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火力發電廠安全性評價(4)

火力發電廠安全性評價(4)

2024-07-18 閱讀 7768

(3)手動葫蘆(倒鏈)、千斤頂、手搖絞車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4)起重用鋼絲繩、纖維繩(麻繩、棕繩、棉沙繩)、吊鉤、夾頭、卡環、吊環等是否按規定定期檢查試驗。

(5)起重機司機是否經過專門訓練和考試,持有合格證,并按期經過復審。

(6)電梯(生產用載人、載物)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7)有無電梯管理制度和維修責任制,是否嚴格執行。

4.焊接安全

(l)乙炔發生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氧氣瓶及乙炔氣瓶庫或貯存場所是否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3)交直流電焊機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4)乙炔站的建筑、安裝設計是否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5)電石庫的建筑防火設計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6)電焊工、氣焊工是否經過專門訓練和考試,持有合格證,并按期經過復審。

5.機械安全

(l)主要木工機械(電刨、圓鋸、帶鋸)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鉆床(固定式、移動式)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3)砂輪機(固定式)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4)沖、剪、壓機械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5)金屬切削機床(車床、銑床、刨床、磨床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6)機械轉動部分安全護罩、防護遮欄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6.各種小型鍋爐、壓力容器及空壓機

(1)各種小型鍋爐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壓力容器(含以蒸汽為熱源的常壓熱交換器,不含發電廠生產設備系統中的壓力容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3)空壓機(固定式及移動式,發電生產用除外)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4)高壓氣瓶及現場使用情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二)作業環境安全性評價

1.生產區域照明

(l)控制室照明是否符合設計及現場安全要求。

(2)主廠房照明是否符合設計及現場安全要求。

(3)母線室、開關室照明是否符合設計及現場安全要求。

(4)升壓站照明是否符合設計及現場安全要求。

(5)油區照明是否符合設計及現場安全要求。

(6)煤場照明是否符合設計及現場安全要求。

(7)樓梯間照明是否符合設計及現場安全要求。

2.生產區域梯臺

(l)鋼斜梯是否符合國標安全要求。

(2)鋼直梯是否符合國標安全要求。

(3)鋼平臺(含步道)是否符合國標安全要求。

3.生產區域樓板、地面狀況

(1)樓梯和地面孔洞的欄桿、蓋板、護板是否齊全,符合設計及現場安全要求。

(2)廠內車道和人行道有無易引起摔跌或碰傷的障礙物、工業垃圾等。

4.防塵狀況

(l)輸煤系統運行時各揚塵點空氣中煤塵含量是否符合標準。

(2)輸煤系統各揚塵點是否安裝了除塵裝置,運行情況是否良好。

(三)交通安全評價

(1)各類機動車輛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有無機動車輛管理制度,是否落實,機動車司機是否持有準駕證和駕駛證。

(3)廠內鐵路設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四)防火防爆

(1)各級防火責任制是否健全。

(2)是否建立了專職和群眾性消防組織,是否定期培訓或訓練。

(3)消防器材配置有無清冊,有無定期檢查制度,是否嚴格執行。

(4)禁火區域、部位是否有明顯并符合標準的禁火標志。

(5)禁火區(含電纜夾層)動火有無健全的動火作業管理和動火工作票制度。

(6)消防泵有無遠方啟動裝置,有無定期試驗制度,是否落實。全廠停電時,消防泵有無外部電源或采用其他措施保證消防水源不中斷。

(7)消防水設施及系統(含高位水箱)是否完善,并處于良好備用狀態。

(8)消防通道是否暢通。

(9)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存放是否有健全的制度,并得到落實。

(10)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庫房、建筑設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11)廠內是否備有電纜著火時救火用正壓式消防呼吸器。

(五)防汛委會社評價

(l)汛期前能否做到提前研究防汛工作,制定措施,落實防汛值班及搶險組織。

(2)防汛器材管理、維護責任制是否落實,并保證汛期后不丟失、不損壞。

(3)永久性防汛設施是否經常處于良好狀態。

(4)是否制訂了防汛總體方案。

(六)抗震安全性評價

(l)設置地震監測點的單位是否堅持按規定監測,記錄是否正確完整。

(2)主要廠房、建筑物及構筑物是否進行了抗震鑒定。

(3)抗震鑒定不合格的建筑物和構筑物是否采取了加固措施。

(4)是否制訂了防災抗災措施預案。

(5)根據地震預報及有關部門要求,需要對主變壓器、蓄電池及其他設備采取抗震措施的,是否已經采取了措施。

三、安全管理評價

火力發電廠安全管理評價,包括以下內容:

(一)安全生產方針的貫徹落實和安全目標管理

(l)廠年度工作計劃或工作要點、工作安排、承包合同中,是否有明確的安全目標、切實可行的措施、考核獎懲辦法,上述措施是否貫徹落實。

(2)在生產工作中,能否堅持“五同時’,即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考核生產工作的同時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考核安全工作。

(3)安全第一責任者是否親自閱批上級安全生產重要文件和事故通報,并結合本單位實際提出要求,改進工作。

(4)領導干部是否支持安全監督人員向上級單位反映、匯報不安全情況和開展安全監督工作,對重要不安全情況是否發生過漏報、遲報。

(二)安全責任制

(1)各級領導人員的安全責任制是否健全,內容是否符合《安全生產工作規定》及上級有關規定,安全責任制是否明確,并且能夠貫徹落實。

(2)職能部門的安全責任制是否健全,內容是否符合上級有關規定,安全責任制是否明確,并且能夠貫徹落實。

(3)各生產崗位的崗位責任制中是否有明確的安全責任,并能貫徹落實。

(三)安全監督機構及安全監督網

(l)發電廠是否設有專職安全監督機構,人員素質和數量以及專業配套等方面,能否滿足職責要求。

(2)主要車間是否設有專職安全員,其他車間是否設有兼職安全員,上述人員的主要精力和時間能否用于抓好安監工作。

(3)班組是否設有兼職安全員,每年是否能根據人員勞動組織的變動調整人選,做到組織、人員落實。

(4)安監人員是否有職有權(獎懲權),待遇是否落實(按生產人員對待,如升級、獎金、職稱評聘等),是否認真貫徹《安全生產工作規定》,監督手段是否完善,符合規定。

(四)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1)是否制訂了“兩票三制”安全管理制度,內容完善,執行認真。

(2)安全第一責任者、主管生產的副廠長、總工程師(含副總工程師)以及生產職能處室、車間是否有上級頒發的同本職、本部門工作直接有關的規程、制度和現場規程制度。

(3)班組長崗位是否備有《電業安全工作規程》和現場規程制度等。

(4)現場規程制度的修訂、審批、印發、儲備是否及時合理。現場規程制度是否覆蓋面全,符合實際。現場規程個別條文修改有無正式審批文件,班組長崗位有無上述文件,并能及時修改個人保管的規程制度。

篇2: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的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電力安全監督管理,規范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以下簡稱并網安評)行為,保障發電機組安全可靠并網運行,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根據《電力監管條例》、《電網運行規則(試行)》,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并網運行的單機容量50兆瓦及以上的水電機組(含抽水蓄能機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100兆瓦及以上的火電機組,核電機組,500千瓦及以上的風力發電機組。其它并網運行的發電機組參照執行。

第三條新建、改建和擴建發電機組在進入商業運營前應當通過并網安評。已投入運行的并網發電機組應當定期進行并網安評,周期一般不超過5年。

第四條并網安評工作的主要程序如下:

(一)電力監管機構編制轄區內并網安評工作計劃;

(二)發電企業在自查、自評滿足評價標準的基礎上,提出并網安評申請;

(三)發電企業自主選擇具有相應資質并符合規定要求的安全評價中介機構(以下簡稱中介機構);

(四)電力監管機構審核中介機構派出的并網安評人員資格;

(五)并網安評人員進行現場查評,中價機構提出并網安評報告;

(六)電力監管機構組織評審并網安評報告,公布并網安評結論。

第五條并網安評主要內容應當包括:

(一)涉網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二)電氣主接線系統及廠、站用電系統;

(三)發電機組勵磁、調速系統;

(四)發電機組自動發電控制、自動電壓控制、一次調頻功能;

(五)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電力通信、直流系統;

(六)二次系統安全防護;

(七)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有直接影響的電廠其它設備及系統。

第六條并網安評應當堅持“誰評價、誰負責”、“誰評審、誰負責”和“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做到科學、公正、客觀。

第七條電力監管機構按照并網發電機組的電力調度關系,負責組織轄區內并網發電機組的并網安評工作,并履行以下監督管理職責:

(一)組織制定并網安評的相關管理辦法和標準;

(二)審查并公布符合并網安評要求的中介機構名單;

(三)監督中介機構的并網安評工作,協調解決并網安評中的問題;

