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車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預案
為了切實加強學生接送車輛運行安全管理,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高效、有序地組織事故搶救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和學校秩序,明確安全事故處理的責任,確保學生人身安全不受傷害,特制訂本預案。
一、安全事故
本預案所指安全事故,即由學校統一組織安排車輛接送的學生在回家、返校乘車途中所發生的意外交通安全事故;有一人以上傷亡事故即為重大安全事故。
二、應急領導小組
組長:嚴純星(校長)
副組長:蔡貴強(蘆苞教育局督導員)吳義春(安全主任)、
王平(后勤主任)
楊代柏(教學主任)
成員:聯絡員
李冬娥(一、一班主任)謝英(一、二班主任)
李娟(二、一班主任)李秀麗(二、二班主任)
雷煥煥(三、一班主任)吳岳進(三、二班主任)
鄧艷君(三、三班主任)劉銀山(四、一班主任)
彭家富(四、二班主任)余炬華(四、三班主任)
梁夢欣(五、一班主任)王培(五、二班主任)
楊玉威(六、一班主任)梁偉聰(六、二班主任)
羅紅(七、一班主任)劉德乾(七、二班主任)
洪輝華(八、一班主任)向麗萍(八、二班主任)
牛賀(九、一班主任)
疏散員
冼艷萍、鄧春玉、楊正發、趙菲菲、張聯、江雪華
李娟娟、趙子雄、吳金璽、李英颯、王勇瀾、張克軍
楊樹林、張業政
三、組織領導
學校建立學生接送車安全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并負責本預案的制訂、發布和實施。政教處、總務處是參與處理安全事故的職能部門,對事故發生經過作好詳細調查和記錄,并在第一時間內設法報告領導小組,并通知相關人員趕赴現場,協助交警等部門處理。全體成員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的開展救援處理工作。
四、處理事故的職責
接到發生事故報告后,有關職能部門要立即趕赴現場,以最快的速度積極開展工作,控制事故的蔓延和擴大,組織救援、保護事故現場、開展事故調查取證,盡快設法向領導小組報告事故情況;如屬重大安全事故,則視事故情況,與有關方面取得聯系,妥善處理。
五、關于安全事故的調查結案
原則:突發安全事故發生后應先搶險救急,及時匯報,按照依法辦案、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開展事故調查處理。
1.確認事故現場,保護現場,因搶救傷員排險,防止事態擴大而采取的緊急措施和移動現場物件時應做出標志,協助交警、交管部門拍攝或繪制現場圖并寫出書面記錄。
2、及時疏散人員,組織人員及時做好同乘學生的護送工作。
3、如有傷亡事故,按《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處理。
4、學校可依事故調查的需要,邀請相關部門專家參加調查分析,組建專家調查組,調查組任務是協助學校查明事故原因,確定事故責任者和對責任者的處理意見,制定防范措施寫出事故報告。調查組可獨立寫出調查報告,報教育局、公安局。
六、應急處理預案措施
(一)接報事故后5分鐘內必須完成以下工作:
(1)立即報告學校主要領導,并迅速上報教育局。
(2)領導小組根據事故或險情情況,立即組織或指令職能部門組織調集應急搶救人員、車輛、機械設備。組織搶救力量,迅速趕赴現場。立即通知交警、交管、車管、車隊等部門到位。
(二)、應急處理措施:
(1)搶救方案根據現場實際發生事故情況,最大可能迅速調集必需的機械設備及人員、車輛,迅速投入開展搶救及突擊搶救行動,調查現場情況,如有人員失蹤,立即判明方位,緊急安排有關技術專家根據事故特點、事故類別,制定搶救方案,同時安排同乘學生的疏散和護送問題,必要時請求武警、消防部門協助搶險,請公安部門配合,疏散人群,維持現場秩序。
(2)傷員搶救立即與急救中心(120)或就近醫院聯系,請求出動急救車輛并做好急救準備,確保傷員得到及時醫治。
(3)事故現場取證救助行動中,安排人員同時做好事故調查取證工作,以利于事故處理,防止證據遺失。
(4)自我保護,在救助行動中,搶救機械設備和救助人員應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配齊安全設施和防護工具,加強自我保護,確保搶救行動過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東華文武學校
2013年03月01日
篇2:小學校車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中心小學校車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為做好我校校車安全事故防范處置工作,增強應急處理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師生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工作和生活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定》和上級部門有關規定,現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校車安全事故應急處理的工作原則:
1、統一指揮原則;
2、緊急處置原則;
3、協調一致原則;
4、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原則。
(二)校車安全事故應急處理的指揮體系:
1、成立學校校車安全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
總指揮長:z
副總指揮長:z
成員:校長室、政教處、總務處等同志暨幼兒園園長
領導小組職責:主要是對各單位各部門實行統一領導,統一組織,統一指揮。小組成員將分別擔任本校校車事故工作組負責人或成員。
