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股份公司發電廠應對電網穩定破壞應急預案
1總則
1.1為及時、有效地應對、處置電網穩定破壞后發電機組的運行,確保機組設備、電網的安全、穩定性,消除或減少電網失穩可能造成的危害及損失,特制訂本應急預案。
1.2本辦法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處置電網穩定破壞事件應急預案》、國家電監會《電力生產事故調查暫行規定》和《中國**集團公司重大突發事件(事故)應急管理辦法》等編制。
1.3本應急預案適用于****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所轄的發電廠。
2危害程度分析
2.1電網穩定破壞是指電網中并列運行的發電機之間失去同步或電網中頻率、電壓失去穩定。具體的現象是發電機和系統聯絡線電流表、功率表周期性劇烈擺動,電壓表在正常值附近擺動,發電機發出不正常有節奏的轟鳴聲;電網頻率、電壓超出調度規定的范圍。
電網穩定破壞是一種伴隨發變電、輸電設備故障而發生的電力系統事故。就發電廠而言通常會由于系統負荷波動、電壓波動導致系統振蕩、負荷失衡、電壓失衡,影響對用戶供電的可靠性、穩定性和電能質量,同時會因發電廠廠用系統的電壓、頻率穩定性和機組調頻、調壓系統的穩定性對發電設備的安全、穩定、可靠運行構成危險。
2.2危險等級
2.2.1Ⅲ級狀態:發電廠所在電網與大電網解列,系統周期性振蕩,機組帶地區負荷運行。
2.2.2Ⅱ級狀態:系統振蕩后失去穩定,所有系統聯絡線跳閘,部分機組跳停,部分機組帶直配負荷饋線運行。
2.2.3Ⅰ級狀態:系統振蕩后失去穩定,所有系統線路跳閘,本單位機組相繼跳停,廠用電消失。
3應急處置基本原則電網穩定破壞應急處置,應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貫徹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依靠科學、實事求是的原則。發電廠所在電網穩定破壞,運行人員應遵循保電網、保設備的原則,按照發電廠事故處理規程正確處理、正確操作,盡可能地確保廠用系統可靠運行,避免本單位停電事故發生,避免重大設備損壞事故。
4組織機構及職責
4.1公司電網穩定破壞應急工作領導機構及職責
4.1.1公司成立電網穩定破壞應急理領導小組應急處理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溝通情況和匯總信息,并及時向領導小組匯報。辦公室設在公司安全監察室。
公司設立電網穩定破壞應急處理值班室,值班地點為生產部生產值班室,實行24小時不間斷值班,值班人員為公司生產值班室當值值班人員。
4.1.2公司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
4.1.2.1統一領導公司系統各單位按照國家“電網穩定破壞事件應急領導小組”的部署,開展應急處理、事故搶險和盡快向電網系統恢復供電等各項工作。
4.1.2.2統一指揮公司系統內的事故應急處理、事故搶險工作。
4.1.2.3協調電力企業之間以及**企業與當地政府部門應急指揮機構之間的關系。
4.1.2.4研究重大應急處理的決策和部署。
4.1.2.5發布相關信息。
4.1.2.6決定實施和終止應急預案,宣布進入何種事故狀態,發布具體應急命令;宣布解除事故狀態。
4.2發電企業電網穩定破壞應急領導小組及職責
4.2.1發電企業電網穩定破壞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廠長副組長:(生產副廠長)成員:運行、策劃、安監、行政、檢修、物資部門負責人
4.2.2發電企業電網穩定破壞應作領導小組職責
4.2.2.1負責本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并定期組織演練,監督檢查各部門在本預案中履行職責情況。對電網穩定破壞事件發生后啟動應急預案進行決策,全面指揮應急處理工作。
4.2.2.2電網穩定破壞事件發生后,立即啟動本預案程序,組織相關部門趕赴現場進行事故處理,盡可能降低事故損失。
