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處理制度范本
1、制氧車間和公司調度中心必須事先制訂有關氧氣生產中各類事故處理技術措施計劃,充分做好預防工作。
2、氧氣生產、使用和管道、儀表維護單位,必須配備搶修和處理泄露事故的工器具、器材、物品和安全防護用品。
3、發生停電事故,應首先停止輸送氧氣,立即報告公司調度中心,采取措施,并轉告用戶。
4、發生氧氣著火、爆炸事故,應立即撥打119火警電話,通知有關領導和部門組織滅火,搶救事故,保護現場,任何人不得延誤時機,導致事故擴大。
5、有關領導和業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管理人員,接到各類事故告急電話后,應立即赴現場組織搶救事故,并調查分析事故原因,采取安全技術防范措施。
6、對在氧氣生產使用、設備設施維護和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違章操作、違章指揮、玩忽職守、失職瀆職導致發生重大著火、爆炸事故的責任者,視其情節輕重,損失大小,依照有關規定,分別給予經濟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篇2:安全事故處理組織機構工作制度
1、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堅持安全生產,齊抓共管和對事故“四不放過”的原則。
2、堅決執行組織機構會商制度,每月20日組織有關成員對施工現場和駐地進行安全大檢查,找出不安全因素和薄弱環節,提出整改措施,責任到人,限期整改,確保施工生產機械設備及駐地處在可控狀態。
3、加強規章制度建設,根據施工條件、生產進度、工藝要求,及時補充和完善施工安全措施,給施工生產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以確保生產任務的全面完成。
4、堅持教育為主,經常性的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知識講座,崗前培訓和轉崗學習,努力提高施工人員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從而確保施工人員群體保護意識的提高。
5、加強施工中安全檢查監督作用,生產指揮人員和安全監督人員對施工重點將采取經常檢查及跟蹤監督,對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保證安全生產。
6、加大安全措施費用的投入,創造良好的物資條件,使職工得到必要的勞動保護和可靠的安全設施。
篇3:工程項目事故處理制度
為了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第75號令《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按規定做好傷亡事故的報告和處理工作,特制訂本制度。
①事故報告調查程序
(1)事故快報:傷亡事故發生后,負傷者或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直接或者逐級上報,企業負責人接到重傷、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報告主管部門和當地勞動部門,最遲不得超過24小時,報告內容包括發生事故的單位、時間、地點、傷亡情況和初步分析事故原因等。企業按規定每月填寫"職工傷亡事故綜合月報表",并做到準確、及時、可比(如千人重傷率=(重傷人數÷平均職工人數)×103)。
(2)保護好現場,并迅速采取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防止事故擴大,因搶救需要移動現場物體時,必須做出標記、拍照、詳細記錄和繪制事故現場圖。傷亡事故現場的清理,如無特殊原因,應經事故調查機關同意。
②事故調查
企業發生輕傷事故,一般重傷事故,由企業負責人組織安監、工會等部門進行調查,發生一次重傷三人以上或死亡事故由企業主管部門、當地勞動部門、工會組織等部門進行調查,一次死亡三人以上事故由省級有關部門組織調查。
③事故分析
(1)原因分析,即是直接原因還是間接(管理方面)原因。
(2)事故性質是責任事故,非責任事故還是破壞事故要分清。
④事故處理
事故處理必須執行"三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能放過;事故責任者和職工群眾未受到教育不能放過;沒有制訂出防范措施不能放過,對發生事故處理一般按事故的輕重大小可分為經濟處罰、行政處分和追究刑事責任三種。
經濟處罰:一是企業內部按企業獎懲辦法查處;二是行政執法機關按有關行政法規查處。
行政處分:按照干部、職工管理權限對事故責任者以行政處分。
查處重大責任事故罪,根據《刑法》134、135條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