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火力發電廠安全性評價(2)

火力發電廠安全性評價(2)

2024-07-18 閱讀 9984

6)過電壓保護裝置和接地裝置。①按規定應裝設防直擊雷保護裝置的建、構筑物,其避雷針(線)的保護范圍及設計和安裝是否滿足安全運行要求;②10kV及其以上主變壓器(含高壓廠用備用變壓器)中性點過電壓保護是否完善;③接地網的接地電阻是否按規定周期進行了測試;④屋外高壓電氣設備的接地引下線和接地網銹蝕情況是否進行過開挖抽檢;⑤主系統、高壓廠用電系統是否存在鐵磁諧振過電壓隱患。

(7)3kV及以上高壓電動機是否存在嚴重缺陷或隱患(發生事故后,無針對性措施,修復投運未超過半年的,按存在嚴重缺陷評價)。

(8)安全設施:①屋內裝設的油量大于l00kg和屋外裝設的油量大于1000kg的高壓電氣設備(均指單臺,含變壓器)是否設有符合規定的貯油(或擋油)和排油設施;②高壓配電室、變壓器室及低壓動力中心防小動物措施是否完善;③高壓帶電部分的固定遮欄尺寸、安全距離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齊全完整、關嚴上鎖;④高壓配電室、變壓器及低壓動力中心是否有漏雨、漏水或煤粉污染等現象。

(9)設備編號及標志。①高壓開關設備(斷路器,隔離開關及接地開關)是否裝設了有雙重編號(調度編號和設備、線路名稱)的編號牌,并且字跡清晰,顏色正確;②主控(合網控、單控、集控)內的控制盤、儀表盤上的控制開關、按鈕、儀表、熔斷器、二次回路壓板的名稱是否齊全清晰;③常設標志牌如屋外架構上的“禁止攀登、高壓危險”,屋內間隔門上的“止步,高壓危險”等標示牌是否齊全清晰。

(10)技術資料。①高壓設備臺賬是否齊全完整;②高壓設備檢修記錄及大修總結是否齊全完整。

4.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

(l)發電機、主變壓器、高壓廠用變壓器(含高壓廠用備用變壓器)母線、斷路器失靈、非全相、500kV電抗器和110kV及以上線路保護裝置的配置是否符合規程規定并能正常投入運行。已運行的保護裝置是否制訂了齊全、完整、符合現場實際的運行規程,運行人員是否掌握。

(2)是否按期編制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年度校驗計劃,是否按規程及校驗計劃對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各元件進行了定期校驗,校驗記錄是否齊全完整。

(3)各元件的保護裝置是否符合國電公司、網、省公司反事故措施的要求。

(4)差動保護向量測試是否符合規定,正確無誤,差電壓是否在正常范圍之內。

(5)故障錄波器、故障順序記錄儀等是否正常投入,工作情況是否良好。

(6)保護盤(柜)上的繼電器、連接片、試驗端子、操作電源熔斷器、端子排等是或符合安全要求(包括名稱、標志是否齊全清晰)。

(7)繼電保護定值變更是否認真執行定值通知單制度,各保護定值與整定單是否相符。

(8)繼電保護機構有無一次系統和廠用系統正常情況、事故情況和檢修情況下的運行方式圖。

(9)繼電保護機構是否根據運行部門編制的各種運行方式圖、編制機變組、主系統及廠用電系統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的整定方案,并且審批手續符合規定,重要設備變更是否及時修訂整定方案。