4.3發電企業電網穩定破壞現場應急指揮機構及其職責
4.3.1發電企業電網穩定破壞現場應急指揮機構應急指揮部總指揮:廠長副總指揮:生產副廠長成員:運行、策劃、安監、行政、檢修、物資部門負責人現場成立有關各專業應急小組,包括運行應急組、繼電保護應急組、熱工專業應急組、通訊保障組、安全保障組、物資材料保障組等。
4.3.2發電企業應對電網穩定破壞現場應急指揮機構的職責
4.3.2.1電網穩定破壞發生后,應急指揮部根據事故報告立即按本預案規定的程序,組織本單位力量趕赴現場進行事故處理,使損失降到最低,迅速恢復電網穩定運行。同時要根據電網運行方式的變化及時修改應急方案,修改后的方案需上報批準。
4.3.2.2負責向公司報告本廠的事故及處理進展情況。
4.3.2.3各專業應急小組職責
(1)運行應急組按預案要求、調度命令、運行操作規程進行運行調整、倒閘操作和事故處理。
(2)繼電保護應急組根據調度信息、繼電保護及電網安全自動裝置的動作情況、故障錄波數據,分析故障原因;按預案要求、調度命令、繼電保護運行規程進行繼電保護投退、整定值調整和必要的試驗工作。
(3)熱工專業應急組根據調度信息、熱力控制系統自動裝置、熱工保護裝置的動作情況、事件順序記錄數據,分析故障原因;按預案要求、熱控規程進行自動裝置、保護裝置投退、整定值調整和必要的試驗工作。
(4)通訊保障組提供生產調度通訊保障包括固定電話、移動電話、載波通訊、應急呼叫通訊等,確保生產調度通訊暢通。
(5)安全保障組負責搶險現場安全隔離措施的審查,并督促相關部門執行到位;負責組織事故調查及事故信息報送工作。完成電網穩定破壞事故(發生原因、處理經過、設備損壞和經濟損失情況)調查報告的編寫和上報工作。
(6)物資材料保障組組織和提供事故恢復所需要的備品備件、燃料和其它臨時性措施所需設施等。
5預防與預警
5.1電網穩定破壞的預防
5.1.1正常運行時各單位應合理安排機組運行方式,嚴格按照調度下發的日負荷曲線控制機組有功出力,嚴格按照調度下發的電壓曲線控制機組無功,監視升壓站各母線電壓、頻率正常,電網聯絡線潮流不超穩定限額,系統聯絡線無大量的無功交換。
5.1.2加強發電廠電網安全穩定控制裝置(繼電保護、發電機勵磁調節器、汽輪機電液控制器)的技術管理和日常維護、檢查工作,確保其整定正確、正常投用,運行可靠。按照穩定切機裝置切機方式合理安排各臺機組負荷分配。
5.1.3加強運行人員的專業培訓,做好線路正常、檢修運行方式下系統故障、電網振蕩、電網穩定破壞及保廠用電的事故預想,注重事故演習工作。
5.1.4高度重視聯絡變壓器、系統聯絡線的安全運行問題,認真執行巡回檢查制度,發現缺陷及時處理,異常天氣要增加檢查次數。
5.1.5當送出系統線路檢修時,應按照電網檢修方式投入穩定切機裝置相應的切機壓板,確保線路重合閘方式與切機方式正確配合,并嚴格按照調度下達的負荷曲線控制機組上網電力,合理安排各臺機組的有功、無功。線路檢修停運時,應按照調度要求投退穩定切機裝置并控制機組上網出力。
5.1.6機組并網時,應嚴格執行倒閘操作票制度,嚴防非同期并列以及發電機停機狀態下全電壓啟動。
5.2預警行動當系統頻率、電壓發生異常變化時,可能是系統振蕩,有可能發生系統失穩事故,值長立即報告電網穩定破壞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并通知運行部、檢修部等領導,并做好電話錄音。
6.應急處置
6.1響應分級
6.1.1Ⅲ級響應:發電廠所在電網與大電網解列,系統周期性振蕩,機組帶地區負荷運行。
6.1.2Ⅱ級響應:系統振蕩后失去穩定,所有系統聯絡線跳閘,部分機組跳停,部分機組帶直配負荷饋線運行。
6.1.3Ⅰ級響應:系統振蕩后失去穩定,所有系統線路跳閘,本單位機組相繼跳停,廠用電消失。
6.2響應程序
6.2.1應急預案的啟動
當系統發生振蕩或頻率、電壓發生異常(頻率超出50±0.2Hz,電壓高峰時超出額定電壓的10%、低谷時超出額定電壓的8%)且采取措施無效時,值長及時匯報生產廠長和主管運行的領導,由生產廠長匯報上級主管部門及調度部門,及時啟動本預案。
6.3危急事件的應對
6.3.1電網穩定破壞應急預案啟動后,應急指揮機構立即組織應急處理工作。各應急小組電網穩定破壞、電網解列運行后,應立即按職責分工,趕赴現場組織事故處理。
