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石油化工廠著火爆炸事件應急預案

某石油化工廠著火爆炸事件應急預案

2024-07-15 閱讀 4559

1總則

1.1術語定義

1.1.1著火爆炸事件:本專項預案的著火爆炸事件系指石油化工廠關鍵裝置要害(重點)部位、油氣儲存設施、壓力容器、裝卸危險化學品的車輛、物資倉庫、電力設施等工作場所內易燃易爆化工產品以及石油化工廠公共場所發生的著火爆炸事件。

1.1.2要害(重點)部位、關鍵裝置:本專項預案中要害(重點)部位、關鍵裝置系指《)》中規定的石化一級要害(重點)部位、關鍵裝置。

1.2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石油化工廠所屬的涉及原油、成品油、半成品油、液化石油氣等危險化學品引起的或設備管道疲勞、破損、超限運行引起的著火爆炸等事件以及石油化工總廠公共場所發生的著火爆炸事件。。

2事故風險分析

2.1風險分析

2.1.1概況

石油化工作為以石油煉制為主的煉化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涉及的汽油、液化石油氣、丙烯等危險化學品具有易燃易爆危險特性。一旦發生著火爆炸事故,將造成極大的破壞和廣泛的不良社會影響。

2.1.2危險源與風險分析

a)汽油?主要分布在石油化工廠的重油催化車間的OCTM裝置、雙脫裝置和重油催化裝置的吸收穩定單元,加氫重整車間的加氫裝置、重整裝置,延遲焦化車間的吸收穩定單元,油品儲運車間的成品油和汽柴油罐區等單元,是一種無色液體,具有特殊臭味,易揮發、易燃。主要成分為C5-C12脂肪烴和環烷烴類,并含少量芳香烴和硫化物。揮發氣體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低毒,其毒性隨烯烴含量、硫含量和芳烴含量增加而增加,主要侵入途徑是蒸氣吸入、食入、皮膚及眼睛>接觸;閃點在0℃以下,自燃點在415-530℃范圍內,在正常環境溫度下,遇明火可能引發燃燒或爆炸,其蒸氣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氣體,爆炸極限為1.4-7.6%(V/V)。引發汽油泄漏的主要原因是選用材質不當或管道、法蘭等的缺陷、腐蝕破裂、系統超壓嚴重等原因,一旦泄漏,極易發生火災爆炸。

b)液化石油氣?主要分布在石油化工廠的氣體分餾車間的氣體分餾裝置,重油催化車間的雙脫裝置和重油催化裝置的吸收穩定單元,加氫重整車間的重整裝置,延遲焦化車間的吸收穩定脫硫單元,輕烴儲運車間的液化氣罐區等單元,主要成分是丁烯、丙烯、丁烷和丙烷等,在常溫、常壓下呈氣體狀態,在加壓和降溫的條件下,可凝成液體狀態,揮發氣體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爆炸。液化氣具有麻醉作用;可致急性中毒>;吸入后會有頭暈、頭痛、興奮>或嗜睡、惡心、嘔吐、脈緩等癥狀;重癥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識喪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膚凍傷;長期接觸低濃度者,可出現頭痛、頭暈、睡眠不佳、易疲勞、情緒不穩以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引發液化氣泄漏的主要原因是選用材質不當或管道、法蘭等的缺陷、腐蝕破裂、系統超壓嚴重等原因,一旦泄漏,極易發生火災爆炸。

c)丙烯?主要分布在石油化工廠的氣體分餾車間的氣體分餾裝置,輕烴儲運車間的丙烯罐區等單元,在常溫、常壓下呈氣體狀態,在加壓和降溫的條件下,可凝成液體狀態,揮發氣體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爆炸。丙烯無色,有烴類氣體氣味,為單純窒息劑及輕度麻醉劑。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識喪失,導致急性中毒,當濃度為15%時,需30分鐘;24%時,需3分鐘;35%~40%時,需20秒鐘;40%以上時,僅需6秒鐘,并引起嘔吐。長期接觸可引起頭昏、乏力、全身不適、思維不集中等。引發丙烯泄漏的主要原因是選用材質不當或管道、法蘭等的缺陷、腐蝕破裂、系統超壓嚴重等原因,一旦泄漏,極易發生火災爆炸。

2.2事件分級

按照事件的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影響范圍等因素將著火爆炸事件分為勝利油田級、石油化工廠級和基層單位級。