(10)現場繼電保護定值本(卡片)、繼電保護設備異動、投入和退出以及動作情況的有關記錄是否齊全,內容是否完整。

(11)保護和自動裝置的變更、改進有無設計圖、審批文件和記錄。

(12)現場有無主要設備繼電保護原理接線圖、展開圖和端子排圖,是否符合實際。

(13)需定時測試技術參數的保護如高頻保護等,是否按規定測試,記錄是否齊全、正確、認真。

(14)保護正確動作率是否達到上級要求,在評價期內是否發生過主系統、主要設備原因不明的保護誤動事故。

(15)是否按時填報繼電保護動作統計分析報表。

5.直流系統

(l)蓄電池。①蓄電池端電壓、電解液比重、液位、室溫是否處于正常范圍,是否按規定間隔進行測量,并且數據準確、記錄齊全,兔維護、少維護蓄電池端電壓,少維護蓄電池電解液比重、液位是否定期檢測;②蓄電池極板有無彎曲、脫落、硫化、極柱腐蝕等不正常情況,堿性蓄電池有天爬堿現象;③浮充電運行的蓄電池組浮充電壓或電流調整控制是否適當;④定期進行核對性放電或全容量放電,是否能在規定的終止電壓下分別放出蓄電池額定容量的50%和80%,并按規定進行均衡充電;⑤蓄電池室內電氣設備是否采用防爆型,通風設施是否良好。

(2)直流系統運行方式和工況。①直流母線電壓是否超出正常范圍;②直流系統對地絕緣電阻是否經常保持在0.2兆歐(220系統)和0.1兆歐(110V系統)以上,直流系統是否存在信號回路與控制回路之間相互串聯的缺陷;③現場有無符合實際的直流系統接線圖和網絡圖,并表明正常運行方式,系統接線和運行方式是否合理;④直流系統各級保險定值是否定期校校,滿足選擇性動作要求,現場是否備有各種規格的備用熔件,使用的熔件是否經抽檢合格。

(3)直流系統絕緣監察裝置的測量部分和信號部分是否正常投入,直流母線電壓監測裝置是否正常投入。

(4)硅整流浮充電和定期充電裝置性能是否完善,是否存在嚴重缺陷。

(5)事故照明及自動切換裝置功能是否正常。

(6)直流系統其他反事故措施是否落實。

6.電纜及電纜用構筑物(含熱控電纜)的狀況

(1)2kV以上電力電纜是否按規定周期進行直流耐壓和泄漏電流試驗,橡膠電纜是否按規定進行絕緣電阻測量。

(2)1kV以下動力電纜是否按規定周期搖測絕緣電阻。

(3)是否按規定周期對電線進行巡查,并做完整記錄。

(4)設備增容后電纜最大負荷是否超過電纜設計及環境溫度、土壤熱阻、多根電纜并行等系數后的允許載流量。

(5)電纜隧道、電纜溝堵漏及排水設施是否完好,不積水、油、灰、粉及雜物。

(6)電纜夾層、電纜隧道照明是否齊全良好,高度低于2.5m的夾層隧道是否采用安全電壓供電。

(7)控制室(包括主控、網控、單控、集控)的電纜夾層通向汽機房、鍋爐房、電纜豎井(含豎井內部)、儀表盤、控制室的電纜孔洞,是否封堵嚴密,符合要求。

(8)電線主隧道及架空電線主通道分段阻燃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9)特別重要的電纜(如蓄電池引至直流母線的電纜,直流潤滑油泵、密封油泵電纜等),是否采取了耐火隔離措施或更換阻燃電纜。

(10)電纜敷設是否符合規程要求。

(11)電纜清冊是否齊全完整,注冊內容是否有每根電纜的編號、起止點、型式、電壓、蕊數、長度等。

(12)電纜防火阻燃措施設計安裝圖是否齊全。

7.通信設備狀況

(1)微波塔防雷措施是否符合規定。

(2)通信機房內所有設備金屬外殼、金屬構件是否有良好接地,接地電阻是否符合規定。

(3)通信備用電源設備如蓄電池、電動或汽(柴)油發電機、逆變器等,技術狀況是否良好。

(4)備用電源自投裝置是否良好。

(5)通信電纜及架空明線路終端保安裝置是否齊全,并符合要求。

(6)通信電纜每個氣閉段氣壓是否保持在規定范圍內,充氣泵是否完好。

(7)通信系統、設備的圖紙資料、測試記錄及運行日志是否項目完整、記錄齊全。

(8)電氣其他。

(四)熱工設備安全性評件

1.鍋爐部分

(l)熱工保護及自動裝置。①400t/h及以上鍋爐燃燒室安全監控裝置是否正常投入,并動作于停爐;200t/h以上不足400t/h的鍋爐簡易滅火保護是否正常投入,并動作于停爐。各種容量鍋爐火焰檢測裝置是否正??煽?②汽包爐的缺滿水保護、直流爐的斷水(流量低)保護是否正常投入,并動作于停爐;③給水自動調節裝置和主汽溫、再熱汽溫、燃燒自動調節裝置是否投入,性能良好;④評價期內主要熱工保護和自動裝置是否存在原因不明的誤動、拒動引起機組跳閘或造成其他后果的隱患。⑤燃燒及制粉系統(吸、送、排、磨)聯鎖裝置是否正常投入。

