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焊氣焊作業安全專項方案
一、工程概況
同江中俄鐵路大橋工程位于黑龍江省同江市與俄羅斯列寧斯闊耶市之間,鐵路特大橋將連通向陽川~哈魚島鐵路與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列寧斯闊耶支線。
本線路自同江地方鐵路二期頭村附近K50+400起,向東北取直設換裝站,在三村附近跨同撫大堤,后利用既有鐵路位置行進。線路長度15.3km。
本標段起訖里程為DK50+400-DK65+940,主要包含本標段內同江北換裝站1個站場、同撫大堤大橋1座128.9m、區間路基、線路、小橋涵、房屋、鋪軌、鋪碴、三電工程及Ⅱ標段里程范圍內的鋪軌、鋪碴、三電工程、主橋CRTSⅡ型板式無砟軌道板安裝(包括墊層)。
1、路基工程
I標段線路15.53433km,其中路基總長15.3km,區間土石方(斷面方)總數為105.876×104m3,土石方指標為6.873×104m3/km.
主要工點類型有路塹坡面防護、路堤邊坡防護、軟土路基、低路堤等。
2、橋涵工程
本標段共有普通梁式橋一座,總長128.9m,框構橋6座,1562.99頂m2;框架涵13座,419.49m;圓涵6座,280.19m。
3、軌道及站場工程
新建正線采用重型軌道,同江鐵路特大橋至邊檢場站按四軌套軌設計,邊檢場站至同江北換裝站分別鋪設寬軌線路及準軌線路。標準軌軌距1435mm,寬軌軌距1520mm。
①有砟軌道
標準軌:正線DK50+400-DK75+170,線路長度24.545km。
哈魚島聯絡線LDK73+638.29-LDK75+146.85,線路長度1.51km。
寬軌:正線DK57+100-DK75+170,線路長度17.845km。
套軌:DK75+170-DK75+830.5路基地段,線路長度0.661km。
DK75+830.5-DK80+351.39鋼筋混凝土橋梁地段,線路長度4.521km。
②無砟軌道
DK80+351.39--DK82+237.84鋼梁橋地段,線路長度1.886km。
沿線共設置2個車站,分別為同江北換裝站和邊檢場站。
本項目高空作業主要集中在同撫大堤大橋、沿線涵洞、框構橋及房建工程。為了在上述工程高空作業中,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做到防護要求明確、措施得力、技術合理和經濟適用,保證施工過程中人員的安全,確保本項目部安全目標的順利實現,制定本方案。
二、?編制依據
《焊接與切割安全》(GB9448-1999)
《焊接、切割及類似工藝用氣瓶減壓器安全規范》(GB20262-2006)
《氣體焊接設備焊接、切割和類似作業用橡膠軟管》(GB/T2550-2007)
《氣焊焊接工藝規程》(GB/T19867.2-2008)
《電弧焊焊接工藝規程》(GB/T19867.1-2005)
其他國家相關規定。
三、安全目標
1、杜絕責任死亡事故;
2、年重傷率控制在0.4‰以下;
3、年職業病發病率為零;
4、安全生產隱患整改率100%;
5、排污符合環境標準,污染事故為零;
6、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率達100%;
7、安全員持證上崗率達100%;
8、設備完好率90%,特種設備檢測合格率100%;
9、員工安全教育培訓及技術交底覆蓋率100%;
10、輕傷率控制在0.2‰以下;
四、電焊、氣焊安全作業要求
1、電焊、氣焊安全作業一般要求
⑴作業人員應是經過電、氣焊專業培訓和考試合格,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的電氣焊工并持證上崗。
⑵作業人員應經過入場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作業。