2.2.1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為勝利油田級著火爆炸事件:

a)一次造成3人(含)以上死亡或10人(含)以上重傷的著火爆炸事件;

b)對社會安全、環境造成重大影響,需周邊群眾緊急撤離、安置5000人以上的著火爆炸事件;

c)關鍵裝置、要害(重點)部位、大型油氣儲存設施發生的著火爆炸事件;

d)其他著火爆炸事件發生后,長時間(≥2h)未能有效控制,并可能造成較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社會影響,或周邊生產設施大面積停產,或導致其他較大次生災害的火災爆炸事件;

e)應急指揮中心經危害分析、風險評估確認是油田級火災爆炸事件的。

2.2.2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為石油化工總廠級著火爆炸事件:

a)一次造成1-2人死亡;3人(含3人)以上10人以下重傷;

b)廠區內著火爆炸經現場風險評估可能造成的危險化學品泄漏影響會波及周邊地區,需要緊急轉移安置500人以上;

c)火勢長時間(<2小時)不能及時得到有效控制,造成周邊生產設施停產;

d)經總廠應急指揮中心危害分析、風險評估確認是石油化工總廠級著火爆炸事件的。

2.2.3基層單位應按照事件的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影響范圍及自身應急能力等因素,并依據機構設置,確定事件分級條件,并做到上下銜接。

3應急指揮機構與職責

3.1應急指揮機構

3.1.1著火爆炸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由石油化工廠應急指揮中心、工業生產事件應急處置辦公室、現場應急指揮部、現場應急小組、專家組組成。現場應急小組包括生產控制及供排水調度組、環境保護組、消防警戒疏散組、封堵搶險組、傷員救護組、物資供應組、后勤保障組和對外聯絡組等八個專業組。

3.1.2現場應急指揮部由總指揮、副總指揮(可不設),及生產管理中心、安全環保科、機動設備科、總廠辦公室、黨委宣傳科、治安保衛中心等相關部門、單位負責人和專家組組成。

3.2職責

3.2.1現場應急指揮部

現場應急指揮部在總廠應急指揮中心領導下開展應急工作,是突發事件現場應急處置的最高決策機構,實行總指揮負責制。廠成立現場應急指揮部并到達現場時,基層單位現場指揮小組要立即移交指揮權利,并繼續按指令做好應急處置工作。

現場總指揮:由廠分管生產安全的副廠級領導擔任,或由廠應急指揮中心指派。

現場副總指揮:必要時由總廠應急指揮中心指派,在現場總指揮不能行使職權時執行總指揮職權。

a)開展火情偵察,進行風險識別,劃定警戒區。確定指揮部地點,設置明顯標志,確定各小組負責人和組成人員;

b)收集現場信息,核實現場情況,組織制定和實施現場滅火應急處置方案;

c)迅速隔離現場,疏散人員,搶救受傷人員,實施其他醫療救助;

d)整合、調配現場應急資源,統一指揮滅火搶險救援工作;

e)根據現場情況和事態發展,及時評估,調整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f)處置中遇有沸溢、噴濺、爆炸、坍塌等征兆時,及時發出撤離指令;

g)保持與總廠應急指揮中心的聯系,根據需要,調集相關應急資源;

h)做好事發基層單位應急處置的指導工作;

i)指派專人記錄現場總指揮發出的指令和處置過程,處置結束后進行總結。

3.2.2現場應急小組

3.2.2.1生產控制及供排水調度組

該組由生產管理中心負責,由生產管理中心、生產技術科、機動設備科和凈化水車間、供排水車間的領導共同組成。

a)制定并落實生產計劃調整方案,根據突發事件的事態及時調整生產作業,包括組織對事故現場的物料切斷、轉移,生產設施、污染防治設施的運行調整。

b)組織并保證事件現場消防水、蒸汽、氮氣等動力供應。

c)參與現場情況收集和事件調查工作。

d)參與制定應急處置指導方案;

e)參與基層單位應急處置方案的審核工作;

f)負責組織突發事件處置后的生產恢復。

g)調度消防水穩高壓系統穩高壓水泵運行,保障事故現場消防水系統壓力、水量的供給;

h)調度其它生產裝置、輔助裝置和涉及排水系統的排放流程、排放系統、排水量的調整;

i)調度下游排水系統封、堵、調、貯措施的實施;

