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隧道管理所各種作業安全管理
該項管理的目的是規范各項設備操作、巡檢、檢修規程要求,確保作業人員人身、設備的安全。適用范圍為隧道管理所巡檢維護班。一、路面、野外、高空作業1.作業前應對所有上路巡檢維護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從思想上重視安全施工;2.作業前還需與監控進行溝通,以關閉施工路段車道控制器并制定詳細的現場作業方案;3.作業時,利用交通錐對作業隧道相關車道進行全封閉,并在離洞口200米處開始擺設立標示牌,洞內交通錐則按10米間隔進行擺放。作業人員進入隧道作業時需穿反光背心,高空作業人員配帶安全帽;4.隧道內設備檢修時原則上3人同時進行,1人操作1人監護及配合,1人密切留意路面狀況(如有無車輛駛入作業車道或路面交通錐有無散亂等),檢修人員按電業規程進行操作,巡檢時應從隧道的逆向開始進行;5.文明施工,作業完成時,清點完現場后收回交通錐并通知監控人員對路段車道控制器等設備恢復到正常狀態;6.野外作業(隧道高位水池巡檢)時,因原來沒有設計有路至高位消防水池,所以春、夏季節時巡檢人員(至少2人)應注意相關的人身安全(摔跤、蛇蟲等);7.高空作業時檢修人員應全部配帶安全帽、工作斗上人員還必須配帶安全帶等防護用具,作好安全措施;8.高空作業車吊臂、工作斗下方嚴禁站人。二、電氣設備安全操作1.電氣倒閘安全操作;①嚴格執行工作票制度;②工作監護制度;作業時,監護人應向操作人員交代現場安全措施、帶電部位和其他注意事項。監護人必須始終在工作現場,對操作人員的安全認真監護,及時糾正違反安全的動作;值班員如發現工作人員違反安全規程或任何危及工作人員安全的情況,應向工作負責人提出改正意見,必要時可暫時停止工作,并立即報告上級;監護人不得兼做其他工作;③工作間斷、轉移和終結制度;工作間斷時,工作班人員應從工作現場撤出,所有安全措施保持不動,工作票仍由工作負責人執存。間斷后繼續工作,無須通過工作許可人。并將工作票交回值班員,次日復工時,應得值班員許可,取回工作票,工作負責人必須事前重新檢查安全措施是否符合工作票的要求后,方可工作。若無工作負責人或監護人帶領,工作人員不得進入工作地點;在未辦理工作票終結手續以前,值班員不準將施工設備合閘送電,全部工作完畢后,工作班應清掃、整理現場,工作負責人周密的檢查,待全體人員撤出工作地點后,在工作票上填明工作終結時間,經雙方簽名后,工作票方告終結,已結束的工作票,保存三個月。2.電氣設備檢修①停電A、將檢修設備停電進,必須把各方面的電源斷開,且各方面至少有一個明顯的斷開點,禁止只經斷路器或自動開關斷開電源的設備上工作,必須斷開本回路的隔離開關或刀開關;B、為防止有反送電的可能,應將與停電設備有關的變壓器和電壓互感器從高、低壓兩側斷開;C、斷開斷路器(開關)和隔離開關(刀閘)的操作能源。隔離開關(刀閘)操作把手必須鎖住。②驗電驗電時,必須用電壓等級合適而合格的驗電器,在檢修設備進出線兩側各相分別驗電。驗電前,應先在有電設備上進行試驗,確證驗電器良好;高壓驗電必須戴絕緣手套,驗電時應使用相應電壓等級的專用驗電器;設備斷開和允許進入間隔的信號、經常接入的電壓表等,不得作為設備無電壓的根據。但如果指示有電,則禁止在該設備上工作;③裝設接地線當驗明設備確已無電壓后,應立即將檢修設備接地并三相短路,這是保護工作人員在工作地點防止突然來電的可靠安全措施,同時設備斷開部分的剩余電荷,亦可因接地而放盡;裝設接地線必須先接接地端,后接導體端,且必須接觸良好。拆接地線的順序與此相反。裝、拆接地線應使用絕緣棒和戴絕緣手套;接地線應用多股軟銅線,其截面應符合短路電流的要求,不得小于25mm2。接地線必須使用專用的線夾固定在導體上,嚴禁用纏繞的方法進行接地或短路;每組接地線應有編號,并存放在固定點,存放位置亦有編號,接地線號碼與存放位置號碼必須一致;裝、拆接地線,應做好記錄,交接班時應交待清楚。