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氣焊與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氣焊與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7 閱讀 1999

(一)氣焊與氣割作業。氣焊是利用可燃氣體(主要是乙炔氣)在純氧中燃燒,使焊絲和母材接頭處熔化,從而形成焊縫的一種焊接方法。氣割是利用可燃氣體(乙炔氣或液化石油氣)在純氧中燃燒,使金屬在高溫下達到燃點,然后借助氧氣流劇烈燃燒,并在氣流作用下吹出熔渣,從而將金屬分離開的一種加工方法。

(二)氣焊與氣割用氣體。氣焊與氣割用氣體,主要是乙炔、液化石油氣和氧氣三種。

1.乙炔。屬于碳氫化合物,化學分子式為C2H2,在常溫下是無色氣體。工業用乙炔因含雜質硫化氫(H2S)、磷化氫(PH3)、氨(NH3)等,故具有特殊的臭味。

乙炔是可燃氣體,它與空氣混合燃燒時所產生的火焰溫度可達2350,乙炔與氧氣混合燃燒溫度可達3000~3300,因此,足以迅速溶化金屬進行焊接或切割。乙炔又是一種具有爆炸性危險的氣體。乙炔分子不穩定,很易分解,隨著乙炔的分解即放出它在生成時所吸收的全部熱量。

2.液化石油氣。是石油煉制工業的副產品。其主要成分是丙烷(C3H8),大約占50~80%;其余是丙烯(C3H6)、丁烷(C4H10和丁烯(C4H8)等。液化石油氣在常溫下是以空氣態存在,即變成液體。因此,便于裝入瓶中儲存和運輸。液化石油氣焊接中有應用正逐步推廣,在氣割中已有成熟的技術,氣割質量好,也較為經濟。

3.氧氣。在標準狀態下,它是無色無味無毒氣體,分子式為O2,密度為1.43千克/立方米,比空氣稍重(空氣密度是1.29千克/立方米);在-183時,氧變成淡藍色的液體;在-219時,就凝成淡藍色雪狀的固體。氧氣本身不能燃燒,是一種活潑的助燃氣體,是強氧化劑,與可燃氣體混合燃燒可以得到高溫火焰。有機物與氧的反應,會放出大量的熱。增加氧的壓力和溫度,會使反應顯著加快。當壓縮的氣態氧與礦物油、油中細微分散的可燃物質接觸時能夠發生自燃,常成為燃燒或爆炸的原因,而且火勢很猛,蔓延很快,甚至使用消防器材也無濟于事。突然壓縮氧氣所放出的熱量、摩擦熱和金屬固體微粒,隨氧氣在管道里高速流動時與管壁的碰撞熱及靜電火花等,都可能成為燃燒的爆炸的最初因素,因此在使用氧氣時,尤其是在壓縮狀態下,必須經常注意不要使它們和易燃物質相接觸。

(三)氣焊與氣割設備。兩種設備是相同的,包括氧氣瓶、乙炔發生器或其他可燃氣體供氣源、回火防止器和減壓器等。他們使用不同的工具,分別為焊炬和割炬。

1.氧氣瓶。是一種儲存和運輸氧氣用的高壓容器,外表面涂天藍色漆,并標有明顯的黑字“氧氣”。氧氣瓶內氧氣壓力為15兆帕(150公斤力/平方厘米)。

2.乙炔發生器。是利用電石和水相互作用制取乙炔的設備。乙炔發生器分為低壓式和中壓式兩類。低壓式乙炔發生器制取乙炔壓力為45千帕(0.45公斤力/平方厘米);中壓式乙炔發生器制取乙炔壓力在45~150千帕(0.45~1.5公斤力/平方厘米)之間。現在多數使用排水式中壓乙炔發生器。低壓式浮桶乙炔發生器由于安全性能差已逐漸淘汰。

3.溶解乙炔氣瓶。利用乙炔大量溶解在丙酮溶液中的特點,利用溶解乙炔氣瓶來儲存和運輸乙炔氣。與用乙炔發生器直接制取乙炔相比,采用溶解乙炔具有下列許多優點:

(1)由于溶解乙炔氣是由專業化工廠生產的,可節省電石30%左右。

(2)溶解乙炔氣的純度高,有害雜質和水分含量很少,焊接質量高。

(3)乙炔瓶比乙炔發生器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因此允許在熱車間和鍋爐房使用。而在這些場所是不允許使用乙炔發生器的,其原因是避免從發生器中漏出氣態乙炔,造成爆炸著火。

