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機單相運行產生原因預防措施
1、熔斷器熔斷⑴故障熔斷:主要是由于電機主回路單相接地或相間短路而造成熔斷器熔斷。
預防措施:選擇適應周圍環境條件的電動機和正確安裝的低壓電器及線路,并要定期加以檢查,加強日常維護保養工作,及時排除各種隱患。
⑵非故障性熔斷:主要是熔體容量選擇不當,容量偏小,在啟動電動機時,受啟動電流的沖擊,熔斷器發生熔斷。
熔斷器非故障性熔斷是可以避免的,不要片面認為在能躲過電機的啟動電流的情況下,熔體的容量盡量選擇小一些的,這樣才能夠保護電機。我們要明確一點那就是熔斷器只能保護電動機的單相接地和相間短路事故,它絕不能作為電動機的過負荷保護。
2、正確選擇熔體的容量
一般熔體額定電流選擇的公式為:
額定電流=K×電動機的額定電流
⑴耐熱容量較大的熔斷器(有填料式的)K值可選擇1.5~2.5。
⑵耐熱容量較小的熔斷器K值可選擇4~6。
對于電動機所帶的負荷不同,K值也相應不同,如電動機直接帶動風機,那么K值可選擇大一些,如電動機的負荷不大,K值可選擇小一些,具體情況視電機所帶的負荷來決定。
此外,熔斷器的熔體和熔座之間必需接觸良好,否則會引起接觸處發熱,使熔體受外熱而造成非故障性熔斷。
在安裝電動機的過程中,應采用恰當的接線方式和正確的維護方法。
⑴對于銅、鋁連接盡可能使用銅鋁過渡接頭,如沒有銅鋁接頭,可在銅接頭出掛錫進行連接。
⑵對于容量較大的插入式熔斷器,在接線處可加墊薄銅片(0.2mm),這樣的效果會更好一些。
⑶檢查、調整熔體和熔座間的接觸壓力。
⑷接線時避免損傷熔絲,緊固要適中,接線處要加墊彈簧墊圈。
3、主回路方面易出現的故障
⑴接觸器的動靜觸頭接觸不良。
其主要原因是:接觸器選擇不當,觸頭的滅弧能力小,使動靜觸頭粘在一起,三相觸頭動作不同步,造成缺相運行。
預防措施:選擇比較適合的接觸器。
⑵使用環境惡劣如潮濕、振動、有腐蝕性氣體和散熱條件差等,造成觸頭損壞或接線氧化,接觸不良而造成缺相運行。
預防措施:選擇滿足環境要求的電氣元件,防護措施要得當,強制改善周圍環境,定期更換元器件。
⑶不定期檢查,接觸器觸頭磨損嚴重,表面凸凹不平,使接觸壓力不足而造成缺相運行。
預防措施: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檢查維護周期,進行嚴細認真的維護工作。
⑷熱繼電器選擇不當,使熱繼電器的雙金屬片燒斷,造成缺相運行。
預防措施:選擇合適的熱繼電器,盡量避免過負荷現象。
⑸安裝不當,造成導線斷線或導線受外力損傷而斷相。
預防措施:在導線和電纜的施工過程中,要嚴格執行“規范”嚴細認真,文明施工。
⑹電器元件質量不合格,容量達不到標稱的容量,造成觸點損壞、粘死等不正常的現象。
預防措施:選擇適合的元器件,安裝前應進行認真的檢查。
⑺電動機本身質量不好,線圈繞組焊接不良或脫焊;引線與線圈接觸不良。
預防措施:選擇質量較好的電動機。
篇2:電動機單相運行產生原因預防措施
1、熔斷器熔斷⑴故障熔斷:主要是由于電機主回路單相接地或相間短路而造成熔斷器熔斷。
預防措施:選擇適應周圍環境條件的電動機和正確安裝的低壓電器及線路,并要定期加以檢查,加強日常維護保養工作,及時排除各種隱患。
⑵非故障性熔斷:主要是熔體容量選擇不當,容量偏小,在啟動電動機時,受啟動電流的沖擊,熔斷器發生熔斷。
熔斷器非故障性熔斷是可以避免的,不要片面認為在能躲過電機的啟動電流的情況下,熔體的容量盡量選擇小一些的,這樣才能夠保護電機。我們要明確一點那就是熔斷器只能保護電動機的單相接地和相間短路事故,它絕不能作為電動機的過負荷保護。
