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廠事故報告調查處理管理辦法
為了及時報告、統計、調查和處理職工工傷及設備事故,積極采取預防措施,防止人身傷亡及設備事故的發生,根據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以及集團《安全生產條例》、《設備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制定本管理辦法
一、事故報告
1、工傷事故發生后,負傷者或者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搶救傷員(必要時,通知集團醫療室對傷員進行搶救),保護現場,并向單位主管部門(領導)逐級報告,事故單位應在24小時內書面報告集團安全管理部門。
2、報告事故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
----事故的簡要經過;
----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
----已經采取的措施和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
3、因搶救人員、防止事故擴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事故現場物件的,應當做出標志,繪制現場簡圖并做出書面記錄,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
4、事故報告應當及時、準確、完整,任何人對事故不得遲報、漏報、謊報或者瞞報。
集團安全管理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組織分管生產的有關職能部門和發生事故單位的有關人員趕赴事故現場,對現場界定后再組織進行事故調查。
5、根據生產安全事故(以下簡稱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事故一般分為以下等級:
a、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b、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c、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d、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本條第一款所稱的“以上”包括本數,所稱的“以下”不包括本數
二、事故的調查
1、集團安全管理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組織分管生產的有關職能部門和發生事故單位的有關人員趕赴事故現場,對現場界定后再組織進行事故調查
2、事故調查處理應當堅持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及時、準確地查清事故經過、事故原因和事故損失,查明事故性質,認定事故責任,總結事故教訓,提出整改措施,并對事故責任者做出責任裁定和處罰建議,調查報告應由調查者署名簽字后報集團安委會。
3、發生事故的單位凡被調查的員工都要積極配合調查,不得弄虛作假或出具偽證,若發生事故隱瞞不報的情況,每次扣罰事故單位第一責任人和安全負責人各200元。
三、事故的處理
1、對小型設備事故和輕傷事故,由電廠安全管理部門進行調查處罰,處罰結果報集團安全管理部門,其他事故由集團安全管理部門負責調查處理。
2、根據集團安全生產條例的有關規定,對工傷事故責任人的處罰規定如下:
a)對重傷事故責任人的經濟處罰
──對事故負有“直接責任”的責任者,屬于受傷的每人處罰150至300元,屬于非受傷的每人罰款300元至500元;
──對事故負有“主要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300元至750元;
──對事故負有“次要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200元至500元;
──對事故負有“直接領導責任”或“主要領導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300元至1000元;
──對事故負有“間接領導責任”或“次要領導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300元至500元;
──對事故負有“直接管理責任”的責任者罰款200元至300元;
──對事故負有“間接管理責任”的責任者罰款100元至200元。
b)對死亡事故負有責任的領導進行的經濟處罰
──對死亡事故負有“直接領導責任”或“主要領導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1000元至2000元;
──對死亡事故負有“間接領導責任”或“次要領導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500元至1000元;
──對死亡事故負有“直接管理責任”的責任者罰款300元至500元;
──對死亡事故負有“間接管理責任”的責任者罰款200元至400元;
c)對重傷及以上事故負有領導責任責任人的行政處分
──如一次受重傷2人及以上的重傷事故或同一個單位一年內連續發生2次及以上的重傷事故,對負有“直接領導責任”、“主要領導責任”、“間接領導責任”、“次要領導責任”的責任人,除給予經濟處罰外,還應視責任情節和程度,給予記過、降級、撤職的處分;
──如一次死亡2人及以上的死亡事故或同一個單位一年內連續發生2次及以上的死亡事故,對負有“直接領導責任”、“主要領導責任”、“間接領導責任”、“次要領導責任”的責任人,除給予經濟處罰外,還應視責任情節和程度,給予記過、降級、撤職的處分。
11、根據集團設備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對設備事故責任人的處罰規定如下:
a)對小型設備事故中責任人的經濟處罰
──對負有“直接責任”或“主要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300元至500元;
──對負有“次要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200元至500元;
──對負有“直接領導責任”或“間接領導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100元至500元。
b)對中型設備事故中責任人的經濟處罰
──對負有“直接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1000元至3000元;
──對負有“主要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500元至2000元;
──對負有“次要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300元至1000元;
──對負有“直接領導責任”或“主要領導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300元至1500元;
──對負有“間接領導責任”或“次要領導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300元至1000元。
C)對大型設備事故中責任人的經濟處罰
──對負有“直接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3000元至10000元;
──對負有“主要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2000元至7500元;
──對負有“次要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1500元至5000元;
──對負有“直接領導責任”或“主要領導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1000元至5000元;
──對負有“間接領導責任”或“次要領導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500元至3000元;
