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事故預防與處理措施
1、礦井外因火災的預防與處理措施
⑴預防明火
井口房和通風機房附近20米內禁止煙火,也不準用火爐取曖。嚴禁攜帶煙草,引火物下井,井下不禁吸煙。井口房和井下不準電焊、氣焊或用噴燈焊接,如果一定要在井下焊接時,必須制定安全措施,經批準并有專人在現場檢查和監督,而且要求事先清除附近的易燃物品備足消防用水、砂子、滅火器等,并隨時檢查瓦斯和煤塵濃度。
井下硐室內不準存放汽油、煤油或變壓器油。井下使用的潤滑油、棉沙和布頭等必須集中存放,定期送到地面處理。
預防放炮引火,井下不準使用黑色火藥,因為黑色火藥爆炸和火焰存在時間長,至使瓦斯燃燒或引爆的危險,井下只準使用礦用安全炸藥,嚴格執行放炮規定,煤礦井下不準放糊炮,嚴禁用煤塊、煤粉,炮藥紙等易燃物代替炮泥,同時要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和“三人連鎖放炮”制度。
預防電氣引火,要正確選用易熔斷絲(片)和漏電繼電器,以便電流短路,過負荷或接地時能及時切斷電流,不準帶電檢修,搬遷電氣設備。
預防摩擦生火。應做好井下機械運轉部份的保養維護工作,及時加注潤滑油,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狀態,防止因摩擦生熱而引起火災。
預防火焰蔓延,井下應使用絕緣電纜或不延燃橡套電纜,阻燃輸送帶等。
⑵采用耐火支護
井筒、井底車場,主要巷道及硐室,一旦發生火災,對整個礦井威脅很大,因此這些工程必須砌喧或采用不可燃支架進行支護,井筒與井底車場或大巷相連的地點必須砌喧,地面井架和井口建筑物必須用不可燃性材料建筑,進風井筒和平硐口由地面起向內延伸不小于20m的深度以及暖風機房,曖風道,主扇房、風硐以及對得井下各種硐室必須用不燃性材料建筑或支護。
⑶建立消防材料庫
地面在井口建立消防材料庫,貯備消防器材,井下在一順與二順煤柱內設有消防材料庫。與消防材料庫貯存在的消防材料,要定期檢查和更換。
⑷建立消防供水系統
地面在副斜井以北30m修建240m3靜壓水池,并在副斜井安裝一躺3寸管路,50米安裝一個三通閘閥。
⑸設置火災信號
為了在發生火災時能及時通知井下作業人員撤出,應在工業場地、井口和井下各主要工作地點設置聲、光兼備的火災信號。
2、礦井內因火災的預防和處理措施
⑴井下堆積的煤、硫化礦石,含碳矸石、木料等可燃物質,在適當的環境中,與空氣接觸發火氧化而產生熱量,當產生的熱量不能及時向周圍散發時溫度就會自行升高,出現自然現象,若自熱過程得以繼續,局部溫度不斷升高,當達到著火點時就會引起自燃著火,進而引發礦井內因火災。
礦井內因火災與地面火災不同,一般是在空氣有限的條件下緩慢發生的,外部征兆不明顯,但會產生較多的有毒氣體,發火地點多在采空區,以致人們難以接近和發現,增加了預防和撲滅它的難度。
⑵為了減少礦石自燃的機會,采用的開采技術應使礦石在空間上和時間上盡可能少地受空氣的氧化,即應能夠干凈、快速地將礦石采出,同時,萬一出現自熱區時能夠比較容易地將其封閉。
⑶通風不良,通風系統混亂,漏風嚴重的礦井往往容易發生自燃火災,有自燃危險的礦井,應該采用主要扇風機通風,不能依靠自然通風,并且,扇風機的風壓大小應能保證礦井通風狀況不受自然風壓大的影響,但扇風機風壓又不能過大,主扇應有反風裝置。
應結合開拓方式和回采順序,選擇相應合理的通風系統,減少漏風。各作業區采用獨立風流并聯通風。不僅能降低總風壓,擴大礦井通風能力,而且易于調節風量減少漏風,在火災時期也便于穩定風流,隔絕火區,要加強通風狀況和通風構筑物的檢查和管理,注意降低漏風地點的巷道的風阻,嚴防回采空區漏風,如果為了調節通風狀況而要安設風窗、風門、風墻或輔扇時,應該安裝在地壓小、巷道周壁無裂縫的地方。
⑷封閉可能發火的地區。杜絕空氣漏入,防止礦巖氧化,對于礦柱的裂縫,一般用泥漿堵塞其入口和出口,而對采空區除了堵塞裂縫外,還要在通達采空區的巷道口上建立防火墻。
⑸將水、黃土、砂子按適當比例制成泥漿,借助輸漿設備送入可能發生自燃的區域起防火作用。