(2)監測報警裝置及主要儀表。①遠傳水位表設計、安裝、運行是否符合規定;②控制室是否裝有直接監視火焰的反光鏡或工業電視;③下列溫度表是否正常投入,測點數和位置是否滿足要求,指示值同相關儀表指示的對應關系是否正常:過熱器出口,再熱器進、出口,減溫器前、后,給水,汽包壁(內外、上下),再熱器入口煙氣,排煙,過熱器、再熱器管壁,燃油爐爐前燃油,直流爐中間點及水冷壁出口聯箱工質,磨煤機出口風粉混合物,煤粉倉;④下列壓力表是否全部投入,指示值同相關儀表的對應關系是否正常:汽包,給水調節閥前、后,過熱器和再熱器進出口,直流爐啟動分離器和一次汽水系統截斷閥前,燃油爐供油、回油,強制循環鍋爐爐水循環泵進出口壓差,各類爐安全門控制用壓縮空氣氣源,各安全門門前壓力表,燃燒室壓力表(包括未裝滅火保護的大量程帶報警的燃燒室壓力表);⑤下列流量表是否全部投入,指示值同相關儀表指示值的對應關系是否正常:主蒸汽、給水、減溫水;

下列報警裝置是否正常投入運行:主蒸汽壓力高、低,主蒸汽溫度高、低,再熱蒸汽壓力高、低,直流爐中間點壓力高、低,直流爐中間點溫度高、低,汽包水位高、低,給水壓力高、低,燃燒室壓力高、低,停爐保護動作,燃燒中斷,燃油壓力低,過熱器壁溫高,再熱器壁溫高,汽包壁溫差大,安全門動作,磨煤機出口風粉混合物溫度高,熱工保護電源消失。

2.汽機部分

(l)主要熱工保護和自動裝置。①200MW及以上機組汽輪機監測保護裝置(TSI)是否全功能投入并動作于掉閘,中小型機組軸向位移保護裝置和超速保護裝置是否正常投入,并動作于掉閘;②低油壓保護是否正常投入,并按規定定期試驗;③低真空保護是否正常投入,并按規定進行定期試驗;④軸封壓力自動調節裝置是否投入。⑤高壓加熱器水位保護是否正常投入,并按規定進行定期試驗;⑤除氧器水位、壓力調整和高水位自動放水裝置是否投入運行,并按規定進行定期試驗。

(2)主要聯鎖、聯動裝置。①潤滑油壓低啟動交直流潤滑油泵的聯鎖是否正常投入,定期試驗,電源連接是否合理可靠;②密封油壓力低啟動備用交直流密封油泵的聯鎖是否正常投入,電源連接是否合理可靠;③密封油箱自動補油、排油裝置是否正常投入。④其他輔機聯鎖、自投裝置是否全部投入。

(3)監測報警裝置及主要儀表。①下列報警裝置是否正常投入運行:軸承(含推力軸承)溫度高,潤滑油壓力低,主油箱油位低,密封油壓低,脹差大,主蒸汽、再熱蒸汽溫度高、低,發電機內冷水壓力低,真空低,凝汽器水位高,高壓加熱器水位高,軸承振動及軸振動大;②下列儀表是否全部投入,指示及對應關系是否正常,并定期校驗:軸向位移,相對膨脹、汽缸膨脹表,轉速表,晃度表,軸振及軸承振動表,主軸承溫度表,推力瓦塊溫度表,潤滑油壓表,潤滑油溫度表,汽缸上、下缸內外壁溫度表,凝汽器水位表,真空表,除氧器水位表,主油箱油位計,主蒸汽、再熱蒸汽溫度表,壓力表,監視段壓力表,排汽溫度表,調速系統油壓表。

