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水管道井下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因近幾年本市多次發生雨、污水井下作業發生事故,造成部分人員傷亡,集團領導對在雨、污水檢查井內作業的安全問題非常重視,并且對施工、管理在安全防范意識、安全措施、施工器材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為達到安全生產、杜絕事故的目的,我公司特制定較為具體的實施辦法。
一、前期準備
1、必須在作業前對作業人、監護人進行安全生產教育,提高井下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特別是對新員工一定要進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前要做充分準備,安全教育時要講究效果,安全教育后受教育者每人必須簽字。(見附表一)
2、下井作業是指在新老管網相接的檢查井中砌筑雨、污水管道封頭、拆除封頭;新建的雨、污水管網和正在運行中的雨、污水管網通過檢查井相接必須下檢查井工作的;采用工人下檢查井清除垃圾的;運行的雨、污水管網清通養護過程中必須下井作業的;以及其它因素必須下檢查井工作。
3、凡屬下井作業必須由施工單位編制詳細的施工方案和應急預案報集團生產部和工管部審批,批準后由施工負責人組織所有施工人員開會進行下井前安全技術措施、安全組織紀律教育。在正式施工前由下井作業施工負責人簽發下井工作票。
4、施工前必須事先對原管道的水流方向和水位高低進行檢查,特別要調查附近工廠排放的工業廢水廢氣的有害程度及排放時間,以便確定封堵和制訂安全防護措施。
5、下井作業人員必須身體健康、神志清醒。超過50歲人員和有呼吸道、心血管、過敏癥或皮膚過敏癥、飲酒后不得從事該工作。
6、拆除封堵時必須遵循先下游后上游,嚴禁同時拆除兩個封堵。
7、嚴禁使用過濾式防毒面具和隔離供氧面具。必須使用供壓縮空氣的隔離式防護裝具。雨、污水管網中下井作業人員必須穿戴供壓縮空氣的隔離式防護裝備。
8、作業前,應提前1小時打開工作面及其上、下游的檢查井蓋,用排風扇、軸流風機強排風30分鐘以上,并經多功能氣體測試儀檢測,所測讀數在安全范圍內方可下井。主要項目有:硫化氫、含氧量、一氧化碳、甲烷。所有檢測數據如實填寫《特殊部位氣體檢測記錄》(表AQ-C6-5)。操作人員下井后,井口必須連續排風,直至操作人員上井。
9、施工時各種機電設備及抽水點的值班人員應全力保障機電設備的正常安全運行,確保達到降水、送氣、換氣效果,如抽水點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匯報施工現場負責人,決定井下工作人員是否撤離工作點的問題。
10、遇重大自然災害及狂風暴雨等惡劣天氣,應盡量減少或杜絕下井作業。
二、安全措施
1、施工期間每半小時須用多功能氣體測試儀檢測是否正常(污水管道必須連續監測),以判斷作業環境有無毒氣等情況,有異常時立即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
2、作業區域周圍應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所有打開井蓋的檢查井旁均應設置圍欄并有專人看守,夜間搶修時,應使用涂有熒光漆的警示標志,并在井口周圍懸掛紅燈,以提醒來往車輛繞道和防止行人墜入,作業人員必須穿戴安全反光防護背心。工作完畢后應立即蓋好全部井蓋,以免留下隱患。
3、下井前,作業人員應檢查各自的個人防護器材是否齊全、完好(包括:防爆手電、手套、膠靴、安全繩、腰帶、保險鉤、安全帽等)。作業人員下井前必須確認并在《市政污水管網下井作業前設備工具檢查表》簽字。
4、下井人員通常按3-5人為一組,井上留2名監護人和一名配合人,井上人員應密切注意井下情況,不得擅自離崗,當井下人員發生不測時,必須及時進行救助,確保井下操作人員的生命安全;進行下井作業時,安全員必須在現場看護。
5、、井上人員禁止在井邊閑聊、拋扔工具,以防止物品等掉入敞開的井內,發生危險,應將井四周2米范圍內松軟垃圾清理出作業區域,零星工具應遠離井口,井口及井下作業人員嚴禁吸煙,以防沼氣燃燒或爆炸。井內照明燈具必須使用低壓燈照明,防止沼氣燃燒或爆炸。
6、作業人員下井前,應穿著防毒衣、膠靴、系好腰帶,戴好安全帽,上、下井時系好安全繩,井上人員檢查合格后再拽住上、下井,以免意外跌落危及安全。
7、下井作業前必須填寫《下井作業安全票》(見附表)。
8、下井使用自備的梯子,以防井壁的爬梯年久銹蝕斷裂而發生危險。
9、井下人員應留心觀察井內、管內的情況發生緊急情況時不要慌亂到地面前千萬不要在井下卸下防毒面罩。
10、井上人員應在規定的路線下接應井下操作人員,發現有反?,F象應立即協助井下人員撤離或做好急救準備。
11、為防止垂直運輸物體的過程中因物體墜落而傷害井下作業人員,下井作業人員必須在下井產有帶好有效的安全帽,并扣牢,進行防護。井下作業人員在井上人員起吊物體時,盡量躲到井口范圍外的可靠處。起吊物體用的繩索、吊桶等必須可靠牢固,防止在吊物時突然損壞,發生傷人事故。井口上部工作人員須增強工作責任心,傳遞材、物、料要穩妥、可靠,防止滑脫,并服從現場負責人的統一管理,不蠻干、不急躁。
12、聯絡辦法:采用有線或無線對講機通話聯系,若呼叫無應答,井上人員須立即救助。
