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檢修巷局部通風設計瓦斯排放安全措施

檢修巷局部通風設計瓦斯排放安全措施

2024-07-15 閱讀 3506

一、概況

2—1采區4#聯巷設計斷面積為9.4㎡的巖巷,根據《作業規程》規定一次放炮最多炸藥消耗量為28㎏,預計瓦斯涌出量為1.5m3/min,工作面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為13人。

二、選擇局部通風機

1、計算工作面需要的風量

(1)按工作面一次放炮的最大炸藥量計算

式中Q-------掘進工作面有效風量,m3/min

A-------掘進工作面一次爆破所消耗的炸藥量,㎏

(2)按瓦斯涌出量計算

式中Q瓦-------掘進工作面絕對涌出量,m3/min

K掘-------掘進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不均勻系數,機掘取1.5~2.0,炮掘取1.8~2.0

(3)按人數計算

Q=4N=4×13=52(m3/min)

式中N掘-------掘進工作面同時工作的人數,人

我們取最大值Q=717.5m3/min=12m3/s為

(4)按風速驗算:

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第一百零一條之規定掘進的中巖巷允許最低風速為0.15m3/s,最高風速為4m3/s。

0.15m3/s

2、選擇風筒

選擇Φ600㎜的阻燃風筒,每節長度為10m,采取雙反壓邊接頭。

3、選擇局部通風機

根據經驗選擇BDJ53-2-56型局部通風機。

BDJ53-2-56型:

參數:風量(m3/min)130-450全壓(Pa)450-1800

重量(㎏)724電機功率(KW)2×11

轉速(r/min)2930

4、配風量

為了防止局部通風機吸循環風,在中,除了保證局部通風機的吸風量外,還應保證局部通風機吸入口至掘進工作面回風巷口之間的風速不得低于0.15m/s。所以應滿足公式:

Q配=Q吸+Q底

式中Q配——安裝局部通風機的巷道的配風量

Q吸——局部通風機的實際吸風量

Q底——安裝局部通風機的巷道的余風量

經計算:

Q配=Q吸+Q底=450+0.15×13.9×60=575.1m3/min

三、監測系統

1、分站/電源箱一套,型號KJF23B/KDW12;瓦斯傳感器2個,型號KG21A。

報警濃度:T1和T2均≥1.0%CH4。

斷電濃度:T1≥1.5%CH4,T2≥1.0%CH4。

復電濃度:T1和T2均﹤1.0%CH4。

斷電范圍:T1和T2均為掘進巷道內全部非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

2、風機開停傳感器2個,型號KGT10。

3、斷電器2個,型號BK201。

四、安全技術措施及質量要求

1、按規定位置設雙風機、雙電源及能自動切換,安設位置應保證風機吸風口據全風壓風流匯合處≥10米的新鮮流中。(具體見圖)

2、風筒吊掛質量要求:

a、接頭嚴密;b、無破口;c、無反接頭,要雙反壓邊;d、吊掛平直,逢環必掛;e、風筒拐彎處要設玩頭或緩慢拐彎,不準拐死彎;f、異徑風筒接頭要用過渡節,先大后小,不準花接。

3、嚴禁一臺局部通風機向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工作面供風。

4、風筒末端出風量應滿足作業規程規定的風量。

5、備用風機運轉時,嚴禁送工作面動力電源。

6、風機實行掛牌管理,風機開、停由當班瓦檢員負責。

7、風機及配電點安裝完畢后,由通風區技術組負責對風機的吸風量、風筒末端的出風量及本系統的系統風量現場實測,并檢查風機是否產生循環風,最后將結果報通風調度。

8、監測監控有關規定

①、分站應安設在支護良好、無滴水、無雜物的進風巷道中,安設時應加墊支架,使其距巷道底板不小于300㎜。

②、瓦斯傳感器應掛大風筒出風口的對側,距工作面3~5米。

③、瓦斯傳感器在放炮前由施工隊將瓦斯傳感器放在巷道后邊的安全的地點,待放炮后應及時前移至距工段工作面5米處。

④、施工隊應愛護監測線路,不得對瓦斯傳感器灑水;在噴砼時將瓦斯傳感器移開或遮蓋。

⑤、在后巷開幫、拉底時,對風筒、監測線路進行保護。

⑥、每天大班遙測電工對線路進行檢查維護。

9、未盡事宜按《通風安全質量標準化及考核評級辦法》及《監測監控裝置安設實施辦法》中相關規定執行。

四、排放措施附后二、排放組織

1、成立排放小組,由礦值班領導擔任排放總指揮,負責按本措施進行排放。通風區派一名干部(或瓦檢帶班副隊長)任現場指揮,并按要求派足夠數量的通風工、瓦檢工等參加,施工隊應派一名電工堅持在現場負責處理機電事宜,安檢員、施工隊帶班隊長(或班長、安全班長等)應積極協助排放。警戒的設置與撤離由通風區負責,施工隊協助。