3.電氣部分狀況

(l)水內冷發電機斷水保護是否正常投入,并且功能正常,定期校驗。

(2)雙水內冷機組漏水檢測裝置是否正常投入運行,并且定期校驗。

(3)1MVA及以上油浸變壓器和500kVA及以上的廠用變壓器帶遠方信號的溫度計是否正常投入,功能正常,定期試驗。

(4)8000kVA及以上的變壓器的遠距離測溫裝置是否正常投入,并且功能正常,定期試驗。

(5)下列壓力表是否投入,測點位置是否滿足要求,指示值同相關儀表的對應關系是否正常:發電機氫氣、氫側及空側密封油、氫氣冷卻器冷卻水、水冷發電機冷卻水。

(6)下列溫度表是否投入,測點數和位置是否滿足要求,指示值同相關儀表的對應關系是否正常:發電機定子繞組和鐵芯、定子冷卻水出水、轉子冷卻水出水、發電機進出口氫氣或空氣、氫或空氣冷卻器進出口冷卻水。

(7)下列非電氣測量儀表是否投入,安裝是否符合要求,指示值是否正常:發電機氫氣純度,水冷發電機冷卻水導電度,定、轉子冷卻水流量。

4.熱工其他狀況

(l)熱工電源系統各級小開關和熔斷體定值配合是否合理,有無定值一覽表或圖。

(2)熱工用UPS電源裝置功能是否正常。

(3)故障順序記錄儀是否投入,功能正常。

(4)熱工盤(柜)上的電源小開關、熔斷器、連接片、端子排的名稱、標號是否齊全并符合安全運行要求。

(5)計算機室溫度、濕度、防塵等是否符合規定。

(6)熱工電源操作及保護、自動、信號壓板的投、退等有無操作管理制度。

(7)防寒防凍是否存在嚴重隱患。

(8)熱工保護投入率是否達到100%。

(9)熱工自動裝置投入率是否達到80%。

(10)熱工儀表校驗率是否達到主管單位下達的指標。

(11)熱工儀表校前合格率是否達到上級下達的指標。

(12)設備臺賬、檢修技術資料、規章制度是否齊全完整。

(五)電站化學設備安全性評價

篇2: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的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電力安全監督管理,規范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以下簡稱并網安評)行為,保障發電機組安全可靠并網運行,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根據《電力監管條例》、《電網運行規則(試行)》,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并網運行的單機容量50兆瓦及以上的水電機組(含抽水蓄能機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100兆瓦及以上的火電機組,核電機組,500千瓦及以上的風力發電機組。其它并網運行的發電機組參照執行。

第三條新建、改建和擴建發電機組在進入商業運營前應當通過并網安評。已投入運行的并網發電機組應當定期進行并網安評,周期一般不超過5年。

第四條并網安評工作的主要程序如下:

(一)電力監管機構編制轄區內并網安評工作計劃;

(二)發電企業在自查、自評滿足評價標準的基礎上,提出并網安評申請;

(三)發電企業自主選擇具有相應資質并符合規定要求的安全評價中介機構(以下簡稱中介機構);

(四)電力監管機構審核中介機構派出的并網安評人員資格;

(五)并網安評人員進行現場查評,中價機構提出并網安評報告;

(六)電力監管機構組織評審并網安評報告,公布并網安評結論。

第五條并網安評主要內容應當包括:

(一)涉網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二)電氣主接線系統及廠、站用電系統;

(三)發電機組勵磁、調速系統;

(四)發電機組自動發電控制、自動電壓控制、一次調頻功能;

(五)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電力通信、直流系統;

(六)二次系統安全防護;

(七)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有直接影響的電廠其它設備及系統。

第六條并網安評應當堅持“誰評價、誰負責”、“誰評審、誰負責”和“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做到科學、公正、客觀。

第七條電力監管機構按照并網發電機組的電力調度關系,負責組織轄區內并網發電機組的并網安評工作,并履行以下監督管理職責:

(一)組織制定并網安評的相關管理辦法和標準;

(二)審查并公布符合并網安評要求的中介機構名單;

(三)監督中介機構的并網安評工作,協調解決并網安評中的問題;

(四)監督、檢查發電企業的并網安評工作。

第八條發電企業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按照并網安評標準進行自查、自評和整改工作;

(二)按有關規定向電力監管機構提交并網安評申請;