2、正確選擇熔體的容量
一般熔體額定電流選擇的公式為:
額定電流=K×電動機的額定電流
⑴耐熱容量較大的熔斷器(有填料式的)K值可選擇1.5~2.5。
⑵耐熱容量較小的熔斷器K值可選擇4~6。
對于電動機所帶的負荷不同,K值也相應不同,如電動機直接帶動風機,那么K值可選擇大一些,如電動機的負荷不大,K值可選擇小一些,具體情況視電機所帶的負荷來決定。
此外,熔斷器的熔體和熔座之間必需接觸良好,否則會引起接觸處發熱,使熔體受外熱而造成非故障性熔斷。
在安裝電動機的過程中,應采用恰當的接線方式和正確的維護方法。
⑴對于銅、鋁連接盡可能使用銅鋁過渡接頭,如沒有銅鋁接頭,可在銅接頭出掛錫進行連接。
⑵對于容量較大的插入式熔斷器,在接線處可加墊薄銅片(0.2mm),這樣的效果會更好一些。
⑶檢查、調整熔體和熔座間的接觸壓力。
⑷接線時避免損傷熔絲,緊固要適中,接線處要加墊彈簧墊圈。
3、主回路方面易出現的故障
⑴接觸器的動靜觸頭接觸不良。
其主要原因是:接觸器選擇不當,觸頭的滅弧能力小,使動靜觸頭粘在一起,三相觸頭動作不同步,造成缺相運行。
預防措施:選擇比較適合的接觸器。
⑵使用環境惡劣如潮濕、振動、有腐蝕性氣體和散熱條件差等,造成觸頭損壞或接線氧化,接觸不良而造成缺相運行。
預防措施:選擇滿足環境要求的電氣元件,防護措施要得當,強制改善周圍環境,定期更換元器件。
⑶不定期檢查,接觸器觸頭磨損嚴重,表面凸凹不平,使接觸壓力不足而造成缺相運行。
預防措施: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檢查維護周期,進行嚴細認真的維護工作。
⑷熱繼電器選擇不當,使熱繼電器的雙金屬片燒斷,造成缺相運行。
預防措施:選擇合適的熱繼電器,盡量避免過負荷現象。
⑸安裝不當,造成導線斷線或導線受外力損傷而斷相。
預防措施:在導線和電纜的施工過程中,要嚴格執行“規范”嚴細認真,文明施工。
⑹電器元件質量不合格,容量達不到標稱的容量,造成觸點損壞、粘死等不正常的現象。
預防措施:選擇適合的元器件,安裝前應進行認真的檢查。
⑺電動機本身質量不好,線圈繞組焊接不良或脫焊;引線與線圈接觸不良。
預防措施:選擇質量較好的電動機。
篇3:小功率電動機的安全要求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小功率電動機的安全通用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用小功率電動機。本標準中第4-5,8-912-15,17-20,22-23章亦適用于工業和類似用途小功率電動機。
2引用標準
GB2900.25電工名詞術語電機
GB2900.27電工名詞術語小功率電動機
GB1971電機線端標志及旋轉方向
GB4942.1電機外殼防護分級
GB1497低壓電器基本標準
GB5169.4電工電子產品著火危險試驗灼熱絲試驗方法和導則
GB5169.6電工電子產品著火危險試驗用發熱器的不良接觸試驗方法
3定義
3.1本標準的術語應符合GB2900.25和GB2900.27的規定。
3.2除3.1條外,本標準采用的名詞術語定義如下:
3.2.1爬電距離creepagedistance
在兩導電部件之間沿絕緣材料表面的最短距離。
3.2.2電氣間隙clearance
在兩導電部件之間的最短直線距離。
3.2.3外殼enclosure
易觸及的電動機表面,包括電動機的接線盒等部件表面,但不包括不易觸及的部件。
3.2.4元件component
本標準中的“元件”是指電動機專用配套件。例如:離心開關、電容器等。
