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司鉆崗位崗位責任制
一、崗位職責
協助司鉆搞好全班工作,司鉆不在時頂其崗位。
1)負責鉆井泵、高壓循環系統及充氣機的使用、維護和保養。
2)負責操作貓頭。
3)協助井架工工維護、調整鉆井液性能,復雜情況時注意鉆井液液面變化,起鉆時負責向井內灌鉆井液。
4)負責檢查和管理防噴器、遠程控制臺、節流管匯、壓井管理匯、液氣分離器及泵房的工具、材料。是班組材料管理員。
5)負責泵房的安全管理,按QHSE管理的要求做好泵房區域的清潔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帶領蘇丹員工完成本班輔助工作。
6)負責內、外鉗工和場地工的協調與管理。
7)協助司鉆搞好全班QHSE管理工作,并負責班組材料管理及填寫本班質量記錄。
二、巡回檢查路線及內容
1檢查路線
值班房→循環罐→儲備罐→鉆井泵→工具箱→高壓管匯→節流管匯→液氣分離器→防噴器→壓井管匯→遠程控制臺→單點測斜房→值班房
2檢查了解內容
2.1值班房
1)查看工程班報表,了解施工情況。
2)查看井控記錄、鉆井泵運轉、保養記錄的填寫是否準確、及時。
3)了解井深、地層狀況及其對鉆井液性能的要求。
2.2循環罐
1)鉆井液液面高度正常。
2)閘門開關情況。
2.3儲備罐
鉆井液(或清水)儲備符合施工設計要求。
2.4鉆井泵
1)潤滑良好,油量、油質符合要求(按標準用油)。
2)各連接螺栓齊全、緊固、不松、不刺、不漏。
3)缸套、活塞潤滑及冷卻良好,拉桿箱內清潔無雜物。
4)運轉無雜音。
5)上水管線用卡箍緊固,封閉良好,不漏氣。
6)缸套一活塞總成、閥體總成工作正常,不刺漏。
7)安全銷定位符合規定。
8)泵壓表清潔、靈敏、讀數準確、方向正確。
9)空氣包充氣(氮氣或空氣)壓力為施工泵壓的30%。
10)噴淋泵運轉正常,皮帶齊全、松緊合適、護罩齊全牢固,不漏水,冷卻水箱水質清潔,滿足潤滑冷卻要求。
11)泄壓管固定牢靠,直徑不小于73mm,不變徑,用直徑12.7mm鋼絲繩保險繩,兩端栓牢。
12)泵底座與基礎之間無懸空,基礎水平,場地平整,無積水。
13)皮帶輪固定牢靠,傳動皮帶齊全、松緊合適,護罩固定牢靠。
14)機油泵工作正常,濾清器清潔,噴嘴不堵塞,方向正確,油管線暢通,連接緊密,油壓正常(0.2~0.5MPa)。
15)A、B電動機及冷卻風機固定牢靠,運轉正常無雜音,檢修開關是否靈活好用;皮帶輪固定牢靠,傳動皮帶齊全,松緊合適,護罩齊全牢靠。
2.5工具箱
1)閥座取出器、管鉗、撬杠、榔頭、拉缸器等工具齊全、完好、清潔。
2)備有適量的易損件。
2.6高壓管匯
1)閘門開關位置正確,防止憋泵。
2)法蘭、活接頭連接緊密,無刺漏,固定牢靠;高壓軟管纏繞直徑12.7mm鋼絲保險繩兩頭栓系牢固。
2.7節流管匯
1)閘門齊全、完好、開關靈活、管匯固定牢靠。
2)套壓表靈敏完好,清潔,方向正確。
2.8液氣分離器
1)管線連接固定牢靠。
2)工作時罐中壓力保持0.7MPa;壓力表靈敏、準確。
3)閘門轉動靈活。
2.9防噴器
1)螺栓齊全、緊固、清潔、無刺漏。
2)防噴器四通兩翼閘門齊全、完好、靈活,開關狀態、位置正確。、
3)防噴器控制管線活接頭連接緊密。
2.10壓力管匯
1)閘門齊全、完好、開關靈活,管匯安裝符合要求。
2)壓力表符合要求,單流閥完好。
