管理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第五章附則

第二十七條本規定由松原市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負責解釋。

第二十八條本規定自二00九年五月一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