3.2.5絕緣子insulator
用來絕緣并支撐導體的部件。
3.2.6電動機的直徑diameterofmotor
指在電動機定子機殼外切圓上測得的直徑,但不包括電動機的散熱筋、接線盒和焊縫等尺寸。
4標志
4.1每臺電動機必須在其明顯位置上有牢固地標明電動機的額定數據和其他必要事項的銘牌。銘牌上所標明的項目應符合GB5171的規定。
4.2電動機的元件應標有元件的類型或類別的標志,并應有制造廠名或商標或其他類似標志,以區別于其他元件及其制造廠家。
4.3如果有專供電源中線的接線端,則應標以字母“N”,接地線端應標以符號,這些標志不應放在螺釘、可拆卸的墊圈或用作連接導線的可能拆卸的零部件上。
對于接地軟線,必須為綠、黃雙色絕緣線,其他導線不得采用此標志。
4.4電動機出線端標志應符合GB1971的規定,刻在出線端或用標號片或管標明,對于有接線板的電動機,其標志應同時刻在接線板上,不得單獨懸掛標號片或管。
4.5電動機上的所有標志可采用打印、雕刻、壓制或其他等效刻印方法,必須保證清晰、明了、耐用,在電動機整個使用期限內不易磨滅。
是否符合要求,應按如下方法進行試驗判定:
首先采用浸有水的濕棉布擦抹標志15s,隨后再用浸有汽油的棉布擦抹15s。
電動機的標志應在經過上述試驗和本標準規定的全部試驗之后,仍保持清晰、易辨、不能輕易除去,銘牌不應易于移動和有可能造成脫落的卷邊現象。
5外殼防護
5.1電動機應有良好的外殼防護,其外殼防護應按GB492.1的規定分級,并應在產品標標準中明確規定。是否符合要求,應按GB4942.1進行試驗檢查判定。
6起動
6.1電動機應能在下列電壓情況下正常啟動,對于帶有啟動元件的電動機,啟動時,其啟動元件應工作可靠,無接觸抖動。
a.電動機在0.85倍額定電壓下啟動三次;
b.對于帶有啟動元件的電動機,還應在1.06倍額定電壓下再啟動三次。
在進行本項試驗時,應根據電動機在實際使用中的啟動情況來確定電動機為空載啟動或帶負載啟動,并在產品標準中明確規定。
電動機在開始啟動時,應為實際冷卻狀態,在連續啟動之間,電動機應達到靜止狀態再啟動。
6.2電動機在按6.1條要求啟動時,其過載保護裝置不應動作。
是否符合要求,應進行6.1條試驗的同時檢查判定。
7泄漏電流
7.1電動機必須具有良好的絕緣性能,在正常工作,其泄電流不應過大。
電動機泄漏電流限值由各類產品標準規定。
7.2電動機在1.06倍的額定電壓下運行,運行方式由產品標準規定。
測量線路(見圖1所示),即在電流的任一極與易觸及到的金屬部件之間測量。測量泄漏電流時,對于單相電動機,應將開關K轉換至電源的不同極性,對于三相電動機,則應輪流斷開a、b、c開關中的一個,閉合另外兩個,以測得最大泄漏電流值。
測量時,電動機必須與大地絕緣。
8絕緣電阻和介電強度
8.1電動機應具有足夠的絕緣電阻和介電強度,其要求應符合GB5171的規定。
9濕熱試驗
9.1電動機應能經受正常使用中可能出現的潮濕條件。
是否符合要求,應按GB5171進行濕熱試驗判定。
10耐久性
10.1電動機結構設計應考慮到在正常使用中,不發生有損害電動機的電氣或機械事故,絕緣不得損壞,聯接件不得由于受熱、振動等原因而松動
是否符合要求,應按10.2-40.5條進行試驗檢查判定。
10.2電動機按表1所示的時間,在額定負載和1.1倍額定電壓下正常工作,然后,按表1所示的時間,在額定負載和0.9倍額定電壓下正常工作。
對于S1和S6--S8工作制的電動機應連續工作,也可以周期地工作。但每個工作周期的連續工作時間應不少于8h,直至累計工作時間符合表1規定的時間。