j)調度事故污水的初期、后期及輕度污染水的去向。

k)負責現場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它任務。

3.2.2.2環境保護組

該組由安全環保科負責,由安全環保科、安全環保監督站等有關環保管理、監測分析人員組成。

a)負責對環境污染事件進行現場調查、分析認定,明確事件性質和危害程度;

b)參與制定與審核基層單位環境事件應急處置方案;

c)負責防治環境污染的日常技術儲備;

d)對外環境可能或已經造成的污染提出處置意見或建議;

e)協調事故區域內大氣和水質的監測,負責對大氣、水體、土壤等進行環境實時監測,確定水體污染區域范圍,參與對事故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評估、參與制定環境修復方案并組織實施;

f)負責現場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它任務。

3.2.2.3消防警戒疏散組

該組由武裝保衛科負責,由護衛大隊、安全環保科等相關單位人員組成。

a)負責現場滅火救災工作;

b)負責設立現場危險區、隔離區、安全區的警戒;

c)負責組織調動總廠治安救援力量,協調公安、消防等外部救援力量,協助人員疏散撤離;

d)參與制定應急處置指導方案;

e)負責現場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它任務。

3.2.2.4封堵搶險組

該組由機動設備科和基建管理中心負責,由機動設備科、基建管理中心、生產管理中心、保運隊伍等相關單位人員組成。

a)參與制訂封堵應急處置指導方案;

b)負責現場搶險隊伍、搶險車輛、搶險物資的調配和堵漏、搶險作業的組織指導;

c)組織應急救援隊伍對泄漏的污染物進行封堵、截流、分流,負責架設現場應急電源、臨時設備;

d)根據污染物的性質組織專用防護用品及專用工具等;

e)負責事故狀態下工程搶修、搶險方案的制定;

f)負責現場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它任務。

3.2.2.5傷員救護組

該組由武裝保衛科負責,由護衛大隊、消防中隊人員組成。

a)負責根據傷害和中毒的特點搶救傷員;

b)負責在現場附近的安全區域內設立臨時醫療救護點;

c)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救治并護送重傷人員到醫院進一步治療;

d)負責及時向應急指揮中心匯報人員傷亡情況及處置方案;

e)負責現場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它任務。

3.2.2.6物資供應組

該組由生產管理中心負責,由計劃規劃科、財務資產管理中心、綜合服務中心、物資配送隊等相關單位人員組成。

a)參與制訂應急處置指導方案;

b)負責組織應急處置所需物資的供應,組織車輛運送污染防治物資。

c)負責管理范圍內應急物資計劃編制;

d)負責現場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它任務。

3.2.2.7后勤保障組

該組由綜合服務中心負責,由綜合服務中心、財務資產管理中心、工會等相關單位人員組成。

a)制定與現場應急工作有關的臨時資金計劃;

b)核銷應急救援費用;

c)參與應急處置有關責任方賠償方案的制定;

d)負責應急現場的生活后勤保障。

e)負責做好思想穩定和心理疏導工作,保持員工和周邊涉及居民情緒穩定,做好善后安撫工作。

F)負責現場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它任務。

3.2.2.8對外聯絡組

該組由總廠辦公室負責,由總廠辦公室、信息中心、黨委宣傳科等相關單位人員組成。

a)參與制訂應急處置指導方案;

b)參與現場應急處置聯絡工作;

c)負責事件現場錄像、拍照工作,搜集整理事件現場圖片、圖像等信息資料;

d)負責通過媒體手段發布經應急指揮中心批準的應急處置現場相關信息和通告;

e)負責現場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它任務。

3.2.2.9專家組

該組由安全環保科負責,在應急狀態下,根據應急工作的實際需要,從石油化工總廠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專家庫挑選相關專業的應急專家組成專家組。

a)參與制訂應急處置方案,為現場應急處置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b)作為現場指揮部的組成人員,參與現場應急處置工作;

c)負責事件現場突發事故技術處置方案的制定;負責利用指揮部各方面的信息,對現場重大應急決策提供技術保障;

d)負責組織事件處理后生產恢復方案的編制,提供科學的可行建議;