6.3.2運行人員按照預案及發電廠事故處理規程進行處理。
6.3.3電網穩定破壞的處理要求
6.3.3.1頻率失穩的處理要求
(1)電網調度規程規定系統頻率不得超出50±0.2Hz范圍。為保持電網頻率正常,值長應嚴格按照電網調度規程下發的日負荷曲線控制機組上網出力,使發用電保持平衡。
(2)當頻率超出50±0.2Hz時應立即匯報電網調度員,并依電網調度員命令進行調頻。
(3)頻率異常的情況下,在調整有功出力的同時應相應調整發電機無功,防止因無功不足導致系統穩定水平降低或無功過剩導致過電壓。
(4)電網頻率降低情況下,在增加發電機出力時應注意聯絡線潮流不能超出規定的系統穩定極限。
(5)若電網頻率異常已嚴重危及本廠廠用電系統的正常運行時,應果斷的將本廠機組與系統解列,并立即匯報電網值班調度員。
6.3.3.2電壓失穩的處理原則
(1)電網無功功率應分層、分區、就地平衡,盡量避免聯絡線長距離、大容量的無功功率輸送。
(2)電廠值班員應監視升壓站母線電壓在調度要求范圍之內。
(3)正常運行時一般應按照“逆調壓”的原則進行調壓。即在高峰負荷時調整電壓逼近電壓曲線的上限運行,在低谷負荷時調整電壓逼近電壓曲線的下限運行。
(4)若電壓超出上述范圍,應立即匯報電網調度員,并按照電網調度員指令調壓。
(5)在系統電壓升高時機組可能進相運行,此時集控值班員應監視機組進相深度不能超出發電機出力圖規定的數值。
(6)系統電壓升高一般發生在負荷低谷、線路輕載的運行方式下,若電網調度員命令線路拉閘時
應注意考慮當時的聯絡線潮流及穩定切機裝置切機方式,防止線路拉閘后造成穩定切機裝置誤切機組或在升壓站設備檢修的情況下造成線路拉閘后切機。
(7)若電壓異常已危及廠用電系統的正常運行,應立即將本廠機組與系統解列,并立即匯報電網值班調度員。
6.3.3.3電網發生失步振蕩的處理原則
(1)發電機非同期并列或運行中突然失磁、調節系統失靈等情況下應按照本廠運行規程的規定果斷的將該機組與系統解列,并立即匯報電網值班調度員。
(2)正常情況下PSS裝置必須投入,且勵磁調節器處于自動方式下運行。若電廠與主網發生失步振蕩,應立即減少發電機有功,以便使發電機重新拖入同步。若采取上述措施仍無法將發電機拖入同步,應立即匯報電網調度員并依調度命令執行。
(3)當系統聯絡線故障跳閘時,若達到切機定值而穩定切機裝置拒動時應果斷的手動切機。切機后應加強監視聯絡線潮流不超穩定極限,升壓站母線電壓、頻率正常,以防在事故處理過程中系統再次失去穩定。
(4)當系統線路操作時,調度要求電廠按照該線路檢修且穩定切機裝置退出的情況下控制機組上網出力,并退出穩定切機裝置,值長應嚴格按照調度命令執行。在投入穩定切機裝置時應確證系統操作已進行完畢,以防穩定切機裝置投入后系統操作造成誤切機組。
(5)系統發生振蕩,值長應立即匯報電網調度員,并依電網調度命令進行處理。若電網調度下令暫不解列,則電廠應按照電網調度規程命令進行調整。
6.3.3.4升壓站系統失壓,機組停運時,按照本單位停電、廠用電保障應急預案處理。具體應急程序如下:
(1)運行人員要首先檢查各機組直流事故潤滑油泵、直流事故密封油泵是否啟動并確保運行正常。
(2)立即檢查柴油發電機是否自動啟動并自動接帶廠用系統保安負荷。如未自動啟動,按照運行規程要求迅速手動啟動柴油發電機,啟動正常后,手動合上柴油發電機出口開關接帶廠用系統保安負荷。
(3)啟動交流潤滑油泵、發電機交流密封油泵,當轉子熱態停止時間較長時,應手動盤車180
度,靜止相應時間,待熱彎曲基本消失后投入連續盤車。
(4)在廠用保安電源建立后,檢查并確認機組及網控樓110V/220V直流控制電源電壓正常,220V
事故應急直流動力電源系統工作正常,110V/220V交流不停電電源系統工作正常。
(5)升壓站母線滿足受電條件后,要迅速與調度部門取得聯系,盡快恢復對本廠升壓站能提供電網穩定破壞狀態后啟動機組廠用系統供電的母線供電,盡快恢復廠用電。
(6)廠用電恢復后,由于此時系統薄弱,電網穩定破壞啟動過程中嚴格遵守調度命令,啟動高壓輔機時都要與調度部門聯系,經調度同意后方可啟動,防止系統穩定再次破壞。
(7)廠用電恢復后,機組按運行規程規定的啟動程序啟動。并按調度要求執行倒閘操作,逐步恢復線路、機組運行。
(8)各應急小組人員立即到崗履行自己的職責。
6.3.3應急結束