對于S3--S5工作制的電動機應按銘牌標志或按額定工作定額周期地工作,二者選最不利的情況,直至累計工作時間符合表1規定的時間。
對于S2工作制的電動機應按銘牌標志或按額定工作定額工作,二者選最不利的情況,工作結束停歇數分鐘,再繼續工作,直至累計工作時間符合表1規定的時間,如果電動機由于周期性地工作溫升超過了額定限值,則停歇時間應適當處長,或采用強制冷卻,以免電動機過熱。
10.3除S2工作制的電動機外,所有其他電動機應在1.1倍額定電壓下啟動50次;然后,在0.85倍額定電壓下再啟動50次。
對于短時工作的電動機,只要求在0.85倍額定電壓下啟動50次。
在進行本項試驗時,應根據電動機在實際使用中的啟動情況來確定電動機為空載啟動或帶負載啟動,并在產品標準中明確規定。
電動機每次供電啟動工作的持續時間至少應等于啟動到額定轉速所需時間的10倍,但不少于10s。在每次啟動結束后,應有一個防止過熱的停歇時間,該時間至少要等于供電啟動持續工作時間的三倍。
10.4對于帶有離心開關或其他自動啟動開關的電動機,應在0.9倍額定電壓下啟動104次,啟動時負載情況和運轉及停歇時間應符合10.3條規定。
10.5在經過10.2--10.4條規定的試驗之后,電動機應能經受第8章規定的測試,但此時絕緣電阻允許降低到規定的值的50%;試驗中,電動機的聯接件不應松動,也不應有危及安全性能的變形或損壞。
11非正常工作
11.1電動機的設計應盡可能地避免發生由于不正常或誤操作而破環或削弱其安全性能。從而引起火災、觸電等事故。
是否符合要求,應按11.2--11.4條進行試驗檢查判定。
11.2當電動機用于下列場合時,應對電動機進行堵轉試驗。
a.電動機堵轉轉矩小于額定轉矩;
b.用手起動的電動機;
c.用于遠距離控制或自動控制設備中心的電動機;
d.用于無人看管可以連續工作的電動機。
對于電容電動機,除工作時有人看管外,要進行堵轉試驗,這時將電容器逐個地短路或開路,兩者中選最不利的情況進行。
試驗應在額定電壓和電動機處于實際冷卻狀態下進行,從電動機通電啟動開始計時,按規定的試驗工作時間工作。
試驗規定的工作時間如下:
a.對用于手持電器、手動開關控制通斷電或類似工作狀況的電器設備中的電動機,試驗工作時間為30s;
b.對用于必須有人操作看管的電器設備中的電動機(電容電動機電容器短路或開路堵轉試驗除外),試驗工作時間為5min;
c.對用于其他場合的電動機,試驗工作時間為電動機達到熱穩定狀態所需的時間;
d.如果電動機用于有計時器控制工作時間的電器設備中,則試驗工作時間為計時器允許的最長時間,但對于既可以用計時器控制又可以不用計時器控制的電器設備中使用的電動機,應按不用計時器控制時的工作狀況所規定的試驗工作時間。
電動機在上述規定的試驗工作時間結束或在保護器動作瞬間,繞組溫度不得超過表2規定限值,在試驗期間,不得出現閃絡或有熔化的金屬。
11.3對于三相電動機,在額定負載和額定電壓下,斷開一相進行試驗。試驗工作時間和繞組溫度限值應符合11.2條的規定。
11.4電動機在經過11.2和11.3條非正常工作后,當冷卻至室溫時應能承受第8章規定的介電強度試驗,其試驗電壓為1000V,
12機械強度
12.1電動機應具有足夠的機構強度和鋼度,以避免由于機械變形引起電氣間隙或爬電距離減小,零部件松動或位移而造成的著火、觸電等安全事故。
12.2對于電動機的外殼。其最小允許厚度規定如下。
12.2.1對于無加固平面部件,規定為:
鑄造金屬厚度≥3.2mm
可鍛鑄鐵厚度≥2.4mm
壓鑄金屬厚度≥2.0mm
如果其表面為曲面、帶筋或采用其他加固方法,或其表面形狀確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則其最小允許厚度可減小為:
鑄造金屬厚度≥2.4mm
可鍛鑄鐵厚度≥1.6mm
壓鑄金屬厚度≥1.2mm
12.2.2對于薄鋼板機殼的電動機,其鋼板殼體的最小允許厚度規定為:
無涂覆層殼體厚度≥0.70mm
帶鍍層殼體厚度≥0.75mm
12.2.3對于有色金屬殼體的電動機,其殼體最小允許厚度規定為1.0mm。
但對于相對較小面積、彎曲表面和其他方法加強的表面,以及經驗證明某種材料確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時,允許其厚度小12.2.2和12.2.3條的規定限值。
12.2.4對于非金屬材料殼體的電動機,在結構設計上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并應具有耐熱、阻燃和耐腐蝕的能力。
12.3電動機裝配應牢固可靠,以防止正常運行的振動下產生有害影響。
對于電動機的旋轉部件,應能承受GB5171規定的超速試驗,而不產生有松動和有害變形的現象。
12.4如果電動機有用于包容連接電源導線的接線盒,此接線盒應堅實耐用,其安裝應牢固,不允許有有害變形和松動。
是否符合要求,應通過檢查和進行如下試驗判定。
對于機座號H90以上或電動機的直徑大于180mm的電動機,當電動機安裝在任一預定位置時,接線盒在其水平面上應能承受110kg的靜載荷,而不被損壞。
對于機座號H90及以下或電動機的直徑180mm及以下的電動機,當電動機安裝在任一預定位置時,接線盒在其水平面上所應承受靜載荷按水平面上1.42kg/cm2進行計算。這一負荷可以通過直徑50mm的金屬平面施加,而不被損壞。
若接線盒進行施加負荷試驗之后發生偏移或變形,而其盒體與任一接線端之間的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仍符合20章要求,則認為該接線盒合格。
12.5如果電動機上裝有用于起吊電動機的吊環或類似起吊裝置,以其強度極限為基數,其安全數至少為5。
13結構
13.1對于有接線盒的電動機,其接線盒應安裝于在電動機正常使用中便于檢查的部位,并應安裝牢固,不允許松動。
13.2電動機如果有電容器、開關或類似器件,則應安裝牢固,不允許轉動,且應便于更換。
13.3當導線穿過電動機殼體開口處時,必須要有下列規定的質地良好的絕緣子或其他等效物固定在開口處,其表面應光滑圓整、無毛刺、銳邊等物,并應有可靠的固定。
a.陶瓷材料或塑壓材料,但不能單獨采用木質、非熱壓蟲膠漆或有瀝青成分的絕緣子;
b.硫化紙板或經過防潮處理的纖維成型絕緣子,但其厚度不小于1.2mm;
c.經過絕緣處理,其絕緣厚度不小于0.8mmm的金屬護環,但要求其絕緣能填滿護環與金屬之間的空隙;
d.若電動機外殼為本質、瓷質、酚醛塑料或其他非導電材料,則無需絕緣子。
13.4具有換向器或集電環的電動機,其刷握組件應具有這樣的結構,當電刷磨損不能再繼續工作時,其電刷、彈簧和其他零件應保護如下程度:
a.避免使附近不通電金屬零部件帶電;
b.避免帶電零部件易觸及。
13.5電動機應有一定的防潮能力,在電動機絕緣結構中,如漆包線、槽絕緣、綁扎帶(繩)、槽楔等均應當有一定的防潮措施,并應有良好的成型和裝配,以保證電動機繞組具有可靠的絕緣和機械性能。
13.6對于電容電動機,其電容器不應與易觸及的金屬部件相連,如果電容器的外殼是金屬的,則應用附加絕緣將電容器與易觸及的金屬部件隔開。
13.7電動機的載流零部件應是電的良導體,并應具有抗腐蝕能力。
13.8電動機的非金屬功能零部件,例如冷卻用風扇等,應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抗因電起火和抗熱老化變形能力。