4應急處置程序

4.1信息報告

4.1.1事件接報

4.1.1.1報告程序

a)相關基層單位發生勝利油田級或石油化工總廠級著火爆炸事件時,基層單位首先報告消防中隊,然后在啟動本單位應急處置方案的同時,迅速向石油化工廠應急指揮中心值班室(生產管理中心值班室)報告。

b)基層單位主要負責人向總廠分管領導、主管部門匯報。

c)發生總廠及以上級著火爆炸事件,基層單位的個人可直接向總廠應急指揮中心值班室(生產管理中心值班室)報告。

d)發生勝利油田級著火爆炸事件時,石油化工總廠應急指揮中心在上報勝利油田應急指揮中心值班室的同時,視事態發展按應急指揮中心指令上報當地政府。

4.1.1.2報告方式及內容

應急信息報送以書面報告為主,情況特別緊急時,可用電話口頭初報,隨后再書面報告,應急報告主要內容見附件01-02:表01-01基層單位著火爆炸事件信息報告表。

4.1.2事件上報

4.1.2.1上報程序

發生石油化工總廠級著火爆炸事件后,按總廠應急指揮中心指令上報:

a)發生著火爆炸的基層單位或個人立即向消防中隊報警(電話:****),同時在向本單位值班干部或單位領導報告后,立即向*應急指揮中心值班室報告(電話:****);

b)廠應急指揮中心值班室在向廠工業生產事件應急處置辦公室主任和廠分管領導報告的同時,立即向勝利油田應急指揮中心值班室報告(電話:****),同時視事態發展按上級應急指揮中心指令向事發地人民政府報告;

c)機關職能部門根據總廠應急指揮中心授權向對口的勝利油田主管部門和事發地人民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報告。

4.1.2.2上報內容

主要包括報告單位、報告人,事件要素(發生的時間、地點、事件情況、已采取的措施等),人員傷亡情況,對周邊造成的影響,下步工作安排,請求勝利油田或政府部門協調、支持的事項等,應急報告主要內容見附件01-03:表01-02石油化工總廠著火爆炸事件信息報告表。

4.1.2.3上報形式

a)事件信息以書面報告為主,必要時可采用影音、影像的形式。特別緊急的,可電話口頭初報,2h內再提供經總廠應急指揮中心審核的書面報告;

b)現場處置時間較長的突發事件,現場應急指揮部應明確專人負責向勝利油田、事發地地方政府報送信息,明確聯系人和聯系方式,形成現場信息直報。

4.1.3持續上報

每0.5h向勝利油田應急指揮中心、政府主管部門持續上報事件情況,應急續報主要內容見附件01-04:表01-03石油化工廠著火爆炸事件信息續報表。

4.1.4信息報告具體程序見圖01-01。

圖01-01?著火爆炸事件應急報告程序框圖

4.2應急響應

4.2.1應急指揮機構啟動程序

4.2.1.1初期研判

總廠工業生產事件應急處置辦公室接到報告后,根據基層單位的事件報告,立即開展初期研判,確定事件等級:

a)了解、落實人員傷亡及救助情況,事件波及范圍,是否進行警戒、疏散、交通管制,周邊水源情況,措施進行評估,對石油化工總廠級事件考慮增派救援力量的類型和規模;

b)協調應急隊伍,籌備泡沫、干粉、供水設施、工程設備等應急資源。

4.2.1.2總廠工業生產事件應急處置辦公室向總廠應急指揮中心匯報,應急指揮中心根據事件的性質、嚴重程度、影響范圍和可控性,對事件進行研判,作出應急準備或應急啟動的決策:

a)當未達到石油化工廠級著火爆炸事件條件時,不啟動應急預案,下達應急準備指令,開展應急準備工作;

b)當達到石油化工廠級著火爆炸事件條件時,啟動應急預案,下達應急啟動指令,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4.2.1.3匯報

總廠工業生產事件應急處置辦公室主任根據初期研判情況分別向總廠分管消防、安全、事發單位和當日值班的領導報告,分管領導視情向總廠主要領導報告,請求啟動著火爆炸事件應急預案及相關專項應急預案。

4.2.1.4通報

總廠工業生產事件應急處置辦公室根據事件發展態勢、研判情況及處置所需的應急資源,通報總廠機關相關部門。

4.2.1.5續報

事發單位隨時了解事件進展情況,通過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形式,按照要求,每0.5h向總廠工業生產事件應急處置辦公室持續報告,并電話確認是否收到。

