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北京市

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北京市

2024-07-16 閱讀 8221

近年來,本市不斷加大大氣污染防治力度,通過采取壓減燃煤、控車減油、治污減排、清潔降塵等措施,持續改善了首都空氣環境質量。但是,目前污染物排放總量仍然超過環境容量,在極端不利氣象條件下容易引發空氣重污染。及時有效組織實施應急措施,對減緩污染程度、保護公眾健康具有重要意義。為健全完善空氣重污染應急機制,不斷提高環境管理精細化水平,結合近年來空氣重污染應急工作實際,借鑒2014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空氣質量保障經驗,在對《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試行)》進行修訂完善的基礎上,形成《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應急預案》)。

一、空氣質量監測與預報

依據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開展空氣質量監測和評價。建立健全環保、氣象部門聯合會商預報機制,根據地理、氣象條件和污染物排放狀況,每日對空氣質量進行預測預報,遇空氣重污染時增加會商預報頻次。市環保部門或其授權的監測機構統一發布空氣質量狀況和預測預報信息,并不斷拓展信息發布渠道,便于公眾及時知曉。

二、空氣重污染預警分級

根據環境保護部《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HJ633-2012)分級方法,空氣質量指數在200以上為空氣重污染。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有關規定,依據空氣質量預測結果,綜合考慮空氣污染程度和持續時間,將空氣重污染預警分為4個級別,由輕到重依次為藍色預警(預警四級)、黃色預警(預警三級)、橙色預警(預警二級)和紅色預警(預警一級)。

(一)藍色預警(預警四級):預測空氣重污染將持續1天(24小時)。

(二)黃色預警(預警三級):預測空氣重污染將持續2天(48小時)。

(三)橙色預警(預警二級):預測空氣重污染將持續3天(72小時)。

(四)紅色預警(預警一級):預測空氣重污染將持續3天以上(72小時以上)。

三、空氣重污染應急措施

根據空氣重污染預警級別,分級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主要包括:健康防護措施、建議性應急措施和強制性應急措施。對因沙塵暴形成的空氣重污染按照《北京市沙塵暴災害應急預案》執行。

(一)藍色預警(預警四級)

1.健康防護措施。

(1)提醒兒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減少戶外運動。

(2)環保、衛生計生、教育等部門和各區縣政府分別按行業和屬地管理要求,加強對空氣重污染應急、健康防護等方面科普知識的宣傳。

2.建議性應急措施。

(1)公眾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減少機動車上路行駛;駐車時及時熄火,減少車輛原地怠速運行時間。

(2)對施工工地、裸露地面、物料堆放等場所加大揚塵控制措施力度。

(3)加強道路清掃保潔,減少交通揚塵污染。

(4)排污單位進一步采取措施,減少污染物排放。

(二)黃色預警(預警三級)

1.健康防護措施。

(1)提醒兒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盡量留在室內,避免戶外運動。

(2)一般人群減少戶外運動和室外作業時間。

(3)環保、衛生計生、教育等部門和各區縣政府分別按行業和屬地管理要求,加強對空氣重污染應急、健康防護等方面科普知識的宣傳。

2.建議性應急措施。

(1)中小學、幼兒園停止體育課、課間操、運動會等戶外活動。

(2)公眾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減少機動車上路行駛;駐車時及時熄火,減少車輛原地怠速運行時間。

(3)對施工工地、裸露地面、物料堆放等場所加大揚塵控制措施力度。

(4)排污單位進一步采取措施,減少污染物排放。

3.強制性應急措施。

(1)在常規作業基礎上,加大重點道路清掃保潔強度,減少交通揚塵污染。

(2)停止土石方、建筑拆除等施工作業。

(三)橙色預警(預警二級)

1.健康防護措施。

(1)提醒兒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盡量留在室內,避免戶外活動。

(2)一般人群應盡量避免戶外活動,如戶外活動可適當采取佩戴口罩等防護措施。

(3)環保、衛生計生、教育等部門和各區縣政府分別按行業和屬地管理要求,加強對空氣重污染應急、健康防護等方面科普知識的宣傳,組織專家開展健康防護咨詢、講解防護知識。

(4)醫療衛生機構加強對呼吸類疾病的醫療保障和應急值守工作。

2.建議性應急措施。

(1)中小學、幼兒園停止戶外活動。

(2)公眾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減少機動車上路行駛;駐車時及時熄火,減少車輛原地怠速運行時間。