④懸掛標示牌和裝設遮欄在一經合閘即可送電到工作點的斷路器(開關)和隔離開關(刀閘)的操作把手上,均應懸掛“禁止合閘,有人工作”的標示牌;部分停電的工作,安全距離小于(10KV/0.35米、35KV/0.6米)規定以內的未停電設備,應裝設臨時遮欄,臨時遮欄與帶電部分的距離不得小于(10KV/0.7米、35KV/1.0米)規定數值;在室內高壓設備上工作,應在工作地點兩邊和對面間隔的遮欄上和禁止通行的過道上懸掛“止步,高壓危險!”的標示牌;在室外地面高壓設備上工作,應在工作地點四周用繩之做好圍欄,圍欄上懸掛適當數量的“止步,高壓危險!”的標示牌,標示牌必須朝向圍欄里面;在工作地點懸掛“在此工作”的標示牌;嚴禁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移動或拆除遮欄、接地線和標示牌。3.手持電動工具及電氣儀表的使用與管理手持式電動工具包括手電鉆、手砂輪、沖擊電鉆、電焊機、抽油泵等工具。儀表則包括萬用表、兆歐表、接地電阻測試表等;為了安全生產,避免和減少對操作者的傷害,工具的安全性能必須符合安全操作要求。①辨認名牌,檢查工具或設備的性能是否與使用條件相適應;②檢查其防護罩、防護蓋、手柄防護裝置等有無損傷、變形或松動;③檢查電源開關是否失靈、是否破損、是否牢固、接線有無松動;④電源線應采用橡皮絕緣軟電纜;單相用三芯電纜、三相用四芯電纜;電纜不得有破損或龜裂、中間不得有接頭;⑤I類設備應有良好的接零或接地措施,且保護導體應與工作零線分開;保護零線(或地線)應采用截面積0.75~1.5mm2以上的多股軟銅線,且保護零線(地線)最好與相線、工作零線在同護套內;⑥使用I類手持電動工具應配合絕緣用具,并根據用電特征安裝漏電保護器或采取電氣隔離及其它安全措施;⑦絕緣電阻合格,帶電部分與可觸及導體之間的絕緣電阻I類設備不低于2兆歐、II類設備不低于7兆歐;⑧按使用說明正確使用各種電氣儀表;⑨II類和III類手持電動工具修理后不得降低原設計確定的安全技術指標;⑩用畢及時切斷電源,并妥善保管;4.帶電作業的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項帶電作業是指采用絕緣操作桿等操作方法在帶電設備上進行的工作,帶電作業應在天氣良好條件下進行。雷雨時,應停止工作。帶電作業的工作負責人應經上級領導批準,由有帶電作業實踐經驗的人員擔任。帶電作業應設專人監護,監護人應由有帶電作業實踐經驗的人員擔任。安全注意事項:a應有一定實踐經驗的人員擔任工作,并要指定專人監護;b工作人員應穿長袖衣服,扣緊袖口,穿絕緣鞋或站在干燥的絕緣墊上,帶好防護手套安全帽。嚴禁穿汗衫背心或短褲進行帶電作業;c線路上帶電工作,應在天氣良好的條件進行。雷雨時,應停止工作;d應使用合格的絕緣工具;e高低壓桿裝設時應檢查與高壓線的距離是否符合規定,若不符合,要采取防止誤碰高壓線的措施;f斷開導線時應先斷開火線,后斷開地線,搭接時次序相反。接火線時,要將線頭試搭后再纏接好,并注意切不可使人同時接觸二根導線而造成觸電。5.安全用具檢驗與存放①日常檢查使用安全用具前應檢查表面是否清潔,有無裂紋、劃痕、毛刺、孔洞、斷裂等外傷。②定期檢驗定期檢驗除包括日常檢查內容外,還要定期進行耐壓試驗和泄露電流試驗,檢查內容、試驗標準、試驗周期可參照下表:安全用具的檢查和試驗標準名稱電壓試驗標準試驗周期檢查內容耐壓試驗電壓KV耐壓持續時間min泄露電流mA絕緣桿和絕緣夾鉗35及以下線電壓的3倍但不低于405一年機械強度,瓷瓶有無裂紋,油漆表面有無損壞。每三個月檢查一次。檢查時擦凈表面。絕緣手套各種電壓8~1219~126個月每次使用前檢查,三個月擦一次。絕緣靴各種電壓15~201~27.5~106個月每次使用前檢查,戶外用的,用后除污;戶內用的,3個月擦一次。絕緣鞋1及以下3.5126個月每次使用前檢查,戶外用的,用后除污;戶內用的,3個月擦一次。高壓驗電器35及以下20~2516個月有無裂紋,指示元件是否失靈,每次使用前應檢驗是否良好。10及以下4056個月對新安全用具,應取表中較大的數值,使用中的安全用具,可取表中較小的數值。③安全用具的存放●安全用具使用完畢后,應存放在通風干燥處;●絕緣拉桿應懸掛或架放在支架上,不應與墻接觸;●絕緣手套應存放在密閉的櫥內,并其他工具儀表分別存放;●絕緣靴應放在櫥內,不應與雨鞋混合使用;●絕緣墊應經常保持清潔、無損傷;●高壓驗電筆應存放在防潮、干燥的地方;●安全用具和防護用具不許當其他工具使用。