⑹在實施井下滅火中存在著這樣的情況,某些內因火災,對火源點能基本了解,只是范圍較大,并且火源點附近和周圍沒有瓦斯積聚和超限,具有直接滅火的可能性,但是處理時間較長,在直接滅火過程中,由于正常通風和供氧,滅火效果很差,甚至出現火勢增大的局面,倘若封閉火區,防火墻往往要遠離火源點布置,在封閉火區外實施滅火措施難度頗大,因礦井采用無煤柱開采,采空區呈現程度不同的聯系,用窒息的方法熄滅火點很難奏效,致使有的火區封閉幾年或十幾年仍達不到啟封條件,若用井上、下打鉆注漿方法熄滅火點,因鉆進距離長,落點的準確率極低,滅火效果一般不夠理想,鑒于此,在礦井滅火時有必要采用即控制風流又直接進行滅火的方法,稱之為“鎖風直接滅火法”。
①鎖風直接滅火的操作
首先,在適當位置建立擋風墻(即密閉),每處設兩道,間距一般5m左右,靠近火源點的一道因必須搶時間應抓緊建成,通常采用木板密閉,由救護隊員佩帶呼吸器,施工外面的一道,應采用磚密閉,當氣體濃度不超限時,可以在救護隊員的監護下由井下工人施工,為了進出火區的方便,兩道密閉均安設正反向兩個風門,風門尺寸以滿足救護人員佩帶儀器和工具出入的需要即可。風門與密閉結合應盡可能嚴密并能自關、安設風門的密閉位于接近火源點并作為處理火區的通道的進風側巷道中,其它通道均需建立密閉,但不必安設風門。
對發火地點實施鎖風的同時還應做好直接滅火的有關準備工作,成立臨時滅火機構,組織各項工作的參加人員并明確任務和職責,建立井下指揮中心和救護基地并安設電話或聯絡信號,準備直接滅火所需的材料、工具,招請并組織參加滅火的救護人員,向所有參加人員貫徹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項等。
直接滅火的方法一般采用向火點以及附近灌注水或泥漿、供水(漿)的鐵管在建立密閉的同時,盡量敷設至密閉內的適當位置,并安設分水器和閘門,密閉內設測定CH4、CO、O2、CO2和溫度的觀測點和取氣樣的地點,有條件的安設束管進行遙測。
在鎖風范圍內,當甲烷的濃度符合要求時,由救護隊員實施直接滅火,對暴露的明火用水(或泥漿)逐步噴灑,對深入煤體、深埋入浮煤和支架遮蔽的火點要用插管注漿(水)的方法,為提高直接滅火的效果,有時采用在鎖風范圍內外井下和地面打鉆注漿(水)的辦法,對火區實行綜合治理。
③注意事項
⑴鎖風直接滅火法是在特定條件下采用的一種特殊的滅火方法,特定條件是指火范圍內瓦斯涌出量較小,其濃度符合或基本符合要求,該方法與正常的直接滅火法不同之處是在窒息的環境下操作,也就是對通往火區的風流進行控制,故稱之為“鎖風”此種“鎖風”又不同于“封閉”封閉的火區要按有關規定要求管理和啟封,而鎖風卻較為靈活,實踐證明,鎖風直接滅火在現場使用一般能取得處理火點較快的效果。
⑵即然鎖風直接滅火是在窒息的狀態下進行,所以只能由礦山救護人員佩帶呼吸器實施滅火工作,救護人員在火區的操作一定要符合《救護規程》的要求,應在確保救護人員安全的前提下確定滅火方法,因火區內的情況經常變化,要求救護人員能視客觀條件靈活機動的處置。
為避免當大量泥漿或水注入火區后造成水霧和水煤氣爆炸作威脅救護人員的安全,在注水(泥漿)時一般應將救護人員撤出。
⑶決定能否采用鎖風直接滅火的關鍵是火區內瓦斯濃度和空氣溫度,所以在實施鎖風滅火的全過程中必須注意監測火區范圍內的瓦斯和瓦斯濃度。要視火源點位置和火區狀況確定固定的監測點按時進行測定,測定方法盡量采用氣體分析辦法和束管裝置,也可在適當位置安裝瓦斯報警器,一旦發現瓦斯濃度超限停止滅火工作,采取措施后將瓦斯濃度降至規定濃度以下的再恢復滅火工作。
同時還要測定火區內的空氣溫度,過高的氣溫有時也迫使滅火工作中斷。
⑷若采取在火區內滅火與在火區范圍外(包括地面)采鉆注漿相結合的方法,其效果會更好。火區范圍外的地點指附近的原有巷道,專門施工的消火巷或地面。但是火區外工作應與火區內滅火相配合,不能給后者帶來困難和不利影響。
在火區內實施直接滅火要堅持從邊緣向中心循環漸進的程序逐步向火源點逼近,同時還注意后路安全和已撲滅地區的復燃問題。
⑸在實施火區內直接滅火時,一定要重視注入的水接觸高溫煤體后產生的蒸氣和煙霧對火區內部的影響以及水的泄出問題。在火勢較強烈的情況下,開始注水時應將救護人員撤至火區外的安全地點,高壓氣體的排泄需專門保留一條與火區相通的泄壓巷道。將氣體直接排到回風巷道,另外,要加強對所排氣體和波及地區的