(3)排污單位進一步采取措施,減少污染物排放。

3.強制性應急措施。

(1)在常規作業基礎上,對重點道路每日增加1次以上清掃保潔,減少交通揚塵污染。

(2)停止土石方、建筑拆除、混凝土澆筑、建筑垃圾和渣土運輸、噴涂粉刷等施工作業;對施工工地、裸露地面、物料堆放等場所采取防塵措施。

(3)按照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期間工業企業停產限產名單,實施停產限產措施。

(4)建筑垃圾和渣土運輸車、混凝土罐車、砂石運輸車等重型車輛禁止上路行駛。

(5)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和露天燒烤。

(四)紅色預警(預警一級)

1.健康防護措施。

(1)提醒兒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盡量留在室內,避免戶外活動。

(2)一般人群應盡量避免戶外活動,如戶外活動可適當采取佩戴口罩等防護措施。

(3)環保、衛生計生、教育等部門和各區縣政府分別按行業和屬地管理要求,加強對空氣重污染應急、健康防護等方面科普知識的宣傳,組織專家開展健康防護咨詢、講解防護知識。

(4)醫療衛生機構加強對呼吸類疾病的醫療保障和應急值守工作。

2.建議性應急措施。

(1)中小學、幼兒園停課;企事業單位根據空氣重污染情況可實行彈性工作制。

(2)原則上停止大型露天活動。

(3)公眾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減少機動車上路行駛;駐車時及時熄火,減少車輛原地怠速運行時間。

(4)減少涂料、油漆、溶劑等含揮發性有機物的原材料及產品的使用。

3.強制性應急措施。

(1)全市范圍內依法實施機動車單雙號行駛(純電動汽車除外),其中本市公務用車在單雙號行駛的基礎上,再停駛車輛總數的30%;公共交通運營部門延長運營時間,加大運輸保障力度。

(2)建筑垃圾和渣土運輸車、混凝土罐車、砂石運輸車等重型車輛禁止上路行駛。

(3)施工工地停止室外施工作業。

(4)在常規作業基礎上,對重點道路每日增加1次以上清掃保潔,減少交通揚塵污染。

(5)按照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期間工業企業停產限產名單,實施停產限產措施。

(6)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和露天燒烤。

四、預警發布與解除

市應急委、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負責空氣重污染預警發布與解除的指令下達。

(一)預警發布

紅色預警由市應急委主任批準,由市應急辦提前24小時組織發布。

橙色預警由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總指揮批準,由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提前24小時組織發布。

黃色預警由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批準并提前組織發布。

藍色預警由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實時組織發布。

當發生空氣重污染時,本市將及時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網絡、手機等渠道發布預警信息,方便公眾及時了解空氣重污染情況及相關應急措施,加強自身健康防護。

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及其辦公室可根據污染程度變化和最新預報結果,按預警發布程序報批后,適時提高或降低預警級別。

(二)預警解除

紅色、橙色、黃色預警解除程序與發布程序一致;藍色預警不設解除審批程序,空氣質量好轉時自動解除。

五、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在市應急委的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總指揮由市政府常務副市長擔任,副總指揮由市政府分管環保工作的副市長和副秘書長擔任;成員單位由市有關部門、各區縣政府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組成;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環保局,辦公室主任由市環保局局長擔任。市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本行業空氣重污染應急的組織管理,提出應急措施,細化具體方案,有效組織落實并開展督促檢查。各區縣政府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切實承擔空氣重污染應急主體責任,逐級分解細化任務,并嚴格組織實施。

(二)完善配套措施

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應按照《應急預案》要求,結合部門和轄區實際,認真修訂空氣重污染應急分預案,細化工作臺賬,完善實施流程,明確保障措施,加強宣傳引導,適時組織演練,不斷健全空氣重污染應急工作體系。各成員單位要在《應急預案》發布后15日內,將修訂完善后的空氣重污染應急分預案報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備案,并及時向社會公布。

(三)強化社會監督

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要通過及時發布空氣質量狀況、公布空氣重污染應急分預案、公開應急措施等,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進一步暢通監督渠道,引導媒體、公眾等社會力量依法、有序監督各項應急措施的落實,鼓勵對有關措施不落實或落實不到位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舉報(舉報電話:12345、12369、96310),并予以曝光。

(四)嚴格督查考核

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組織對全市空氣重污染應急的督查考核工作。市政府督查室、市監察局、市環保局等部門要對全市應急措施落實情況加強抽查檢查;各成員單位負責對本轄區、本行業應急措施落實情況的督查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對因工作不力、行政效率低下、履職缺位等導致應急措施未有效落實的,依據《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環境保護違法違紀行為處分暫行規定》、《北京市行政問責辦法》等規定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

