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知識
一.單選題
1.《條例》規定,事故調查組應當自事故發生之日起(C)日內提交事故報告。
A.40B.50C.60
2.《條例》于2007年(B)起實施。
A.5月1日B..6月1日C.7月1日
3.事故發生后應逐級上報,每級上報時間不得超過(B)小時。
A.1B.2C.3
4.事故發生后,事故單位負責人應當于(B)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
A.半小時B.1小時C.2小時
5.發生較大事故,事故發生單位負有責任的人應處以(B)罰款。
A.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B.2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C.50萬元以上80萬元以下
6.在特殊情況下,提交事故調查報告的期限經批準可延長,但不超過(C)日。
A.40B.50C.60
7.自事故發生之日起(A)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道路交通事故、火災事故自發生之日起(A)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
A.30,7B.20,5C.15,3
8.《條例》規定,事故報告應當及時、準確、完整,(B)和個人對事故不得遲報、漏報、謊報或者瞞報。
A.生產單位B.任何單位C.安監部門
9.《條例》規定,(A)上報至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
A.一般事故B.較大事故C.重大事故
10.《條例》規定,一般事故分別由事故發生地(C)負責調查。
A.省級人民政府B.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C.縣級人民政府
11.《條例》規定,事故調查中發現涉嫌犯罪的,事故調查組應當及時將有關材料或者其復印件移交(B)處理。
A.上級機關B.司法機關C.地方政府
12.《條例》規定,事故調查中需要進行技術鑒定的,技術鑒定所需時間(B)事故調查期限。
A.計入B.不計入C.部分計入
13.《條例》規定,(A)應當認真吸取事故教訓,落實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發生。
A.事故發生單位B.事故責任人員C.事故處理人員
14.《條例》規定,對事故發生單位主要負責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導致事故發生的,處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罰款的事故為(B)。
A.重大事故B.一般事故C.較大事故
15.《條例》規定,對事故發生單位主要負責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導致事故發生的,處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罰款的事故為(A)。
A.特別重大事故B.重大事故C.較大事故處
16.《條例》規定,(A)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A.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B.安監部門負責人C.有關部門負責人
17.《條例》規定,事故發生地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B)應當立即趕赴事故現場,組織事故救援。
A.其主要負責人B.其負責人C.其有關人員
18.《條例》規定,(A)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有關部門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A.特別重大事故B.重大事故C.較大事故處
19.《條例》規定,(B)應當按照負責事故調查的人民政府的批復,對本單位負有事故責任的人員進行處理。
A.安監部門B.事故發生單位C.有關部門
20.《條例》規定,為發生事故的單位提供虛假證明的(A),由有關部門依法暫扣或者吊銷其有關證照及其相關人員的執業資格;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A.中介機構B.事故調查人員C.事故單位
二.多選題
1.《條例》要求事故調查組應由有關政府、(ABCD)組成。
A.安監部門B.監察機關C.公安機關D.工會
2.以下(ABC)為重大事故。
A.27人死亡的事故B.60人重傷的事故C.直接經濟損失為0.6億元的事故D.7人死亡的事故
3.《條例》不適用于以下(AB)的報告和調查處理。
A.核設施事故B.國防科研生產事故C.煤礦生產事故D.鋼廠生產事故
4.報告事故應包括以下(ABCD)內容。
A.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事故現場情況B.事故簡要經過
C.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D.事故發生單位概況
5.以下(ABC)單位發生的事故的報告和調查處理也參照《條例》規定執行。
A.事業單位B.社會團體C.國家機關D.國防科研單位
6.《條例》對遲報、漏報、謊報和瞞報事故在以下(ABCD)方面進行規定。
A.事故報告責任B.事故報告的程序和時限
C.事故報告內容D.事故受理值班制度
7.《條例》規定,事故發生單位應當(ABD)。
A.認真吸取事故教訓B.落實防范和整改措施C.繼續生產D.防止事故再次發生
8.《條例》規定,對事故發生單位主要負責人處上一年年收入40%至80%罰款的行為有(ABC)。
A.不立即組織事故搶救的B.遲報或者漏報事故的C.在事故調查處理期間擅離職守的D.事故發生后逃匿的
9.《條例》規定,對事故發生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處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罰款的行為有(ABCD)。
A.謊報或者瞞報事故的B.事故發生后逃匿的
C.偽造或者故意破壞事故現場的D.在事故調查中作偽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
10.《條例》規定,對事故發生單位主要負責人處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罰款的行為有(ABCD)。
A.謊報或者瞞報事故的B.事故發生后逃匿的
C.偽造或者故意破壞事故現場的D.在事故調查中作偽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
11.《條例》規定,對事故發生單位直接負責人處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罰款的行為有(ABCD)。
A.謊報或者瞞報事故的B.事故發生后逃匿的
C.偽造或者故意破壞事故現場的D.在事故調查中作偽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
12.《條例》規定,對有關地方人民政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尚不構成犯罪,依法給予處分的行為有(ABCD)。
A.不立即組織事故搶救的B.遲報、漏報、謊報或者瞞報事故的