當最后一臺啟動機組并網帶50%負荷穩定運行,廠用備用電源恢復正常后由生產廠長宣布結束本預案,進入正常的運行管理軌道。
7應急物資及裝備保障
7.1事故恢復所需要的備品備件,如繼電保護、勵磁系統、包括調速系統在內的熱控設備的備品備件。
7.2事故恢復臨時性措施所需的設備及材料。
7.3機組啟動用燃油。
8后期處置及事故調查
8.1安監人員組織運行、繼電保護、熱控專業等應急小組做好應急處理過程中所記錄、收集資料的匯總、保管工作。
8.2按照電網公司及集團公司《事故調查規程》參與事故調查工作。
9附則
9.1本辦法適用于公司所屬各發電企業。
9.2本預案由公司安監室負責解釋。
篇2:電力股份公司發電廠應對電網穩定破壞應急預案
1總則
1.1為及時、有效地應對、處置電網穩定破壞后發電機組的運行,確保機組設備、電網的安全、穩定性,消除或減少電網失穩可能造成的危害及損失,特制訂本應急預案。
1.2本辦法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處置電網穩定破壞事件應急預案》、國家電監會《電力生產事故調查暫行規定》和《中國**集團公司重大突發事件(事故)應急管理辦法》等編制。
1.3本應急預案適用于****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所轄的發電廠。
2危害程度分析
2.1電網穩定破壞是指電網中并列運行的發電機之間失去同步或電網中頻率、電壓失去穩定。具體的現象是發電機和系統聯絡線電流表、功率表周期性劇烈擺動,電壓表在正常值附近擺動,發電機發出不正常有節奏的轟鳴聲;電網頻率、電壓超出調度規定的范圍。
電網穩定破壞是一種伴隨發變電、輸電設備故障而發生的電力系統事故。就發電廠而言通常會由于系統負荷波動、電壓波動導致系統振蕩、負荷失衡、電壓失衡,影響對用戶供電的可靠性、穩定性和電能質量,同時會因發電廠廠用系統的電壓、頻率穩定性和機組調頻、調壓系統的穩定性對發電設備的安全、穩定、可靠運行構成危險。
2.2危險等級
2.2.1Ⅲ級狀態:發電廠所在電網與大電網解列,系統周期性振蕩,機組帶地區負荷運行。
2.2.2Ⅱ級狀態:系統振蕩后失去穩定,所有系統聯絡線跳閘,部分機組跳停,部分機組帶直配負荷饋線運行。
2.2.3Ⅰ級狀態:系統振蕩后失去穩定,所有系統線路跳閘,本單位機組相繼跳停,廠用電消失。
3應急處置基本原則電網穩定破壞應急處置,應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貫徹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依靠科學、實事求是的原則。發電廠所在電網穩定破壞,運行人員應遵循保電網、保設備的原則,按照發電廠事故處理規程正確處理、正確操作,盡可能地確保廠用系統可靠運行,避免本單位停電事故發生,避免重大設備損壞事故。
4組織機構及職責
4.1公司電網穩定破壞應急工作領導機構及職責
4.1.1公司成立電網穩定破壞應急理領導小組應急處理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溝通情況和匯總信息,并及時向領導小組匯報。辦公室設在公司安全監察室。
公司設立電網穩定破壞應急處理值班室,值班地點為生產部生產值班室,實行24小時不間斷值班,值班人員為公司生產值班室當值值班人員。
4.1.2公司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
4.1.2.1統一領導公司系統各單位按照國家“電網穩定破壞事件應急領導小組”的部署,開展應急處理、事故搶險和盡快向電網系統恢復供電等各項工作。
4.1.2.2統一指揮公司系統內的事故應急處理、事故搶險工作。
4.1.2.3協調電力企業之間以及**企業與當地政府部門應急指揮機構之間的關系。
4.1.2.4研究重大應急處理的決策和部署。
4.1.2.5發布相關信息。
4.1.2.6決定實施和終止應急預案,宣布進入何種事故狀態,發布具體應急命令;宣布解除事故狀態。
4.2發電企業電網穩定破壞應急領導小組及職責
4.2.1發電企業電網穩定破壞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廠長副組長:(生產副廠長)成員:運行、策劃、安監、行政、檢修、物資部門負責人