《應急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試行)》(京政發〔2013〕34號)同時廢止。

篇2:某廣電局安全播出應急預案

為確保重要保障期間廣播電視信號安全、優質傳輸,實現重要保障期間廣播電視“零插播”目標,特制定本預案。

1、總則

1.1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應急工作機制,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組織指揮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保證應急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指揮調度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進行,滿足突發情況下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工作的需要,確保廣播電視安全播出。

1.2編制依據

本應急預案依據國家廣電總局的有關法律法規,為貫徹落實國家廣電總局《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管理規定》(第62號令)和河南省廣播電影電視局《關于在全省開展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應急預案修訂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而制定。

1.3適用范圍

本應急預案適用于**廣播電視系統的突發事件(故)的預防和處置。

1.4事件(故)界定

廣播電視突發公共事件主要有如下四種情況:

(1)非法插播:廣播電視信號源受到蓄意篡改干擾、傳輸網絡遭到非法信號插播、網絡等新媒體出現非法內容。

(2)攻擊破壞:廣播電視單位和設施遭到不法分子攻擊破壞和恐怖襲擊,企圖摧毀我黨的宣傳輿論工具,切斷黨與人民群眾的聯系。

(3)災害事故:廣播電視單位和設施遭受地震、火災和極端氣象災害等影響,造成廣播電視節目不能正常播出。

(4)技術故障:廣電系統人員人為操作不當或設備自身故障,造成廣播電視節目不能正常播出等情況。

1.5工作原則

在預防和處置廣播電視突發公共事件過程中,要遵循如下工作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公共事件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公共事件對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

(2)堅持預防為主。加強日常管理,完善制度建設,及時消除隱患,做到在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時準備充分,反應迅速,處置果斷。

(3)堅持協調配合。在預防和處置廣播電視突發公共事件過程中,要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會同公安局、610辦等部門密切配合,按照各自分工,共同做好預防和處置廣播電視突發公共事件的各項工作。

(4)堅持屬地為主。在預防和處置廣播電視突發公共事件過程中,實行屬地管理,專業處置;服從**縣委、縣政府的統一指揮,完成各自工作任務。

2、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

2.1指揮機構

成立**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統一指揮、協調安全播出責任單位和相關部門的應急處置行動。

2.2指揮部的組成

指揮長由局長擔任,副總指揮長由副局長、總編擔任。下設綜合協調組、節目內容組、視聽新媒體組、反恐抗災組和應急保障組。指揮部設在局辦公樓二樓。

2.3各組負責人及責任

(1)綜合協調組:組長由辦主任擔任,副指揮長分管該組。主要職責為:發生突發事件(故)時,負責指揮部的內外協調及各項組織計劃工作。

(2節目內容組:組長由技術部主任擔任,副指揮長分管該組。主要職責為:發生突發事件(故)時,具體負責對節目內容實施緊急處置。

(3)視聽新媒體組:組長由局執法室主任擔任,副指揮長分管該組。主要職責為:發生突發事件(故)時,具體負責對視聽新媒體類的緊急情況實施處置。

(4)反恐抗災組:組長由保衛室主任擔任,副指揮長分管該組。主要職責為:發生突發事件(故)時,具體負責指導協調有關部門及時與公安、財政、民政等部門共同處置。

(5)應急保障組:組長由辦公室主任擔任,副指揮長分管該組。主要職責為:負責指揮部日常安全防范工作和相關保障工作;發生突發事件(故)時,負責對指揮部及各組處置行動所需的物資器材、車輛運輸、生活供應等情況給予應急保障。

3、預防預警

電臺、電視臺從制度建立、技術實現、業務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的預防預警機制。

3.1技術監測

電臺、電視臺應對播出、傳輸的廣播電視信號做好安全監測、質量監測、內容監測工作,應及時準確掌握播出狀態,發現異態,應在第一時間予以鎖定并迅速向指揮部報告具體情況。

3.2信息報送

安全播出責任單位一經發現播出異態,要在進行處置的同時及時報告指揮部。指揮部接到群眾舉報或有關部門通報后應立即予以核實,經過分析研判,得出處置決定。

3.3預警發布

當確認廣播電視系統發生突發事件(故)后,指揮部應及時發出預警信息,相關人員接到預警信息后,應立即向指揮部集結,按照職責分工展開各項應急處置行為。

4、應急響應

4.1先期處置

突發事件(故)發生后,指揮部應立即開展密切追蹤,并對相關部室通報事件(故),及時下達先期預警指令。指導播出部門遵循“先中央,后地方;先公益,后付費;先新聞綜合,后專業頻道”的原則,果斷采取有效措施,不惜一切代價,盡快恢復節目信號正常播出。指導播出部室迅速進入戒備狀態,防止類似事件(故)再次發生。

