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項目傷亡事故處理工作程序
一、發生事故及時報告
1、發生傷亡事故后,負傷人員或最先發現事故的人應立即報告領導。對受傷人員歇工滿一個工作日以上的事故,要填寫傷亡事故登記表并及時上報。
2、對發生重傷和重大傷亡事故,必須立即將事故概況(包括傷亡人數、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原因)等,用快速辦法分別報告主管部門、行業安全管理部門和當地勞動、公安部門,發生重大傷亡事故,各有關部門接到報告后應立即轉報各自的上級管理部門。
3、對于事故的調查處理,必須堅持事故原因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群眾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防范措施不放過的"三不放過"原則進行。
二、發生事故后要迅速搶救傷員并保護好事故現場
1、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不要驚慌失措,要有組織、有指揮,首先搶救傷員和排除險情,制止事故蔓延擴大。同時,為了事故調查分析需要,都有責任保護好事故現場。因搶救傷員和排險,而必須移動現場物件時,要做出標記。因為事故現場是提供有關物證的主要場所,是調查事故原因不可缺少的客觀條件,所以要嚴加保護。要求現場各種物件的位置、顏色、形狀及其物理、化學性質等盡可能保持結束時的原來狀態。必須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人為或自然因素的破壞。
2、清理事故現場應在調查組確認取證完畢,并充分記錄后方可進行。不得借口恢復生產,擅自清理現場。
三、組織調查組
1.在接到事故報告后的單位領導人,應立即趕赴現場幫助組織搶救,并迅速組織調查組開展調查工作。
2.輕傷、重傷事故,由企業負責人或其指定人員組織生產、技術、安全等有關人員以及工會成員組成事故調查組。
3.死亡事故,由企業主管部門會同企業所在地設區的市(或者相當于設區的市一級)勞動部門、公安部門及工會組成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4.重大死亡事故,按照企業的隸屬關系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企業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會同同級勞動部門、公安部門、監察部門、工會組成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5.死亡和重大死亡事故調查組還應當邀請人民檢察院派員參加,也還可邀請其他部門的人員和有關人員參加,與所發生事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員不得參加調查組。
四、現場勘查
在事故發生后,調查組必須到現場進行勘查。現場勘查是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涉及廣泛的科技知識的實踐經驗,必須及時、全面、細致、客觀?,F場勘查的主要內容有;
1.作出筆錄。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氣象等;現場勘查人員的姓名、單位、職務;現場勘查起止時間、勘查過程;能量逸散所造成的破壞情況、狀態、程度等;設備損壞或導常情況及事故前后的位置;事故發生前勞動組合、現場人員的位置和行動;散落情況;重要物證的特證、位置及檢驗情況等。
2.現場拍照。方位拍照,反映事故現場在周圍環境中的位置;全面拍照。反映事故現場各部分之間的聯系;中心拍照,反映事故現場中心情況;細目拍照,揭示事故直接原因的痕跡物、致害物等。人體拍照,反映傷亡者主要受傷和造成死亡傷害部位。
3.現場繪圖。根據事故類別和規模以及調查工作的需要應繪出下列示意圖:建筑物平面圖、剖面圖;事故時人員位置及疏散(活動)圖;破壞物立體圖或展開圖;涉及范圍圖;設備或工、器具構造圖等。
五、分折事故原因,確定事故性質
1.查明事故經過。弄清造成事故的各種因素,包括人、物、生產管理和技術管理方面的問題,經過認真、竄觀、全面、細致、準確地分析,確定事故的性質和責任。
2.事故分析步驟,首先整理和仔細閱讀調查材料,按GB6441-86標準錄A,對受傷部位、受傷性質、起因物、致害物、傷害方法、不安全狀態和不安全行為等七項內容進行分析,確定直接原因、間接原因和事故責任者。
3.分析事故原因時,應根據調查所確認的事實,從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間接原因。通過對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的分析,確定事故中的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再根據其在事故發生過程中的作用,確定主要責任者。
4.事故性質通常分為三類:
(1)責任事故,就是由于人的過失造成的事故;
(2)非責任事故,即由于人們不能預見或不可抗拒的自然條件變化所造成的事故,或是在技術改造、發明創造、科學試驗活動中,由于科學技術條件的限制而發生的無法預料的事故。但是,對于能夠預見并可以采取措施加以避免的傷亡事故,或沒有經過認真研究解決技術問題而造成的事故,不能包括在內。
(3)破壞性事故,即為達到既定目的而故意制造成的事故。對已確定破壞性事故的,應由公安機關和企業保衛部門認真追查破案,依法處理。
六、分清責任,嚴肅處理
根據對事故分析的原因,制定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的措施。同時,根據事故后果和事故責任者應負的責任提出處理意見。
輕傷事故也可參照上述執行。對于重大開遂事故不可掉以輕心,也應嚴肅認真按上述要求,查明原因,分清責任,嚴肅處理。
七、寫出調查報告