⑶氣焊(割)作業人員應穿工作服上場作業,要求上衣不準扎在褲子里,褲腳不準塞在鞋(靴)里,手套套在袖口外,戴護目鏡。
⑷進入施工現場應佩帶好安全帽,高處焊接作業應系好防火安全帶,系掛牢固,高掛低用。
⑸進入施工現場不能吸煙,不能酒后作業,不能追逐打鬧,不能串崗,不能操作與自己無關的機械設備,嚴格遵守各項安全操作規程和勞動紀律。
⑹進入作業地點時,先檢查作業環境,發現不安全因素、隱患,應及時向現場管理人員或安全環保部匯報,并立即處理,確認安全后再進行施工作業。對施工過程中發現危及人身安全的隱患,應立即停止作業,及時匯報現場管理人員或安全環保部要求及時處理解決。現場所有安全防護設施和安全標志等,不能私自移動和拆除。
⑺工作場所要保持通風,排除有害氣體及煙塵。
⑻在人員密集的場所進行電焊作業,要設置擋光屏。
⑼焊接工作區域應配備適當的足夠的滅火器。
⑽工作結束后,應切斷電源或關閉氣閥,清理現場,檢查工作場所周圍,確認無起火危險后方可離開。
2、電焊安全作業要求
⑴電焊機外殼應接地良好,電源接線應由專業電工進行。
⑵電焊機應按“一機一閘一保護”的原則接線。
⑶施焊場地周圍應清除易燃易爆物品,或進行覆蓋、隔離。雷雨天時,停止焊接作業。
⑷焊接工作開始前,應首先檢查焊機和工具是否完好和安全可靠。如焊鉗和焊接電纜的絕緣是否有損壞的地方、焊機的外殼接地和焊機的各接線點接觸是否良好。不允許未進行安全檢查就開始操作。
⑸更換焊條應戴手套進行操作,不能赤手操作。
⑹在帶電情況下,焊鉗不要夾在腋下或將焊接電纜掛在脖頸上。3、氣焊作業安全要求
⑴乙炔瓶要豎立使用,專用扳手要掛在減壓閥上。
⑵乙炔瓶上要裝回火防止器。
⑶不能將點燃的焊槍掛在工件或放在地面上。
⑷減壓閥要定期檢驗,不能使用不合格的減壓閥。
⑸不要用點燃的焊槍作照明用。
⑹在砼構件上或建筑地坪上進行氣割時,要采取隔熱措施。
⑺不能使用液化石油氣進行焊接(割)作業。
4、橡膠軟管的安全使用要求
⑴不要使用有鼓包、裂紋或漏氣的軟管。
⑵軟管不能沾染油脂。不能將不同顏色,不同氣體的軟管串通連接或互換使用。
⑶軟管兩端與氣瓶或焊槍連接時,要用卡子卡緊或軟金屬絲扎緊。
⑷不要將軟管放在高溫高壓管道附近或熾熱物體上,亦不要將重物壓在軟管上。
⑸乙炔軟管著火,要先將火焰熄滅,再停止供氣。氧氣軟管著火,要先停止供氣,再處理著火軟管,但不要用彎折軟管的處理方法。
5、氣瓶的安全貯存與使用要求
⑴不能與易燃易爆物放在一起。
⑵不能與帶電體接觸。
⑶不能靠近熱源,夏季不能日光下曝曬。
⑷與明火的距離不要小于10m。
⑸在通風不良的場所及室內不能使用氧氣瓶和乙炔瓶。
⑹瓶閥凍結時不能用火烘烤。
⑺乙炔氣瓶不能放置在橡膠等絕緣體上。
⑻氧氣瓶不要沾染油脂。
⑼氣瓶應配戴兩個防振圈。氣瓶應與減壓器配套使用。開啟瓶閥的動作要緩慢。
⑽現場搬運氣瓶,要用簡易搬運車,不要用肩扛氣瓶。
⑾氣瓶內的氣體不要用盡,要留有適當的剩余壓力。
⑿儲存高壓氧氣瓶時應擰緊瓶帽,放置整齊,留有通道,并固定。
⒀氣瓶應設有防震圈和安全帽。搬運和使用時不能撞擊。運輸時應立放并固定。不能用自行車、叉車或起重設備調運高壓氣瓶。
⒁焊接作用于時,氧氣瓶、乙炔瓶與焊槍及其他明火的距離應大于10米,兩者之間的距離不小于5米。
⒂現場乙炔瓶存量不要超過5瓶,5瓶以上應放在儲存間單獨存放,并應通風良好,設有降溫設施,消防設施和通道,避免陽光直射。
⒃儲存乙炔瓶時,乙炔瓶應直立,并應采取防止傾斜的措施。
⒄儲存間應設專人管理,應在醒目的地方設安全標志。
五、電焊、氣焊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1、焊接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⑴動火前對相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從事電焊、氣焊操作的人員應經培訓持證上崗。?
⑵嚴格執行動火審批手續,操作前應辦理動火手續,領取動火許可證后方可進行操作,操作時需有監護人監護。?