──對負有“直接管理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300元至1000元;
──對負有“間接管理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200元至500元。
d)對重大型設備事故中責任人的經濟處罰
──對負有“直接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5000元至15000元;
──對負有“主要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3000元至10000元;
──對負有“次要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3000元至5000元;
──對負有“直接領導責任”或“主要領導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3000元至5000元;
──對負有“間接領導責任”或“次要領導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1000元至3000元;
──對負有“直接管理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500元至1500元;
──對負有“間接管理責任”的責任者每人罰款300元至1000元。
e)對設備事故中責任人的行政處分
──在中型及以上設備事故中,負有“直接責任”或“主要責任”的責任者,若屬于“不履行職責”的,除給予經濟處罰外,還應視責任情節和程度,給予降級、撤職、辭退直至開除的處分;
──在大型及以上設備事故中,負有“直接責任”或“主要責任”的責任者,若屬于“未完全履行職責”的,除給予經濟處罰外,還應視責任情節和程度,給予警告、記過、降級、撤職、辭退直至開除的處分;
──在大型及以上設備事故中,負有“主要領導責任”的責任者,若屬于“不履行職責”的,除給予經濟處罰外,還應視責任情節和程度,給予降級、撤職處分,同時應酌情加大經濟處罰的額度;
──在大型及以上設備事故中,負有“主要領導責任”的責任者,若屬于“不完全履行職責”的,除給予經濟處罰外,還應視責任情節和程度,給予記過、降級、撤職處分。
篇2:道路運輸安全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制度
為了積極預防、妥善處理道路運輸安全事故,保護公司、他人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浙江省道路運輸行業行車事故統計報告制度》等有關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后,現場有關人員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組織搶救,同時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主要負責人。
第二條?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三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死亡事故時,發生事故單位應當在2小時內向有關職能部門報告,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自事故發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
第四條?安全事故報告的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情況、財產損失金額、事故簡要經過、采取的施救措施、事故發生的初步原因、報告單位、報告人及其他應當報告的事項。
第五條事故調查
事故發生單位在事故發生后應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對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損失等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小組應將調查情況和處理建議以書面形式向單位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
第六條事故處理
1.事故處理要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員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2.在進行事故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事故責任部門應根據事故調查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制定整改措施。
3.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由公司依據事故調查報告中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和建議,進行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對事故造成的傷亡人員工傷認定、勞動鑒定、工傷評殘和工傷保險待遇處理,由公司工會和安全部門按照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和有關省、市綜合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置。
5.事故調查處理結束后,公司或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詳情、原因及責任人處理等編印成事故通報,組織全體職工進行學習,從中吸取教訓,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
6.每起事故處理結案后,公司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調查處理資料收集整理后實施歸檔管理。
第七條生產安全事故檔案
1.事故快報表。
2.事故調查報告。
3.事故現場照片、示意圖、亡者身份證、死亡證、技術鑒定等資料。
4.事故認定書。
5.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決定。
6.整改措施
7、其他有關的資料。
篇3:生產安全事故報告統計調查處理制度
一、安全生產事故的報告:
1、工作中發生事故,應積極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態的擴大,并保護好現場,立即向站領導報告。
2、站領導接到事故報告后,應及時趕到事故現場進行處理,對發生或有可能發生危急情況的,迅速進入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程序。
3、對各類事故要按照“四不放過”即: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職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處理。并根據事故的性質和造成的損失危害程度,對有關責任人進行處罰。
4、工作人員不準以任何理由,隱瞞事故,若隱瞞事故,一經發現,按相關規定從重處罰。
5、對需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的事故,按規定時效以單位名義及時報告上級有關部門。
二、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
1、單位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后,應認真接受并配合有關人員的事故調查,事故的調查處理應當堅持實事求事的原則,應積極配合有關人員及時、準確地查清事故的經過、原因、損失,查明事故性質,認定事故責任,總結事故教訓,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2、安全生產事故調查結束后,應認真配合有關部門做好事后的處理工作,有關資料歸檔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