(4)乙炔瓶可以在低溫度情況下工作,不存在水封回火防止器及膠管中水分結冰而停止供氣的現象,對北方寒冷地區更具有優越性。

(5)焊接設備輕便,操作簡單,工作地點也較清潔衛生。因為沒有電石、給水、排水和儲存電石渣的裝置,也省去經常性的加料、排渣和看管發生器等操作事項。

(6)溶解乙炔氣的壓力高,能保持焊炬和割炬的工作穩定。

4.回火防止器。是在氣焊、氣割過程中一旦發生回火時,能自動切斷氣源,有效地堵截回火氣流方向回燒,防止乙炔發生器(溶解乙炔氣瓶)爆炸的安全裝置。

5.減壓器。減壓器是把儲存在氣瓶內的高壓氣體減到所需要的工作壓力,并保持穩定供氣的裝置。減壓器有氧氣用、乙炔氣用等種類,不能相互混用。

(四)氣焊與氣割的安全分析。氣焊與氣割所應用的乙炔、液化石油氣、氫氣和氧氣等都是易燃易爆氣體;氧氣瓶、乙炔瓶、液化石油氣瓶和乙炔發生器都屬于壓力容器。在焊接燃料容器和管道時,還會遇到其他許多易燃易爆氣體和壓力容器接觸,同時又使用明火,如果焊接設備的安全裝置有缺陷,或者違反安全操作規程,都可能造成爆炸和火災。

在氣焊與氣割火焰的作用下,尤其是氣割時氧氣射流的噴射,使火星、熔滴和溶渣四處飛濺,容易造成人員灼燙;較大的火星,熔滴和熔渣能飛到距操作點5米以外的地方,若引燃易燃易爆物品,可造成火災和爆炸。高處作業時,還存在高處墜落以及落下的火星引燃地面的可燃物品。

由于氣焊的高溫火焰會使被焊金屬蒸發成金屬煙塵;在焊接鍋、鋁、銅等有色金屬及其他合金時,除了產生些有毒金屬蒸氣,焊粉還散發出氯鹽和氟鹽的燃燒產物;在黃銅的焊接過程中,會大量鋅蒸氣;在焊割操作中,尤其是在密閉容器、管道內的氣焊操作,會遇到其它生產性毒物和有害氣體;這些都可能造成焊工中毒。

(五)氣焊與氣割作業安全規定

1.在氧氣瓶嘴上安裝減壓器之前,應進行短時間吹除,以防瓶嘴堵塞。嚴禁減壓器的氣瓶。

2.乙炔發生器內、氧氣瓶嘴部和開氧氣瓶的扳手上均不得沾有油脂。

3.乙炔發生器(乙炔氣瓶)和氧氣瓶均應距明火10米以上;乙炔發生器與氧氣瓶之間的距離也應在7米以上。

4.乙炔發生器與焊炬之間均應有可靠的回火防止器。

5.乙炔發生器和氧氣瓶均應放置在空氣流通的地方,不得在烈日下曝曬,不得靠近火源與其它熱源。乙炔發生器不可放在室內,不得安置在空氣壓縮機、鼓風機和通風機的吸風口附近,也不得安置在高壓線和起重機滑線下。

6.開啟電石桶時,不得猛力敲打,以防止發生火花而引起爆炸。乙炔發生器啟動后,應先排除器內空氣,然后才能使用乙炔氣。高處焊接時,應特別注意不使火花掉進發生器內。

7.使用焊割炬前,必須檢查噴射情況是否正確。先開啟焊割炬的閥,氧氣噴出后,再開啟乙炔閥,檢驗乙炔閥,檢驗乙炔接口是否有吸力,如有吸力,方可接乙炔膠管。

8.在通風不良的地點或在容器內作業時,焊割炬應先在外面點好火。

9.點火時應開乙炔少許,點燃后迅速調節氧氣和乙炔氣,按工作需要選取火焰。停火時應先關閉乙炔氣,然后再關閉氧氣,防止引起回火和產生煙灰。

10.在易燃易爆生產區域內動火,應按規定辦理動火審批手續。

11.氣焊與電焊在同一點作業時,氧氣瓶應墊有絕緣物,以防止氣瓶帶電。

12.工作結束后,應將乙炔發生器內的電石籃取出,并將容器沖洗干凈。

篇2:煤礦井下電氣焊作業安全制度

為了保證礦井安全生產,防止電焊、氣焊、氣割和噴燈焊接(以下簡稱電氣焊)作業引發火災和瓦斯、煤塵爆炸事故,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相關規定,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電氣焊作業必須制定詳細的安全技術措施,并有專職瓦檢員、安監員現場監督檢查。

