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發電廠安全性評價(3)
1.水處理設備技術狀況
(1)除鹽水系統水處理設備是否完好,如:是否存在出水質量達不到要求,設備系統腐蝕,閥門及操動機構失靈等。
(2)軟化水系統水處理設備是否完好。
(3)凝縮水系統水處理設備是否完好。
(4)冷卻水系統水處理設備是否完好。
(5)在線監測儀表是否投入,并按規定進行定期校驗,并且功能正常。
(6)設備、閥門編號(含開關方向),管道涂色及流向標志是否齊全明晰。
2.水、汽質量指標
(l)軟化水單項平均合格率是否符合規程規定。
(2)除鹽水單項平均合格率是否符合規程規定。
(3)蒸發器二次汽單項平均合格率是否符合規程規定。
(4)除氧器出水單項平均合格率是否符合規程規定。
(5)凝結水單項平均合格率是否符合規程規定。
(6)爐水單項平均合格率是否符合規程規定。
(7)主蒸汽單項平均合格率是否符合規程規定。
(8)循環水單項平均合格率是否符合規程規定。
(9)化學運行記錄、定期分析和試驗報告審核、處理制度是否健全,并認真落實。
3.制氫設備
(1)氫、氧壓力調整器運行工況是否正常,有無卡澀現象。
(2)氫、氧壓力調整器高低液位報警裝置、遠方液位計、電解槽出口氫母管氫中含氧量在線監測儀表是否安裝齊備,正常投入運行。
(3)儲氫罐鋼材是否符合規程要求,焊縫檢驗是否合格。
(4)制氫室及儲氫間屋頂排氫設施是否完善,室內通風換氣次數是否符合規定。
(5)安全閥、壓力表、遠方液位計是否每年進行校驗,氫氣質量監測及分析儀表是否按制造廠規定進行定期校驗。
(6)制氫設備是否按期進行大、小修,是否存在嚴重威脅安全的缺陷。
(7)是否按規定對氫氣純度、濕度進行定期、定時化驗。
(8)制氫站值班人員是否經過專業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
(9)電解室內安裝的電氣設備、帶電源儀表是否采用防爆型。
(10)電解室值班人員是否穿用防靜電工作服。
4.化學其他
(1)下列化學在線監測儀表是否正常投入,指示正常并按規定進行定期校驗;pH表、溶氧表、電導率表、鈉表、硅表、磷表、氫表、聯氨表。
(2)機爐設備大修時,對規定部位和項目檢查、檢測是否齊全,“熱力設備檢修檢查表”填寫是否完整無誤。
(3)評價期內停(備)用熱力設備是否按《火力發電廠停(備)用熱力設備防銹蝕導則》的規定采取防銹蝕措施。
(4)進廠酸、堿及其他化工產品鑒別、校驗制度是否完善和落實。
(六)燃煤貯運系統安全性評價
1.運煤皮帶系統
(l)停運皮帶上、皮帶間和皮帶棧橋地面有無積煤,電纜橋架上有無積粉,有無定期清掃制度。
(2)消防水系統壓力能否保證最不利點消火栓水槍充實水柱長度不小于10m,并經試驗證實。
(3)斷皮帶、撕皮帶或刮板機斷鏈故障是否頻發,對策是否落實。
(4)皮帶電動機及傳動裝置故障是否頻發,對策是否落實。
(5)皮帶粘煤、跑偏或刮煤機漂鏈是否頻發,對策是否落實。
(6)振動或滾動等煤篩、除鐵裝置、木塊分離裝置是否正常投入,并且功能良好,皮帶兩側防護欄桿是否齊全完好。
(7)事故拉線開關或沿皮帶重要工作地點的事故按鈕是否靈活可靠。
(8)碎煤機是否存在不能經常可靠工作的缺陷。
(9)零米以下皮帶間地面有無積水,排水設施是否工作正常可靠。
(10)輸煤集控系統是否正常投入。
2.卸煤及貯煤系統
(1)翻車機系統(從重車牽引至空車就位空車線的工作流程的全部設備):①有無威脅安全運行的重大設備缺陷;③自動、保護和閉鎖裝置工作是否可靠;③聲、光信號、報警裝置工作是否可靠。
(2)螺旋卸煤機:①是否存在不能經常可靠工作的缺陷;③制動及閉鎖裝置工作是否可靠。
(3)龍門抓煤機和橋型抓煤機:①是否存在不能經常可靠工作的缺陷(如制動失靈、不可靠等);②大車、小車行程限制器工作是否可靠,阻進器是否良好;③機械室窗戶有無護欄,小車門閉鎖是否可靠;④防風措施是否落實可靠。
(4)斗輪機是否存在不能經常可靠工作的缺陷。
(5)推煤機是否存在不能經常可靠工作的缺陷。
(6)葉輪給煤機、扒煤機是否存在不能經常可靠工作的缺陷。
(7)鐵路卸煤站臺:①機車進、出調度規程或聯系制度是否健全;③調車信號、通信和閉鎖裝置是否良好;③站臺(卸煤溝)進、出煤車音響信號是否良好。
(8)儲煤場及筒倉:①儲煤場排水、防洪設施是否完善,是否有嚴重積水問題;②筒倉犁煤、給煤機械設備有無嚴重威脅安全的缺陷;③筒倉測溫、煙氣報警、滅火裝置、頂部安全防爆裝置等是否完好,筒倉內有無自燃現象。
(七)燃油貯運系統安全性評價
1.卸油棧臺
(1)油槽車進出站調度規程或聯系制度是否健全。
(2)調車信號、通信和閉鎖裝置是否良好。
(3)站臺進出油槽車的聲光信號是否良好。
(4)站臺地面是否有積油和油污。
2.油泵房狀況
(l)室內電氣設備是否選用合格產品并符合爆炸危險場所的防爆等級。
(2)室內通風是否良好。
(3)油泵有無危及安全運行的重要缺陷。
(4)備用設備自投裝置有無重要缺陷。
(5)加熱器有無危及安全運行的嚴重缺陷。
(6)泵房地面及溝道有無積油及油污。
3.油區狀況
(l)油區進出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善。
(2)油區動火工作票制度是否健全完善,是否嚴格執行。
(3)油罐間、油罐同建、構筑物間防火距離是否符合有關規定。
(4)油罐區消防系統及油罐冷卻水系統是否完善,并且處于良好備用狀態。
(5)儲油罐安全附件(如呼吸閥、安全閥、阻火器等)是否符合規定。
(6)儲油罐本體或基礎有無重要缺陷(含漏泄)。
(7)油區防雷設施及防靜電設施是否良好(含接地電阻是否合格)。
(8)油罐油溫控制是否符合規定。
4.輸、供油管線(道)及伴熱系統
(l)管道及閥門是否存在威脅安全運行的嚴重缺陷。
(2)伴熱系統是否存在威脅安全運行的重要缺陷。
(3)管道、閥門是否漏泄。
(4)管道涂色和(或)色環、介質名稱及流向標志是否齊全清晰。
(5)閥門編號及開關方向標志是否齊全清晰。
5.燃油其他
如是否配備適量防火花操作和檢修工具。
二、勞動安全和作業環境評價
(一)勞動安全
1.電氣安全
(l)電氣安全用具如絕緣操作桿、絕緣手套、絕緣鞋、驗電器、攜帶型接地線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手持電動工具(如電鉆、電砂輪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3)移動式電動機具(如抽水泵、砂輪鋸、空壓機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4)有無手持電動工具及移動式電動機具安裝漏電保護器的具體規定,是否嚴格執行。