4.2.2發電企業電網穩定破壞應作領導小組職責
4.2.2.1負責本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并定期組織演練,監督檢查各部門在本預案中履行職責情況。對電網穩定破壞事件發生后啟動應急預案進行決策,全面指揮應急處理工作。
4.2.2.2電網穩定破壞事件發生后,立即啟動本預案程序,組織相關部門趕赴現場進行事故處理,盡可能降低事故損失。
4.3發電企業電網穩定破壞現場應急指揮機構及其職責
4.3.1發電企業電網穩定破壞現場應急指揮機構應急指揮部總指揮:廠長副總指揮:生產副廠長成員:運行、策劃、安監、行政、檢修、物資部門負責人現場成立有關各專業應急小組,包括運行應急組、繼電保護應急組、熱工專業應急組、通訊保障組、安全保障組、物資材料保障組等。
4.3.2發電企業應對電網穩定破壞現場應急指揮機構的職責
4.3.2.1電網穩定破壞發生后,應急指揮部根據事故報告立即按本預案規定的程序,組織本單位力量趕赴現場進行事故處理,使損失降到最低,迅速恢復電網穩定運行。同時要根據電網運行方式的變化及時修改應急方案,修改后的方案需上報批準。
4.3.2.2負責向公司報告本廠的事故及處理進展情況。
4.3.2.3各專業應急小組職責
(1)運行應急組按預案要求、調度命令、運行操作規程進行運行調整、倒閘操作和事故處理。
(2)繼電保護應急組根據調度信息、繼電保護及電網安全自動裝置的動作情況、故障錄波數據,分析故障原因;按預案要求、調度命令、繼電保護運行規程進行繼電保護投退、整定值調整和必要的試驗工作。
(3)熱工專業應急組根據調度信息、熱力控制系統自動裝置、熱工保護裝置的動作情況、事件順序記錄數據,分析故障原因;按預案要求、熱控規程進行自動裝置、保護裝置投退、整定值調整和必要的試驗工作。
(4)通訊保障組提供生產調度通訊保障包括固定電話、移動電話、載波通訊、應急呼叫通訊等,確保生產調度通訊暢通。
(5)安全保障組負責搶險現場安全隔離措施的審查,并督促相關部門執行到位;負責組織事故調查及事故信息報送工作。完成電網穩定破壞事故(發生原因、處理經過、設備損壞和經濟損失情況)調查報告的編寫和上報工作。
(6)物資材料保障組組織和提供事故恢復所需要的備品備件、燃料和其它臨時性措施所需設施等。
5預防與預警
5.1電網穩定破壞的預防
5.1.1正常運行時各單位應合理安排機組運行方式,嚴格按照調度下發的日負荷曲線控制機組有功出力,嚴格按照調度下發的電壓曲線控制機組無功,監視升壓站各母線電壓、頻率正常,電網聯絡線潮流不超穩定限額,系統聯絡線無大量的無功交換。
5.1.2加強發電廠電網安全穩定控制裝置(繼電保護、發電機勵磁調節器、汽輪機電液控制器)的技術管理和日常維護、檢查工作,確保其整定正確、正常投用,運行可靠。按照穩定切機裝置切機方式合理安排各臺機組負荷分配。
5.1.3加強運行人員的專業培訓,做好線路正常、檢修運行方式下系統故障、電網振蕩、電網穩定破壞及保廠用電的事故預想,注重事故演習工作。
5.1.4高度重視聯絡變壓器、系統聯絡線的安全運行問題,認真執行巡回檢查制度,發現缺陷及時處理,異常天氣要增加檢查次數。
5.1.5當送出系統線路檢修時,應按照電網檢修方式投入穩定切機裝置相應的切機壓板,確保線路重合閘方式與切機方式正確配合,并嚴格按照調度下達的負荷曲線控制機組上網電力,合理安排各臺機組的有功、無功。線路檢修停運時,應按照調度要求投退穩定切機裝置并控制機組上網出力。
5.1.6機組并網時,應嚴格執行倒閘操作票制度,嚴防非同期并列以及發電機停機狀態下全電壓啟動。
5.2預警行動當系統頻率、電壓發生異常變化時,可能是系統振蕩,有可能發生系統失穩事故,值長立即報告電網穩定破壞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并通知運行部、檢修部等領導,并做好電話錄音。
6.應急處置
6.1響應分級
6.1.1Ⅲ級響應:發電廠所在電網與大電網解列,系統周期性振蕩,機組帶地區負荷運行。
6.1.2Ⅱ級響應:系統振蕩后失去穩定,所有系統聯絡線跳閘,部分機組跳停,部分機組帶直配負荷饋線運行。
6.1.3Ⅰ級響應:系統振蕩后失去穩定,所有系統線路跳閘,本單位機組相繼跳停,廠用電消失。
6.2響應程序
6.2.1應急預案的啟動