(三)選擇符合要求的中介機構開展并網安評;

(四)協助、配合并網安評工作;

(五)對并網安評中查出的問題,按要求整改,并將整改情況報電力監管機構。

第九條電力調度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配合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參加電力監管機構組織的并網安評活動;

(二)督促調度范圍內并網發電廠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三)執行電力監管機構有關發電機組并網安評的決定。

第十條中介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進行并網安評工作:

(一)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在規定范圍內開展并網安評活動;

(二)選聘業務素質滿足要求的專家參加并網安評工作;

(三)并網安評工作應當做到獨立、公正、客觀、真實、準確,對并網安評報告承擔相應責任;

(四)按照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和標準收取費用;

(五)并網安評業務接受電力監管機構的監管。

第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并網安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可向電力監管機構投訴或者舉報。

第十二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的,電力監管機構依據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第十三條區域電監局可根據本辦法,組織本區域內有關城市電監辦制定本區域的并網安評管理實施細則和中介機構的監管辦法,并報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備案。

第十四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篇3: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電力安全監督管理,規范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以下簡稱并網安評)行為,保障發電機組安全可靠并網運行,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根據《電力監管條例》、《電網運行規則(試行))),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并網運行的單機容量50兆瓦及以上的水電機組(含抽水蓄能機組)、燃氣一蒸汽聯合循環機組,100兆瓦及以上的火電機組,核電機組,500千瓦及以上的風力發電機組。其它并網運行的發電機組參照執行。

第三條新建、改建和擴建發電機組在進入商業運營前應當通過并網安評。已投入運行的并網發電機組應當定期進行并網安評,周期一般不超過5年。

第四條并網安評工作的主要程序如下:

(一)電力監管機構編制轄區內并網安評工作計劃;

(二)發電企業在自查、自評滿足評價標準的基礎上,提出并網安評申請;

(三)發電企業自主選擇具有相應資質并符合規定要求的安全評價中介機構(以下簡稱中介機構);

(四)電力監管機構審核中介機構派出的并網安評人員資格;

(五)并網安評人員進行現場查評,中介機構提出并網安評報告;

(六)電力監管機構組織評審并網安評報告,公布并網安評結論。

第五條并網安評主要內容應當包括

(一)涉網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二)電氣主接線系統及廠、站用電系統;

(三)發電機組勵磁、調速系統;

(四)發電機組自動發電控制、自動電壓控制、一次調頻功育琶;

(五)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電力通信、直流系統;

(六)二次系統安全防護;

(七)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有直接影響的電廠其它設備及系統。

第六條并網安評應當堅持“誰評價、誰負責”、“誰評、公審、誰負責”和“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做到科學正、客觀。

第七條電力監管機構按照并網發電機組的電力調度關系,監督負責組織轄區內并網發電機組的并網安評工作,并履行以下管理職責

(一)組織制定并網安評的相關管理辦法和標準;

(二)審查并公布符合并網安評要求的中介機構名單;

(三)監督中介機構的并網安評工作,協調解決并網安評中的問題;

(四)監督、檢查發電企業的并網安評工作。

第八條發電企業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按照并網安評標準進行自查、自評和整改工作;

(二)按有關規定向電力監管機構提交并網安評申請;

(三)選擇符合要求的中介機構開展并網安評;

(四)協助、配合并網安評工作;

(五)對并網安評中查出的問題,按要求整改,并將整改情況報電力監管機構。

第九條電力調度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配合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參加電力監管機構組織的并網安評活動;

(二)督促調度范圍內并網發電廠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三)執行電力監管機構有關發電機組并網安評的決定。

第十條中介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進行并網安評工作:

(一)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在規定范圍內開展并網安評活動;

(二)選聘業務素質滿足要求的專家參加并網安評工作;

(三)并網安評工作應當做到獨立、公正、客觀、真實、準確,對并網安評報告承擔相應責任;

(四)按照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和標準收取費用;

(五)并網安評業務接受電力監管機構的監管。

第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并網安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可向電力監管機構投訴或者舉報。

第十二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的,電力監管機構依據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第十三條區域電監局可根據本辦法,組織本區域內有關城市電監辦制定本區域的并網安評管理實施細則和中介機構的監管辦法,并報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備案。

第十四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