3)回收管線、液氣分離器連接活接頭緊固。
2.11遠程控制臺
1)液壓管線連接完好,活接頭連接緊密,無刺漏。
2)壓力表顯示符合要求(供油壓力:儲能器17.5~21MPa,管匯壓力表10.5MPa,環型防噴器10.5MPa,閘板防噴器10.5MPa)。
3)打壓后油量高于下部油標上限。
4)電源開關處于接通狀態,電控箱旋鈕在自動位。
5)電、氣打壓泵運轉正常。
2.12單點測斜房
1)鋼絲繩排列整齊、無死折。
2)計數器準確。
3)控速器靈敏、剎車可靠,滾筒保養良好。
4)電動機運轉正常,接地良好。
2.13值班房
1)班前會:
(1)及時向司鉆反映巡回檢查中發現的未整改問題。
(2)協助司鉆安排好本班生產任務分工。
(3)明確本班本崗設備保養、修換內容。
2)班后會:認真總結本班本崗位工作情況。
三、基本操作規程
1崗位操作主要內容
1)鉆井泵啟動與運轉操作。
2)鉆井泵檢修。
3)其他操作。
2基本操作規程
2.1鉆井泵啟動與運轉
2.1.1啟動前檢查、準備工作
1)每次啟動前應檢查缸套壓蓋、閥體壓蓋、拉桿及拉桿卡箍等各處螺絲是否上緊。
2)潤滑油油量、油質是否符合要求。
3)安全閥、泵壓表是否靈敏,空氣包內預壓力是否符合要求(為施工工作壓力的30%,最大不起過6MPa)。
4)上水管線、高壓管匯閘門開關狀態正確,防止無上水或蹩泵。
5)冷卻水系統是否符合要求。
6)口井完鉆后將安全閥拆下檢查保養,以防銹死。
2.1.2基本操作規程
1)確保鉆井泵、高壓管匯、安全閥、泄壓管方向及傳動部位附近無人及傳動部位無障礙物。
2)倒好閘門,確保各閘門開關正確。
3)發出啟動鉆井泵信號,待司鉆啟動鉆井泵時,注意觀察泵壓變化,如有異常現象,及時發出停車信號。
4)正常運轉時(尤其是負荷運轉)檢查軸承溫度。
5)啟動后應做到“五觀察”,“三不離”:
(1)五觀察
①泵內有無雜聲與刺聲。
②十安頭和各軸承潤滑情況。
③泵壓變化。
④活塞與缸套有無刺漏,冷卻系統是否正常。
⑤鉆井液罐液面有無上漲或下降,不正常時立即與司鉆聯系,及時發現井涌或井漏現象。
(2)三不離:
①井下不正常時不離崗位。
②每次摘掛泵時不離崗位。
③檢修泵時不離崗位。
2.1.3安全注意事項
1)開泵時高壓管匯、安全閥泄壓管方向及傳動部位不準有人,當鉆井泵正常運轉、水眼頂通、泵壓正常后,方可進入泵區。
2)遇特殊情況需停泵,應先通知司鉆把鉆具提起,然后再停泵。
3)泵在高壓下工作,禁止開關回水閘門。為了安全,應先關回水閘門再開泵,或先停泵再開回水閘門,倒閘門時應先開后關,開關閘門時要做到一次開全或一次關緊,并回旋1/4-1/2圈。
4)泵房倒閘門注意事項:
(1)清楚各閘門所控制鉆井液流向。
(2)倒閘門前必須清楚各閘門開關狀態。
(3)停泵后方可進行倒閘門操作。
(4)根據工作需要合理倒好閘門,除非修泵,不得將泵閘門組管線兩端閘門同時關閉。
5)起鉆前倒好灌鉆井液管線閘門,起鉆時按規定灌好鉆井液,除觀察循環罐液面是否下降外,還需看井口灌鉆井液管線是否脫落,鉆井液是否如數灌入井內,若發現灌不進鉆井液應及時通知司鉆進行處理,防止井涌、井噴或造成井塌。
2.2鉆井泵檢修
2.2.1準備工作
1)更換鉆井泵缸套、活塞準備工作:
(1)準備好新缸套、缸套密封圈、活塞總成。
(2)準備好黃油、拉缸器、撬杠、榔頭、管鉗。
2)更換鉆井泵進排水閥座準備工作:
(1)準備好新閥座、閥體、閥座取出器。
(2)準備好撬杠、板手、管鉗、榔頭。