當系統發生振蕩或頻率、電壓發生異常(頻率超出50±0.2Hz,電壓高峰時超出額定電壓的10%、低谷時超出額定電壓的8%)且采取措施無效時,值長及時匯報生產廠長和主管運行的領導,由生產廠長匯報上級主管部門及調度部門,及時啟動本預案。
6.3危急事件的應對
6.3.1電網穩定破壞應急預案啟動后,應急指揮機構立即組織應急處理工作。各應急小組電網穩定破壞、電網解列運行后,應立即按職責分工,趕赴現場組織事故處理。
6.3.2運行人員按照預案及發電廠事故處理規程進行處理。
6.3.3電網穩定破壞的處理要求
6.3.3.1頻率失穩的處理要求
(1)電網調度規程規定系統頻率不得超出50±0.2Hz范圍。為保持電網頻率正常,值長應嚴格按照電網調度規程下發的日負荷曲線控制機組上網出力,使發用電保持平衡。
(2)當頻率超出50±0.2Hz時應立即匯報電網調度員,并依電網調度員命令進行調頻。
(3)頻率異常的情況下,在調整有功出力的同時應相應調整發電機無功,防止因無功不足導致系統穩定水平降低或無功過剩導致過電壓。
(4)電網頻率降低情況下,在增加發電機出力時應注意聯絡線潮流不能超出規定的系統穩定極限。
(5)若電網頻率異常已嚴重危及本廠廠用電系統的正常運行時,應果斷的將本廠機組與系統解列,并立即匯報電網值班調度員。
6.3.3.2電壓失穩的處理原則
(1)電網無功功率應分層、分區、就地平衡,盡量避免聯絡線長距離、大容量的無功功率輸送。
(2)電廠值班員應監視升壓站母線電壓在調度要求范圍之內。
(3)正常運行時一般應按照“逆調壓”的原則進行調壓。即在高峰負荷時調整電壓逼近電壓曲線的上限運行,在低谷負荷時調整電壓逼近電壓曲線的下限運行。
(4)若電壓超出上述范圍,應立即匯報電網調度員,并按照電網調度員指令調壓。
(5)在系統電壓升高時機組可能進相運行,此時集控值班員應監視機組進相深度不能超出發電機出力圖規定的數值。
(6)系統電壓升高一般發生在負荷低谷、線路輕載的運行方式下,若電網調度員命令線路拉閘時
應注意考慮當時的聯絡線潮流及穩定切機裝置切機方式,防止線路拉閘后造成穩定切機裝置誤切機組或在升壓站設備檢修的情況下造成線路拉閘后切機。
(7)若電壓異常已危及廠用電系統的正常運行,應立即將本廠機組與系統解列,并立即匯報電網值班調度員。
6.3.3.3電網發生失步振蕩的處理原則
(1)發電機非同期并列或運行中突然失磁、調節系統失靈等情況下應按照本廠運行規程的規定果斷的將該機組與系統解列,并立即匯報電網值班調度員。
(2)正常情況下PSS裝置必須投入,且勵磁調節器處于自動方式下運行。若電廠與主網發生失步振蕩,應立即減少發電機有功,以便使發電機重新拖入同步。若采取上述措施仍無法將發電機拖入同步,應立即匯報電網調度員并依調度命令執行。
(3)當系統聯絡線故障跳閘時,若達到切機定值而穩定切機裝置拒動時應果斷的手動切機。切機后應加強監視聯絡線潮流不超穩定極限,升壓站母線電壓、頻率正常,以防在事故處理過程中系統再次失去穩定。
(4)當系統線路操作時,調度要求電廠按照該線路檢修且穩定切機裝置退出的情況下控制機組上網出力,并退出穩定切機裝置,值長應嚴格按照調度命令執行。在投入穩定切機裝置時應確證系統操作已進行完畢,以防穩定切機裝置投入后系統操作造成誤切機組。
(5)系統發生振蕩,值長應立即匯報電網調度員,并依電網調度命令進行處理。若電網調度下令暫不解列,則電廠應按照電網調度規程命令進行調整。
6.3.3.4升壓站系統失壓,機組停運時,按照本單位停電、廠用電保障應急預案處理。具體應急程序如下:
(1)運行人員要首先檢查各機組直流事故潤滑油泵、直流事故密封油泵是否啟動并確保運行正常。
(2)立即檢查柴油發電機是否自動啟動并自動接帶廠用系統保安負荷。如未自動啟動,按照運行規程要求迅速手動啟動柴油發電機,啟動正常后,手動合上柴油發電機出口開關接帶廠用系統保安負荷。
(3)啟動交流潤滑油泵、發電機交流密封油泵,當轉子熱態停止時間較長時,應手動盤車180
度,靜止相應時間,待熱彎曲基本消失后投入連續盤車。
(4)在廠用保安電源建立后,檢查并確認機組及網控樓110V/220V直流控制電源電壓正常,220V
事故應急直流動力電源系統工作正常,110V/220V交流不停電電源系統工作正常。
(5)升壓站母線滿足受電條件后,要迅速與調度部門取得聯系,盡快恢復對本廠升壓站能提供電網穩定破壞狀態后啟動機組廠用系統供電的母線供電,盡快恢復廠用電。