第二條每班內只允許有一個地點進行電氣焊作業。

第三條有條件拆裝運輸的設備、部件需要動用電氣焊維修時,必須升井進行,不得在井下維修。

第四條設備安裝需要進行電氣焊作業時,必須在設備入井前進行,不得在井下進行電氣焊作業。

第五條能夠移至全負壓通風區域進行的電氣焊作業,必須移至全負壓通風區域進行。在綜采工作面和回風巷內進行電氣焊作業時,必須采取特殊的安全技術措施。

第六條電氣焊安全技術措施必須由礦機電、通風、安監、調度和監理公司等部門審查,由礦總工程師審批。

第七條電氣焊安全技術措施中應明確施工時間(計劃)、地點、作業內容、現場負責人、專職瓦斯檢查員、安監員、施焊人員、噴灑水人員、焊后留守人員和攜帶火種人員。

第八條一個措施只能在一個地點使用一次,嚴禁一個措施多次使用。

第九條進行電氣焊作業有可能影響到相關聯單位的設備、設施或場所安全時,施工單位應在作業前以書面形式通知關聯單位,以便關聯單位做好防范措施。

第十條電氣焊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持證上崗。未取得電氣焊作業資格證的人員不得作業。

第十一條電氣焊作業前,作業現場負責人應組織有關作業人員貫徹學習已審批過的安全技術措施并簽字。

第十二條電氣焊割作業前,施工單位應到礦調度室進行登記,調度人員應對電氣焊作業地點附近的設備、設施運行狀態統一協調,以保證作業安全。電氣焊作業結束后,作業負責人要在觀察1小時以后及時匯報調度室,調度員要做好記錄。

第十三條作業人員必須隨身攜帶審批后的安全技術措施,現場負責人、瓦斯檢查員、安監員、施焊人員、噴灑水人員、焊后留守人員、攜帶火種人員、作業時間、地點、工作內容要與安全技術措施一一對應,以上任何一項發生變化時,必須重新審批措施。

第十四條電氣焊作業地點必須配備消防器材。應至少備有兩具4kg干粉滅火器和0.2m3的滅火砂,并有可靠的滅火水管,由噴灑水人員負責噴灑水。

第十五條電氣焊作業前及作業過程中,瓦斯檢查員必須全程監測作業場所有害氣體濃度。當瓦斯濃度超過0.5%時,立即停止作業。安監員必須全程監督檢查施焊地點周圍的安全狀況及安全技術措施的落實情況。攜帶火種人員入井和升井都必須向井口檢身人員匯報火種(只允許使用火柴)使用情況。

第十六條嚴禁在有壓力液體或壓力氣體的容器、管道,帶電設備以及正在運轉的機械上進行電氣焊。

第十七條進入設備或容器內部作業時,施焊人員要穿干燥工作服和絕緣鞋,并設專人監護。禁止將泄露乙炔氣的焊炬、割炬攜帶到設備內和容器內,以防混合氣體遇明火爆炸。

第十八條電氣焊設備及工具必須完好、絕緣良好。焊機外殼必須接地,必須雙線作業。

第十九條電氣焊作業時,應在工作地點及其附近設置不燃性材料接受火星、焊渣等高溫物品,并及時撲滅明火。

第二十條電氣焊工作完畢或暫停時,施焊人員必須及時切斷電源、氣源。工作完畢后,作業人員必須對施工現場進行徹底清理,噴灑水人員再次用水噴灑,并由焊后留守人員在工作地點檢查1小時,確認無起火危險或其它異常后,方可離開作業現場。

第二十一條電氣焊作業完畢后,相關設備、工具等必須全部回收并及時運至地面存放,不得在井下存放。

第二十二條井口房,地面煤倉內,煤倉上、下口,皮帶走廊,洗煤廠篩分破碎車間等可能有粉塵或瓦斯積聚的地方進行電氣焊作業,視同于井下作業。

第二十三條電氣焊作業安全技術措施,要按照附件的統一格式和要求進行編寫,作業完成后措施必須交由施焊地點所在單位安全管理部門統一存檔。

第二十四條違反本制度進行電氣焊作業時,一經發現,要立即制止,并參照《李家壕煤礦安全處罰管理辦法》進行處罰。

第二十五條本制度適用于神華包頭礦業公司李家壕煤礦所屬各單位及各外委單位。

第二十六條本制度從下發之日起執行。

篇3:井下電氣焊作業管理制度

為了保證礦井安全生產,防止井下使用電焊、氣焊、氣割和噴燈焊接(以下簡稱電氣焊)作業引發事故,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相關規定,制定本制度。