領導小組組長是應急預案的總指揮,根據事故等級啟動應急預案和發布解除救援行動的信息,各小組按統一指揮、分級響應、崗位責任、互相配合的運行原則,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組織各方面力量全面進行救護工作,把事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點;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做好穩定教育教學秩序和傷亡人員的善后及安撫工作;對應急工作中發生的爭議采取緊急處理措施;向當地上級或當地有關部門通報應急救援行動方案,并提出要求支援的具體事宜,配合上級部門做好各項工作。
(三)應急響應過程和應急處理程序:
1、接警與通知:
事故發生后,在場人員(包括行政、教職工、學生)必須立即將所發生的事故的情況報告校長,校長必須掌握的情況有:事故發生的時間與地點、種類、強度、危害;在基本掌握事故情況后,領導小組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迅速趕赴現場組織搶救。同時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報案并配合公安部門開展工作,還應根據需要通知急救、醫療、消防等部門參與現場救護。
(四)現場應急搶救、現場保護: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各位校車跟車教師
1、在場人員(包括行政、教師、學生)應首先檢查師生受傷情況。如果有師生受傷,根據先重后輕的原則立即對受傷師生進行應急救護處置。同時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報案并配合公安部門開展工作,還應根據需要通知急救、醫療、消防等部門參與現場救護。
醫護人員到達現場后,應馬上接替在場領導、教師對受傷師生進行救護處置,盡快確認傷者中哪些需要送醫院救治。如需送醫院救治,應確定送到哪一所醫院,搶救小組組長馬上通知司機或撥打110、120急救電話將傷者送往醫院救治,受傷人員較多時,組長應通知本校教師動用其私人小車運送傷者。在急救車到達前,衛生室、醫生負責受傷學生救護處置。組長通知門衛要確保急救車、交警車輛進校后有人引導。急救車到達后,組長應立刻向急救人員報告情況,派班主任和醫生隨車參與救治。
2、政教處及時通知家長事故情況和學生被送往的醫院地址,請家長到醫院;工會通知教師家屬發生什么事故和被送往的醫院地址,請家屬到醫院。
3、搶救小組、保衛應組織在場人員,組織事發現場人員簡單調查事件發生的過程,用分隔調查形式,不誘導;并實事求是做好書面記錄,被調查人員要簽名。嚴格保護事故現場,因搶救傷員、防止事故擴大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做好標記、拍照,詳細記錄和繪制事故現場圖,并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等,待公安交警部門趕到后及時移交現場保護。
(五)聯絡、教育: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z各班主任
1、接到校長通知啟動預案后,聯絡小組在24小時內寫出書面報告,報告內容包括: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需要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宜;事故報告部門、部門負責人和報告人。報告內容經校長審查同意后送交上級部門。屬校方責任保險事故還要及時報知保險公司。之后隨時將事故應急處理情況報上級主管部門。
2德育處和相關部門的領導分別做好教師和學生教育工作,穩定師生情緒,要求各類人員絕對不能以個人名義向外擴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亂;對情緒反應較大者安排心理教師進行輔導;如有新聞媒體要求采訪,必須經過校長和上級部門同意,由小組統一對外發布消息。未經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接受采訪,以避免報道失實。
(六)家長接待和后勤支援: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各年級主任、班主任等
1、組長根據校領導通知啟動本組工作及通知保衛人員防止肇事車輛逃脫。
2、看望、援助、救助傷亡師生家庭。如有個別家長來訪,教導處領導、德育處領導、班主任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總務處、工會領導分別協助處理傷亡學生和教師的善后工作,安排住院師生的家屬的食宿。
3、要依法調解安撫,不要信口開河,隨心所欲,掌握合法、合理、合情的原則。不留尾巴;不搞分段解決。學校在無力調解學校學生意外傷害事故處理時,組長報請上級部門介入調解解決。
4、事故處理結尾階段,由校行政起草《協議書》。《協議書》要寫清協議雙方的身份;事故的簡要經過,包括事發時間、地點、雙方達成的補償協議;雙方
簽名等內容。整理病歷卡復印件、醫藥費發票原件和復印件報保險公司理賠。
5、保衛組織人員嚴格核查外來人員身份,不準非當事人家長和閑人進入校園,保證校園的治安秩序的穩定。根據教育部《學生傷害事故的處理辦法》有關條款規定,在事故處理過程中,受傷害學生的監護人、親屬或其他有關人員,在事故處理過程中無理取鬧,擾亂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或者侵犯學校、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的權益的,應當報告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七)事故調查:
組長:z
成員:上級指派的領導,教導處、德育處、總務處相關領導
1、配合上級部門進行事故處理及調查工作。調查事故原因,整理事故記錄,形成書面報告。
2、向教育局報告事故處理結果。對違反本預案,不履行應急救援工作的,發布假消息的,不服從應急救援指揮的人員進行處分,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總結經驗教訓,查找制度、政策、設施等存在的問題,制定防范措施。
(八)、本預案在發布之日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