13、施工方現場負責人須嚴格控制戴呼吸器人員在井下的工作時間,確保安全。下井作業人員連續工作一般不得超過1小時。
14、作業中氣體監測。在有毒有害氣體較嚴重的作業現場或者作業時間較長的項目,應采取連續監測的方式,隨時掌握氣體情況,排放規律并相應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一旦氣體超標立即停止作業,保證下井作業人員的安全。連續監測可采用兩種方式:①可采取專業監測人員現場連續監測的方式②可采用作業人員隨身佩戴微型監測儀器報警監測方式。一但井內產生硫化氫氣體隨時報警,作業人員及時撤離。
15、下井操作人員上井后須及時時行自身清潔工作,以免污物、細菌等侵蝕。
16、在拆除管道封堵時,考慮上游的水位的情況:水位超過管徑或大于1米時,拆除封堵,一次不得大于管徑的1/3,防止上游大量水流沖走作業人員;在拆除封堵時必須連續機械通風,防止管道內的有害氣體突然大量涌進井室,造成安全事故。
17、管道疏通時必須連續進行機械通風,因為在疏通時因攪動的影響會造成淤泥和封閉管道中的有害氣體溢出,造成人員事故。小管徑或覆土較淺的污水管線,盡可能的在地面上使用工具疏通。
18、發生作業險情時,拯救人員需配戴氧氣袋下井救人,并帶另一氧氣袋插入暈倒人鼻孔吸氧,并立即撤出危險地段,同時向負責人匯報,并及時與急救中心聯系,說明出事地點與具體情況。
以上注意事項望所有監測人在下井作業時能夠嚴格遵守,提高安全意識,以高度負責的態度認真對待每一次作業,將下井作業安全事故降到最低。
篇2:煤礦柴油發電機井下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作業人員必須遵守下列措施:
1、發電機必須由專人負責管理、維修。
施工前發電機必須放在通風良好、頂板完好,巷道無偏幫、無積水的巷道一側,嚴禁放在巷道中間,避免影響運輸及行人,并派專人監護。
2、在發電機使用地點必須固定一名專職瓦斯檢查員進行檢查,得到檢查員同意后方可進行工作。在工作期間間隔一定時間檢查瓦斯濃度變化情況,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5%,其它有害氣體濃度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時,方可繼續施工作業。發現超標,應立即停止作業,并撤除人員,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3、施工作業地點附近20米范圍內無易燃易爆物品,對工作區域施工前必須灑水除塵。作業現場必須備有2臺合格的滅火器及沙子、水管。
4、發電機工作時要有跟班隊長現場指揮,否則不準施工。
5、正常運轉期間,發電機運行時有專人對發電機運行情況經行觀察,如有異常,立即停止發電機運行。
6、維修人員和操作人員在設備運轉時,不得進行發電機維修與保養。
7、向發電機注油時,要特別小心,不得溢漏,發電機運轉時,嚴禁加油。
8、操作人員必須帶絕緣手套、穿絕緣鞋。
9、打鉆工必須嚴格執行本工種操作規程,嚴禁違章操作。
10、鉆孔時有專人對鉆孔點進行灑水降溫,避免高溫產生火花。
11、鉆孔時對轉頭進行檢查,避免鉆頭崩斷,傷害作業人員。
12、當遇礦井抽風機因故停風時,應立即停止發電機作業,待恢復送風,經瓦斯檢查員檢查同意后方可工作。
13、發電機工作完畢后,工作地點必須留有專人巡視檢查一小時,確認無引火可能后方可離開現場。
14、所有施工人員必須做到自主保安,在施工過程中要做到相互保安,相互配合。
15、所有施工人員必須學習貫徹本安全技術措施,并簽字。還必須嚴格遵守各工種的技術操作規程和《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
本措施未盡事宜,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技術規程》、《作業規程》及相關規定執行。
篇3:井下作業崗位風險評估洗壓井時的傷人火災和污染事故
1.風險預想:洗(壓)井時的傷人、火災和污染事故。
2.風險危害:
(1)人身傷害;
(2)污染事故;
(3)火災事故。
3.原因分析:
(1)由壬對接不緊固,刺漏造成污染;
(2)出口未按制,井內壓力突然升高,刺壞流程,造成污染;
(3)進出口用水龍帶,水龍帶跳動造成污染或砸傷人員;
(4)洗(壓)井管線堵,造成壓力升高,管線崩開造成人身傷害和污染環境;
(5)洗(壓)井開(關)閘門時,操作人員站在閘門對面,閘門絲杠飛出傷人;
(6)在施工的高壓區,壓力升高,管線崩開傷人;
(7)洗井時,出口和值班房在同一方向上,天然氣噴出,造成人身傷亡和火災事故。
4.預防措施:
(1)各由壬完好,且要砸緊;
(2)洗井時出口控制,出口壓力不能超過流程設計最高可承受的壓力;
(3)進出口管線嚴禁用水龍帶;
(4)洗(壓)井時,必須檢查管線,保證管線暢通;
(5)開(關)閘門時,操作人員必須站在閘門的側面開(關)閘門;
(6)施工高壓區嚴禁站人;
(7)井場布置嚴格按標準要求擺放。
5.綜合評估:
(1)人員高
(2)財產低
(3)環境中
(4)影響高
6.應急措施:
(1)有人員受傷立即送醫院搶救;
(2)發生污染事故,立即停止施工,采取措施控制污染范圍和程度,并及時上報質量安全環保部;
(3)發生火災事故,采取措施控制火災范圍和程度,并及時報火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