1.有條件拆裝運輸的設備,部件需要電氣焊維修時,必須升井維修,不得在井下進行電氣焊作業。

2.設備安裝需要電氣焊作業時,必須在設備入井前作業,不得在井下進行電氣焊作業。

3.井下需電氣焊作業時,必須制定詳細的安全技術措施,措施中應明確施工時間(計劃)、地點、作業內容、現場負責人、專職瓦斯檢查員、安檢員、施焊人員、噴灑水人員、焊后留守人員和攜帶火種人員。

4.礦井電氣焊安全技術措施必須經機電運輸部、通風滅火部、生產技術部、安全管理部等部門和總工程師、公司經理共同審批后方可執行,并有專職瓦檢員、安檢員及現場跟班負責人監督檢查措施落實。

5.一個電氣焊措施只能在一個地點使用一次,嚴禁一個措施多次使用或套用。

6.能夠移至全風壓進風風流區域進行的電氣焊作業,必須移至全風壓進風風流區域作業。

7.進行電氣焊作業有可能影響到相關聯單位的設備、設施或場所安全時,調度室要在作業前通知關聯單位,以便做好防范措施。

8.電氣焊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持證上崗,未取得電氣焊作業資格證的人員不得作業。

9.電氣焊作業前,作業現場負責人應組織有關作業人員學習已審批過的安全技術措施,并簽字留查。

10.電氣焊作業前,施工單位必須到調度室登記,調度人員要對電氣焊作業地點附近的設備、設施狀態進行統一協調,以保證作業安全。

11.作業人員必須隨身攜帶審批后的安全技術措施,現場負責人、瓦斯檢查員、安檢員、施焊人員、噴灑水人員、焊后留守人員、攜帶火種人員、作業時間、地點、工作內容要與安全技術措施一一對應,以上任何一項發生變化時,必須重新審批措施。

12.電氣焊作業地點必須配備消防器材,至少備有兩具8kg干粉滅火器和0.2m3的滅火砂,并有可靠的滅火水管,由噴灑水人員負責噴灑水和管理滅火器材。

13.電氣焊設備及工具必須完好,絕緣良好,焊機外殼必須接地。

14.電氣焊作業前及作業過程中,瓦斯檢查員必須全程監測作業場所有害氣體濃度,當瓦斯濃度超過0.5%時,立即停止作業。安檢員必須全程監督檢查施焊地點周圍的安全狀況及安全技術措施的落實情況。攜帶火種人員入井和升井都必須向井口檢身人員匯報火種(只允許使用火柴)使用情況。

15.嚴禁在有壓力液體或壓力氣體的容器、管道及帶電設備和正在運轉的機械上進行電氣焊作業。

16.電氣焊作業時,要在工作地點及其附近備用一定數量的不燃性材料,以便接收火星、焊渣等高溫物品。

17.電氣焊工作完畢或暫停時,施焊人員必須及時切斷電源、氣源。工作完畢后,作業人員必須徹底清理施工現場,噴灑水人員再次用水噴灑,并由焊后留守人員在工作地點檢查1小時,確認無起火危險或其它異常,匯報調度室后方可離開作業現場。調度員要做好記錄。

18.電氣焊作業完畢后,相關設備、工具等必須全部回收并及時運至地面存放,嚴禁在井下存放。

19.井口房、地面煤倉內、煤倉上、下口、皮帶巷、選煤廠篩分破碎車間等可能有粉塵或瓦斯積聚的地點進行電氣焊作業,視同于井下作業。

20.作業完成后,電氣焊安全技術措施必須由施焊單位和安全管理部存檔。

21.違反本制度進行電氣焊作業時,一經發現要立即制止,并按照以下規定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⑴沒有審批作業單私自開焊的,給施工單位罰款5000元,給施工單位負責人罰款1000元。

⑵未按本制度規定審批作業單的人員,每人每次罰款400元。

22.本制度適用于公司所屬施工的所有單位。

23.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