(6)廠用電恢復后,由于此時系統薄弱,電網穩定破壞啟動過程中嚴格遵守調度命令,啟動高壓輔機時都要與調度部門聯系,經調度同意后方可啟動,防止系統穩定再次破壞。
(7)廠用電恢復后,機組按運行規程規定的啟動程序啟動。并按調度要求執行倒閘操作,逐步恢復線路、機組運行。
(8)各應急小組人員立即到崗履行自己的職責。
6.3.3應急結束
當最后一臺啟動機組并網帶50%負荷穩定運行,廠用備用電源恢復正常后由生產廠長宣布結束本預案,進入正常的運行管理軌道。
7應急物資及裝備保障
7.1事故恢復所需要的備品備件,如繼電保護、勵磁系統、包括調速系統在內的熱控設備的備品備件。
7.2事故恢復臨時性措施所需的設備及材料。
7.3機組啟動用燃油。
8后期處置及事故調查
8.1安監人員組織運行、繼電保護、熱控專業等應急小組做好應急處理過程中所記錄、收集資料的匯總、保管工作。
8.2按照電網公司及集團公司《事故調查規程》參與事故調查工作。
9附則
9.1本辦法適用于公司所屬各發電企業。
9.2本預案由公司安監室負責解釋。
篇3:工作人員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應急處理預案
工作人員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應急處理預案
本規定中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是指: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意外通過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損皮膚或或胃腸道外途徑(針刺、人咬傷、擦傷和割傷等途徑穿透皮膚或粘膜屏障)接觸HBV、HCV、HIV、梅毒等血源性病原體的狀態。
醫院工作人員發生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后,應立即按下述程序處理:
一、局部處理
1. 肥皂液和流動清水清洗污染局部皮膚。
2. 污染黏膜時,應用大量生理鹽水反復對黏膜進行沖洗;
3. 如有傷口時,輕輕由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傷口,避免擠壓傷口局部,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 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沖洗傷口。
4.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消毒劑,如用70%酒精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
二、報告程序
1.在局部處理完成后,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并填寫職業接觸登記表備案。
2.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對接觸者進行風險評估、調查,內容包括:接觸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途徑、接觸后局部處理情況、職業接觸級別、病毒載量水平等評估感染風險、接觸者預防接種、免疫情況、對同時接觸多種血源性病原體的情況進行分析;必要時征得源患者同意后進行經血傳播疾病病原檢測 。
3.發生HIV接觸后,由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向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西安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科:85521006 85525625 節假日:衛曉麗 13060422155)。
三、根據接觸病原體的種類采取相應的預防處置措施。
