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電梯自身安全隱患預防措施

電梯自身安全隱患預防措施

2024-07-17 閱讀 3204

隨著電梯的廣泛應用,電梯事故也逐漸增多,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據統計,近十幾年施工單位在電梯安裝、改造、維修和日常維護保養過程中發生的電梯事故占北京市電梯事故總量的91.3%。北京市質監局有關人員分析認為,除了人員違章作業方面的原因,電梯自身存在安全隱患也是事故的誘因。

那么電梯自身到底存在哪些安全隱患,該怎樣預防呢?

電梯事故的種類按發生事故的系統位置,可分為門系統事故、沖頂或蹲底事故和其他事故。據統計,上述各類事故發生的起數占電梯事故總起數的概率分別為:門系統事故占80%左右,沖頂或蹲底事故占15%左右,其他事故占5%左右。

門系統事故

門系統事故之所以發生率最高,是由電梯系統的結構特點造成的。因為電梯的每一次運行都要經過開門動作過程兩次,關門動作過程兩次,使門鎖工作頻繁,老化速度快,久而久之,造成門鎖機械或電氣保護裝置動作不可*。若維修更換不及時,電梯帶隱患運行,就很容易發生事故。

據不完全統計,由于門鎖開關不能及時接通和損壞頻繁造成的故障約占門故障的80%以上。

同時,由于部分電梯維修保養人員對相關標準理解不正確,也致使電梯帶隱患運行。

北京一家公司的電梯維修保養人員,在尋找減少電梯門系統事故的技術措施方面煞費苦心,動了不少腦筋,其主要做法是與原門鎖開關并聯一永磁感應器,感應器的位置與門開關向平行,只要關門到位,連接在門上的隔磁板就會插入永磁感應器,因該感應器與原門鎖開關關聯,門鎖回路很容易被接通,故障發生幾率大大降低。

但是事實上,這一做法已留下了嚴重的安全隱患。根據我國《電梯技術條件》規定:“轎廂運動前應將層門有效地鎖緊在關門位置上,只有在鎖緊元件嚙合至少為7毫米時轎廂才能啟動。層門的鎖緊元件必須由符合要求的電氣安全裝置來驗證。”

沖頂或蹲底事故

沖頂事故十分可怕,尤其是當其發生在高層建筑的電梯上時。歐洲相關標準中已把上行超速保護裝置列入安全元件,但是我國對此還沒有相關要求。

近日,北京市某房管所一幢24層樓內的一電梯進行維修,維修工在作業時忘記拔出開閘扳手,隨著電梯運行的震顫,扳手越插越緊,最終導致抱閘無法閉合。這時電梯回到一層,維修工正欲從電梯轎廂內撤出,卻發現電梯自動上行,正猶豫間只見電梯移動越來越快。維修工打開轎頂急停開關,但無濟于事,他無計可施。電梯失控了,加速直沖向24層,維修工只好將身體收攏,蜷伏在轎廂的最低處。“轟隆”一聲巨響,轎廂沖頂震動了整個大樓。所幸維修工的性命保住了,但轎頂復繞輪被樓板擊碎,機主心頂面拱起一個大大的鼓包。

這起事故是由于電梯的制動器發生故障所致,制動器是電梯十分重要的部件,如果制動器失效或帶有隱患,那么電梯將處于失控狀態,無安全保障,后果不堪設想。要有效地防范沖頂事故發生,企業除要加強標準的完善外,還要加強對制動器的檢查、維修和保養。

其他事故

這類事故主要是由于個別裝置失效或不可*造成的。

1999年8月25日,東北某學院新裝了兩部電梯,李某和高某二人對電梯廳門與轎廂刀間的距離進行調整。當他們正在調整螺栓時,有人按了呼梯按鈕,電梯快速上行,李某被擠入轎廂與6層廳門側井道門,后經搶救無效死亡。我國《電梯技術條件》中規定:“轎頂應裝設一個檢修和停止裝置,如轎廂內、機房也沒有檢修運行裝置,應確保轎頂優先。”我國《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中規定:“一經進入檢修狀態,應取消正常運行。”可見,轎頂位于檢修位置時,應同時切斷其他一切控制回路,即一旦進入檢修狀態,應取消正常運行。

篇2:電梯傷亡事故預防措施

電梯傷亡事故及預防措施

1、問題的提出

自從電梯發明100多年來,電梯的使用規模越來越大,技術不斷被改進。安全鉗一直被做為一個必需的也是最重要的設施安裝在電梯系統中,防止各種原因的轎廂墜落事故發生,基本上保障乘用者的安全。現在的問題是在電梯外部打開廳門后因為各種原因而墜落于井道造成傷亡的事件卻一直存在著,僅南京市而言去年1年就發生4起與電梯相關死亡事故,其原因就是1個:廳門打開后由于疏忽而跌入底坑。進一步分析實際情況要更加嚴重,這是因為電梯基站大都設在1樓,相關的操作也大都在這一層,如若跌入沒有地下室的電梯底坑的話,大都會造成摔傷或是致殘。