6.變電站設備日常巡檢界面①巡檢時,巡檢人員身體各部份都要與帶電部分保持安全距離;②禁止用手觸摸帶電設備的絕緣部分;③變電站室的門窗或紗窗要關嚴,防止小動物進入;④高壓設備發生接地故障時,巡檢人員要立即戴上絕緣手套,穿上絕緣靴,邁小步以防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如發現接地故障點,則要與之保持安全距離:室內不小于4米,室外不小于8米;⑤雷雨天氣需要巡檢室外高壓設備時,要穿絕緣靴,并遠離避雷裝置(不小于5米)。7.相關后勤保障界面①變電站柴油機室充加柴油時應嚴禁煙火,禁止吸煙,確保安全第一;②車上卸油桶時應注意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并在地上放置廢舊車胎以保護油桶及路面不受損壞;③文明施工,柴油充加完畢后應對現場進行保潔。
篇2: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管理辦法
隨著我國公路建設的發展,長隧道及特長隧道不斷增多,隧道自身的結構特點和隧道安全管理已成為新的研究課題。文章立足于現實,從目前我國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管理、二次事故等方面進行簡要分析,并就交通安全管制,消防火災撲救、二次事故預防等方面探索性提出一些建議和措施,以期對我國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管理有所裨益。
在*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的指引下,隨著gg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我國高速公路建設事業步入了一個歷史上空前發展的時期,隨著已建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斷增加,我國公路建設的發展,長隧道及特長隧道不斷增多,如何安全管理好高速公路隧道,充分發揮高速公路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這一問題已明顯的擺在了高速公路營運管理者面前。隧道是高速公路的中心樞紐,筆者認為,隧道安全管理,重點是遏制隧道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避免隧道內二次事故發生,是保證高速公路安全,保障過往司乘人員的生命安全,減少國家財產損失的重要舉措。
在我國,隧道大多位處山脈縱橫、丘陵溝壑的區域,高速公路相對平坦的特點決定了多數隧道較長距離的空間近似封閉。在相對狹窄的空間,高速公路交通量、車型、車載可燃物等因素決定了高速公路隧道發生消防安全、交通事故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梢哉f,高速公路隧道越長,交通量越多,隧道內發生交通意外、消防意外的可能性就越多、越大。
一、隧道火災概率及特點
據國外20世紀90年代的統計資料顯示,隧道火災發生的概率是10次(億車*km)~17次(億車*km)。由于較長隧道近似封閉空間,火災發生較之于正常界面,具有明顯的特點。
1.蔓延快,不易控制。隧道因車輛事故,汽車相撞等引起火災后,除本身攜帶一定數量的燃油外,有時還運載相當數量的可燃品、化學品、危險品,火勢蔓延快,很難加以控制。
2.通道易堵塞,隧道縱深距離窄長,發生火災時,隧道內大量車輛難以疏散,極易造成堵塞,火勢順著車輛蔓延,擴大損失。
3.濃煙高溫,撲救因難。發生火災后,煙霧迅速向四周擴散,雖有通風設備,也難以及時排出煙霧。當隧道內因車輛碰撞等事故引起大火時,油料燃燒,溫度很高,往往使滅火人員無法靠近,以致延長滅火時間,加之出口少,環境惡劣受空間限制,通信聯絡因難。隧道大多遠離城市,缺乏可靠的水源,隧道滅火條件有限。雙向交通隧道、特長隧道內容易產生滅火救援路線與疏散路線、煙氣流動路線的交叉,救援面和救援途徑有限,火災撲救難度極大。
