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礦有毒有害氣體超限現場處置方案
1事故特征
a)有毒有害氣體超限事故主要有瓦斯超限、一氧化碳超限,還有可能引發瓦斯爆炸。
b)事故多發生采空區、采掘工作面、盲巷中。
c)有毒有害氣體超限事故沒有季節性,一旦發生超限,會造成人員傷亡。
2應急組織與職責
a)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以班組為單位,由全班組人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班組長擔任,成員為全全體班組人員組成。
b)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①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
②帶領全班組人員,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①在班組長的帶領下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②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
3應急處置
a)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現場發生超限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撤退并向礦調度室匯報。
b)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有毒有害氣體超限后現場人員的處理程序
(1)正常作業的采掘工作面瓦斯突然涌出造成瓦斯超限的應急措施:
現場作業人員的應急處理程序:
現場作業人員必須立即停止工作,由現場管理人員、班組長組織撤到全風壓進風巷道新鮮風流中,并匯報調度室。撤離前必須按照調度室要求切斷工作地點機電設備電源。因瓦斯異常涌出造成出現人員窒息、傷亡時,要在保證自身人身安全的情況下搞好自救、互救。撤離期間要盡可能通知沿途受災害影響區域人員一同撤離到安全地點。
(2)井下采掘工作面風流中及其作業地點瓦斯濃度達到1.5%時,安全監測系統必須切斷采掘工作面所有非本安型電氣設備的電源(如安全監測系統不能切斷電源,現場作業人員必須手動切斷所有機電設備電源),井下現場作業人員必須立即停止工作,所有人員必須立即撤離到采區主要進風巷中,并匯報調度室。
(3)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內,體積大于0.5m3空間內積聚的瓦斯濃度達到2.0%時,附近20m內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切斷電源,并匯報礦調度室和通風工區值班人員。
c)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報告事故時必須說明事故的地點、性質、嚴重程度、受威脅的人員數、可能影響的范圍是否擴大等。
d)報警電話:
調度室:
安全科:
篇2:某瓦斯超限事故處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1危險性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
左云縣云興鎮興隆溝聯營煤礦歷次鑒定均為低沼氣礦井,采煤工作面沼氣濃度一般在0.02-0.10%之間,全礦井大多數巖巷掘進工作面檢查不出沼氣,故不易發生瓦斯爆炸事故。但由于局扇無計劃停風停電現象發生或通風設施管理不善,造成工作面風流不穩定,風量時大時小,“一炮三檢”制度又不能很好地執行,則可能出現瓦斯積聚,以致發生瓦斯爆炸。一旦發生瓦斯爆炸,可造成在礦井停產,破壞巷道和機電設備,嚴重威脅現場工作人員生命安全,屬于礦井重大事故。
1.2、事故發生的區域、地點
井下大面積停電停風、掘近迎頭、局部通風地點臨時停風區、高冒區、微風區、無風區、采煤工作面回風隅角、擴散通風區及其他通風不良地點。
1.3、事故可能發生的季節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出現中毒(如一氧化碳、硫化氫氣體等)、缺氧窒息、瓦斯爆炸等嚴重的礦井災害事故。
1.4、事故發生前的征兆
1.4.1出現微風、無風現象。
1.4.2出現異味(如一氧化碳有煤油味、硫化氫有臭雞蛋味等)。
1.4.3出現發悶、呼吸困難等現象。
2.應急組織與職責
2.1成立瓦斯事故應急救援小組,負責組織實施瓦斯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組長:礦長
副組長:總工程師、生產、機電、安全副礦長
成員單位:調度室、安全科、技術科、通風科、機電科、供銷科、保衛科、辦公室等主要負責人
2.2應急救援指揮小組職責