(5)動力、照明配電箱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6)生產及非生產用電機、電器等應接零或接地的部分是否已有可靠的保護接零或接地。
(7)施工現場臨時電源敷設有無管理制度,現場臨時電源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8)電氣工作人員是否普遍掌握觸電急救及心肺復蘇法。
2.高處作業安全
(l)安全帶:①安全帶(在用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②安全帶存放、保管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腳扣及升降板:①腳扣及升降板(在用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②腳扣存放、保管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3)腳手架:①腳手架組件(木質或金屬腳手桿(管)、腳手板、連接卡具、吊架等在用品)及安全網是否符合安全要求;②現場搭設的腳手架和安全網是否符合安全要求;③現場搭設的腳手架組件和安全網的存放、保管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4)移動梯臺(含梯子、高凳等):①移動梯臺(在用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②移動梯臺存放、保管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5)安全帽及個人防護用品:①安全帽形狀、材料、現狀是否符合安全要求;②個人防護用品發放、使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6)架子工是否經過專門訓練和考試,持有合格證,并按期進行復試。
3.起重作業安全
(l)各式起重機(門式、橋式起重機,汽車、履帶和其他流動式起重機,斗臂車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各式電動葫蘆、電動卷揚機、垂直升降機(載物)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篇2: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的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電力安全監督管理,規范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以下簡稱并網安評)行為,保障發電機組安全可靠并網運行,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根據《電力監管條例》、《電網運行規則(試行)》,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并網運行的單機容量50兆瓦及以上的水電機組(含抽水蓄能機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100兆瓦及以上的火電機組,核電機組,500千瓦及以上的風力發電機組。其它并網運行的發電機組參照執行。
第三條新建、改建和擴建發電機組在進入商業運營前應當通過并網安評。已投入運行的并網發電機組應當定期進行并網安評,周期一般不超過5年。
第四條并網安評工作的主要程序如下:
(一)電力監管機構編制轄區內并網安評工作計劃;
(二)發電企業在自查、自評滿足評價標準的基礎上,提出并網安評申請;
(三)發電企業自主選擇具有相應資質并符合規定要求的安全評價中介機構(以下簡稱中介機構);
(四)電力監管機構審核中介機構派出的并網安評人員資格;
(五)并網安評人員進行現場查評,中價機構提出并網安評報告;
(六)電力監管機構組織評審并網安評報告,公布并網安評結論。
第五條并網安評主要內容應當包括:
(一)涉網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二)電氣主接線系統及廠、站用電系統;
(三)發電機組勵磁、調速系統;
(四)發電機組自動發電控制、自動電壓控制、一次調頻功能;
(五)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電力通信、直流系統;
(六)二次系統安全防護;
(七)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有直接影響的電廠其它設備及系統。
第六條并網安評應當堅持“誰評價、誰負責”、“誰評審、誰負責”和“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做到科學、公正、客觀。
第七條電力監管機構按照并網發電機組的電力調度關系,負責組織轄區內并網發電機組的并網安評工作,并履行以下監督管理職責:
(一)組織制定并網安評的相關管理辦法和標準;
(二)審查并公布符合并網安評要求的中介機構名單;
(三)監督中介機構的并網安評工作,協調解決并網安評中的問題;
(四)監督、檢查發電企業的并網安評工作。
第八條發電企業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按照并網安評標準進行自查、自評和整改工作;
(二)按有關規定向電力監管機構提交并網安評申請;
(三)選擇符合要求的中介機構開展并網安評;
(四)協助、配合并網安評工作;
(五)對并網安評中查出的問題,按要求整改,并將整改情況報電力監管機構。
第九條電力調度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配合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參加電力監管機構組織的并網安評活動;
(二)督促調度范圍內并網發電廠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三)執行電力監管機構有關發電機組并網安評的決定。
第十條中介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進行并網安評工作:
(一)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在規定范圍內開展并網安評活動;