C.阻礙、干涉事故調查工作的D.在事故調查中作偽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
13.《條例》規定,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尚不構成犯罪,依法給予處分的行為有(ABCD)。
A.不立即組織事故搶救的B.遲報、漏報、謊報或者瞞報事故的
C.阻礙、干涉事故調查工作的D.在事故調查中作偽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
14.《條例》規定,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依法給予處分的行為有(ACD)。
A.謊報或者瞞報事故的B.組織調查的
C.偽造或者故意破壞事故現場的D.在事故調查中作偽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
15.依據《條例》規定,下列(ABCD)為事故調查報告內容。
A.事故發生單位概況B.事故發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質
C.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D.事故責任的認定以及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
三.判斷題
1.《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將事故的“四不放過”原則貫穿始終,為事故報告和和調查處理工作提供了明確的操作規程。(√)
2.某企業發生事故,死亡32人,重傷7人,該事故按級別劃分為重大事故。(×,特別重大事故)
3.根據《條例》規定,事故劃分為重大事故,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3個事故等級。(×,4個級別,缺特別重大事故級別)
4.《條例》規定,特別重大事故應由國務院或國務院授權的部門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5.環境污染事故的報告和調查處理也依照《條例》執行。(×,不依照)
6.自《條例》施行之日起,《特別重大事故調查程序暫行規定》和《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同時廢止。(√)
7.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是社會影響惡劣的事故,可以不依照《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國務院或者有關地方人民政府認為需要調查處理的,依照《條例》執行)
8.《條例》規定,事故發生單位主要負責人發生事故后不立即組織事故搶救的,可處上一年年收入的90%的罰款。(×,處以年收入40%~80%的罰款)
9.《條例》規定,事故發生單位主要負責人發生事故后逃匿的,可處上一年年收入的60%~100%的罰款。(√)
10.特別重大事故以下等級的火災、道路交通和水上交通等行業或領域的事故調查處理也須依照《條例》規定執行。(×,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11.《條例》關于組織事故調查的責任是按照“政府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12.《條例》規定,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也不能直接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可以直接向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
13.某單位發生火災,燒毀財產100萬元,沒有人員傷亡,該事故不算生產安全事故。(×一般事故)
14.《條例》規定,事故發生后,事故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當于2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1小時)
15.事故發生地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其負責人應當立即向上報告。(×,其負責人應當立即趕赴事故現場,組織事故救援)
16.《條例》規定,事故發生后,有關單位和人員應當妥善保護事故現場以及相關證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事故現場、毀滅相關證據。(√)
17.《條例》規定,事故發生地公安機關根據事故的情況,對涉嫌犯罪的,應當依法立案偵查,采取強制措施和偵查措施。(√)
18.《條例》規定,未造成人員傷亡的一般事故,縣級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發生單位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19.《條例》規定,事故調查中發現涉嫌犯罪的,事故調查組應當及時將有關材料或者其復印件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20.《條例》規定,重大事故、較大事故、一般事故,負責事故調查的人民政府應當按規定時間對事故調查報告做出批復。(√)
四.問答題
1.《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的立法目的和依據是什么
答:為了規范生產安全事故的報告和調查處理,落實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根據《安全生產法》和有關法律,制定本條例。
2.《條例》將事故劃分為哪4個等級
答:根據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事故一般分為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個等級:
(一)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三)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3.《條例》對事故的報告是如何規定的
答:(一)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級上報至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
(二)較大事故逐級上報至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
(三)一般事故上報至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
4.《條例》對發生事故單位現場人員、負責人報告事故是怎樣規定的
答: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當于1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
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可以直接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
5.《條例》對事故調查組成員的條件有什么要求
答:《條例》規定,事故調查組成員應當具有事故調查所需要的知識和專長,并與所調查的事故沒有直接利害關系。
