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重大傷害事故應急預案范本
(一)重大傷害事故應急處置組織機構及職責:
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
總指揮:**校長
副總指揮:**副校長***副校長***(安全主任)
全面負責學生傷害事故的應急指揮、協調、救援等處置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若干工作小組:
1、通訊聯絡組:負責事故的報警、報告及各方面的聯絡溝通。通知相關部門和人員立即趕赴現場,及時向上級報告事故及處置情況。責任領導:**;責任人:***、***。
2、警戒保衛組:負責組織人員有序疏散,設置警戒區域,維護現場秩序,疏通道路交通,勸退圍觀人員。責任領導:***;責任人:***、保安等。
3、醫療救護組:負責對受傷害、傷亡人員實施救治和處置。責任領導:***;責任人:***、***、***。
4、后勤保障組:負責及時提供車輛、物資供應,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責任領導:**;責任人:**、**、***、司機。
5、善后處理組:負責事故受傷害、傷亡人員親屬的安撫、慰問工作,妥善處理各種善后事宜,進行或配合進行事故調查,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責任領導:**;責任人:***、**、***、***。
(二)報告(警)程序:
1、學生傷害事故發生時,現場學生、教師立即報告學校校醫(園醫)、報告負責安全的教師和領導。現場教師或負責人要馬上組織學生有序疏散,維護現場秩序。
2、傷害事故重大時,責任人黃祺超立即撥打醫療救助報警電話“120”,報警內容為:“學校(地點)發生傷害事故,傷害情況是,請迅速前來救助,地址是”。待對方放下電話后再掛機。
3、校(園)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立即向區教育局安委辦報告(電話:*********)(責任人:***、***、***)。
4、校園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立即組織各工作小組到位,按照預案規定職責開展處置救援工作(責任人:**、***、***)。
5、通訊聯絡組立即與受到傷害的學生家長聯系(責任人:**、***、***)。
(三)應急處置:
1、疏散:警戒保衛組負責按預案有計劃地組織學生撤離學生受傷害地點和危險區域,班級教師清點人數,上報校(園)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責任人***、***、***、保安班長)。
2、救助:校園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根據預案組織有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指令各工作小組按職責分工立即到位投入醫療救助(責任人:**、***、***、**)。
(1)醫療救護組立即組織學校校醫和有關人員攜帶醫療器械趕赴現場進行救助(責任人:***、***、***、***)。
(2)如有需要,醫療救護組要同時撥打醫療急救電話120。并根據學生受傷情況,通知有關學生家長到達現場或指定醫院(責任人:***、***、***)。
(3)警戒保衛組設置警戒區域,維護現場秩序,保護現場,疏通校園內的道路,保安員在指定路口等待引導120醫療救助車到達指定地點(責任人:保安班長)。
(4)物資保障組準備車輛和有關用品,協助搶救受傷學生(責任人:**、***、**、***、司機)。
3、善后:善后處理組做好受到傷害學生的親屬的安撫、安置工作,妥善處理相關善后事宜,進行或配合進行事故的調查、調解等工作,恢復正常教學秩序(責任人:**、**、***、***、***)。
(四)學生傷害事故調解
1、學生傷害事故調解的條件:因學生傷害事故發生經濟糾紛的雙方或多方。
2、學生傷害事故調解的原則:必須遵循自愿、合法、合理的原則。
3、學生傷害事故調解的申請:傷害事故申訴方必須書面上交調解申請至學校或上級學生傷害事故調解組織。
4、學校學生傷害事故調解小組需寫出書面調查報告,書面通知有關人員參加事故調解。
5、學生傷害事故調解小組應當查明事實,依法分清責任,
根據事故的特點和糾紛的性質、矛盾的難易,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以理說服,促使糾紛雙方或多方互諒互讓,消除隔閡,化解矛盾,達成協議。
6、學生傷害事故發生爭議,應當自受理之日60日之內,完成調解,調解不能達成協議的,應出示調解終止意見書。
篇2: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預案范本
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預案
為了加強公司安全管理,規范生產現場管理和作業行為,有效防止和減少事故發生所造成的損失,及時對事故進行施救,制定本預案。
一、應急準備
1.組織機構及職責
1.1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組
組長:副總經理
副組長:安全正副主管、生產經理
組員:各車間主任和班長
值班電話:
1.2領導組下設搶險組(組長:車間主管1)、通訊聯絡組(組長:人資部經理)、疏散引導組(組長:車間主任)、安全警戒組(組長:保安隊長)和后勤保障組(組長:采購經理、物流經理、機電科長),組員為各組組長所屬部門人員。
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組負責對生產現場發生的突發機械傷害事故進行應急處理。
2.培訓和演練