2.2.1組長:瓦斯事故發生后,分析判斷事故,決定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組織現場應急救援處理,組織撤人,協調各工種的工作,組織瓦斯事故的應急救援演練。
2.2.2值班員:承接事故報告,請示啟動應急救援預案,通知、召集小組成員,協調各個成員的救援工作,同時做好相關記錄。
2.2.3現場工作人員:根據瓦斯事故的嚴重程度,配合救援小組組長處理現場事故,組織撤人和調整通風系統等工作。
3.應急救援程序
3.1接警
礦井值班調度員在接到井下現場人員匯報井下發生瓦斯事故的電話時,要詳細了解記錄事故的性質、類別、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和危害、被困人數等,并迅速向礦井值班領導和總指揮匯報,
3.2確定響應級別
總指揮接到匯報后,參照啟動本預案的低限標準啟動本預案。本預案啟動的低限標準如下:
(1)井下發生大面積停電,短時間內無法恢復送電,可能造成瓦斯積聚,危及1人及以上生命安全,或者造成礦井井停產的。
(2)井下發生瓦斯爆然或爆炸事故的。
如果事故情況符合下述標準,先啟動本預案,同時請求縣煤炭局增援,由區煤炭局啟動上一級的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需要區煤炭局啟動上一級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標準如下:
(1)井下發生瓦斯爆炸事故,影響礦井井整個通風系統,超過礦井應急處理能力,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含失蹤),或者造成礦井井多日停產的。
(2)搶險救援過程中,礦井救援力量不足的。
(3)瓦斯、煤塵可能發生二次爆炸的。
3.3應急啟動
3.3.1調度室接到總指揮的命令后,按照本預案中“事故電話通知應急人員順序圖”,通知指揮部成員到達礦井調度室待命。
3.3.2指揮部成員到達調度室的時候,按照總指揮或副總指揮的指示,成立各專業組,根據各自職責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3.4救援行動
3.4.1總指揮負責統一指揮救援工作,發生事故后要迅速組織人員開展救災工作。
3.4.2撤人
3.4.2.1井下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人員和接到礦井調度電話通知撤退人員應迅速組織自救和互救,要立即打開使用自救器,由現場施工負責人或有經驗的老工人帶領,按照井下避災路線牌板標識的避災路線或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最近的安全路線迅速撤離危險區域,并設法通知事故直接波及區域人員和事故進一步發展可能波及區域人員撤離。在撤離時要設法切斷災區電源。
3.4.2.2無法撤退時,應迅速進入躲避硐中(或進入臨時構筑避災硐室)等候營救。
3.4.3.3調度室要迅速核查入井人員、上井人員和被困人員的數量及被困人員的姓名。
3.4.3偵查
救護隊到達現場,首先組織偵查工作,準確探明事故的性質、原因、范圍、被困人員可能所在位置,以及巷道通風瓦斯情況,為指揮部制定搶救方案提供可靠依據。
3.4.4制定搶救方案
3.4.4.1待偵查清楚災情時,總指揮要立即組織人員制定救災方案。
3.4.4.2制定方案的原則
(1)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及時救助遇難人員,盡量減少人員傷亡。
(2)確保搶險救災人員安全。
(3)不致引起瓦斯、煤塵二次爆炸。
3.4.5搶救
3.4.5.1救護隊到達現場時,選擇災區附近安全地點建立救護基地,在基地安裝通往地面總指揮部和災區的電話,備有必要的裝備和救護器材。
3.4.5.2救護隊按照搶險方案規定的探險路線,搜尋營救受被困人員,要有專人連續檢查風流和氣體變化情況。發現被困人員后,首先將其搶救脫險。
3.4.5.3在搶險救災的過程中,發現火源立即撲滅,并切斷災區電源,防止發生二次爆炸。
3.4.5.4在災區搶險偵察時,發現瓦斯濃度上升,有爆炸危險,所有人員應立即撤出災區到達安全地點,然后采取措施,派出爆炸危險。
3.4.5.5當發生巷道坍塌和損壞時,指揮部要及時組織搶險隊伍恢復破壞的巷道和通風設施,以恢復正常通風系統。
4.注意事項
4.1救援和安全撤離措施以及其它措施;
4.1.1工作面或其它地點發現有瓦斯超限危險時,現場人員必須停止作業,并報告調度室,如果情況緊急,必須立即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瓦斯威脅地點的人員,撤離時必須按指定的撤離路線撤離。
4.1.2當情況緊急無法撤離時,則就近找靠進風側道進行避災,此時所有人員不能急躁,減少氧氣、熱量等消耗,等待人員來救援。如果巷道內有壓風管,可打開壓風管供人員呼吸,確保被困人員的安全,并經常敲打管路,向外報警。
4.4按規定進行瓦斯災害應急救援演練。
4.5本應急處置方案,應組織全體員工認真學習,特別是直接參與應急反應人員要專門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