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火力發電廠安全性評價(5)

火力發電廠安全性評價(5)

2024-07-18 閱讀 9323

(5)有無“兩票”合格率評價制度,是否嚴格執行,合格率評價是否符合標準要求,發現問題能否及時提出改進措施,有無記載可查,每月是否對“兩票”執行情況進行一次統計。

(6)有無“兩票三制”現場執行情況全過程檢查制度,并有檢查紀錄,且能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及時整改。評價期內,是否發生過違反“兩票三制”造成的事故,或發生過強行解除閉鎖裝置發生的誤操作事故。

(7)缺陷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缺陷通知填寫、傳遞是否及時,缺陷能否及時處理。

(五)安全培訓與考核

(1)新工人(包括大專畢業生)是否全部經過三級安全教育,考試合格,檔案、記錄是否齊全。實習生進入現場前是否全部經過安全教育和安全規程考試。

(2)新值班人員(含調換新崗位人員)獨立值班前是否考試合格,批準獨立值班檔案是否齊全。

(3)特種作業人員是否經過專門培訓,考試合格,持有合格證,培訓和考試檔案記錄是否齊全。

(4)是否按時編制本年度培訓計劃(包括安全教育),并能貫徹落實,有執行情況記錄。

(5)一季度內是否完成生產干部、工人《電業安全工作規程》學習和考試。

(6)是否做到每年進行一次現場運行、檢修規程制度的復習考試。

(六)安全例行工作

(l)班組能否堅持每周一次的安全日活動,內容是否充實,并能結合本班組具體情況,提出改進工作的措施和吸取本單位、兄弟單位事故教訓,記錄是否齊全,參加安全活動的人員是否簽名確認,二級單位領導每月是否簽字。

(2)車間主要領導干部是否能定期參加班組安全活動,建立聯系點,并有記錄。

(3)評價或內廠長、生產副廠長、總工程師是否按時組織每年春、秋季安全大檢查,是否做到有計劃、有總結、有整改措施,有考評、有實效。

(4)廠、車間安全第一責任者是否每月主持一次安全分析會,及時研究解決安全生產中的問題,記錄齊全。

(5)廠主要領導是否按規定進行夜間查崗,記錄齊全,解決實際問題。

(七)反事故措施計劃和安全技術措施計劃

(l)是否按時制訂和上報反事故措施計劃和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內容重點突出,無重要疏漏,資金、人力、執行負責人、執行期限是否明確、落實,安全技術措施計劃資金是否按規定提取,并由安監部門掌握使用。

(2)主管生產的副廠長或總工程師是否及時組織各有關部門對反事故措施計劃和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完成情況有文字記錄,對未能按時完成的項目能及時采取對策(可結合季度安全分析會進行)。

(3)年末反事故措施計劃和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完成率是否分別達到85%和95%。

(八)基礎資料

(1)生產設備和系統管轄范圍是否劃分明確,無管理空白點,有正式書面依據。

(2)運行班組是否建立以下有關安全生產的記錄簿:運行日志、設備缺陷記錄、設備異動記錄、檢修工作票登記、臨時接地線使用登記(電氣運行)、不安全情況記錄、安全活動記錄、生產培訓考核記錄、事故預想記錄、設備定期輪換試驗記錄、系統圖冊。記錄內容是否完整、準確、及時,圖冊是否符合設備系統實際情況。

(3)撿修班組是否建立以下有關安全生產的記錄簿:設備缺陷記錄、設備臺賬、設備系統圖、主要設備裝配圖、檢修技術記錄、不安全情況記錄、安全日活動記錄、生產培訓考核記錄、保護和自動裝置定期試驗記錄。

(4)廠主管生產的領導人是否每年重新審定一次電氣和熱機工作票簽發人名單,車間是否每年重新審定工作負責人和工作許可人名單,并及時進行調整。上述人員名單(包括調整人員名單)是否書面公布、印發各有關崗位。

(九)承包工作的要全管理

(l)企業對發、承包工程是否訂有安全管理制度,并明確歸口管理單位及其職責。

(2)各種承包合同中,有無明確安全要求和質量標準,以及發包方和承包方對安全應負的責任。

(3)所有承包工程合同副本是否送交安監部門,由安監部門對承包工程的安全管理進行監督。違反合同及有關規程規定者,安監部門是否有權停止其工作,并進行經濟處罰。

(十)事故調查及安全信息反饋

(l)發生事故和障礙及嚴重未遂事故后的處理、匯報、原始記錄的填寫、事故現場的保護、事故記錄的保存有無明確規定,并能貫徹落實。

(2)發生設備損壞事故和人身傷亡事故,有無可供分析用的事故錄波圖、計算機事故追憶資料、故障部分照片。有錄像設備的單位是否同時錄像,事故照片及事故錄像是否按檔案管理標準要求歸檔。