14內部布線
14.1電動機的內部布線是指除繞組之外的內部接線,它們必須固定牢固,不允許松散,兩條以上同一走向的導線應捆扎在一起;導線不應放置在有銳角和銳邊的零部件上,并應有效地防止與活動部件接觸。
14.2內部布線必須絕緣良好。
電動機內部布線用引出線必須符合有關引出線標準,其耐熱等級應不低于電動機的絕緣等級。
14.3導線聯接處應套有符合有關標準的絕緣套管,并有可靠的機械固定,以防止由于電動機在正常運行的振動下產生松動而導致危險事故。
14.4被焊接的接頭應給以機械固定,以保證在焊點萬一松動時,導線仍保持在接頭的應有位置上。
14.5當絕緣導線穿過金屬孔時必須有13.3條規定的絕緣子或絕緣套管等物固定的開口處。
15元件
15.1電動機中所使用的元件應符合該元件的有關標準。
電動機用的插頭、插座的額定電壓不低于電動機的最大工作電壓,其額定電流應不小于1.25倍的電動機的額定電流,但對于連續工作不超過3h的電動機,所選用插頭、插座的額定電流值可小于1.25倍,但也不得低于額定電流值。
15.2電動機中的元件應作為電動機的一部分經受本標準規定的試驗。
16連接電流和連接元件的軟線
16.1連接電源和連接元件的軟線必須符合該軟線的有關標準,其額定電壓不應低于電動機的最大工作電壓,其額定載流量應不低于電動機的額定電流值。
16.2除非在電動機的最終使用設備中有消除軟線上可能受到的拉力的措施,或者用來連接元件的軟線不會外露于電動機或最終使用設備,否則應在軟線引出處有絕緣保護層和夾緊裝置,以消除軟線上受到的拉力傳遞到電動機的內部接線上來。
用來夾緊軟線的夾緊裝置應選用絕緣材料制成,若采用金屬材料,則必須有絕緣內襯。
試驗時,將軟線在線夾處斷開,在軟線上掛以表3規定質量的重物,歷時1min。電動機應放置在結構上允許的任意位置,以使夾緊裝置能受到拉力的作用。
試驗后,軟線被夾持部位與夾緊裝置不得有相對位移的現象。
16.3除非電動機的最終使用設備中有防護措施,否則應有防止軟線從電動機的引出線孔口退入電動機內的適當措施,以避免軟線的位移導致危險事故發生。
17外接導線的接線端
17.1除了裝有連接電源的軟線、插頭或插座外,對于電動機上裝有利用螺釘、螺母或類似裝置外接電源導線的接線端子,其夾緊電源導線的螺釘和螺母應符合有關標準規定,它們不應用來固定任何其他零件,但如果在外接電源導線時,電動機的內部導線不會移動,則也可用來夾緊電動機內部導線。
17.2電動機的接線端子應可以連接表4所示的截面的導線。
17.3接線端子應可靠地固定,當夾緊或放松電源導線時,不允許松動,內部導線不應受到應力。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不應小于20章的規定限值。
17.4接線端子應設計和放置得當,當夾緊導線時,在金屬表面之間應有足夠的接觸壓力,不得損傷導線,導線不會滑脫。
當采用接線端子和用螺釘螺母夾緊電源導線時,接線端子應配有O形聯接片或杯型墊圖,以保證導線與接線端有可靠的聯接。
17.1-17.4條是否滿足要求,按如下方法試驗檢查判定。
試驗應按電動機的接線端實際使用狀況進行,裝上必要的螺釘或螺母等零件和一根17.2條規定的截面積的導線,用表5規定扭矩值的2/3的力夾緊和放松10次,應滿足相應的要求,導線不應有明顯的壓痕。
17.5需攻螺紋以安裝接線螺釘的金屬材料,其厚度應不小于1.30mm,且應有兩個以上的全螺紋。
對于未經擠壓的金屬材料,如果其厚度小于1.30mm但不小于螺紋的螺距,則允許在螺孔處擠伸使之有不少于兩個螺紋。