4.2.1.6指令下達與接收

符合啟動條件時,總廠應急指揮中心按綜合應急預案規定的程序下達應急指令。事發單位、有關單位及部門接到指令后,應立即與應急處置辦公室確認。

4.2.2應急指揮程序:?4.2.3應急資源調配程序

4.2.3.1選調應急專家

a)工業生產事件應急處置辦公室根據啟動專項預案種類,從總廠應急專家組中選擇參加應急處置的專家,并根據事件發展態勢選擇其他有關專項預案的專家,報現場應急總指揮批準后,通知相關人員參加現場應急處置。

b)必要時,總廠應急指揮中心從總廠外部邀請專家,或請勝利油田選派專家,為著火爆炸事件應急處置提供技術支持。

4.2.3.2協調應急物資

a)由現場應急指揮部組織各專業處置組、專家組,根據著火爆炸事件現場處置需要,評估和編制裝備、物資清單(種類、數量、性能要求等),報總廠應急指揮中心;

b)總廠應急指揮中心審核后,工業生產事件應急處置辦公室通知相關部門組織調配、協調應急物資裝備和施工機具;

c)按照以上程序,做好應急物資的后續調整、補充等工作。

4.2.3.3協調應急救援隊伍和應急物資裝備渠道:

a)從總廠內部調配;

b)請求勝利油田協調調配;

c)請求地方政府調配;

d)從國內、國際緊急采購物資裝備。

4.2.4應急救援程序

著火爆炸事件應急救援基本流程和主要步驟見圖01-03。

4.2.5擴大應急程序

4.2.5.1擴大應急的條件:

a)總廠現有的救援力量、裝備物資、技術手段等已經不能滿足現場滅火救援需要,對災害現場控制效果不明顯或處置無效時;

b)當著火爆炸現場火勢、危險源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有可能產生重大次生災害和社會影響時;

c)現場應急指揮部根據情況,請求勝利油田救援力量和地方政府支援,或啟動相關預案應對時。

4.2.5.2基本程序:

a)現場應急指揮部根據事態發展、現場處置等情況,研判并向總廠應急指揮中心提出擴大應急請求;

b)總廠應急指揮中心組織專家研判確定后,向勝利油田、地方政府及其他外部力量請求支援;

c)當上級應急指揮機構到達現場后,總廠現場應急指揮部移交指揮權,按照上級指揮機構指令開展應急救援。

4.2.6應急終止程序

應急處置后,現場應急指揮部確認滿足綜合預案應急終止要求并同時滿足下列條件時,向總廠應急指揮中心報告,總廠應急指揮中心下達應急終止指令:

a)明火被徹底撲滅,爆炸危險源已消除或轉移至安全地帶,生產裝置或設施溫度降至常溫,沒有復燃復爆可能;

b)經現場清點,已無受火勢威脅人員;

c)可燃氣體濃度降低到爆炸下限以外。

5應急處置措施

5.1處置原則和要求

5.1.1指導思想:救人第一,科學施救。

5.1.2指揮原則:統一指揮、逐級指揮。

5.1.3作戰原則:先控制、后消滅,集中兵力、準確迅速,攻防并舉、固移結合。

5.1.4戰術方法:堵截、突破、夾攻、合擊、分割、圍殲、排煙、破拆、封堵、監護、撤離等。

5.1.5處置要求:第一時間調集足夠力量和有效裝備,第一時間到場展開,第一時間實施救人,第一時間進行排煙降毒,第一時間控制災情發展,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和危害。

5.2通用處置措施

發生著火爆炸事件時通用處置措施:劃定警戒范圍→疏散隔離→冷卻抑爆→排煙降毒→滅火救援→后期處置→恢復生產。

5.3分類處置措施

5.3.1要害(重點)部位、關鍵裝置發生著火爆炸時:

a)采取隔離、警戒和疏散措施,避免無關人員進入事發區域,并合理布置消防和救援力量;

b)當要害(重點)部位存在有毒有害氣體泄漏時,應進行有毒有害氣體監測;

c)迅速將受傷、中毒人員送醫院搶救,并根據需要配備醫療救護人員、治療藥物和器材;

d)當要害(重點)部位、關鍵裝置可燃物料存量較多時,盡量采取工藝處理措施,轉移可燃物料,切斷危險區與外界裝置、設施的連通,組織專家組和相關技術人員制定方案;