(3)事故發生后能否按照《電業生產事故調查規程》規定組織調查,并做到“三不放過”,事故報告填寫內容是否符合《電業生產事故調查規程》的要求。

(4)是否定期(一般應每月)編發一期安全簡報,及時通報本單位安全情況,總結事故教訓,表揚好人好事。

(5)能否及時轉發上級事故通報、快報,安全情況通報等,并能結合本單位情況具體貫徹。

(十一)安全工作獎懲

(l)生產單位的各種獎勵制度及評選先進辦法或獎金分配原則是否體現安全第一的方針,把安全生產作為評獎的首要條件。

(2)生產單位是否設立了安全長周期獎、安全生產特殊貢獻獎、安全競賽獎、千次操作無差錯獎。獎金來源及安全教育、安全活動經費,應得到保證,并由安監部門掌握使用。

(3)各項事故罰款是否能用于安全獎勵或加強安全生產的措施費用,并由安監部門安排使用。

(4)對工作失職造成事故、嚴重未遂事故和習慣性違章,有無明確的處罰規定,并對在評價期內發生的事故能貫徹施行。

(十二)現代安全管理

(1)是否設立了安全教育展覽室。

(2)是否配備了電子計算機,實現電子計算機統計分析事故,并向上級主管部門報送事故卡片、月報軟盤或電子信箱傳遞。

(3)在安全檢查、專業性安全檢查中是否使用安全撿查表或安全評價表,根據檢查表開展檢查工作。

(4)是否積極開展電化教育。有錄像設備的單位是否拍攝了安全教育片、事故錄像片;有閉路電視的單位,節目內容是否有安全生產動態報道、安全宣傳教育內容等。

(5)是否應用概率論及數理統計分析事故規律,確立安全目標值等,并取得成績。

(6)是否開展“事故樹分析”或“事件樹分析”,并取得成績。

(7)是否運用人機工程學原理改善設備、設施、環境及操作,在改善安全生產和勞動條件方面取得成績。

(8)是否把安全行為科學與安全心理學基本原理應用于安全管理實踐,并取得成績。

篇2: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的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電力安全監督管理,規范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以下簡稱并網安評)行為,保障發電機組安全可靠并網運行,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根據《電力監管條例》、《電網運行規則(試行)》,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并網運行的單機容量50兆瓦及以上的水電機組(含抽水蓄能機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100兆瓦及以上的火電機組,核電機組,500千瓦及以上的風力發電機組。其它并網運行的發電機組參照執行。

第三條新建、改建和擴建發電機組在進入商業運營前應當通過并網安評。已投入運行的并網發電機組應當定期進行并網安評,周期一般不超過5年。

第四條并網安評工作的主要程序如下:

(一)電力監管機構編制轄區內并網安評工作計劃;

(二)發電企業在自查、自評滿足評價標準的基礎上,提出并網安評申請;

(三)發電企業自主選擇具有相應資質并符合規定要求的安全評價中介機構(以下簡稱中介機構);

(四)電力監管機構審核中介機構派出的并網安評人員資格;

(五)并網安評人員進行現場查評,中價機構提出并網安評報告;

(六)電力監管機構組織評審并網安評報告,公布并網安評結論。

第五條并網安評主要內容應當包括:

(一)涉網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二)電氣主接線系統及廠、站用電系統;

(三)發電機組勵磁、調速系統;

(四)發電機組自動發電控制、自動電壓控制、一次調頻功能;

(五)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電力通信、直流系統;

(六)二次系統安全防護;

(七)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有直接影響的電廠其它設備及系統。

第六條并網安評應當堅持“誰評價、誰負責”、“誰評審、誰負責”和“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做到科學、公正、客觀。

第七條電力監管機構按照并網發電機組的電力調度關系,負責組織轄區內并網發電機組的并網安評工作,并履行以下監督管理職責:

(一)組織制定并網安評的相關管理辦法和標準;

(二)審查并公布符合并網安評要求的中介機構名單;

(三)監督中介機構的并網安評工作,協調解決并網安評中的問題;