(一)乙型肝炎病毒(HB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原抗體情況,了解既往免疫狀態。
2.無保護性抗體者,應在24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接種乙肝疫苗。
3.有保護性抗體者或為乙肝病毒感染者,無需處理。
4.在最后一劑疫苗接種1個月~2個月之后進行病毒抗體追蹤檢測。
(二)丙型肝炎病毒(HC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無接觸后預防措施。
3.接觸6周后檢測病毒RNA;6個月之后進行丙型肝炎抗體追蹤檢測。
(三)艾滋病病毒(HI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由疾控部門組織專家對接觸者進行評估,需要時由疾控部門向接觸者發放阻斷劑;追蹤檢測可在疾控部門或本院檢驗科進行。
3.接觸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個月時對艾滋病病毒抗體進行檢測。
(四)梅毒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預防性應用長效青霉素。
3.接觸后3個月檢測梅毒抗體。
(五)若發生其它血源性傳播疾病職業接觸,由傳染科、防保科、醫院感染管理科共同制定預防處理方案。根據疾病的平均潛伏期進行追蹤檢測。
四、群體性職業接觸處理報告、處理
1.報告程序:當醫院感染管理科接到3名以上工作人員在從事針對同一源患者的醫療活動而發生的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事件,立即進行核實、調查,確定為群體性職業接觸事件者向院領導匯報。
2.風險評估: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對接觸者進行風險評估、調查,內容包括:接觸人數、接觸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途徑、接觸后局部處理情況、接觸者預防接種、免疫情況、對同時接觸多種血源性病原體的情況進行分析。
3.預防處置措施:
①對于HBV、HCV、梅毒等血源性病原體的群體性接觸事件,由醫院感染管理科依據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暴露級別、接觸者免疫狀況等因素指導接觸者進行相應的檢測、預防用藥、免疫接種,并進行隨訪、監測。
②對于HIV群體性接觸事件,盡快向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由疾控部門組織專家對接觸者進行評估,需要時由疾控部門向暴露者發放阻斷劑;追蹤檢測可在疾控部門或本院檢驗科進行。
五、預防處置費用及補償政策:
(一)本院正式職工及合同制人員發生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各項檢測、預防用藥、免疫接種費用均由醫院承擔。進修、實習、試工人員在醫院工作期間發生職業接觸,其檢測費用由醫院承擔,但預防用藥及免疫接種費用由個人自付。
(二)發生職業接觸的醫務人員在隨訪期內確診已感染了血源性疾病,參考損傷時執行醫務人員職業防護規定程度,醫院給予適當的補償:
1.按照規定防護發生意外傷害的感染者,按照工傷申報程序進行申報鑒定,在鑒定結果未確定前,醫院承擔醫保費用中的全部自付部分,鑒定結果出來后按結果規定對待。
2.由于他人的違規操作造成當事人受傷而致感染的,違規者應承擔一定比例的費用及責任。
六、總結、分析:
每年對發生的職業接觸個案進行匯總,確定多發科室、多發人群、多發地點及危險因素;對群體接觸事件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找出醫務人員自身防護不足之處,進行相關知識培訓、補充防護用品等,將接觸機率降至最低。
本預案與國家或上級部門法規有不符之處,按照國家或上級發布的法規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