18接地
18.1除有附加絕緣的電動機、額定電壓為42V及以下的電動機或安裝在具有附加絕緣的成套裝置中的電動機外,其他電動機應具有接地裝置。
接地裝置的設計應保證與接地導線具有良好的電連接而不損壞導線和端子,對于電動機中絕緣一旦失效有可能帶電的可觸及金屬零部件應與接地裝置有永久的、可靠的和良好的電連接。
18.2若電動機采用接線端連接接地導線,則此接線端應符合第17章對接線端的要求。接地接線端子的夾緊裝置必須可靠鎖緊,以防意外松動,不用工具不能將其松開。
18.3接地接線端子應置于接線端子附近,如有接線盒時,則應置于接線盒內,但要求在使用過程中不會被卸除。
18.1-18.3條是否符合要求,應通過檢查和按第17章試驗判定。
18.4接地導體和接地端子及其夾緊裝置必須是具有抗腐蝕能力的電的良導體,若為黑色金屬,則應予電鍍或用其他等效措施,防止銹蝕。
18.5接地裝置必須有4.3條規定的接地標志。
19聯接件
19.1電動機中用于電氣或其他用途聯接的螺釘等聯接件應能承受在正常使用中產生的機械應力。
螺釘螺母等零件不應用軟的的或易于蠕變的金屬制造,例如鋅和鋁。
19.2可能由使用者擰動的螺釘應有一定的長度,以保證有可靠的連接。
19.3用于不同零件之間機械連接的螺釘,如果該聯接件是載流的,由此螺釘應可靠鎖定,以防止松動。
用于電氣聯接件的鉚釘,如果這些聯接件在正常使用時易受扭力,則應鎖定,防止松動。
是否符合要求,應進行手工試驗檢查判定。
下列情況被認為有良好鎖定。
a.裝有彈簧墊圈或類似物;
b.對于鉚釘為非圓形釘桿或在鉚接后鉚釘不得轉動的其他方法。
20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
20.1電動機的電氣間隙與電動機的額定電壓、安裝類別和污染等級有關,其限值應符合GB1497的規定,在產品標準中明確。
20.2電動機的爬電距離與電動機的額定電壓、安裝類別和絕緣材料組別等有關。其限值符合GB1497的規定,在產品標準中明確。
21耐熱、阻燃和耐漏電痕跡
注:對于工業和類似用途小功率電動機,如果需要安全認證,則亦應符合本章要求。
21.1用絕緣材料制成的電動機的外部零件(例如非金屬接線盒、冷卻風扇等)和用于安裝載流零件的絕緣材料,如果它們受熱變形會危及電動機的安全,則應具有足夠的耐熱性能。
是否符合要求,應通過如下試驗檢查判定(陶瓷材料的部件可不進行本項試驗)。
21.1.1對于電動機的外部零件(例如接線盒、冷卻風扇等),按(圖2)所示裝置進行球壓試驗。
將試樣水平旋放置,用直徑5mm的鋼球以20N的力壓向該平面,放入烘箱中,烘箱溫度75±2℃。1h后,使鋼球離開試樣,然后浸入水中,在10s內冷卻至接近室溫,此時,試樣上的鋼球壓痕直徑不應大于2mm。
試樣厚度不能小于2.5mm,如樣品厚度小于2.5mm,允許用多層樣品疊成該厚度試驗。
21.1.2用于安裝載流零件的絕緣材料應通過圖2球壓試驗,試驗按21.1.1進行,但烘箱溫度改為125±2℃。
21.2電動機中非金屬材料的部件應具有足夠的耐燃和阻止燃燒擴展能力。
是否符合要求,應通過下述試驗檢查判定。
21.2.1用于安裝接線端或其他用螺釘連接的接頭的絕緣部件,如果所通電流大于0.2A時,若接線端或接頭有松動或其他原因,有可能引起火災危險,因此,對這些部件應按GB5169.6進行試驗,試驗補充規定如下:
對于有人照管工作的電動機(手運控制通斷電及其類似的電動機除外),試驗持續時間為5min;對無人照管工作的電動機,試驗持續時間為3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