4.2預案啟動

預案由總指揮長決定啟動。

4.3指揮和協調

本預案啟動后,指揮部成員應迅速投入指揮、協調播出事件(故)單位及有關部門的應急處置工作。根據事件(故)類別和指揮長指令,指揮部應適時派出現場協調處置小組,現場協調處置小組由副指揮長帶隊,相應的組員隨同前往,并視情從各組抽調人員參加。

4.4應急處置

--無線廣播電視受到非法插播時的處置:

(1)發出預警信息;

(2)指揮部立即通報縣委,商情具體偵測事宜。同時報告縣委宣傳部、610辦公室。商請縣公安局協助處置。

(3)廣播電視臺立即查找攻擊信號源,可以采取同頻對抗或加大功率的方法壓制攻擊信號,減小攻擊信號的影響;

(4)廣播電視臺展開偵測和現場處置。

(5)廣播電視臺要與公安部門保持密切聯系,主動協同偵測行動;

(6)當發現攻擊信號源后,應采取靈活果斷的措施,立即切斷其信號發送。同時,廣播電視臺協調公安部門控制現場相關人員及設備;

(7)廣播電視臺要與指揮部保持不間斷的通信聯絡,偵測時、發現了、處置中、切斷后燈重要關鍵行動均要向指揮部及時報告具體情況;

(8)視情召集播出單位有關負責人分析原因,總結教訓,提出相關處理意見,及時形成局面調查報告。

--衛星廣播電視信號受到非法插播時的處置:

(1)廣播電視臺立即發出預警信息,各播出單位及時關斷不正常信號,切換至備份信號;

(2)指揮部應立即予以核實,分清是地面干擾還是衛星信號源的問題。如果是地面干擾則按照無線廣播電視受到非法插播時的處置辦法進行處置。如果是衛星信號源的問題則按下面的步驟進行處置;

(3)指揮部應立即向上一級廣電部門報告情況;

(4)立即指導廣播電視臺盡快做好備份衛星信號源的接收工作;

(5)節目內容組會同廣播電視臺對插播內容、插播原因、信號切斷時間、影響程度進行分析評估,總結教訓,提出相關處理意見,及時形成書面調查報告。

--傳輸網絡遭到非法信號插播時的處置:

(1)廣播電視臺立即發出預警信息;

(2)指揮部立即通報事發單位,責成立即展開處置。協調市級有關部門,協助處置插播事件。

(3)廣播電視臺單位前往事發地協助展開調查和協調處置行動;

(4)廣播電視臺前往事發地后,要主動協調現場各部門、單位之間的行動,與指揮部保持密切聯系;

(5)召集播出單位有關負責人分析原因,總結教訓,提出相關處理意見,及時形成書面調查報告。

--廣播電視播出非法內容時的處置:

(1)指揮部立即通知事發單位停播非法內容,恢復預定節目播出;

(2)廣播電視臺立即發出預警信息;

(3)節目內容組根據總指揮長指令,及時前往事發單位所在地展開調查和協調處置行動;

(4)主動協調有關部門、單位,查明事件發生的原因;

(5)恢復正常播出后,召集播出單位有關負責人分析原因,總結教訓,提出相關處理意見,形成書面調查報告。

--網絡等新媒體出現非法內容時的處置:

(1)廣播電視安全播出責任單位立即發出預警信息;

(2)指揮部立即通報事發單位,責成立即展開處置。協調縣級有關部門,協助處置非法事件;

(3)視聽新媒體組根據指揮長或總指揮長指令,及時前往事發單位(地)指導和協助展開調查和處置行動;

(4)主動協調現場各部門、單位之間的行動,與公安網監部門保持密切聯系,協助控制相關人員及設備,并與指揮部保持不間斷的通信聯絡,重要情況及時報告;

(5)視情召集播出單位有關負責人分析原因,總結教訓,提出相關處理意見,及時形成書面調查報告。

--廣播電視單位及設施遭到不法分子攻擊破壞和恐怖襲擊時的處置:

(1)廣播電視臺立即發出預警信息;

(2)指揮部立即通報縣公安局,商情協助處置;

(3)立即指導事發地播出單位報警,并進行制止和勸阻,組織單位員工全力保衛廣播電視陣地;

(4)協助公安部門固定證據,依法運用強制措施實施處置;

(5)提醒事發單位要盡早撥打120急救中心前往事故現場,及時對傷員實施救治;

(6)反恐抗災組根據指揮長指令前往事發單位所在地,協助做好有關處置工作;