(四)監督、檢查發電企業的并網安評工作。

第八條發電企業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按照并網安評標準進行自查、自評和整改工作;

(二)按有關規定向電力監管機構提交并網安評申請;

(三)選擇符合要求的中介機構開展并網安評;

(四)協助、配合并網安評工作;

(五)對并網安評中查出的問題,按要求整改,并將整改情況報電力監管機構。

第九條電力調度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配合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參加電力監管機構組織的并網安評活動;

(二)督促調度范圍內并網發電廠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三)執行電力監管機構有關發電機組并網安評的決定。

第十條中介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進行并網安評工作:

(一)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在規定范圍內開展并網安評活動;

(二)選聘業務素質滿足要求的專家參加并網安評工作;

(三)并網安評工作應當做到獨立、公正、客觀、真實、準確,對并網安評報告承擔相應責任;

(四)按照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和標準收取費用;

(五)并網安評業務接受電力監管機構的監管。

第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并網安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可向電力監管機構投訴或者舉報。

第十二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的,電力監管機構依據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第十三條區域電監局可根據本辦法,組織本區域內有關城市電監辦制定本區域的并網安評管理實施細則和中介機構的監管辦法,并報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備案。

第十四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篇3: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電力安全監督管理,規范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以下簡稱并網安評)行為,保障發電機組安全可靠并網運行,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根據《電力監管條例》、《電網運行規則(試行))),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并網運行的單機容量50兆瓦及以上的水電機組(含抽水蓄能機組)、燃氣一蒸汽聯合循環機組,100兆瓦及以上的火電機組,核電機組,500千瓦及以上的風力發電機組。其它并網運行的發電機組參照執行。

第三條新建、改建和擴建發電機組在進入商業運營前應當通過并網安評。已投入運行的并網發電機組應當定期進行并網安評,周期一般不超過5年。

第四條并網安評工作的主要程序如下:

(一)電力監管機構編制轄區內并網安評工作計劃;

(二)發電企業在自查、自評滿足評價標準的基礎上,提出并網安評申請;

(三)發電企業自主選擇具有相應資質并符合規定要求的安全評價中介機構(以下簡稱中介機構);

(四)電力監管機構審核中介機構派出的并網安評人員資格;

(五)并網安評人員進行現場查評,中介機構提出并網安評報告;

(六)電力監管機構組織評審并網安評報告,公布并網安評結論。

第五條并網安評主要內容應當包括

(一)涉網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二)電氣主接線系統及廠、站用電系統;

(三)發電機組勵磁、調速系統;

(四)發電機組自動發電控制、自動電壓控制、一次調頻功育琶;

(五)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電力通信、直流系統;

(六)二次系統安全防護;

(七)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有直接影響的電廠其它設備及系統。

第六條并網安評應當堅持“誰評價、誰負責”、“誰評、公審、誰負責”和“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做到科學正、客觀。

第七條電力監管機構按照并網發電機組的電力調度關系,監督負責組織轄區內并網發電機組的并網安評工作,并履行以下管理職責

(一)組織制定并網安評的相關管理辦法和標準;

(二)審查并公布符合并網安評要求的中介機構名單;

(三)監督中介機構的并網安評工作,協調解決并網安評中的問題;

(四)監督、檢查發電企業的并網安評工作。

第八條發電企業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按照并網安評標準進行自查、自評和整改工作;

(二)按有關規定向電力監管機構提交并網安評申請;

(三)選擇符合要求的中介機構開展并網安評;

(四)協助、配合并網安評工作;

(五)對并網安評中查出的問題,按要求整改,并將整改情況報電力監管機構。

第九條電力調度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配合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參加電力監管機構組織的并網安評活動;

(二)督促調度范圍內并網發電廠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三)執行電力監管機構有關發電機組并網安評的決定。

第十條中介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進行并網安評工作:

(一)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在規定范圍內開展并網安評活動;

(二)選聘業務素質滿足要求的專家參加并網安評工作;

(三)并網安評工作應當做到獨立、公正、客觀、真實、準確,對并網安評報告承擔相應責任;

(四)按照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和標準收取費用;

(五)并網安評業務接受電力監管機構的監管。

第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并網安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可向電力監管機構投訴或者舉報。

第十二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的,電力監管機構依據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第十三條區域電監局可根據本辦法,組織本區域內有關城市電監辦制定本區域的并網安評管理實施細則和中介機構的監管辦法,并報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備案。

第十四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