2、停工、撤人首先由通風調度通知礦調度,再由礦調度通知有關單位執行。

3、排放時間由礦調度確定,并通知礦值班領導、通風科、安檢科、通風區、施工隊。

4、指揮停(送)電,必須遵守如下順序:

現場指揮→通風調度→礦調度→采區變電所

5、采區變電所停(送)電后,應立即按如下順序逐級報告:

采區變電所→礦調度→通風調度→現場指揮

6、排放前,現場指揮派人員檢查排放影響區和瓦斯超限區內的停工、撤人、停電情況,合理分派控制風量、設崗、瓦斯檢查和風機操作人員,并將排放準備情況以及通風系統、瓦斯、風流情況按如下順序(現場指揮→通風調度→礦調度→總指揮),向上級報告,請求排放指令。

7、通訊人員必須保證排放期間線路暢通,使現場指揮與總指揮之間的聯絡正常。

三、排放影響區域及措施

1、停工、撤人、停電區域:+290皮帶2#檢修巷掘進工作面;2—1采區變電所;2—1采區抽放硐室;2—1采區4#聯巷;+300北翼回風巷;+300回風石門繞道風橋到回風井的所有排放風流經過的地點。

2、設置警戒地點(如排放系統圖所示):①:+290皮帶2#檢修巷掘進工作面風機前;②+290皮帶檢修巷與+300北翼軌道巷交岔點;③21203回聯調節窗前;④21203進聯調節窗前;⑤石門繞道風橋下口;⑥+300南聯風門回風側的安全地點;⑦+300北翼軌回3#聯巷風門外;⑧21206進聯風門回風側;⑨+290皮帶檢修巷與+290皮帶巷交岔點進風側。

3、用三通風筒控制風量來達到控制排出的瓦斯量。將三通風筒接在新鮮風流中(如圖所示),風機開啟前將三通風筒的端口完全敞開,風機開啟后將三通風筒扎緊或放松來控制風量,使全風壓風流混合處的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的濃度控制在1.5%以下。

4、排放風流與系統風流交匯處應懸掛便攜儀對排出瓦斯進行連續性監測,以利風量控制。

四、注意事項

1、所有排放人員必須聽從指揮,嚴格執行本措施規定,不得推諉、扯皮、拖延、違章指揮,凡因不服從指揮或違章操作而造成事故或拖延工作者要追究責任。

2、局扇及其開關附近10米范圍內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5%,巷道各處其他氣體不得超過《安規》第100條規定,該巷道的風量必須大于局扇進風量,并保證局扇至回風口風速不小于0.15m/s,否則不能排放。

3、只有確認排放影響區和瓦斯超限區內已經停工、撤人、停電后,通風系統中瓦斯、風流正常,總指揮方可下達排放命令,沒有接到排放命令,現場指揮不得擅自指揮排放。

4、瓦檢器取樣后,應退到瓦斯濃度不大于1.0%的風流中按鍵觀察,嚴禁在高濃度瓦斯區就地按鍵觀察。

5、現場指揮應指派熟練的通風工啟動風機,開動風機時應用點開法,使風筒緩緩鼓起,避免吊環與其他堅硬物質碰撞產生火花,嚴禁在排放過程中吊掛風筒。

6、排放中,現場指揮應隨時與通風調度聯系,如有有礙安全的異常情況,應停止排放,并逐級向上報告。

7、參加排放人員的礦燈,瓦檢器必須完好,不完好不領用,嚴禁排放中撞擊鐵、石產生火花,排放人員佩帶隔離式自救器。

8、井下指揮者應明確各崗位間的聯絡辦法,嚴禁單人排放或一風吹排放。只有確認警戒人員到達指定地點,方可排放。

9、當瓦斯積聚區和排放影響區內的瓦斯濃度小于1%,其他有害氣體符合《安規》第100條規定,并且通風系統的風流正常30分鐘后,井下指揮應立即將排放情況報告總指揮,現場指揮接到總指揮排放完畢指令后,現場指揮方可撤崗、復電、復工,宣告排放完畢。

篇2:瓦斯排放措施模版

為了加強礦井瓦斯預防和管理,確保礦井不發生瓦斯事故,特制訂瓦斯排放措施如下:

一、因停電和檢修主要通風機的安全措施

1、因不明情況的停電,主扇抽風機停止運行后,立即通知井下人員撤出井外,并打開風井風門,切斷井下電源;預先通知的停電,井下不得安排人員生產作業,在停電時間內打開風井風門,切斷井下電源。

2、檢修主扇風機時,啟動另一臺備用風機投入運行,如兩臺風機同時發生故障需檢修時,井下不得安排人員生產作業,并打開風井風門,切斷井下電源。

3、在恢復通風正常后,所有受到停風影響的地點,必須派人進行通風、瓦斯檢查,證實無危險后,方可恢復生產作業。有電動機及其開關的地點附近20米的巷道內,必須檢查瓦斯,且瓦斯濃度在0.5%以下,方可開啟。

二、局部通風機故障檢修的安全措施

1、井下使用局扇通風的地方,因故障停止運轉,該處應停止作業,撤出人員,待恢復通風后,經瓦斯撿查,確定無危險后,方可恢復生產作業。

2、在恢復通風前,必須先檢查瓦斯,只有停風區中最高瓦斯濃度不超過1.0%和最高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局扇及開關附近10米以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都不超過0.5%時,方可人工開啟局扇通風。

3、停風區中瓦斯濃度超過1.0%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最高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3.0%時,采取控制風流的安全措施進行通風排放瓦斯,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超過3.0%時,采用專用排瓦斯巷進行排放瓦斯。制定排放瓦斯的措施由礦技術負責人審查批準后,方可組織實施。

三、臨時停工地點的安全措施

1、臨時停工的地點不得停風。確需停風,必須切斷電源,在進出口等處設置柵欄,并設置禁止人員進入的警示標牌。

2、停工區內瓦斯或二氧化碳濃度達到3.0%或其他有害氣體濃度超過《規程》規定且不能立即處理時,必須在24小時內封閉完畢。

3、恢復己封閉的停工區時,首先用局扇加強通風,排除其中積聚的瓦斯,待瓦斯和其他有害氣體濃度降到規定范圍內,經檢查證實無危險后,方可恢復工作。恢復停工區的安全措施方案,由礦技術負責人編制和審定,礦長批準后,由安全生產副礦長負責組織實施。

篇3:采區主副水倉掘進工作面瓦斯排放安全措施

由于采區主、副水倉掘進工作面供風距離較遠,為便于局部通風管理,故經礦委會安排,需遷移局扇工作,造成采區主、副水倉掘進工作面短時間停風,現準備恢復局部通風系統,為確保安全排放瓦斯,制訂以下安全技術措施。

一、成立排放瓦斯領導組:

1、組織機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由通風科、機電科、安全技術科、督查科、監控室、調度室相關人員組成。

2、排放職責:

組?長:全面負責此次瓦斯排放工作。

副組長:負責現場組織排放瓦斯工作。

各小組長:組織小組人員學習排放措施,配合副組長現場安排、組織排放瓦斯。

通風科:負責準備排放工具;檢查儀器、備用藥品,排放通風設施、設備的檢查,延接風筒,風量的調節,排放期間通風瓦斯檢查記錄、排放瓦斯期間瓦斯超限現象的處置工作。

機電科:負責排放瓦斯電氣設備、通訊設備的檢查連接,排放前斷開回風巷、總回風巷電氣設備的電源及停送電工作。

安全技術科:專職安全員現場全程監管排放瓦斯程序和措施執行情況。

督查科:監督檢查排放瓦斯程序及其它地點通風瓦斯檢查督查工作。

監控室:負責排放瓦斯期間監控數據的觀察記錄,甲烷傳感器的校對,監控裝置故障的處置。

調度室:負責排放瓦斯期間的匯報記錄,傳達組長的指令等工作。

瓦斯員:排放瓦斯期間一名瓦斯員負責排放區域瓦斯檢查和延接風筒工作,一名瓦斯員負責檢查軌道巷混合風流處瓦斯、二氧化碳濃度和信息傳遞、警戒工作。

二、排放前的準備工作(排放程序)

1、貫徹排放瓦斯措施,明確各自排放職責。

2、排放瓦斯人員全部到位(現場清點人員)。

3、軌膠聯巷、膠回聯巷、回風巷、總回風巷電氣設備斷開電源檢查。

4、檢查警戒設置是否到位。

5、檢查排放瓦斯的通風設施、設備是否完好,檢查儀器是否靈敏可靠。

6、上述工作完成后,電話匯報組長,請示開始排放。

三、排放瓦斯時間:

2014年5月9日?肆點班

四、排放瓦斯方法及安全技術措施:

(一)排放順序:局扇及開關附近瓦斯檢查--啟動局部通風設備--工作面回風流瓦斯濃度檢查--混合風流處瓦斯濃度檢查

(二)排放方法:

1、主、副水倉是本日上午班有計劃通風,采用實行風量調節法和局部通風逐級逐段控制排放風量低濃度的方法排放。

2、根據局扇性能啟動一級電機進行排放,局扇的最大吸風量300m3/min,全風壓風量1120m3/min。共需風量586m3/min,

(三)排放安全措施:

1、啟動局扇:

(1)瓦斯員檢查局扇及開關附近10米范圍內瓦斯、二氧化碳濃度均在0.5%以下時,匯報現場負責人。

(2)撤人、斷電、警戒設置,排放人員全部到位后,現場負責人安排專人開啟局部通風機排放瓦斯。

2、巷道瓦斯排放:

(1)排放瓦斯前在采區水倉工作面回風流與軌道巷全風壓混合風流處分別懸掛一臺便攜式甲烷報警儀,報警點設置為1.0%(工作面回風流)和0.5%(混合風流處),便攜式甲烷報警儀報警時,立即采取減少風量的措施。

(2)延接風筒前由安全員檢查被延接風筒區域頂板支護、偏幫情況,確認安全后,瓦斯員用木棍支吸氣管檢查頂板附近和延接風筒區域瓦斯濃度,檢查后人員撤至已排放瓦斯的巷道進行讀數;瓦斯員每五分鐘檢查一次排放瓦斯風流和延接風筒區域瓦斯、二氧化碳濃度并及時記錄,在混合風流處瓦斯員同樣五分鐘檢查一次,并隨時檢查異常現象,發現頂板附近瓦斯濃度超過1.0%時,用風筒導風排放,瓦斯濃度降到1.0%以下且被延接風筒區域瓦斯濃度低于1.0%時方可進行延接風筒作業,風筒以5米/支為宜,延接風筒時由一名瓦斯員和一名現場人員一前一后共同延接,延接后立即撤至已排放瓦斯區域,待瓦斯濃度穩定后再延接成以10米/支的正規風筒。

(3)逐級逐段排放時,確保混合風流處、被延接風筒區域瓦斯、二氧化碳濃度均不超過1.0%,當檢查被延接風筒區域瓦斯濃度接近1.0%時,立即錯開風筒減少排放風量,直至排放瓦斯區域瓦斯、二氧化碳濃度降至1.0%以下時方可進行延接風筒作業,以此類推,循序漸進排放。

(4)逐級逐段排放瓦斯時,頂板支護情況也要逐級逐段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確保安全作業。

(5)排放瓦斯期間,現場負責人每半小時向調度室匯報一次排放情況。

(6)排放期間監控室值班人員密切注意觀察回風巷、總回風巷甲烷傳感器數據變化情況,發現異常立即匯報值班領導。

(7)當排放至掘進面積水點時,如積水不能行人,影響排瓦斯時,停止瓦斯排放工作,先進行排水作業,且排水點瓦斯、二氧化碳濃度均在0.5%以下,方可將排水電源送至已排放瓦斯區域,待積水排放完畢再進行正常的瓦斯排放,嚴禁排水與排放瓦斯同時作業。

(8)排放瓦斯期間設一名專職瓦斯員,檢查混合風流處的通風瓦斯情況,巡回員對各用風地點進行重點巡檢,各作業點瓦斯員負責本轄區域范圍內的通風瓦斯檢查工作。

(9)在工作面入口處設置一部電話,現場負責人向調度室匯報掘進面排放瓦斯情況,排放基地電話隨排放巷道的一定進度,及時延伸到距排放點20米的地點。

(10)排放瓦斯期間受排放瓦斯影響的回風巷、總回風巷切斷所有電源,懸掛“排放瓦斯禁止行人”牌板嚴禁行人和進行其它作業。

(11)經一定時間排放,全巷道風流穩定,瓦斯、二氧化碳濃度均在1.0%以下,排放負責人組織相關人員對巷道頂板支護、偏幫,風筒吊掛,排水設備進行檢查,確認安全后,電話匯報調度室排放完畢,撤除警戒。

(12)安全員對措施執行情況進行現場全程監督檢查。

(13)根據現場情況,本措施不能指導現場作業時,立即停止排放,制定補充措施,貫徹學習后再繼續排放。

五、排放瓦斯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