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動電機燒毀原因分析預防措施
地腳螺栓的松動問題
地腳螺栓松動是引起振動電機燒毀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振動電機身結構有一定的特殊性,電機兩端的偏心塊產生的激振力每分鐘要上二千次地沖擊地腳螺栓,再由于振動電機本身的參振,故地腳螺栓非常容易松動,如其中某個螺栓松動,在較短的時間內會引起其它螺栓的松動,甚至斷裂,導致振動電機被燒壞。
預防措施:
①經常定時加固地腳螺栓;
②增加防松裝置;
③地腳螺栓必須均勻受力,要確保地腳面與電機地板的良好接觸面。
盡量選用殼座一體的振動電機(即地腳面在機殼上),因地腳面是一次加工而成,這樣可以保證其水平。而殼座異體(即地腳面在兩端端蓋上),因地腳面是分次加工再組裝,組裝過程中會有一定的誤差,這樣就不能保證地腳面的水平,地腳螺栓的受力就不均勻,而受力較大的螺栓就容易松動,導致其它螺栓的松動、斷裂,使電機燒壞。
安裝問題
振動電機兩端裝有較重的偏心塊,如垂直或傾斜安裝(即轉軸垂直或傾斜水平面),則軸承軸向要承受偏心塊的重力。如果振動電機里無特殊裝置(即平面軸承),將對軸承產生不良影響,會縮短使用壽命。
預防措施:
①選擇立式振動電機(即里面增加平面軸承);
②盡量避免垂直或傾斜安裝。
偏心塊的調整問題
調整偏心塊時,誤把兩端偏心塊的方向調反,使振動電機產生一個空間扭矩,使振動電機在非正常狀態下工作,進而引起燒毀。因此調整偏心塊時,一定要注意其對稱性,即兩端偏心塊要兩兩對應,或者說是兩端偏心塊的重心連接線要與轉軸平行,不能成異面狀態。
防護罩的密封問題
因為振動電機一般都是在粉塵比較大而工作環境又非常惡劣,如果防護罩密封不嚴,很容易進灰塵,引起偏心塊的摩擦運轉,從而燒毀電機。所以在工作環境惡劣的地方,一要增加防護罩的密封,二要經常清理防護罩里面的灰塵。
環境溫度
設備輸送物料溫度不能過高。因為振動電機與設備是剛性連接,也可以說是一個整體,如果設備輸送物料溫度過高,則很容易引起振動電機地面與機殼溫度增加,造成散熱困難,從而燒毀電機。
預防措施:
①在不影響設備工作的前提下,盡量使振動電機遠離高溫物料;
②想辦法降低物料的溫度。
散熱問題
普通電機――端有風扇,工作時使風向順著機殼上面的立筋流動,不僅散熱較快,而且也清除了上面的塵埃,使電機在良好的狀態下工作。
而振動電機因無風扇可散熱,全靠自然冷卻,再加上工作環境大都非常惡劣,粉塵大,粉塵極易在電機表面堆積,從而引起內部溫度過高,燒毀電機。
預防措施:
①可以經常清除電機表面的灰塵,讓電機在良好的條件下工作;
②在設計過程中,振動電機表面應盡量光滑,使塵埃不易聚積,如果在粉塵較大的環境下工作,應考慮減去機殼表面的散熱筋,因為此時,散熱筋不僅起不到散熱作用,反而易使粉塵堆積,阻礙電機散熱
篇2:煤礦井下冒頂預防措施
按照頂板一次冒落的范圍及造成傷亡的嚴重程度,可將常見的頂板事故分為兩大類:大冒頂和局部冒頂事故。
(一)大冒頂的預兆及預防措施
采煤工作面不斷向前推進,采場控頂面積便逐步增大,當厚度不大的直接頂逐漸塌落,而堅硬的老頂大面積的懸露時,在工作面頂板巖層形成一個自然壓力拱,煤壁受壓發生變化,造成工作面壓力集中。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工作面支架對頂板的總支撐力不能與維持頂板穩定下沉的要求相適應,就會出現大冒頂(或稱切頂)。
1.大冒頂的預兆
(1)頂板的預兆:
①頂板連續發出斷裂聲。這是由于直接頂和老頂發生離層或頂板切斷而發生的聲響。
②頂板巖層破碎、下落、掉碴。掉碴一般由少變多,由稀變密。
③頂板裂縫增加或裂隙張開,并產生大量的下沉。
(2)煤幫的預兆。由于冒頂前壓力增加,煤壁受壓后,煤質變軟,片幫增多。使用電鉆打眼時,鉆眼省力;用采煤機割煤時,負荷減少。
(3)支架的預兆。使用木支架時,支架大量折斷,發出聲音。使用金屬支柱時,頂板來壓引起活柱快速下沉,連續發出“咯,咯”的響聲,支柱發顫。工作面使用絞接頂梁時,因受頂板沖擊壓力,頂梁楔被彈出或擠壓,俗稱“飛楔”。底板松軟或底板留有底夾石、丟底煤時,支柱會大量插入底板。
(4)工作面瓦斯含量增多或淋水增大。含有瓦斯的煤層,冒頂前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有淋水的頂板,淋水量增加。
2.預防大冒頂的措施