自從電梯大規模地使用以來,這一類型的傷亡事件在世界各地一直存在,成為在用電梯相關死亡事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至今都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根據以色列這一方面情況資料看,由廳門打開而墜入井道造成死亡的有12起,是主要的死亡事故原因。傷亡總數為31起,列第2位。第1位事故原因是乘員被卡在移動部件之間,這主要是因為沒有轎門的簡易電梯情況下造成的(我國基本不存在)。

在我國,據專家粗略統計在電梯相關的事故中95%屬于墜入井道這一類型,這一點與國外情況大體相似。分析以往事故,操作者大都是打開廳門后不加觀察便以為電梯在本層,有的則是由于疏忽而造成跌入井道。問題是人類本身的生理特點無法完全消除和克服各種各樣的大意、疏忽和失誤,此時的出錯就釀成了安全事故的發生。另外,廳門在打開的情況下走梯、溜梯而造成的事故也時有出現。在這類電梯事故中,當事人的肢體被卡于電梯轎廂與地面或是廳門上框而造成傷亡。究其原因這類事故與電梯制動機械有關,或是制動電路失控,或是維修人員忘記去除短接的門鎖電路的封線等。除安裝、維修人員工作中出現的公傷事故外,就在用電梯出現事故的類型來看,基本上是這3種:

(1)轎廂沖頂或墜落造成乘梯人傷亡(已經很少);

(2)墜落井道事故;

(3)開門走梯、溜梯引起的事故。歸結到一點,這些事故都與廳門有直接關系。

2對策

這些問題很早就引起人們的重視,已盡可能地完善各種安全保護措施,但這一努力目前只能做到打開廳門后電梯立刻停止運行。從世界各大名牌電梯使用情況看也是如此,沒有一個能很好地解決電梯轎廂非所在層廳門被打開時能夠預防操作者跌入井道的方法。例如有人提出在每層的廳、轎門之間加一橫桿,當電梯在這一層時橫桿自動落下,不在此層時橫桿升起,擋著打開廳門的操作者,防止跌入井道事故的出現;有的提出引用汽車安全氣囊的原理加在底坑;還有的在底坑鋪一層安全網(確有這一授權的專利技術,并在極少數電梯底坑安裝)。

這些方案的提出和實施說明人們在不斷地考慮怎樣通過一些有效措施來預防墜入井道事故的發生,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都沒有最終實現,人身傷亡事件始終還存在著。如果此時在廳門剛剛打開時就發出報警聲響,并且井道內的燈光全部打開,強迫使操作者處于警覺狀態,則可以消除操作者的疏忽大意,將事故的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對于電梯控制制動電路而言,無論是短封著門鎖電路或是其它情況,也不管電梯處于檢修狀態還是正常狀態,電梯的任何一層廳門被打開,轎廂都立即停止運行(同時發出報警)。另外,當電梯平層后再啟動運行,只要廳門是開著的,電梯便不能啟動,消除開門走梯現象。從這兩個環節消除產生事故的可能,這便是電梯層門安全報警系統對誤入井道以及開門走梯產生事故的預防對策,可以認為是積極主動措施。

3條件

既然是轎廂非所在層的廳門被打開時的報警系統,那么轎廂非所在層的廳門數量就有可能是1層也可能是10層、二三十層甚至近百層。因為每一層廳門都有被操作者打開的可能,必須對每層廳門都進行檢測。即使這樣廳門又分成多種類型,有單開門、雙開門、三折門、柵欄門……,實際上還要考慮到適合于正在設計制造中的電梯,也要適用于正在使用中的各種形式各個年代的電梯。并且還要滿足下列條件:

(1)系統簡單,最大程度地降低系統本身產生故障的可能性;

(2)安裝方便,盡力減少安裝人員的工作量,減少各種使用工具、量具及測試設備;

(3)減少調試,降低安裝人員的技術要求;

(4)適應性廣,耐熱耐寒,電壓使用范圍寬,抗塵埃,抗強電磁干擾;

(5)可靠性強,不易誤報警;

(6)檢修方便,包括在檢修電梯的情況下,以及系統本身出現故障時的檢修;

(7)造價低廉,便于推廣使用;

(8)體積小,便于安裝于電梯控制柜內;

(9)停電能用,雖然不能點亮井道燈,但仍有報警聲;