篇2:道路運輸安全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制度
為了積極預防、妥善處理道路運輸安全事故,保護公司、他人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浙江省道路運輸行業行車事故統計報告制度》等有關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后,現場有關人員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組織搶救,同時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主要負責人。
第二條?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三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死亡事故時,發生事故單位應當在2小時內向有關職能部門報告,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自事故發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
第四條?安全事故報告的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情況、財產損失金額、事故簡要經過、采取的施救措施、事故發生的初步原因、報告單位、報告人及其他應當報告的事項。
第五條事故調查
事故發生單位在事故發生后應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對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損失等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小組應將調查情況和處理建議以書面形式向單位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
第六條事故處理
1.事故處理要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員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2.在進行事故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事故責任部門應根據事故調查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制定整改措施。
3.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由公司依據事故調查報告中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和建議,進行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對事故造成的傷亡人員工傷認定、勞動鑒定、工傷評殘和工傷保險待遇處理,由公司工會和安全部門按照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和有關省、市綜合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置。
5.事故調查處理結束后,公司或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詳情、原因及責任人處理等編印成事故通報,組織全體職工進行學習,從中吸取教訓,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
6.每起事故處理結案后,公司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調查處理資料收集整理后實施歸檔管理。
第七條生產安全事故檔案
1.事故快報表。
2.事故調查報告。
3.事故現場照片、示意圖、亡者身份證、死亡證、技術鑒定等資料。
4.事故認定書。
5.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決定。
6.整改措施
7、其他有關的資料。
篇3:事故統計報告與調查處理制度
為及時報告和統計安全生產事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一、出租汽車公司駕駛員的行車安全生產事故,以及消防事故的報告和統計適用本制度。
二、本制度所指安全生產事故、駕駛員傷亡事故是指駕駛員在出租汽車營運過程中發生的交通事故、人身傷害、急性中毒事故;火災事故等。
三、出租汽車公司按其職能對事故進行分類管理,按規定建立檔案,對事故進行統計、上報。
四、事故分類:
(一)交通事故
一般事故:凡一次造成重傷1至2人或輕傷3人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不足3萬元的事故。
重大事故:凡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重傷3至10人或直接經濟損失折款達3萬元不足6萬元的事故。
特大事故:凡一次造成死亡3人及以上或重傷11人以上;或死亡1人同時重傷8人及以上;或死亡2人同時重傷5人及以上;直接經濟損失折款6萬元及以上的事故。
(二)傷亡事故
一般傷亡事故:指一次死亡2人以下或一次重傷9人以下的事故,或輕傷事故。
重大傷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至9人或一次重傷10人以上的事故。
特大傷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
(三)火災事故
按一次火災事故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受災戶數和財物直接損失金額,火災劃分為:
一般火災:死亡2人及以下;或重傷19人及以下;或死亡、重傷9人及以下;或受災29戶及以下;或直接財產損失30萬元以下(不含30萬元)。
重大火災:死亡3人及以上;或重傷10人及以上;或死亡、重傷10人及以上;或受災30戶及以上;或直接財產損失30萬元及以上。
特大火災:死亡10人及以上,或重傷20人及以上;或死亡、重傷20人及以上;或受災50戶及以上;或直接財產損失100萬元及以上。
五、事故報告
凡發生一般交通事故、傷亡事故、火災事故,駕駛員(事故當事人)應立即報告公司或交通管理部門,公司有關人員應立即到達現場了解情況,做好善后處理工作,2小時內報告公司相關領導和職能部門,并于12小時內將事故概況(事故發生的具體時間、地址、類別、傷亡情況,簡要經過、事故原因等)書面上報相關職能部門。火災發生時應立即撥打119報警。
六、發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傷亡事故、火災事故時,事故單位及有關領導、主管部門應立即采取緊急措施,按《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制度》的程序和要求進行救援和處置。
七、發生事故隱瞞不報或不按規定報告的有關人員,按相關規定處理。
八、調查處理
1、對一般交通事故,出租汽車公司按制度進行備案統計,并做出書面處理意見,在公司安全工作會議上進行通報。
2、對重大事故或特大事故,出租汽車公司必須按制度上報,并成立公司事故調查組,會同有關單位和部門,提出對事故責任人的處理意見。
3、對發生責任事故的人員,出租汽車公司應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