⑶進行電氣焊操作前,應由施工管理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不能縱容電氣焊人員冒險操作。
⑷管理人員要合理安排施工程序,焊割作業不準與木工等易燃操作同時間、同部位上下交叉作業。
⑸不能使用不合格的焊割工具和設備,電焊的導線不能與裝有可燃的氣體氣瓶接觸。也不能從使用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場所或部位穿過。?
⑹電焊機外殼應接地良好,并有漏電保護器,設置單獨的開關。焊鉗與把線應絕緣良好,連接牢固,更換焊條要戴手套,在潮濕地點工作,應站在絕緣膠板或木板上。
⑺氣焊用的乙炔氣瓶應裝減壓閥和防回火裝置,乙炔氣瓶和氧氣瓶之間的距離不要小于5m,不能平放,不能曝曬,距易燃易爆物品的距離不要小于10m。并檢驗是否漏氣。?
⑻氧氣瓶、氧氣表及焊割工具上,不要沾染油脂。如果沾染油脂應洗刷干凈。?
⑼點火時,焊槍口不準對人,正在燃燒的焊槍不要放在地面上。
⑽重點部位電焊、氣焊配置接火斗。?
⑾焊割結束或離開操作現場時,應切斷電源、氣源。并將氣瓶閥關好,擰上安全罩。檢查作業地點,確認無著火危險。
⑿動火完畢后,動火人員應向現場安全責任人交回《動火許可證》,經現場安全責任人檢驗確認現場無著火危險因素后,才能離開現場。?
⒀動火現場安全負責人和動火人員應經常注意動火情況,一但發現不安全因素時立即停止動火,直到完全消除不安全因素后方可繼續動火。
2、電焊機安全用電措施
⑴電焊機電源接線,電焊機故障應由專業電工進行操作或修理,不能非電工人員操作。
⑵電焊機的使用堅持“一機一閘一保護”的原則,不能一閘多接。
⑶使用電焊機前,嚴格對電焊機外殼接地,電源接線等情況進行檢查,確認無安全隱患后,方才使用,如發現存在安全隱患,應立即報告現場管理人員及時處理。
⑷根據施工需要,電焊機按區域集中設置,集中供電以便管理,避免事故的發生。
⑸電焊機的外殼可靠接地,不能多臺串聯接地。
⑹電焊機的裸露導電部分和轉動部分設安全保護罩,直流電焊機的調節器被拆下后,機殼上露出的空洞加設保護罩。
⑺電焊機電源線絕緣良好,不能隨地拖拉,其長度小于5M,并定時檢查,及時處理或更換存在安全隱患的電源線。
⑻電焊把鉗絕緣良好,定時檢查,如存在安全隱患及時處理或更換。
3、高處焊接作業安全措施?
⑴高處焊接作業使用標準的防火安全帶,并系在可靠的構架上,不能在未系安全帶及無其他防護措施的情況下施焊。
⑵在作業點正下方5m外設置安全防護設施及警示標志,并設專人監護。清除作業點下方區域內易燃、易爆物品。?
⑶焊接電纜綁緊在固定處,不能繞在身上或搭在背上作業。?
⑷焊工站在穩固的操作平臺上作業,焊機放置平穩、牢固,設有良好的接地保護裝置。?
六、?電氣焊作業安全管理保證措施
1、安全管理措施⑴安全生產組織機構
本工程安全生產組織機構如下圖所示。
組?長:劉彥濤?
副組長:白?杰?張世強?
組?員:卜小雨?蔣堒?馬屹?