(7)事件平息后,要會同公安、衛生、廣播電視安全播出責任單位等部門,妥善處置善后事宜,搜集有關資料數據,形成書面調查報告;

(8)視情緊急協調相關設備和技術人員,協助恢復正常播出。

--廣播電視單位或設施遭受地震、火災、疫情、極端氣象等災害及偶然事故影響時的處置:

(1)廣播電視臺立即發出預警信息;

(2)指揮部立即指導受影響的播出單位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集結應急隊伍,按照影響范圍和程度,科學實施救災、除險、搶修和恢復行動;

(3)對于偶然事故,事發單位要合同有關部門查明原因,并根據《河南省廣播電視設施保護實施細則》、《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管理規定》予以處理和責任追究;

(4)反恐抗災組根據指揮長指令前往受影響單位所在地,指導、協調搶險處置工作;

?(5)險情、災情、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后,及時恢復正常播出。受損嚴重一時無法恢復的,爭取兄弟單位的支持,建立簡易應急播出系統;

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調查了解受災情況,收集有關數據,形成書面調查報告。

?--廣播電視設施、設備、系統發生重大技術故障時的處置:

(1)廣播電視臺立即發出預警信息;

(2)指揮部立即指導事發單位及時組織技術專家展開故障排除,盡快恢復節目正常播出。一時難以全面恢復,則分批、有重點地逐步恢復或采取其他信號墊播;

(3)當事發單位自身已將故障排除,并已恢復正常節目播出后,及時召集有關技術部門和專家,集體分析研究產生故障的原因,提出技術處置意見,形成書面調查報告。

?4.5響應終止

各類突發事件(故)提到及時處置并恢復正常的節目信號播出后,由指揮長宣布應急響應終止。指揮部匯總相關情況,及時進行整體評估,總結經驗教訓,綜合情況報縣委、縣政府和市文廣新局。同時,獎懲相關人員通報全局,部署下一步安全播出工作。

?4.6新聞發布

對發生重大安全播出,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事件(故),要在縣委宣傳部的指導和協調下,視情采取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媒體發新聞通稿等形式,及時向社會發布事件(故)發生原因、處置措施、善后處理等相關信息。具體由節目內容組負責組織實施。

保障措施

5.1隊伍保障

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應急隊伍由各部室技術骨干人員組成。

5.2通訊保障

安全播出指揮部必須建立預警發布和調度指揮系統,并確保與上級指揮部門的聯絡暢通。安全播出指揮部成員、播出單位技術負責人、辦公室人員等作為特殊崗位人員,在安全播出重要保障期內必須手機24小時開機。播出單位因人事變動、故障的原因需要變更電話或傳真號碼時,必須提前通知相關單位,并及時報告安全播出指揮部。

5.3交通保障

接到預警信息后,除領導用車和監督車外,行動保障組應收攏機關所有車輛,隨時做好出車準備。

附則

?6.1責任要求

要高度重視安全播出工作,發生突發事件后,副指揮長要及時趕赴事發現場。指揮部各組要加強日常安全監管,建立長效管控機制,切實按照預案中明確的職責分工做好平時各項安全監管工作。

?6.2相關制度

應在第一時間報告發生地突發事件(故),對于遲報、虛報、瞞報、漏報和不報的,要視情給予通報批評。

6.4實施時間

本預案從印發之日起實施。

**廣播電視局

?2017年10月9日

篇3:某校舍安全應急預案

校舍安全應急預案

為有效防范重校舍安全事故的發生,及時消除校舍事故隱患和事故發生后,立足

于盡量減少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并且在第一時間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投入搶險

救助工作,根據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校教育實際,特制定

本預案。

(一)領導小組職責

1、根據實際,制定應急處理工作預案,檢查,督導方案的實施。

2、領導,指揮應急處理工作,并為現場應急處理工作提供保障服務。

3、協調有關職能部門之間的合作配合,討論決定應急處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向

上級匯報工作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

(二)處置措施

1、發生校舍安全事故,各有關人員接到通知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

2、搶救過程中,組成人員要相互配合,團結一致,樹立全局觀念,提高搶險救援

的效率,組長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保證搶救任務完成。

3、加強組織紀律,各組成人員要嚴格聽從現場指揮部,積極履行職責,發揚不怕

苦,不怕累的精神。

4、搶救過程中和搶救結束后,各組成人員不得擅離職守,更不得擅自離開。

5、搶救過程中要切實做好各項安全措施,保證搶救人員的人身安全,防止各類安

全事故的發生。

(三)其它事項

凡接到重特大事件緊急報告后,行動遲緩,措施不力,致使事故蔓延,擴大的要

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