2.1由生產部負責主持、組織車間每年進行一次按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
2.2各組員按其職責分工,協調配合完成演練。
演練結束后由組長組織對"應急響應"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必要時對"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調整或更新。
2.3演練、評價和更新的記錄應予以保存。
2.4安全正副主管負責對相關人員每年進行一次培訓。
2.5安委會負責對應急預案和救援體系的建立進行檢查。
3.應急物資的準備、維護、保養
3.1應急物資的準備:簡易擔架、跌打損傷藥品、包扎紗布。
3.2各種應急物資要配備齊全并加強日常管理。
二、應急響應
1.防物體打擊事故發生,成立義務小組,由安全正副主管擔任組長,各班組長為組員,主要負責緊急事故發生時有條不紊的進行搶救或處理。
2.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由安全正副主管負責現場總指揮,發現事故人員首先高聲呼喊,通知現場車間安全員(車間主管),由安全副主管打事故搶救電話"120",向醫院打電話搶救,同時通知負責人組織緊急應變小組進行可行的應急搶救,如現場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傷人員流血過多造成死亡事故發生。預先成立的應急小組人員分工,各負其責,重傷人員由組長協助搶救工作,相應人員迎接來救護的車輛,有程序的處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
三、事故后處理工作
1.查明事故原因及負責人
2.以書面形式向公司寫出報告,包括發生事故時間、地點、受傷(死亡)人員姓名、性別、年齡、工種、傷害程度、受傷部位。
3.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4.組織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
5.向所有人員宣傳事故結果,及對負責人的處理意見。
四、預案終結
1.本預案全部完成后,由原發布啟動預案的負責人宣布預案終結,同時向總經理報告。
2.預案終結7日內對預案實施情況進行評估。
評估會議主持人按事故的等級和管理權確定,評估報告應報總經理。一般事故的評估會議由本安全專員主持,重、特大事故的評估由公司指定人員主持。
3.對預案的評估就是非和符合問題做出判斷,不對客觀因素進行辨析,評估的重點是:
3.1.預案時限性是否得到實施。
3.2參加預案實施的部門是否按預案要求開展工作,有無遺漏,過錯,責任是誰。
3.3.參加預案實施的管理人員,領導是否按預案規定組織開展工作,有無遺漏和過錯,責任是誰。
3.4.應急預案是否需要修改,如何修改。
主持評估的部門對評估報告的真實性,符合性承擔責任。對于在實施預案中存在過錯的部門、人員,安委會應對責任者提出明確的批評,對情節和過錯嚴重需要給予處分的,安委會提出處理意見后按人事干部管轄權限逐級上報審批。
篇3:市政道路工程防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預案
市政路工程防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預案
一、工程概述
Z市市政道路工程是Z市為完善城市路網結構,城鄉統籌,實現區域協調發展而實施的重點建設項目。是Z市規劃的交通性主干道。工程南起成灌高速公路,北至Z市壹街區,道路全長5026.75米,道路規劃紅線寬度為62米。設計路面結構為瀝青砼路面。工程內容為道路工程及道路范圍內的給排水、橋梁、涵洞、市政配套管網,綠化、交通、路燈等工程。
二、項目經理部應急與救援組織機構人員的構成
(1)事故現場指揮由項目經理(**)擔任;
(2)傷員營救組由工長擔任組長,組員由各作業隊分別抽調作業人員組成,負責通知120和工地附近醫院;
組長:Z
組員:Z
(3)物資搶救組由施工員擔任組長,組員由各作業隊分別抽調作業人員組成;
(4)消防滅火組由施工員擔任組長,組員由各作業隊分別抽調作業人員組成;
組長:Z
組員:Z
(5)保衛疏導組后勤管理人員擔任組長,組員由各作業隊分別抽調作業人員組成;
組長:Z
組員:Z
(6)搶險物資供應組庫房管理員擔任組長,組員由各作業隊分別抽調作業人員組成;
(7)后勤供給組后勤管理人員擔任組長,組員由各作業隊分別抽調作業人員組成;
組長:Z
組員:Z
(8)現場臨時醫療組后勤管理人員擔任組長,組員由各作業隊分別抽調作業人員組成;
組長:Z
組員:Z
項目應急與救援電話
(1)項目經理:**電話13*0
(2)技術負責人:Z電話1*6
(3)施工員:Z電話1*5
(4)質檢員:Z電話1*2
(5)安全監督員:Z電話1*7
(6)材料員:Z電話1*4
(7)水電工程師:Z電話13*3
外部應急與救援電話
(1)消防電話:119
(2)醫院急救電話:120
(3)報警電話:110
三、機械傷害事故的應急救援
(1)當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如受傷者自己能夠呼救,首先大聲呼叫電工迅速拉閘斷電;
(2)如受傷嚴重已不能呼救,最早發現者大聲呼叫電工迅速拉閘斷電,并立即向管理人員報告,管理人員理人員在接到報告后,應按以下救援方法和措施開展救援:
①管理人員必須立即撥打"120"報警,同時組織現場營救小組人員迅速對傷者施救。
②傷員有外傷、骨折,應按照《事故現場傷員的初步處理》對外傷、骨折處理,避免因不正確的方式給傷員造成二次傷害。
③在傷員已得到初步處理后,"120"仍未達到事故現場的情況下,后勤供給組應及時組織車輛直接送傷者醫院搶救;
(3)如發現傷者有斷指斷腿等,應立即將其找到,用醫用紗布將其包好,隨同傷員一起送往醫院救治。
市政道路工程項目經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