3)修泵時必須摘掉司鉆臺上的鉆井泵控制氣開關以及泵離合器附近的鉆井泵控制氣開關,并有專人看守。
4)任何時候,摘掛泵只能由一人指揮,不得多人同時指揮。
2.2.2基本操作規程
1)更換缸套和活塞前先停泵,倒好閘門,并閉上水管閘門后再打開缸蓋,取出吸入閥總成,放凈鉆井液,并有專人看守,更換缸套和拉桿時,最好用人工盤泵,如人工無法盤泵時,則合上司鉆臺的鉆井泵控制開關,活動泵離合器附近的鉆井泵控制氣開關,緩慢將中心拉桿頂至上止點,然后用撬杠撬出活塞拉桿,卸下缸套活接頭取出缸套。裝缸套按相反程序操作。
2)更換鉆井泵進排水閥座時,先停泵倒好閘門,并閉上水管閘門,卸開進排水螺紋圈,取出進排水總成,裝好閥座取出器,取出閥座,將閥箱內外清洗干凈,裝入新閥體。按相反程序裝好液力端,倒好閘門,排凈空氣。
2.2.3安全注意事項
1)更換缸套時,應使用缸套取出器,不準用憋泵法取缸套。
2)更換缸套時,必須同時更換缸套密封圈。
3)更換閥座時,必須用專用的拔閥座工具,嚴禁用氣割或電焊割取,以免損壞冷缸。
4)在停泵檢查修理時,一定要把泵開關關掉并掛好“設備檢修”牌,以免發生錯誤操作,造成人身傷害。
5)修理完必須清理拉桿箱內、皮帶上的手工具,倒好閘門后再開泵。
2.3其它操作
2.3.1開、關防噴器
1)開、關前檢查遠程控制臺儲能器、管匯、環形防噴器,閘板防噴器的壓力。
2)操作時依據“四七”動作開關防噴器。
2.3.2操作測斜絞車
1)操作前檢查測斜絞車、鋼絲繩、剎車、計數器是否處于良好狀態。
2)操作時應注意控制下放、上提速度,防止拉斷鋼絲繩,到井底前應緩慢下放。
篇2:副司鉆崗位安全責任制
1、協助司鉆搞好全班工作,司鉆不在時頂其崗位。
2、負責鉆井泵、井控裝置、高壓循環系統等設備的正確使用和維護保養。
3、負責操作貓頭。
4、負責防噴器、遠程控制臺、節流管匯、壓井管匯、液氣分離器的維護保養及泵房工具的管理。
5、負責泵房的安全管理、按QHSE管理的要求做好泵房區域的清潔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
6、負責內、外鉗工和場地工的協調與管理。
7、協助泥漿工維護、調整鉆井液性能,復雜情況時注意鉆井液面變化。
8、協助司鉆搞好全班QHSE管理工作,并負責班組材料管理及填寫本班質量記錄。
篇3:鉆井隊副司鉆崗位責任制
一、崗位責任
1、協助司鉆組織現場施工,司鉆不在時,執行司鉆職責。
2、執行崗位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和技術措施。負責高低壓循環系統的操作維護與保養。按時填寫運行記錄。
3、協助泥漿工搞好鉆井液的配制和儲備,起鉆時負責及時向井內灌滿鉆井液。
4、負責泥漿泵及附件工具的使用管理,保持泵房清潔衛生,配件齊全。
5、負責防噴管匯的檢查,做好加重漏斗、鉆進液儲備罐的使用管理工作。
6、搞好修舊利廢品及舊料回收,保證設備正常運轉,努力降低消耗。
二、交接班制
1、交清泥漿泵上水情況及泵壓讀數。
2、交高底壓管匯、防噴管匯、罐泥漿裝置使用情況。
3、交泥漿的主要性能、泥漿儲備量。
4、交泥漿泵保養、冷卻及運轉情況。
5、交泥漿泵易損件更換情況。
6、交泥漿泵安全閥、護罩及空氣包固定安全情況。
7、交泥漿泵運轉記錄。
8、交泵房工具、配保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