(二)選聘業務素質滿足要求的專家參加并網安評工作;
(三)并網安評工作應當做到獨立、公正、客觀、真實、準確,對并網安評報告承擔相應責任;
(四)按照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和標準收取費用;
(五)并網安評業務接受電力監管機構的監管。
第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并網安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可向電力監管機構投訴或者舉報。
第十二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的,電力監管機構依據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第十三條區域電監局可根據本辦法,組織本區域內有關城市電監辦制定本區域的并網安評管理實施細則和中介機構的監管辦法,并報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備案。
第十四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篇3: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電力安全監督管理,規范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以下簡稱并網安評)行為,保障發電機組安全可靠并網運行,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根據《電力監管條例》、《電網運行規則(試行))),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并網運行的單機容量50兆瓦及以上的水電機組(含抽水蓄能機組)、燃氣一蒸汽聯合循環機組,100兆瓦及以上的火電機組,核電機組,500千瓦及以上的風力發電機組。其它并網運行的發電機組參照執行。
第三條新建、改建和擴建發電機組在進入商業運營前應當通過并網安評。已投入運行的并網發電機組應當定期進行并網安評,周期一般不超過5年。
第四條并網安評工作的主要程序如下:
(一)電力監管機構編制轄區內并網安評工作計劃;
(二)發電企業在自查、自評滿足評價標準的基礎上,提出并網安評申請;
(三)發電企業自主選擇具有相應資質并符合規定要求的安全評價中介機構(以下簡稱中介機構);
(四)電力監管機構審核中介機構派出的并網安評人員資格;
(五)并網安評人員進行現場查評,中介機構提出并網安評報告;
(六)電力監管機構組織評審并網安評報告,公布并網安評結論。
第五條并網安評主要內容應當包括
(一)涉網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二)電氣主接線系統及廠、站用電系統;
(三)發電機組勵磁、調速系統;
(四)發電機組自動發電控制、自動電壓控制、一次調頻功育琶;
(五)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電力通信、直流系統;
(六)二次系統安全防護;
(七)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有直接影響的電廠其它設備及系統。
第六條并網安評應當堅持“誰評價、誰負責”、“誰評、公審、誰負責”和“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做到科學正、客觀。
第七條電力監管機構按照并網發電機組的電力調度關系,監督負責組織轄區內并網發電機組的并網安評工作,并履行以下管理職責
(一)組織制定并網安評的相關管理辦法和標準;
(二)審查并公布符合并網安評要求的中介機構名單;
(三)監督中介機構的并網安評工作,協調解決并網安評中的問題;
(四)監督、檢查發電企業的并網安評工作。
第八條發電企業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按照并網安評標準進行自查、自評和整改工作;
(二)按有關規定向電力監管機構提交并網安評申請;
(三)選擇符合要求的中介機構開展并網安評;
(四)協助、配合并網安評工作;
(五)對并網安評中查出的問題,按要求整改,并將整改情況報電力監管機構。
第九條電力調度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配合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參加電力監管機構組織的并網安評活動;
(二)督促調度范圍內并網發電廠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三)執行電力監管機構有關發電機組并網安評的決定。
第十條中介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進行并網安評工作:
(一)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在規定范圍內開展并網安評活動;
(二)選聘業務素質滿足要求的專家參加并網安評工作;
(三)并網安評工作應當做到獨立、公正、客觀、真實、準確,對并網安評報告承擔相應責任;
(四)按照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和標準收取費用;
(五)并網安評業務接受電力監管機構的監管。
第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并網安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可向電力監管機構投訴或者舉報。
第十二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的,電力監管機構依據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第十三條區域電監局可根據本辦法,組織本區域內有關城市電監辦制定本區域的并網安評管理實施細則和中介機構的監管辦法,并報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備案。
第十四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