(1)掌握工作面頂板周期來壓規律。在確定工作面支架的總支撐力時,必須考慮頂板的初次來壓和周期來壓規律。如果支架總支撐力只能適應平時頂板壓力,當有周期來壓時會給工作面造成嚴重威脅。在支架的總支撐力不足應付周期來壓時,掌握了頂板活動規律,在來壓前加強支護,多增支架,并采取各種安全措施,則可以防止冒頂。所以,采掘工作面有備用支護材料是十分必要的。
(2)采煤工作面要有合理的支架規格和支護密度。
(3)加快工作面推進速度。因為工作面進度慢,頂板下沉量大,所以頂板不完整,木支架折損多,反應在金屬支柱上的壓力也大。由于進度慢,支柱大量折損,便使得工作面的總支撐力減小,這就容易推垮工作面。故應加快工作面推進速度。
(二)局部冒頂的預兆及預防措施
局部冒頂的發生主要決定于頂板的巖石性質以及支架對每一塊頂板的支撐力。當頂板破碎、節理發育時,不進行支護,就會發生冒頂。在地質條件變化的區域,也易發生冒頂。有時盡管頂板比較穩定,但忽視支架規格質量,違反操作規程,也會引起局部冒頂。
1.局部冒頂的預兆
(1)工作面遇到小地質構造;
(2)頂板裂隙張開,裂隙增多,敲幫問頂時發出不正常的聲音;
(3)頂板裂隙內卡有活矸,并有掉碴、掉矸現象,先小后大;
(4)煤層與頂板接觸面上,極薄的矸石片不斷地脫落;
(5)滴淋水從頂板劈裂面滴落。
2.預防局部冒頂的措施
(1)支護方式必須和頂板巖石性質相適應。
(2)采煤機采后要及時支柱。
(3)整體移置輸送機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4)工作面上下出口要有特種支架。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一般采取在上、下平巷中超前工作面架抬棚,在機頭、機尾處架抬棚,有時要加打密集支柱或木垛等措施加以特別支護。
(5)防止放炮崩倒棚子。
(6)認真做好回柱放頂工作。回柱放頂一定要及時,控頂距超過作業規程規定時,禁止采煤。回柱后頂板仍不冒落,超過規定懸頂距離時,必須采取人工放頂或其他有效措施進行強制放頂。
(7)堅持正規循環作業。
(8)堅持執行必要的制度。如敲幫問頂制度、驗收支架制度、崗位責任制度、金屬支架檢查制度、交接班制度、頂板分析制度等。
篇3:煤礦大冒頂預兆預防措施
采煤工作面不斷向前推進,采場控頂面積便逐步增大,當厚度不大的直接頂逐漸塌落,而堅硬的老頂大面積的懸露時,在工作面頂板巖層形成一個自然壓力拱,煤壁受壓發生變化,造成工作面壓力集中。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工作面支架對頂板的總支撐力不能與維持頂板穩定下沉的要求相適應,就會出現大冒頂(或稱切頂)。
1.大冒頂的預兆
(1)頂板的預兆:
①頂板連續發出斷裂聲。這是由于直接頂和老頂發生離層或頂板切斷而發生的聲響。
②頂板巖層破碎、下落、掉碴。掉碴一般由少變多,由稀變密。
③頂板裂縫增加或裂隙張開,并產生大量的下沉。
(2)煤幫的預兆。由于冒頂前壓力增加,煤壁受壓后,煤質變軟,片幫增多。使用電鉆打眼時,鉆眼省力;用采煤機割煤時,負荷減少。
(3)支架的預兆。使用木支架時,支架大量折斷,發出聲音。使用金屬支柱時,頂板來壓引起活柱快速下沉,連續發出“咯,咯”的響聲,支柱發顫。工作面使用絞接頂梁時,因受頂板沖擊壓力,頂梁楔被彈出或擠壓,俗稱“飛楔”。底板松軟或底板留有底夾石、丟底煤時,支柱會大量插入底板。
(4)工作面瓦斯含量增多或淋水增大。含有瓦斯的煤層,冒頂前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有淋水的頂板,淋水量增加。
2.預防大冒頂的措施
(1)掌握工作面頂板周期來壓規律。在確定工作面支架的總支撐力時,必須考慮頂板的初次來壓和周期來壓規律。如果支架總支撐力只能適應平時頂板壓力,當有周期來壓時會給工作面造成嚴重威脅。在支架的總支撐力不足應付周期來壓時,掌握了頂板活動規律,在來壓前加強支護,多增支架,并采取各種安全措施,則可以防止冒頂。所以,采掘工作面有備用支護材料是十分必要的。
(2)采煤工作面要有合理的支架規格和支護密度。
(3)加快工作面推進速度。因為工作面進度慢,頂板下沉量大,所以頂板不完整,木支架折損多,反應在金屬支柱上的壓力也大。由于進度慢,支柱大量折損,便使得工作面的總支撐力減小,這就容易推垮工作面。故應加快工作面推進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