(四)監督、檢查發電企業的并網安評工作。

第八條發電企業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按照并網安評標準進行自查、自評和整改工作;

(二)按有關規定向電力監管機構提交并網安評申請;

(三)選擇符合要求的中介機構開展并網安評;

(四)協助、配合并網安評工作;

(五)對并網安評中查出的問題,按要求整改,并將整改情況報電力監管機構。

第九條電力調度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配合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參加電力監管機構組織的并網安評活動;

(二)督促調度范圍內并網發電廠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三)執行電力監管機構有關發電機組并網安評的決定。

第十條中介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進行并網安評工作:

(一)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在規定范圍內開展并網安評活動;

(二)選聘業務素質滿足要求的專家參加并網安評工作;

(三)并網安評工作應當做到獨立、公正、客觀、真實、準確,對并網安評報告承擔相應責任;

(四)按照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和標準收取費用;

(五)并網安評業務接受電力監管機構的監管。

第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并網安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可向電力監管機構投訴或者舉報。

第十二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的,電力監管機構依據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第十三條區域電監局可根據本辦法,組織本區域內有關城市電監辦制定本區域的并網安評管理實施細則和中介機構的監管辦法,并報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備案。

第十四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篇3: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電力安全監督管理,規范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以下簡稱并網安評)行為,保障發電機組安全可靠并網運行,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根據《電力監管條例》、《電網運行規則(試行))),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并網運行的單機容量50兆瓦及以上的水電機組(含抽水蓄能機組)、燃氣一蒸汽聯合循環機組,100兆瓦及以上的火電機組,核電機組,500千瓦及以上的風力發電機組。其它并網運行的發電機組參照執行。

第三條新建、改建和擴建發電機組在進入商業運營前應當通過并網安評。已投入運行的并網發電機組應當定期進行并網安評,周期一般不超過5年。

第四條并網安評工作的主要程序如下:

(一)電力監管機構編制轄區內并網安評工作計劃;

(二)發電企業在自查、自評滿足評價標準的基礎上,提出并網安評申請;

(三)發電企業自主選擇具有相應資質并符合規定要求的安全評價中介機構(以下簡稱中介機構);

(四)電力監管機構審核中介機構派出的并網安評人員資格;

(五)并網安評人員進行現場查評,中介機構提出并網安評報告;

(六)電力監管機構組織評審并網安評報告,公布并網安評結論。

第五條并網安評主要內容應當包括

(一)涉網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二)電氣主接線系統及廠、站用電系統;

(三)發電機組勵磁、調速系統;

(四)發電機組自動發電控制、自動電壓控制、一次調頻功育琶;

(五)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電力通信、直流系統;

(六)二次系統安全防護;

(七)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有直接影響的電廠其它設備及系統。

第六條并網安評應當堅持“誰評價、誰負責”、“誰評、公審、誰負責”和“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做到科學正、客觀。

第七條電力監管機構按照并網發電機組的電力調度關系,監督負責組織轄區內并網發電機組的并網安評工作,并履行以下管理職責

(一)組織制定并網安評的相關管理辦法和標準;

(二)審查并公布符合并網安評要求的中介機構名單;

(三)監督中介機構的并網安評工作,協調解決并網安評中的問題;

(四)監督、檢查發電企業的并網安評工作。

第八條發電企業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按照并網安評標準進行自查、自評和整改工作;

(二)按有關規定向電力監管機構提交并網安評申請;

(三)選擇符合要求的中介機構開展并網安評;

(四)協助、配合并網安評工作;

(五)對并網安評中查出的問題,按要求整改,并將整改情況報電力監管機構。

第九條電力調度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配合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參加電力監管機構組織的并網安評活動;

(二)督促調度范圍內并網發電廠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三)執行電力監管機構有關發電機組并網安評的決定。

第十條中介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進行并網安評工作:

(一)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在規定范圍內開展并網安評活動;

(二)選聘業務素質滿足要求的專家參加并網安評工作;

(三)并網安評工作應當做到獨立、公正、客觀、真實、準確,對并網安評報告承擔相應責任;

(四)按照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和標準收取費用;

(五)并網安評業務接受電力監管機構的監管。

第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并網安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可向電力監管機構投訴或者舉報。

第十二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的,電力監管機構依據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第十三條區域電監局可根據本辦法,組織本區域內有關城市電監辦制定本區域的并網安評管理實施細則和中介機構的監管辦法,并報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備案。

第十四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