e)著火撲救過程中,專家組應根據危險區的危害因素和著火發展趨勢進行動態評估,及時提出滅火指導意見;

f)滅火完畢后,立即清理著火現場,組織力量對泄露點封堵搶險。

5.3.2大型油氣儲存設施發生著火爆炸時:

a)采取隔離、警戒和疏散措施,避免無關人員進入事發危險區域,并合理布置消防和救援力量;

b)迅速將受傷、中毒人員送醫院搶救;組織醫療專家,保障治療藥物和器材供應;

c)根據油氣儲存設施特點及風向,合理組織撲救工作;

d)采取防泄漏、防擴散控制措施,防止火勢蔓延;

e)對附近受威脅的油氣儲存設施,及時采取冷卻、倒罐、置換、泄壓等措施,防止升溫、升壓而引起次生或衍生著火爆炸;

f)在撲救著火過程中,應有足夠數量的滅火用水、泡沫液、消防車輛裝備,以應對沸溢和噴濺等突發情況;

g)當疏散現場周邊大面積人群時,現場指揮部應協助當地政府機構或駐軍做好相關工作;

h)滅火完畢后,繼續冷卻至常溫狀態,清理著火現場,組織力量利用消防水掩護對泄漏點的封堵搶修作業。

5.3.3壓力容器發生著火爆炸時:

a)采取隔離、警戒和疏散措施,全力救助傷員;

b)重點做好現場救援人員的防中毒和防窒息工作;

c)采取工藝隔斷和堵漏措施,減少可燃物料、有毒氣體擴散。

5.3.4油氣管道泄漏發生著火爆炸時:

a)立即停輸,關閉管道泄漏點兩側截斷閥,對泄漏管道附近其它管線或電纜采取必要保護措施;

b)全力救助傷員,采取隔離、警戒和疏散措施,必要時采取交通管制,避免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域;當氣體輸送管道發生著火爆炸,應及時疏散下風向附近人員,并通知停用一切明火;

c)根據地形地貌、風向、天氣等因素采取有效圍堵措施,控制著火區域;

d)充分考慮著火區域地形地貌、風向、天氣等因素,制定滅火方案,合理布置消防和救援力量;

e)滅火完畢,立即清理著火現場,組織力量利用消防水掩護對泄漏點的封堵搶修作業。

5.3.5火車、汽車等交通工具運輸油氣、危險化學品途中發生著火爆炸時:

a)應立即向當地政府應急機構報告;

b)必要時派出專家和救援力量,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搶險工作。

5.3.6物資倉庫發生著火爆炸時:

a)在滅火搶險前查明起火部位、燃燒物質的種類、理化性質、庫存量、庫房的建筑結構及相鄰庫房情況;

b)調足力量,攻防并舉,控制火勢向毗鄰的庫房蔓延;

c)對不同物資倉庫著火,正確選用滅火劑,必要時準備足夠沙土撲救遇水燃燒物質和輕金屬著火;

d)對易燃易爆倉庫著火,在發生爆炸前快速展開滅火搶險,制止可能發生的爆炸,對已爆炸的倉庫,采取措施防止再次爆炸;

e)根據不同火情,滅火與疏散物資要同步進行;

f)倉庫情況不明時,注意可能發生的爆炸或建筑物塌落,防止盲目行動;

g)撲救有爆炸危險、有毒物品倉庫著火時,須注意滅火人員人身安全;

h)嚴密組織貨物疏散,增設必要的警戒人員。

5.3.7電力設施發生著火爆炸時:

a)首先切斷電源,查明有無人員被困、有無爆炸危險;

b)在工程技術人員配合下,迅速關閉油道閥門,堵塞泄漏油部位;

c)撲救發電機組著火時,及時切斷油源,采用相應的滅火劑滅火,防止主油箱和變壓器爆炸。撲救電纜著火時,采用二氧化碳、干粉、黃沙覆蓋滅火;

d)撲救煤粉著火時,采取霧狀水或蒸汽滅火,不宜使用直流水槍,以防止沖擊煤粉發生爆炸;

e)電力設施著火應注意防止中毒、觸電等傷亡事故。對電力系統電纜溝著火應采用遠距離堵截方案。

5.3.8工作場所內易燃易爆物品(含火工器材)發生著火爆炸時:

a)組織救生搶險小組,攜帶個人防護和救生器材,全力救助傷員,并對現場采取隔離、警戒和疏散措施;

b)加強現場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必要時與****危險化學品應急咨詢電話(****)保持熱線聯系,尋求相關技術支持,掌握化學品主要危險性及相應滅火措施;

c)根據易燃易爆化工產品特性,以及風向、天氣等因素,制定滅火方案,選用合適的滅火器材和滅火方式,結合工藝技術措施,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d)滅火完畢,立即組織著火現場清理和洗消,做好移交工作。