2、建立健全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根據國家及我單位的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政策、條例、規范和標準,結合本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制定項目經理部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3、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體系,落實安全責任制
①建立、完善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有組織、有領導的開展安全管理工作。
②本項目實行安全生產三級管理,即:一級管理由項目經理負責,二級管理由安全總監負責,三級管理由施工段隊長負責。
③建立各崗位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其安全責任,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各自作好本崗位的安全工作。
④堅持特殊工種的持證上崗制度,杜絕無證上崗操作行為。
⑤實行安全技術交底制,項目安全環保部對安全措施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并作好記錄。
⑥對施工機械要加強維修與保養,嚴格選用符合技術和安全規定的施工機具,并堅持安全掛牌制。
4、強施工現場安全教育與培訓
①安全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提高操作者的安全意識和自保互保能力,牢固樹立“安全高于一切,責任重于泰山”的思想。
②嚴格執行三級教育制度,加強班前教育,積極開展各項安全活動。
③對各工種要及時進行安全操作規程教育,作好崗前安全培訓。
④特種作業人員應進行專門培訓,考核合格,持證上崗。
5、認真執行安全檢查制度
①定期檢查:項目經理部要保證檢查制度的落實,規定定期檢測日期、參加檢查人員。
②非定期檢查:對特殊施工部位、特殊設備、施工危險性大,采取新工藝以及節假日前后等要進行非定期檢查。
③對查出的事故隱患嚴格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處理。
6、重要危險源安全保證措施
1、安全保證措施
①施焊前清除施焊場地及其周圍易燃易爆物品或進行覆蓋、隔離。
②施焊場地距離易燃易爆物品應大于50米。
③不在帶壓力容器和管道及帶電設備上施焊。
④氧氣、乙炔瓶距離明火大于10米。
七、事故應急措施
1、應急工作原則
堅持安全第一、以人為本、居安思危、預防為主,貫徹統一指揮、分級響應、項目自救和社會救援的原則。
2、應急組織機構
本項目應急機構由總指揮、副總指揮、搶險組、安全保衛組、后勤保障組、善后處理組以及事故處理組等小組組成。
3、觸電事故應急措施
①發現有人觸電時,應立即使觸電人員脫離電源,觸電脫離方法如下
a高壓觸電脫離方法:觸電者觸及高壓帶電設備,救護人員應迅速切斷使觸電者帶電的開關、刀閘或其他斷路設備,或用適合該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絕緣手套、穿絕緣鞋、并使用絕緣棒)等方法,將觸電者與帶電設備脫離。觸電者未脫離高壓電源前,現場救護人員不要直接用手觸及傷員。救護人員在搶救過程中應注意保持自身與周圍帶電部分必要的安全距離,保證自己免受電擊。
b落地帶電導線觸電脫離方法:觸電者觸及斷落在地的帶電高壓導線,在未明確線路是否有電,救護人員在做好安全措施(如穿好絕緣靴、帶好絕緣手套)后,才能用絕緣棒撥離帶電導線。救護人員應疏散現場人員在以導線落地點為圓心8米為半徑的范圍以外,以防跨步電壓傷人。
②搶救方法
a觸電者的傷勢不重,神志清醒,但心慌、四肢發麻、全身無力;或者觸電過程中曾經過一時昏迷,但已清醒過來,應使觸電者在通風場所平臥安靜休息,不要走動,派專人監護,閑雜人員應離去不要圍觀,等待醫生對觸電者血壓、呼吸、心率等方面進行檢查,或將觸電者送往醫院檢查治療。?
b觸電者的傷勢較重,已經昏迷失去知覺,但心跳和呼吸暫時還正常,這時應將觸電者平臥,四周空氣流通,衣服適當解開,以利呼吸,如天冷要注意保溫,并應速請醫生診治或送到醫院搶救,同時對其心跳和呼吸要加強觀察,并做好準備,一旦其心臟停止跳動或停止呼吸,立即做近一步搶救。?
c觸電者傷勢嚴重,已處于“假死”狀態,既人已經昏迷,心臟停止跳動或呼吸停止,或心跳、呼吸全部停止。以上情況一旦出現,除呼救外,應分秒必爭,針對上述情況正確地施以不同的搶救方式。對于觸電后出現假死的人,應立即在現場采用人工呼吸的方法幫助其建立血液循環和呼吸,以此來恢復對全身各器官的氧供應,盡快地使其能自主地恢復心跳和呼吸。搶救工作要連續不斷,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也不能中止急救。
d現場急救方法主要由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臟擠壓兩部分組成。
(a)對口(鼻)人工呼吸法:?
a)使觸電者仰臥,并使其頭部充分后仰(可用一只手托在其頸后),使鼻孔朝上,張開其嘴,迅速取出觸電者口腔內妨礙呼吸的食物、等雜物,使呼吸道暢通。同時解開衣領,松開緊身衣物,排除影響胸部自然擴張的障礙。?
b)用一只手緊捏其鼻子(避免漏氣),救護人員深吸一口氣后緊貼觸電者的口(或者)向內吹氣,約為2分鐘。吹完氣后立即讓其自行將氣呼出,約為3分鐘。照此步驟連續不斷地進行下去,每分鐘12次,每5秒一次。?