調查組應著重把事故發生的經過、原因、責任分析和處理意見以及本次事故的教訓和改進工作的建議等寫成文字報告,經調查組全體人員簽字后報批。如調查組內部意見有分歧,應在弄清事實的其中上,對照政策法規反復研究,統一認識,對于個別同志仍持有不同意見的允許保留,并在簽字時明自已的意見。
八、事故的審理和結案
1.事故調查處理結論報告出后,須經有關機關審批方可能結案。傷亡事故處理工作應當在90日內結案,特殊性況不得超過180日。
2.關于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根據其情節輕重和損失大小,按照是主要責任,重要責任,一般責任,還是領導責任等,予以應得的處分。
3.事故教訓是用鮮血換來的,是研究改進措施、進行安全教育、開展科學研究難得的資料。因此,要把事故調查處理的文件、圖紙、照片、資料等長期完整的保存起來。事故檔案的主要內容包括:
(1)職工傷亡事故登記表;
(2)職工重傷、死傷事故調查報告書,現場勘察資歷料(記錄、圖紙、照片等);
(3)技術簽定和試驗報告;
(4)物證、人證調查材料;
(5)醫療部門對傷亡者的診斷結論及形印件;
(6)事故調查組的調查報告(在調查報告的最后),要表明調查組人員的姓名、職務,并要逐個簽字;
(7)企業或其主管部門對其事故所作的結案申請報告;
(8)受處理人員的檢查材料;
(9)有關部門對事故的結案批復等。
九、關于工傷事故統計報告中的幾個具體問題
1.職工負傷后一個月內死亡的,應作為死亡事故填報或補報。超過一個月死亡的,不作死亡事故統計。
2.職工在生產(工作)崗位干私活或打鬧造成傷亡事故,不作工傷事故統計。
3.企業車輛執行生產運輸任務(包括本企業職工乘坐企業車輛)行駛在廠(場)外公路上發生的傷亡事故,一律由交通部門統計。
4.停薪留職的職工到外單位工作發生傷亡事故由外單位負責統計報告。
篇2:某某工程項目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制度
某工程項目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制度
(1)傷亡事故的上報
事故發生后,施工現場領導或現場有關人員應迅速組織搶救傷員,防止事故擴大,并保護好事故現場。項目經理應通過通訊或其他方式立即直接或逐級報告公司領導和公司安全生產主管部門負責人,同時上報監理單位及建設單位。及時填寫傷亡事故報告,上報公司,公司領導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上報北京市奧指辦和市政府安全管理部門。
(2)事故的調查處理
接到事故報告后,公司總經理、生產副總經理,項目經理,業務部門及有關人員組成調查組,應立即趕赴現場。輕重傷事故,由公司指定業務部門進行調查、處理;死亡事故,由公司主管部門結合監理、建設單位,并會同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安全監察部門、勞動部門、公安部門等單位,組成聯合調查組進行調查,也可邀請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參加。與發生事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員,不得參加調查工作。
(3)發生事故后,應記錄、保存如下信息: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氣候;勘察人員姓名、單位、職務;現場勘察起止時間、勘察過程;事故造成的破壞情況、狀態、程度;設備損壞的異常情況及事故發生前、后位置;事故發生前的勞動組合,現場人員的具體位置和行動;重要物證的特征、位置及檢驗情況。
(4)配備有關攝像設施進行實物拍照:方位照應反映事故現場在周圍環境中的位置,全面照應反映事故現場中心情況,細部照應揭示事故直接原因的痕跡物、致害物等,人體照應反映傷亡者主要受傷和造成傷害的部位。繪制事故現場平面圖
(5)事故調查報告
①分析事故原因,確定事故性質:從事故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間接原因;通過分析,確定事故性質以及事故的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者,根據事故發生中的作用,找出主要責任人。
②寫出事故調查報告
③事故審理和結案,對事故主要責任人的處理。
④針對事故發生的特點,對全體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制定防患措施,重新審查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吸取教訓,克服薄弱環節,防止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
篇3:工程項目傷亡事故報告調查處理統計制度
工程項目傷亡事故報告、調查、處理統計制度
1、發生工傷事故,必須嚴格執行"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得到處理和領導、群眾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整改防范措施和隱患沒有消除不放過。
2、發生輕傷事故,工地要組織人員按四不放過處理整改,并于當天上報分公司。
3、發生重傷事故,應立即組織搶救,并立即上報分公司,保護好現場,項目部組織人員進行調查,上報分公司,分公司在12小時內上報總公司。
4、發生重大作傷亡事故和重大設備事故,工地應立即組織搶救,并立即上報分公司,并保護好現場。分公司立即上報主管機關,勞動局、檢察院、總工會等上級組織等候處理,必要時召開事故現場會。
5、各種事故均必須填寫傷亡事故記錄表,重大事故必須在20天內寫出詳細的調查報告并上報。
6、對事故責任者根據責任輕重損失大小,認識態度提出處理意見。
7、對因工負傷的職工和死者的家屬要親切關懷,給予慰問,按國家有關規定做好善后處理工作。
8、工傷事故發生后應做好工傷事故檔案資料保管工作。
9、對事故要分明責任,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