5.3.9居民小區發生著火爆炸時:

a)消防力量到達后,查明是否有人員被困和建筑結構及著火部位;

b)在深入內部滅火的同時,通過著火房間外窗陽臺架起消防梯部署滅火搶險力量;

c)有人員被困情況下,要在滅火的同時深人樓層救人,或根據地形情況,利用云梯車、救生氣墊等裝備救人;

d)要及時切斷電源和氣源,防止觸電和易燃可燃氣體爆炸;

e)要做好滅火搶險人員防護工作,避免高溫煙氣灼傷,當發現倒塌跡象時,須及早撤出,以免發生倒塌傷人事故;

f)深人樓層滅火搶險人員要保證與外界的通信聯系,指定專人對進出人員予以登記,保證安全撤出和替換;

g)要保障暢通的消防道路和充足的消防用水,以有效撲救著火和疏散救人;

h)著火現場要設置警戒線。

5.3.10高層民用建筑發生著火爆炸時:

a)利用滅火搶險力量和各種救生器具及時搶救、疏散被困人員;

b)保障火場供水,搞好火場破拆,消除爆炸及觸電危險;

c)選擇正確進攻路線,充分利用固定和移動消防設施撲滅著火或阻止火勢蔓延;必要時使用高噴車、云梯車、多功能搶險救援車等特種裝備,實施滅火救援;

d)及時切斷非消防電源、氣源,時刻掌握火場情況變化,減少人員傷亡。對救出的人員要有專人負責,防止造成二次傷亡;

e)每戰斗小組不少于3人,進人室內滅火搶險,須佩戴空氣呼吸器、防火隔熱服、導向繩、對講機、方位燈、呼救器及強光手電等個人防護裝備;

f)向被困人員通報火情,穩定情緒,防止被困人員盲目跳樓造成傷亡;

g)注意可能發生的建筑物坍塌,以免發生坍塌傷人事故;

h)滅火后留有足夠力量,搞好火場清理,防止火勢復燃。

5.3.11公共場所發生著火爆炸時:

a)利用滅火搶險力量和各種救生器具及時搶救、疏散被困人員;

b)充分利用室內固定和移動消防設施撲滅著火或阻止火勢蔓延;

c)及時采取火場破拆及送風排煙措施,消除中毒、爆炸和觸電的險,保障火場供水;

d)及時切斷電源,防止觸電傷亡;

e)做好被困人員情緒穩定工作,防止造成混亂,對特殊人員(危重病人、兒童、老人等)疏散應由專人負責;

f)每戰斗小組不少于3人,進人室內滅火搶險,須佩戴空氣呼吸器、防火隔熱服、導向繩、對講機、方位燈、呼救器及強光手電等個人防護裝備;

g)注意可能發生的建筑物坍塌,以免發生坍塌傷人事故。

篇2:飛行員公寓爆炸事件處理預案

某飛行員公寓爆炸事件的處理預案

1、在**飛行員公寓管轄區域內一旦發生爆炸事件,在場人員要迅速報告保安部,保安部接報后,迅速調動保安力量到達現場,同時立即向公安機關報警,并通知有關負責人。

2、監控室人員配合,嚴密警戒,注意查控可疑人員,抓獲犯罪嫌疑人。

3、公司領導接到報告后要立即到現場,對各項應急措施予以決策。有關部門負責穩定客人情緒,根據領導的指示,組織疏散客人,并給予妥善安置,對附近區域進行全面搜查是否另有可疑物品,防止再次爆炸。

4、保安部負責置警戒線保護現場,維護現場秩序。

5、如有傷員,客務部負責通知醫院進行搶救,并撥打電話120。

6、保安部當班領班負責訪問現場知情者,并做好記錄。

7、保安部協助公安相關勘查現場和破案。

8、在特殊情況下,組建臨時指揮部,現場最高領導任總指揮國航物業**分公司各部門所有在崗人員要服從指揮部下達的各項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