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管道放散降壓安全操作規程

管道放散降壓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16 閱讀 3500

1、檢查安全放散區域內有無明火或易燃易爆物品,有則立即消除。

2、放散過程中要使用防爆工具或在接觸點涂抹黃油。

3、放散時工作人員一定要在上風向,不得擅自離崗。

4、放散時注意附近居民區住宅與風向,防止放散的天然氣竄入建筑物內。

5、放散過程一切行動聽指揮,嚴禁違章操作。

6、放散人員要穿防靜電工作服,嚴禁穿釘子鞋。

7、在放散區周圍做好維護,嚴禁出現明火或閑雜人員。

8、審核圖紙,查看所關閉的閥門是否正常。

9、檢查放散管上的閥門是否正常,然后安裝放散管。

10、緩慢打開閥門進行放散,當氣流十分微弱時關閉放散閥門。

11、裝上U型壓力計,觀測壓力是否合格。

12、壓力合格后,關閉閥門,卸下U型壓力計。

13、卸下放散管,裝好絲堵。

篇2:隧道逃生管道安全技術交底

要求隧道施工時在Ⅳ、Ⅴ級及以上圍巖地段必須預先設置逃生通道,以確保隧道掘進過程中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

在隧道的掌子面開挖、噴錨、支護及仰拱部位的開挖、澆注砼的過程中,均必須確保逃生通道的完好,救生管道設置到位,并隨著掌子面的不斷掘進而向前移動。

隧道逃生管道布設應該符合如下要求:

1.逃生通道所用管材采用φ800mm的承插鋼管,管節長度為6m,壁厚不小于10mm,管節間可采用直徑大于逃生管道10cm的套管連接,每端連接1m,采用橡膠圈或木楔臨時固定。為保證管道承受坍塌體的壓力,對采用的材質管材,必須確保其承壓能力和連接頭的牢固,并經試驗室具體試驗后,方可用于隧道中。

2.施工現場應根據隧道圍巖、掘進開挖方式等情況備足管道和連接材料,除整節管道外,應同時備足1米、2米、3米短節管道、轉接接頭(135°)等。

3.管道須經加工方可使用,各單位可結合材質及現場實際情況分別進行加工,要求連接簡單、牢固、緊密可靠,且在地面做好臨時固定措施,施工時管口可加臨時封蓋,并易于打開和封閉。管道連接橫斷面如下圖:

4.逃生通道設置位置如下圖所示,管道采用φ800mm的承插鋼管,設置起點為最新施作好的二襯端頭處,距二襯端頭距離不得大于5米,從襯砌工作面布置至距離開挖面20m以內的適當位置,管道沿著初期支護的一側向掌子面鋪設,管內預留工作繩,方便逃生、搶險、聯絡和傳輸各種物品。承插鋼管縱向連接可采用鏈條等措施,防止坍塌時將鋼管沖脫。

5.逃生管道在二襯臺車移動就位過程中,臨時拆移時應逐節拆除,嚴禁一次拆除到位,以隨時確保逃生管道的效用。

6.逃生管道在經過掘進臺階時,應按順延臺階布置,可安裝135°轉接接頭順延,其管道架空高度和長度以不影響施工并便于開啟逃生窗口為宜。

7.設置的逃生管道應平整、干燥、順暢,不得作應急逃生以外用途。

8.逃生管道布設不得少于60m。

篇3:管道勾頭施工安全技術交底

1.勾頭施工應在約定的停水期限內完成。

2.閘門關閉、開啟工作應由管理單位的人員操作。

3.切管后新裝的管件應按設計或管理單位要求砌筑支墩。

4.新建與已建管道連通后,開閘放水時應采取排氣措施。

5.切管時應將被截管段支牢或吊裝固定;卸蓋堵時應將蓋堵懸吊或支牢。

6.勾頭施工應統一指揮,明確分工,與管理單位派至現場的人員密切配合。

7.新裝閘門與已建管道之間的管件,應在清除污物并消毒合格后,方可安裝。

8.切管或卸蓋堵時,應及時排水,控制管道中的水量,始終保持集水坑水面低于管底。

9.工作坑邊坡應穩定,不得塌方,排水設施應齊全,排水路線通暢,且不得影響交通和居民的生活。

10.勾頭前應根據管徑、埋深和現場環境狀況編制勾頭方案,規定工作坑尺寸、排水措施、勾頭方法、程序和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并經管理單位簽認。

11.關閘后,應開啟停水管段內的消火栓或用戶水龍頭放水;管段內仍有水壓時,應檢查原因,采取降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