(b)胸外心臟擠壓法:?
a)將已脫離電源的觸電者直接(不要用軟墊),仰臥在木板或又較堅實的地方,姿勢與口對口(鼻)人工呼吸法基本相同;?
b)搶救者需騎跨在觸電人的腰部或跪在腰部一側
c)搶救者兩手相疊,手掌根部放在心窩上方、胸骨下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處;
d)搶救者肘關節伸直,然后依靠體重和手臂力量向下垂直用力,向脊椎方向擠壓,對于成人使胸骨下陷3-4CM,間接擠壓心臟達到排血的目的;?
e)向下擠壓到位后,掌根突然放松,讓觸電者胸部自動復原,血液充滿心臟。掌根放松時應注意手部能完全離開胸部,以免發生擠壓點位移后造成傷害。按照上述步驟連續不斷地進行,對于成人每分鐘擠壓60次。
4、火災、爆炸事故應急措施
①發生火災、火情、爆炸事故時,各應急救援人員立即組織救火,搶救傷員,就近使用消防器材,利用滅火器、沙子、消防栓等器具緊急撲滅或控制火災、火情,同時組織其他人員安全撤離,重要物品、資料轉移。在積極撲救火災的同時,立即通知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等待進一步的救援工作。
②當火災事故發生情況比較嚴重,項目部現有消防器材不能撲滅時,立即聯系消防部門進行進一步的救援工作。?
③燒傷急救:對電灼傷、火焰燒傷等均應保持傷口清潔。傷員的衣服鞋襪用剪刀剪開后除去。傷口全部用清潔布片覆蓋。防止污染。四肢燒傷時,先用清潔冷水沖洗,然后清潔布片覆蓋。防止污染。
④未經醫務人員同意,切忌在燒傷和灼傷創面敷擦任何東西和藥物。
5、事故應急響應
①響應程序
項目部應急響應的過程為接警、警情判斷、應急啟動、控制及應急行動、擴大應急、應急終止和后期處置。
②處置措施
施工現場突發事故發生后,由現場應急領導小組根據事故情況開展應急工作的指揮與協調,通知有關各應急救援組趕赴事故現場進行事故搶險救護工作。
各搶險救護組接到應急領導小組指令后,立即響應,派遣事故搶險人員、物資設備等迅速在指定位置聚集,并聽從現場總指揮的安排。
現場應急領導小組按本已確立的基本原則,迅速組織應急力量進行應急搶救,并且要與各應急救援組保持通信暢通。
當現場現有應急救援力量和資源不能滿足搶救行動要求時,及時向上級主管單位報告請求支援。
事故發生時,應保護現場,對危險地區周邊進行警戒封閉,營救、急救傷員和保護財產。
事故發生時,及時組織聯系醫護人員趕赴現場開展醫療救治等應急工作。
③應急處置
事故發生后,現場第一目擊人應及時報告項目經理或工程負責人。總指揮宣布啟動應急,并立即召集應急小組成員,分析現場事故情況,明確搶救步驟、所需設備、設施及人員,按照策劃、分工,實施搶救。需要救援車輛時,應急指揮應安排專人接車,引領救援車輛迅速施救。
④響應結束
當社會救援趕到現場,事故現場得以控制,受災人員全部安全撤離,消除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經事故現場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批準后,宣布應急結束。
應急結束后,將事故情況上報;向事故調查處理小組移交所需有關情況及文件;寫出事故應急工作總結報告。
6、信息上報
①事故發現人員,應立即向組長(副組長)報告。火災撥打119,急救撥打120。
②組長接到報警后,通知副組長、組員,立即啟動應急救援系統。
③根據事故類別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④報告包括以下內容:
--事故發生時間、類別、地點和相關設施;
--聯系人姓名和電話等;
7、后期處置
⑴事故發生后,認真調查事故發生原因、經過。
⑵事故發生后,對設備、裝置實際運行狀況的檢測、考察,查找項目今后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術調整方案和安全管理對策。
事故調查報告批復后,應根據事故調查報告對事故責任人的處理和事故防范措施積極落實,立即進行生產秩序恢復前的污染物處理、必要設備設施的搶修、人員情緒的安撫及搶險過程應急能力評估和應急預案的修訂工作。
?
