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安全培訓效果評價體系
為促進安全培訓工作開展,不斷改進培訓方法,提高培訓質量,結合公司安全培訓工作現狀,特制定安全培訓評價體系。
一、評價的范圍:
凡舉辦的成建制的安全培訓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培訓、再培訓;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復訓;其他安全培訓)均應進行效果評價。
二、評價的內容及方法
1、評價的部門:培訓的評價由培訓組織部門進行評價。
2、評價的項目及方法:
主要通過教師教學及培訓組織、培訓考試情況、學習效果進行評價。
(1)教學評價:
對教師、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方法、教學效果、培訓管理、后勤服務等進行評價,以學員對培訓的滿意程度為評價指標,由培訓組織者下發學員調查表進行調查、統計。
(2)培訓考試評價:
以參培學員考試成績及格率為主要評價指標,由培訓組織者進行統計。
(3)學習效果評價
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看培訓對行為的影響效果。受訓者在接受培訓后其工作中行為上發生了哪些良性的、可觀察到的變化;看培訓對績效的影響效果。相應的工作績效體現在違章指揮減少,安全事故降低,事故損失減少,工作能力及工作效率提高等方面。在培訓結束,學員工作一季度后進行,由學員所在單位對參加培訓后的學員的工作表現進行調查,將調查結果上報培訓組織者。
特種作業人員:主要是對操作技能及安全技能進行評價。在培訓結束,學員工作一季度后進行,由培訓單位向學員所在單位下發培訓效果反饋表,由學員所在單位對學員培訓后的操作技能及安全技能進行評價。
三、培訓效果評價與整改:
1、課堂教學評價和培訓考試評價
根據統計結果,學員對培訓的滿意率、考試成績及格率兩項指標均達到80%為培訓有效;僅有一項達到80%,另一項在60-80%為基本有效;出現一項低于60%的為無效。出現無效的,要對教學過程進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
2、學習效果評價
培訓組織者依據學員所在單位的學習效果調查進行統計。學員所在單位反映學員能力提高比率不足85%的,應對提高不足的學員進行專門調研,找出原因,提出改進措施。
篇2:培訓效果評價制度范本
第一條為進一步落實安全教育培訓效果,實現安全教育培訓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管理,有效提高員工素質,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是《犁能煤炭公司安全教育培訓管理辦法》的補充。
第三條公司人力資源部對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全面負責,負責組織和指導各部門安全教育培訓效果評價工作。
第四條安全管理部負責對各部門安全教育培訓效果評價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第五條各職能部門是本部門范圍內安全教育培訓效果評價的責任部門,各部門負責人負責本部門人員安全教育培訓上崗后的具體考核工作,組織人員參加安全教育培訓效果評價活動。配合人力資源部開展安全教育培訓效果評價工作。
第六條工會負責對安全教育培訓效果實施監督,組織工會代表參加安全教育培訓效果評價活動;
第七條評價對象:人力資源部部組織相關部門要對每批次的安全教育培訓進行效果評價。
第八條評價時間:人力資源部部組織相關部門對安全教育培訓人員上崗后進行效果評價。
第九條評價方式。安全副總經理負責,人力資源部組織各相關部門采取聯合集中評價的方式。評價要根據各部門掌握的情況、監督檢查與考核情況,采取查閱資料和現場檢查方式,評價結果要及時層層反饋至所屬部門、班組。
第十條評價分級:對安全教育培訓效果實行分級制,依次為A(優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四級。
第十一條評價分級標準
A級:培訓教材全面,內容有針對性和實用性,接受培訓人員態度端正,工作積極主動,能夠達到或超過質量標準化和班組體系中的相關要求,并且帶動所轄區域職工受到了正確的教育;
B級:培訓教材較少,內容不夠全面,接受培訓人員對能夠正確地認識并主動地接受,工作較主動,能夠達到質量標準化和班組體系中的要求,或者通過培訓提高了工作能力,所轄區域職工受到了正確的教育;
C級:培訓教材少,內容不全,接受培訓人員對簡單地接受,工作不主動,基本能夠達到相關要求并滿足安全生產需要;
D級:培訓教材少,內容脫離實際,接受培訓人員不愿接受,對工作不具指導性,不能夠達到相關要求及安全生產需要。
第十二條評價結果落實。各單位必須認真落實評價結果,評價結果為A、B級的通過,C級的要繼續關注和做好后續的相關教育培訓,D級的必須重新培訓、檢查考核和評價。
第十三條評價責任追究。安全教育培訓效果評價的結果要納入安全生產考核中,對安全教育培訓效果評價為D級的要給予培訓責任部門200-1000元的處罰。
第十四條由于安全教育培訓不力導致事故發生的,按照《犁能公司安全生產責任追究暫行辦法》進行處理。
第十五條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施行,由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