4.供電中斷,疏散因難,著火后,可能損毀供電系統,造成供電停止,會給撲救工作帶來極大的因難。隧道內通道狹長、照明條件差,著火后能見度低,人員難以及時疏散,易引起人員驚慌,從而造成更大的慘禍。
5.高溫有毒煙霧積聚,不易排出。隧道密閉環境,一旦發生火災,隧道內煙霧大、能見度低、散熱慢、溫度較高、火災產生的高溫、有毒濃煙迅速積聚,不易排出。這不僅嚴重危險被因人員的生命,而且使消防隊員也難以及時施救。
6.起火點附近的隧道承重混凝土容易崩落。由于山區高速公路隧道襯層內含有水分,當火災發生時,襯層中的水變成蒸汽,在襯層內快速膨脹,從而產生巨大的壓力。國外隧道襯層火災試驗研究表明,混凝土表面溫度達到200攝氏度時,10~15分鐘內混凝土襯層就會發生爆裂、崩落。
因此,隧道火災可能只造成一輛車的損失,也有可能造成群死群傷,隧道倒塌、交通中斷的重、特大惡性火災。
二、隧道交通事故及其特點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視隧道交通狀況、車流量、設計時速等隨機性和不確定性因素而具有不可預見性。根據國內外隧道內交通事故成因統計表明,隧道內發生交通事故,主要有如下方面原因:
1.高速公路隧道路段超速行駛導致交通事故發生。據廣東汕(頭)梅(州)高速公路一則隧道路段交通事故數據顯示,在2004年上半年發生在該區域隧道的10宗交通事故中表明,超過60%是因駕駛員超速行駛引發交通事故。
2.因為通行車輛自身機械故障引發的交通事故,也占絕大部分。據廣東汕(頭)梅(州)高速公路隧道路段交通事故數據顯示,在2004年上半年發生在該區域隧道的10宗交通事故中表明,其中3宗是因為通行車輛自身機械故障引發的交通事故。
3.高速公路過往通行車輛拋、灑物,導致隧道內通行車輛發生交通事故。
此外,隧道交通事故還因隧道交通狀況、車流量、設計時速等隨機性和不確定性因素而具有不可預見性。
三、二次事故引發隧道安全
綜合國內各高速公路多宗二次交通事故案件,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路面發生交通事故后,未及時撤離現場且未設置危險警告標志,后方來車車速過快,注意力不集中,從而引發二次交通事故。二次交通事故危害性很大,事故現場范圍廣,涉及車輛、人員多且容易發生重大交通堵塞,經濟損失大,并容易造成人員傷亡。當車流量大或處于交通高峰期隧道內發生火災或交通事故,由于隧道內能見度低疏散通道有限,加之駕駛員對煙火及事故現場的恐懼,更容易出現慌不擇路而造成交通堵塞或新的交通事故??梢哉f,隧道越長,車輛疏散所需的時間就越長,極容易發生二次災害。
四、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管理具體措施
高速公路隧道的特殊性和復雜性要求高速公路隧道管理部門要加強互動、齊抓共管,提高事故快速反應的速度,數據處理的精度和預測的時效性,降低數據處理的時間。加強預防,才能有效維護高速公路安全通行的“心臟”,確保高速公路的安全暢通,謀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體措施如下:
1.充分認識隧道安全生產的嚴峻性,要完善隧道安全設施建設。安全生產,人命關天。隧道安全直接涉及高速公路營運管理的興衰成敗,隧道養護、管理者要牢固樹立保護好隧道安全是保護高速公路“心臟”的意識。要把抓好安全生產,尤其是隧道的安全作為實踐“三個代表”思想的政治任務,必須真抓實干,常抓不懈。要確保隧道管理的資金、技術、人力資源有效到位。
(1)加強隧道警示標志、標牌的建設。行駛高速公路的駕駛員一般都是通過標志、標牌獲取前方路面狀況信息,保證行駛的安全。因此,高速公路管理者要加強對高速公路、尤其是隧道路段的標志、標牌、標線規范,優化。為廣大司乘人員提供了良的安全行車通行環境。尤其是隧道內的反光立柱、輪廓標、瓷磚等,要定時進行清潔,保證標志標牌的清晰度,使反光設施充分發揮其警示作用。此外,對于隧道內被損壞的設施,管理部門及時安排修繕,保證隧道內標志標牌設施完好。