篇2:酒店火災事故發生分析預防制度
酒店火災事故發生分析及預防
火災是酒店的常發性事故災害,它給酒店帶來的災害幾乎是毀滅性的。
風險區域:
酒店的幾乎每一個角落都容易發生火災,如倉庫、客房、餐廳、卡拉OK、廚房等。
風險因素:
1、大功率電器超負荷運行,導致線路發熱起火。
2、電線老化引起短路以及設備陳舊,接觸不良導致線路發熱起火。
3、客人吸煙,不熄滅煙頭,室內外亂扔,往往引起火災。
4、客人在酒店燃放煙花爆竹,引燃酒店內的可燃物品,發生火災。
5、廚房油鍋開關、煤氣管道漏氣、柴油管路漏油,發生火災。
6、廚房油炸、炒菜作業操作不當,導致溫度過高起火。
風險預防:
1、消防隊要落實防火安全工作:
1)、對酒店員工進行消防業務知識培訓;
2)、開展防火宣傳教育;
3)、制定各種防火安全制度,督促各部門貫徹落實防火安全措施,負責調查了解違反消防規定的原因,并提出解決處理的意見,向總經理報告;
4)、制定重點部位的滅火作戰方案,并組織演練;
5)、監督酒店施工人員施工期間的消防安全。
2、消防值班中心要落實防火安全工作:
1)、將每天酒店消防情況記錄下來,定期呈送上級領導查看;
2)、聯合消防隊、安監部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酒店各部門的防火安全情況以及各種消防設備、滅火器材,發現隱患,及時督促有關部門進行整改。
3、本單位和外單位因施工動火的工程,必須到消防隊辦理動火證。
施工單位動火前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防火安全措施,要有專人負責,經消防部門申報同意后方能動火。動火必須做到"八不、四要、一清"。動火后要認真檢查現場,防止因留下火種而引起著火。
4、主樓內部不準存放易燃易爆、有毒和腐蝕物品,禁止在大樓內及房間陽臺燃放煙花、炮竹。
5、客房內不準使用明火電爐、煤氣、柴油爐以及大功率的電器設備。不準將衣物放在臺燈罩上烘干,不準在房間內焚燒東西。
6、配電房內不準堆放物品。
7、嚴禁將洗滌劑放在垃圾、衣物滑道口周圍。
8、各走道樓梯出口等部位要經常保持暢通,疏散標志和安全指示燈要保證完好。
9、裝有復印機、電傳機的部位禁止吸煙、使用明火。用酒精清洗機器部件時,要保持室內通風,進行大量清洗機器時,要到室外通風的地方進行。沾有油墨和易燃物品的紙張、油布要裝在有蓋的鐵桶里并要及時清理。機器周圍不準堆放可燃物品和廢紙。
10、加強物質倉庫防火安全管理:
1)、庫內的物品要分類儲放,庫內留出主通道1-1.5米。貨物與墻、燈、屋頂之間保持50厘米距離。
2)、庫內的照明燈限60瓦以下白熾燈,不準用可燃物做燈罩,不準用碘鎢燈、日光燈、電熨斗、電爐、電烙鐵、電鐘、交流電收音機、電視機、電茶壺等電氣設備。各類物品要標明性能和名稱。
3)、倉庫的電源開關要設在門口外面,要有防雨、防潮保護,每年對電線進行一次絕緣檢查,發現可能引起打火、短路、發熱和絕緣等不良情況,必須及時維修更換。
4)、物品入庫時要防止帶火種,潮濕的物品不準入庫,物品入庫半小時后,值班人員要巡查一次安全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堆積時間較長的物品要進行翻堆清倉,防止物品積熱產生自燃。
11、加強廚房防火安全管理:
1)、用酒精爐時不要往正在燃燒的酒精爐添加酒精。備用的酒精存量不得超過兩天的用量,放在備餐間專人保管,總備用酒精由倉庫管理部負責保管。
2)、使用液化氣點心車時,必須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使用前要檢查輸氣膠管是否完好、牢固。氣瓶有否漏氣,發現漏氣應停止使用,并報告液化站人員進行處理。在餐廳內發現漏氣著火時,立即將車推出餐廳外面通風的地方處理。開爐時先點火后開氣,點火后才能推入餐廳。
3)、各廚房廚師開爐前先開風門,然后點火種,下班后要關牢氣閥,熄滅火種。
4)、每季度或半年清洗一次廚房抽油煙機及管罩。廚工清洗廚房時,不要將水噴灑到電插座、電開關處,防止電器短路引起火災。
