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感染報告制度范例
1、成立醫院感染管理小組。
2、在醫院感染管理小組的領導下,研究近階段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重點工作,對于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評價和分析,提出控制措施。
3、醫院感染管理小組應當了解醫院感染管理的基本知識,熟悉有關醫院感染的監控工作。院內感染管理小組應對住院醫師報告醫院感染情況予以監督與復查,并做好登記與匯報工作。
4、醫師在患者出院時應在病案首頁上填寫忠者住院期間的醫院感染發生情況。院內感染管理小組每月對出院的病案進行查閱并記錄,做好醫院感染發病情況的統計上報。對醫院發生的院內感染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分析,提出改進措施,協調全院各科室的醫院感染監控工作,提供業務技術指導與咨詢。
5、院內感染管理小組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病房及重點科室,每月對空氣、物品采樣(外科、內科、婦科、中醫科、五官科、眼科、皮膚科)進行微生物學監測,并進行記錄總結。
6、定期對醫院院內感染漏報率進行調查,督促病房如實登記院內感染病例,杜絕漏報。發現問題及時向有關科室和人員反饋信息,以減少各種感染的危險因素,降低感染率,將院內感染率控制在8%以內。
7、護士長每月對各科室消毒隔離工作進行考核,對紫外線燈管進行測定,不符合要求的應及時更換。
8、醫院后勤部要加強對醫院廢棄物及一次性醫療用品處理的監控。
9、院內感染小組加強對院內感染的宣傳教育,每年進行全院職工及新職工的培訓和考試工作。專職人員每年參加市疾病控制中心的業務培訓。
篇2:一民醫院醫療醫院感染管理報告制度
人民醫院醫療醫院感染管理報告制度
為進一步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提高醫療、護理質量,防止醫院感染發生,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制訂本報告制度。
一、醫師必須掌握醫院感染概論和醫院感染診斷標準。
二、醫師發現醫院感染病例,及時送病原學檢查及藥敏實驗,查找感染源,切斷感染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積極治療病人,如實填寫醫院感染報告卡,并詳細記錄在住院病歷首頁。
三、臨床科室懷疑醫院感染有流行趨勢時,必須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并查找原因,協助調查和執行有效的控制措施。
四、醫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報告,經調查證實,發生以下情形,應立即報告主管院長和醫務科,并通報相關部門。
(一)5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
(二)由于醫院感染直接導致患者死亡;
(三)由于醫院感染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
醫院感染管理科及時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證實流行或暴發;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徑、感染的因素;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制定和組織落實有效的控制措施;及時判斷控制措施的效果,并總結經驗,制定防范措施。
五、主管院長接到報告,應于12小時內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并及時組織相關部門,協助醫院感染管理科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與控制工作,從人力、物力和財力方面予以保證。
六、確診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按《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報告。
篇3:八一醫院血透室醫院感染控制監測報告制度
第一醫院血透室醫院感染控制、監測、報告制度
1、成立血透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責任明確,分工負責。
2、嚴格貫徹執行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消毒管理辦法》和《消毒技術規范》、《2010版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等有關規范。
3、嚴格按要求配備足夠的工作人員個人防護設備:如手套、口罩、工作服、護目鏡、防護面罩、沖洗龍頭等。
4、血透室嚴格按照衛生部流程要求,合理布局,分區分機進行透析治療,對乙肝、丙肝患者嚴格分區分機進行隔離透析,并配備專門的透析操作用品車。HIV陽性患者建議到指定的醫院透析或轉腹膜透析。
5、嚴格執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相關制度。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可復用透析器才可復用,復用必須嚴格遵照衛生部《血液透析器復用操作規范》進行操作,乙肝、丙肝、HIV和梅毒感染患者不得復用透析器。嚴格執行每一位病人固定一套透析器,透析管路一律一次性使用,復用透析器按操作規范進行沖洗、消毒、保存,明確標識,并登記,專人管理,對重復使用的消毒物品標明消毒有效期限,超出期限的應當根據物品特性重新消毒或作為廢品處理。
6、嚴格執行一次性使用物品(包括穿刺針、透析管路、透析器等)的規章制度。一次性物品使用后嚴格按照醫療廢物處理要求處理。
7、透析污水排入醫院醫療污水系統處理。
8、定期對環境、空氣、水質、透析液等進行監測(詳見相關制度)。
9、血透室空氣和物體表面監測:清潔區應當保持空氣清新,每日進行有效的空氣消毒,至少每月1次對血透室空氣、物體、機器表面及部分醫務人員手進行病原微生物的培養監測,其中空氣培養細菌應<500cfu/m3,物體及機器表面細菌數<10cfu/cm2,并保留原始記錄,建立登記表。
10、嚴格執行《2010版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進行操作,每個治療單元結束后給于更換床單,對透析單元內所有物品表面及地面進行擦洗消毒,并進行透析機內部消毒,建立登記表。
11、嚴格執行透析患者傳染病病原微生物監測制度:
⑴.對第一次入我院血透室透析的患者必須在治療前進行乙肝、丙肝、梅毒及HIV感染的相關檢查。對HBV抗原陽性患者應進一步行HBV-DNA及肝功能指標的檢測,對HCV抗原陽性患者應進一步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標的檢測,保留原始記錄,登記患者檢查結果,建立登記表。
⑵.對長期透析患者定期每半年檢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標記物1次,保留原始記錄并登記。
(3).建議對乙肝陰性患者進行乙肝疫苗接種。
12、醫務人員感染監測及防范:
1)工作人員應掌握和嚴格遵循血透室感染控制制度和規范。
2)對血透室工作人員定期每半年進行乙肝、丙肝標記物監測。對乙肝陰性的工作人員建議注射乙肝疫苗。
3)工作人員遇針刺傷后:a、立即輕輕擠壓傷口,再用流動水沖洗(粘膜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然后用消毒液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b、填寫《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登記表》,交醫院感染管理科備案。C、對被HBV或HCV陽性患者血液、體液污染的銳器刺傷,應于24小時內注射高效價免疫球蛋白,1月后再注射1次。
13、血透室發現新發的乙肝、丙肝或其他傳染病應按照國家有關傳染病報告制度報告相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