(2)加強隧道信息化、數據化硬件的建設,提高高速公路隧道的通行能力。目前,國內許多高速公路在隧道管理中都擁有實時圖像監控和信息誘導系統,基本實現隧道區域無盲區監控。但是,對隧道通行車輛的通行速度,排氣污染車輛等情形還沒有明確的約束。筆者認為,改進隧道通行環境,更應該優化隧道內車輛的安全行駛,優化車輛行駛速度,管控進入隧道的車流量。達到提高道路通行質量,減少交通事故,縮短由于交通事故(包括車輛故障)所引起的延誤。
(3)維護保養好隧道及機電設備設施。有效維持、保障甚至延長隧道、設備正常使用壽命,是高速公路隧道長期有效運行的關鍵。預防和減少因為缺乏日常養護或護養不當而產生的高速公路病害,設備故障,是確保通行高速公路車輛暢通的基本所在。因此,日常工作中,隧道管理部門要定期保養,預防隧道病害、避免機電設備突發故障影響日常工作,使隧道硬件設施始終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最大限度的優化有限的隧道養護預算并節約養護成本。
2.隧道火災處置的戰術要點,滅火措施和行動要求
(1)隧道發生火災時,隧道管理部門要堅持“救人第一”的指導思想,正確處理救人與滅火的關系,一般情況下,救人與滅火同步實施。積極疏散,搶救被困人員,隔離或封洞滅火,有效地控制火勢,消滅火災。
(2)火情偵察。率先抵達現場的人員,要查明火勢發展情況及其危害程度,調查起火燃燒的物質、性質,起火部位,是車輛起火還是貨物或油箱燃燒,有無爆炸可能。
(3)滅火措施。查明滅火路線方向和堵截陣地后,撲救人員要采取不同措施進行撲救。
1)直接滅火法。當隧道內失事汽車火勢較小或處于陰燃狀態,且隧道內無爆炸,倒塌危險時,滅火人員可在做好個人防護、照明、通信聯絡等各項準備工作后,攜帶滅火器材深入隧道內滅火。
2)轉移處置法。當失事車輛位于隧道深處,滅火救援行動無法開展,且有爆炸、倒塌危險時,要采用機車、拖車等將正在燃燒或泄漏的車輛牽引出洞,置于安全地帶而后采取滅火堵漏等措施。
3)封洞窒息法。當隧道內發生火災時,內部人員已全部撤出,且無法采取進洞或牽引至洞外滅火時,即可采取封堵隧道進出口及其它相關孔洞,斷絕空氣,窒息滅火。
(4)火場排煙
1)利用隧道內的固定排煙設施排煙。
2)利用公安消防隊的排煙裝備排煙。
3)利用噴霧水槍排煙。
(5)積極搶救人員
1)搶救的途徑是隧道右側的人行道。
2)搶救的重點是已經中毒或受傷的人員,對其他人員,應引導疏散到緊急避難場所或安全地點。
3)如果是載客車輛,要立即打開車門疏散乘客,在緊急情況下,打碎玻璃,從窗口疏散。
4)隧道倒塌,有人員被因,可選擇距被困人員最近,構筑物較為薄弱的部位,打洞或破拆救人;如果隧道倒塌嚴重,一時難以打通,應設法先向隧道輸送空氣。
3.利用軟硬件設施,加強隧道路段突發事件的交通管理制工作,防止二次事故的發生
(1)“隧道事故無小事”,隧道路段發生的事故都可能是重大的、惡性的事故。因此,隧道管理部門要經常加強對隧道路段突發事件防患。做到“隧道安全生產警鐘長鳴?!?/p>
(2)發生突發事件或交通事故時,要根據事件的情況、事故特性,有關責任單位要正確履行好自身職責,各施其職,各行其政,及時抵達現場或采取有效避免二次事故發生的措施,率先抵赴現場的人員,要及時將事故的性質、時間等及時通知高速公路管理部門,達到有效管制,確保過往車輛接事故性質、地點、狀況的有效指令。
(3)為避免二次事故,交通管理有關責任單位還要做好交通管制工作,擺放好符合警示標志、標牌,引導過往車輛安全通行。疏散救護工作要有條不紊,責任到人,要將現場人員引導護送,向安全區(安全通道)疏散,同時要查清現場是否有遺漏人員。
4.建立隧道管理數據庫,提升隧道管理規范化水平
在日常管理中,隧道管理部門要結合實際,翔實記錄發生在隧道路段的各類事件、事故,不斷總結經驗。建立起隧道管理信息數據,將發生在高速公路隧道路段的重大、有代表性的各類事件進行歸類,匯編成易于一般工作人員理解的工作手冊或操作規程,指導實際工作。同時不斷更新數據的數量和可靠性。或者可以將數據納入計算機及其他隧道管理系統,使其具有良好的人機界面,便于總結、推廣。