(10)使用簡捷,不需用戶進行其他相關的操作

;(11)長期使用,至少滿足電梯近千萬次的使用壽命;

(12)具有獨立性,與電梯原有的控制電路無關。

由于上述條件的十分苛刻,這就對電梯層門安全報警系統的設計方案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實際上真正困難的是找到一種轎廂非所在層廳門被打開時以及停層時轎廂位置不在安全區域的檢測方法。

4具體方案

經多次修改和不斷改進,現采用的方案是在每層廳門安裝檢測機構,當檢測到電梯轎廂非所在層廳門被打開時的信號后,由控制電路進行處理,點燃井道內原有的全部照明燈,同時安裝在井道內的蜂鳴器發出"嘀…嘀"報警聲,這樣迫使打開廳門的操作者處于警覺狀態,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當電梯廳門未關閉而轎廂啟動時,一旦離開門區,系統檢測到廳門未關這一狀態后,控制電路中發出指令,斷開串接與電梯控制電路電機主接觸器線圈及抱閘的供電回路,使電梯不再運行。實際上是在電梯原有的廳門安全保護觸點電路基礎上再增加1組廳門位置安全保護電路,形成廳門門鎖電觸點回路-廳門安全位置回路雙重保護作用,只要有一個回路被打開,電梯就不能運行。該報警系統由4部分組成:

(1)檢測部分是由設在每層廳門的檢測機構完成;

(2)控制部分是將測檢到的轎廂非所在層廳門被剛剛打開時(<5cm)的信號加以處理控制;

(3)執行機構由加在每一層的蜂鳴器及井道照明控制開關以及一組繼電器常閉觸點組成;

(4)電源部分由整流電路及蓄電池組成,用以保證系統對蓄電池的充電,使該系統在停電的情況下能夠發出報警聲響。

5其他

對于電梯開門走梯、溜梯這一現象,一種是屬于電路控制方面的問題(前面已論述過解決的方法),另一種則是抱閘制動機械出現了問題。機械故障而造成開門走梯則有3種可能:

(1)機械上出現金屬材料突然損壞、斷裂造成的失控;

(2)長期沒有進行相應的調整,相關機械的磨損造成制動力矩不夠;

(3)相關制

動機械調整嚴重失當。從去年北京8月1日某住宅樓電梯溜梯造成田女士致殘事故的報道中反映出該電梯事故前一星期就出現平層超差樓面±30mm,甚至達到80mm這種不正常情況,這顯然屬于第2種或是第3種情況。

如果在平層超差問題出現的初期有關人員意識到這一點,并進行相關的調整,可能就不會出現這一事故。該報警系統就有這一功能,當平層誤差超過30mm就會下令電梯不再運行,迫使出現平層超差時令維修人員非維修調整不可。從這一角度來防止制動機械磨損或是調整不當而造成的開門溜梯現象的發生,達到防患未然的目的。實際上系統檢測到平層超差時,發出報警并令電梯停止運行是完全可能的,例如當平層超差時,報警系統發出報警,提醒進出的乘員防止被高出的地坎絆倒。當乘員進出轎廂完畢后,只要電梯關好廳門,電梯依然正常運行,但在實際電梯運行中,如果三番五次地出現平層超差,引起系統經常報警的話,乘員或是管理人員也會通知維修人員進行處理,從這一點考慮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預防開門走梯、溜梯事故的發生。

根據己安裝這一系統的江蘇省婦幼衛生保健中心2臺醫梯、2臺客梯的情況看,當廳門被打開不足5cm時以及平層超差3cm時系統便會發出不小于64dB的報警聲響。該報警系統對電梯的運行及對電梯的維修工作都不產生影響。例如當需要檢修電梯的各層廳門系統時,維修人員只要將位于電梯機房的該報警系統控制裝置面板上的開關撥下或是電梯轎頂燈打開,井道燈便點亮,此時的檢修過程中遇到打開非轎廂所在層廳門時,系統不再發出報警聲響。當檢修完畢之后,將開關撥回或是關閉轎頂燈,系統便恢復報警狀態。整個系統達到了預期的設計目的和各項要求。

篇3:電梯安全事故有效預防措施

關于電梯安全事故,人們應當正確對待。電梯作為垂直交通設備,或因為零部件磨損,或因為安裝維修過程中的不恰當操作,發生設備故障在所難免。但是,電梯安全事故的發生往往與對于電梯故障的錯誤的思維方式和處理方法有關。與自然災害不同,電梯安全事故不是隨機發生的,而是人們的錯誤思維方式和錯誤行為造成的。