篇2:某礦地面電焊氣焊崗位職責
1、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和各項規章制度,班中不得做與工作無關的事。
2、按時參加班前會,熟知自己當天工作內容和工作中注意事項。
3、工作前穿戴好勞保用品和安全防護用品。
4、工作前檢查工作地點周圍環境、氧氣瓶、乙炔瓶罐的安全距離不得少于5米,距明火、易燃、易爆物品不得少于10米,氧氣瓶、乙炔瓶不許放在通道上,放置環境溫度不超過38℃并不得火烤,氧氣瓶、乙炔瓶不許接觸油脂,室外作業時乙炔罐要放在上風頭。
5、工作前要檢查好膠管、接頭、割槍、安全閥門是否嚴密可靠,膠管不許接近火源,氧氣管和乙炔管不能互用,氧氣瓶和乙炔瓶安裝安全閥不起作用時不得使用。
6、安裝氧氣表及接頭時應站在側面,并緩慢開氣,氧氣瓶安全閥不得隨意拆開,點火時手放在割嘴側面,如發生回火應立即關閉乙炔閥,工作完畢熄火后,將氧氣閥、乙炔閥關好,妥善放置。
7、電焊工作業前檢查電焊機控制刀閘,整理電焊機電纜,電纜絕緣必須良好,有足夠的導線斷面,地線必須與焊件直接接觸,不得用金屬設備及構件代替、
8、電焊機工作地點應保持整潔干燥,焊接點禁止灑水,雨、雪天避免露天作業,工作地點禁止有易燃、易爆物品。
9、禁止兩臺電焊機接在同一個開關上,二次接頭要緊密、牢固連接。
10、電焊機刀閘等裸露體應有保護罩,手潮濕禁止觸動帶電殼體。
11、在金屬物上工作時,人身必須與導體絕緣,在鍋爐容器內工作時需設專人聯守看護,以防止意外。
12、嚴禁焊接帶壓容器〈氣壓、水壓、油壓〉,避免導線與氧氣瓶、乙炔瓶互交,焊有油污的工件時應先清理干凈,敲焊渣時必須戴眼鏡。
13、手不能接觸電焊機及導線帶電體,下列情況應拉開刀閘后操作:
①檢修電焊機或調電流時;
②電焊機溫度達到80℃時應停止工作降溫;
③交流電焊機電壓超過70V,硅整流焊機超過80V時;
④工作中停電或作業完畢后。
14、禁止在機床上電焊操作。
15、在高空作業進行電焊操作時,必須制訂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
16、氧氣不準割帶油、漆之類溶器,如需要割接必須制訂出特殊措施。
篇3:井下使用電焊氣焊噴燈焊接管理制度
一、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第223條規定,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從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須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進風井、主要進風大巷和井口房內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每次必須制定安全措施,并遵守下列規定:
1、指定專人在場檢查和監督,指定專人攜帶、保管火具。
2、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地點的前后兩端各10米的井巷范圍內,應是不燃性材料支護,并應有供水管路,有專人負責噴水。上述工作地點應至少備有2個滅火器。
3、在井口房、井筒傾斜巷道內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時,必須在工作地點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設施接受火星。
4、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地點的風流中,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5%,只有在檢查證明作業地點附近20米范圍內巷道頂部和支護背板后無瓦斯積存時,方可進行作業。
5、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完畢后,工作地點應再次用水噴灑,并應有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1小時,發現異狀,立即處理。
6、在有煤(巖)與瓦斯突出危險的礦井中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時,必須停止突出危險區內的一切工作。
煤層中未采用砌碹或噴漿封閉的主要硐室和主要進風大巷中,不得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
二、根據上述規定特別制定下列實施措施:
7、進行井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時,必須制定專門措施,經通風部門、安監質標部門、生產調度、機電副總經理、生產副總經理、礦總工程師等部門領導研究會審,經總經理(礦長)批準后,由瓦斯檢查員、安全員進行現場檢查,安監部門監督措施的執行,方準進行施工。參加現場作業的還必須有安監部門、通風部門、機電部門、生產調度、焊接作業隊組等部門主要領導。
8、井下使用電焊、氣焊和噴燈的專門措施要有專人負責并辦理審批手續,未經批準不得施工,專門措施當時當次有效,再次工作時必須重新申請和審批,專門措施一式兩份,一份存檔,一份由施工人員帶入工作現場。現場安全設施、有害氣體濃度等符合措施和《煤礦安全規程》方可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