平時,高速公路隧道管理部門要定期組織學習隧道區域突發事件的應急演練,設想隧道區域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并制訂預防措施,分析一般事故現場的容易忽視的細節,熟練掌握處理事故的要領,提高處理事故的能力。建立起高速公路隧道路段,隧道群聯動應急預案。
隧道不同于一般的地面建筑,隧道地形復雜,結構封閉,交通擁擠,一旦發生火災或交通事故會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危害。高速公路隧道安全通行的設計、施工受到隧道其他專業的影響和制約,是目前國內外研究的熱點領域之一。對現有的隧道安全管理和事故預防我國在這方面所開展的工作還不是很系統,人力物力投入不中是很充裕,部門之間的合作及國際間的合作機制尚需加強和完善。因此,在國家、行業隧道工程、建設、管理尚沒有完備的技術標準的情況下,制定一部隧道運營安全管理、消防安全專項工程建設、驗收等方面的標準,對于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管理,保護人身和財產安全,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勢在必行的。
篇3:隧道洞內作業安全管理制定
為嚴格執行《蘭渝鐵路建設管理相關規定》,確保洞內施工人員和機械、設備的安全,確促施工作業順利進行,特制定隧道洞內作業以下安全制度:一、所以進洞人員必須到進洞牌前按實名翻牌。二、做好進洞的防護工作,如安全帽,雨鞋等,經安全員檢查防護用品按規定佩戴齊全后方可進洞。三、經瓦斯檢查員同意方可進入施工現場。四、進入章子面前必須經排險員同意方可施工作業,進入二襯臺車前必須經班長同意,五、隧道洞內作業實行“三員帶班制定”。各隧道施工點必須配置領工員(班、組長)、安全員、質檢員,現場組織、監控隧道施工生產。六、洞內用電必須使用安全電壓,所有電線保證絕緣良好,不漏電、移動配電箱按規定配置并豎起,嚴禁配電箱倒地。照明燈泡用防爆型,燈頭帶護罩。出現用電故障由專業電工維修。七、瓦斯隧道施工應堅持“先測后進、隨時檢測”的原則,按瓦斯隧道的類型和設計要求配置通風、供電及機械設備,瓦斯工區爆破必須使用煤礦施用炸藥和煤礦許用瞬發電雷管,必須采用電力起爆。八、隧道內施工設備應靠邊停放,遠離爆破點,應燈光明亮,停放點前后應設紅色警示燈。九、進行爆破作業時必須嚴格按規程進行。1.布置、連接雷管線和非爆破作業人員,禁止接觸火工品裝填炸藥,必須具有爆破作業上崗證的爆破工負責。2.堅持“三人聯鎖”的原則,每次起爆前,要作最后一次檢查要按預定信號發出警報,確定人、機撤至距離后方可起爆。爆破后,由值班爆破員進洞檢查,有無啞炮、危石等情況,待排除險情確定安全后,方可通知人員、機械進洞作業。安全員必須堅持最先進洞最后出洞的制度。3.領、用炸藥堅持日領日用的制度,洞口臨時存放雷管、炸藥,不允許超過當天用量。七、嚴格執行隧道施工步長關系的相關規定。1.仰拱距掌子面距離,Ⅲ級圍巖不超過90m,Ⅳ級圍巖不超過50m,Ⅴ級及以上圍巖不超過40m。2.二次襯砌距掌子面距離:Ⅰ、Ⅱ級圍巖不超過200m,Ⅲ級圍巖不超過120m,Ⅳ級圍巖不超過90m。八、必須執行圍巖監控量測管理相關規定1.成立現場量測小組,配備專業的監控量測人員和設備,人員要相對穩定。2.做好洞內外觀察記錄工作,現場量測中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刻通知現場施工負責人及監理,及時研究處理方案,同時將有關情況上報有關領導。3.每周二將上周二至本周一的量測資料報送路建各分部安質部。九、采取綜合防塵防毒措施,定期檢查粉塵和有害氣體濃度,洞內在施工作業時,實施連續通風,因檢修、停電等原因停風時,必須撤出人員,切斷電源。恢復通風前,必須檢查瓦斯濃度,當停風區中瓦斯濃度超過1%時,必須制定排除瓦斯的安全措施。
十、隧道洞內作業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是各單位安全管理工作的重點環節和重點部位,主管領導、專職安全員必須高度重視,安全為了施工,施工必須保證安全,以上規定,必須嚴格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