與電梯有關的人員傷亡事故可以分為兩類,其一是發生在安裝工地上的工傷事故,這類事故的受害人通常是電梯安裝作業人員或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其二是發生在已交付使用的電梯、自動扶梯設備上的人身傷亡事故,乘客傷亡事故主要屬于第二類。每發生一次這類事故,人們往往談虎色變,這類事故容易造成很大的社會影響。讓我們分別討論這兩類事故的原因和預防措施。

一.安裝工地上的安全事故時有發生。

疏于嚴格的工地安全管理和經常性的員工安全培訓是導致事故的主要原因。經常發生安全事故的單位大都缺乏嚴格的工地安全管理和經常性的員工安全教育和培訓。首先,重視施工安全的公司具備政府主管部門認可的施工資格,其現場作業員工具備勞動安全部門頒發的特殊工種操作證。此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對于確保施工安全和防止安全事故也是必不可少的。

1.開工前的安全教育和每周一次的工地安全會制度;

2.定期組織員工參加職業安全培訓,《電梯安裝維修人員安全手冊》作為培訓教材和現場安全施工的工具書,人手一冊,不斷加強現場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

3.完善的勞動保護用品發放和管理制度;

4.完善的工地安全員制度-專職或兼職安全員定期檢查工地危險隱患,及時發現、報告和排除工地危險隱患;

5.完善的公司安全檢查制度-預先通知或不預先通知,檢查發現的問題限期整改,重大安全隱患追究有關人員的安全責任,檢查結果定期公布;

6.合理可行的安全評分制度-為每個現場施工人員和管理人員打安全分,將其列入年度和季度獎懲范圍,對安全抓得好的班組予以表揚和獎勵。

二.已投入使用的電梯、自動扶梯發生的事故直接表現為發生故障的設備傷及維修人員或乘客。帶病運行的電梯、自動扶梯一旦傷及乘客即會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北京市在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對在用的存在危險隱患的舊梯和病梯都登記在案,整改方案已開始實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去年和今年多起電梯帶病運行造成的乘客傷亡事故表明,我們在保證乘客人身安全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例如,安全管理法規不夠健全,執法力度不夠等。我們認為,預防電梯傷及乘客的事故,應當從電梯設備的法制管理和乘客安全教育兩方面做工作。

首先,任何電梯、自動扶梯傷及乘客事故的第一責任方是電梯設備的管理者,即大樓管理處或者物業管理公司。如果電梯設備的管理者與電梯公司簽有設備維修保養合同,同時又有充分的證據說明事故系由電梯設備維修保養不當造成的,則電梯公司須承擔相關責任。一般來說,設備的管理者委托電梯公司承擔設備的維修保養利大于弊。這不僅是因為在特定條件下,電梯公司須承擔部分或全部設備故障造成的事故責任,而且這樣做對保證乘客和設備的安全都大有好處。這是因為1)電梯公司對于帶病運行的電梯有完善的監測手段和排除故障的工作程序,擁有足夠的資源保證其保養的設備安全運行;2)電梯公司的維修人員都經過職業培訓,持證上崗,而且接受過所在電梯公司提供的系統的產品和技術培訓,他們熟悉產品的設備特性和技術更新情況;3)電梯公司可以提供及時可靠的備件來源和有特殊要求的技術支援。

其次,電梯乘客安全常識的普及在我國勢在必行。例如,乘客被關在轎廂內應當立即與外界聯系,等待救援人員放人,而不應該強行扒門,從未平層的電梯轎廂內爬出。道理很簡單,雖然人被關在轎廂內會很緊張,但卻不會有生命危險;而當乘客從轎廂門爬出的一瞬間,萬一電梯突然動作,人就可能被運動的轎廂擠壓或切斷,后果不堪設想。當然,轎廂內必須配備電話(張貼緊急救援電話號碼)或對講機等通訊手段,以便乘客在緊急情況下與外界聯系。萬一這些設備失靈,不要慌張,可以試用其它合理有效的方法請求救援。了解電梯安全常識的乘客面對突發的電梯故障可以從容對待,采取正確的自救方法。不懂電梯安全常識乘客則容易驚慌失措,魯莽行事,導致本來可以避免的人身傷害事故。

電梯安全常識的普及也應當從娃娃做起。小學生的相關教材里應當包括這方面的內容。電梯安全常識的普及應當根據年齡段的不同分為兒童安全常識和成人安全常識兩套內容向全社會推廣。政府主管部門可以通過電梯協會組織實施電梯安全常識的普及,并爭取得到各大電梯公司的支持。奧的斯電梯公司曾經舉辦過這類社會公益活動。

如果我們從電梯設備的安全管理和電梯乘客安全常識的普及兩方面入手,不斷加強和完善電梯行業的安全法規建設,電梯、自動扶梯傷及乘客事故是可以減少到最低限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