5)、熱油開炸時,注意控制油溫,防止油鍋著火。
6)、使用煤氣爐、煤氣管線勿靠近電氣線路或電源插座裝置,爐具及鋼瓶未經檢合格者,不可采用。
7)、使用煤氣鋼瓶不可橫放,管線及開關不可有漏氣現象;遵照點火及熄火方法,點火之前忌多量煤氣噴出,熄火時關閉管制龍頭,不可用口吹熄,以致忘記關閉,使煤氣泄溢室內,引起火災或中毒等事故。
8)下班前必須嚴格檢查各個用火點,保證油、氣、電、水、火各個部位關閉,栓好門窗通道后方可下班。
風險案例:
乙市某酒店于1983年6月動工建設,1986年4月投入使用,樓高9層共31m,建筑面積7130m2,一層是大堂、商場,2層是餐廳,3~9層是客房。起火當晚,該酒店入住旅客243人。
1996年7月16日下午5時,2層餐廳劉某打開風扇。至17日凌晨1時許鎖門外出時,沒有將電風扇電源關閉。電風扇在運轉中,異物進入電風扇罩內,影響電風扇正常運轉,加大負荷,引起電機電流增大,使電風扇電源線過熱燃燒,引起周圍的可燃物燃燒,導致火災。7月17日凌晨1時50分有人發現起火,即告知在1層大堂值班的保安員。保安員上2層發現一房間著火,見房門上鎖,就回一層打電話找酒店值班經理,未找到人。然后再上2層擬用滅火器滅火,但不會使用;打開消防栓開關又無水。此時,火勢已蔓延,該保安員再跑回1層大堂給各層服務員打電話。最后才想起打"119"電話報警。市公安消防指揮中心于2時16分接到報警,先后調動5個消防中隊,共13臺消防車,120名消防員,趕到現場滅火救人。由于采取措施得力,緊用10分鐘就將火撲滅。在滅火過程中,一部分消防員利用4臺云梯在酒店的東西兩側升高救人,一部分消防員佩帶空氣呼吸器進入各樓層,采取背、抬、扶等方法救人,共搶救和疏散客人222人。
這起火災造成30人死亡,1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3.84萬元。
篇3:廚房火災事故預防培訓知識
廚房火災引起的事故
廚房內常有各種電器,管道和易燃物品,是火災易發地區,火災危害顧客和職工生命,造成財產損失。因此廚房防火是非常必要的。廚房防火除了要有具體措施外,還應培訓廚師及輔助人員,使他們了解火災發生的原因及防火知識。
火災發生的三十基本條件是火源、氧氣和可燃物質。當這三個因素都具備時,火災便發生了。廚房發生火災的具體原因有許多,通常食油極容易導致火災,廚師在油炸食物時,山于某些食物中含有較多水分,造成油鍋中的熱油外溢,引起火災。煤氣灶具也容易引起火災,當煤氣灶具小的火焰突然熄滅時,煤氣就從燃燒器中泄露出來,遇到火源后,火災便發生了。廚房中的電線超負荷工作常引起火災,其他物質也是引起火災的原因。
火災分為三種類型:A型、B型和C型。
A型火災表示由木頭,布、垃圾和塑料引起的火災。撲滅A型火災適用的物質有水、干粉和干化學劑。
B型火災由易燃液體引起,如油漆、油脂、石油等,撲滅B型火的物質有二氧化碳、十粉、十化學劑。
c型火災山電動機、控電板等電設備引起,撲滅c型火適用的物質與B型相同。
廚房常用的滅火工具有石棉布和于提滅火器。石棉布在廚房非常適用。當烹調鍋中的食油燃燒時,可將石棉布蓋在鍋上中斷火焰與氧氣的接觸以撲滅火焰,這樣不會污染食物。手提式火火器配有泡沫、二氧化碳和干化學劑等類型。滅火器應安裝在火災易發地區,而且要避免污染物品。要經常對滅火器進行檢查和保養,應每月稱一下滅火器的重量,檢查滅火器中的化學劑,看其是否揮發掉。不同的手提滅火器,其噴射距離不同。如,手提滅火器的噴射距離是2~]米,泡沫類手提火火器的噴射距離是10~12米。
發現火災應立即向上級管理人員報告,熟悉滅火器存放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經常維修和保養電器設備,防止發生事故。定期清洗排氣罩的濾油器,控制油炸鍋中的熱油高度,防止熱油溢出鍋外。廚房內嚴禁吸煙,注意煤氣燈的工作情況并經常維修和保養,培訓職工有關防火和火災知識;控制火勢措施有,使用滅火水器滅火;發現火情從時報告消防部門;切斷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