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機采工作面周期來壓頂板管理規范

機采工作面周期來壓頂板管理規范

2024-07-22 閱讀 6138

1.工作面周期來壓期間,支架工必須緊跟采煤機前滾筒移架,采煤機司機控制好割煤速度,出現煤壁片幫增多、懸頂面積增大等漏頂征兆時,為了保證快速推進,可以適當提高采煤機速度,在保證移架速度和支架初撐力的情況下,增加支架工數量,實現多點移架或隔一架、移一架,推溜工補齊。

2.跟班隊長及時觀看壓力變化,發現連續3架及以上初撐力不足時,要及時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3.當工作面局部壓力較大或有漏頂預兆時,在刮板運輸機可彎曲程度內,實行局部反復割煤,快速推過壓力集中區。

4.周期來壓期間,根據梁端距及前探梁平整度,盡可能超前移架,壓力集中區域應采用帶壓擦頂拉架,但必須保證支架一次拉到位,當工作面出現頂臺階無法處理或不能夠及時處理時,必須調整支架架型,保證支架前梁接頂,但調整的總架數應適當控制,防止產生壓力集中,壓死支架。

5.充分發揮護幫板的作用,提前收回護幫板及滯后采煤機打出護幫板的架數必須嚴格規定,護幫板必須緊貼煤壁。

6.采煤機司機在割煤過程中要合理控制煤機割煤速度,保證支架能夠實現跟機拉架,當工作面周期來壓時,若出現片幫增加、懸頂面積增大等漏頂跡象時,合理增加支架工數量,必須采取隔一架、拉一架。

7.如頂板完整,支架滯后采煤機后滾筒不大于3架;如頂板破碎,支架要緊跟采煤機前滾筒;如頂板有漏矸現象,支架工必須根據梁端距盡可能超前拉架,并保證支架接頂效果。

篇2:金屬礦山頂板安全管理規范

金屬礦山地質賦存條件復雜,采礦方法多種多樣,有些礦山采用不適當的采礦方法,加上不按正規作業,生產管理不善等原因,自50年代以來,冒頂片幫重大傷亡事故不斷發生,根據概略的統計,我國金屬礦山的冒頂片幫事故一般占井下各類事故總數的20~30%左右,居井下礦山傷亡事故的第一位。從井下冒頂片幫傷亡事故的分類統計結果來看,屬于生產管理方面的原因占45.6%,屬于物質技術方面的原因占44.2%。但在實際工作中,所謂物質技術方面的原因,往往與人的因素有關,比如設計和工藝的缺陷、設備設計和維修的缺陷等。從金屬礦山發生冒頂片幫傷亡事故的地點來看,巷道發生的事故較采場多。冒頂片幫事故中,大多數是由于局部冒落或浮石冒落所引起。

加強頂板管理安全的重要途徑是:根據不同的地質條件,選用合理的采礦方法,盡量減少采礦作業人員暴露在大面積的頂板條件下作業,安全、高效的采礦方法,對降低采礦重大傷亡事故非常重要,堅持合理的開采順序,即自上而下、由頂到底(上盤到下盤),由遠而近的開采順序,集中作業,貧富兼采;避免到處挖富礦造成作業分散,導致破壞頂板平衡,提高回采強度。采取快掘、快采、快出的辦法,提高采場單位面積礦石產量,縮短生產周期,不僅可以提高采礦的勞動生產率,而且可以避開地壓顯現的活動期,在地壓相對穩定的狀態下進行采掘作業,達到安全生產。

對于暴露面積較大的采場(例如空場法、留礦法,充填法等)必須實行頂板分級管理法,按照不同的地質條件和不同的采礦方法,將頂板分為一級、二級、三級,按照不同的級別,分別提出不同的頂板管理要求。為了避免浮石冒落引起的傷亡事故,礦山實行的頂板三次檢查制(斑前、班中,斑后)。檢查頂板松石的方法,過去主要靠錘擊聽聲,處理頂板松石主要依靠撬棍,這種方法不僅工效低。勞動強度大,而且處理松石時如果站立位置不當,操作不慎,還可能使自己本身受到傷害。美國,加拿大等國已在井下采場成功地使用浮石處理機,可有效地防止松石冒落傷人事故,并提高工效。70年代以來還曾不斷進行利用紅外探測儀檢查頂板松石的試驗,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我國研制成功的無線電地音儀,可作出危險頂板冒落的預報。

對巷道型掘進工作面和采場的頂板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合理選擇井巷(洞室)位置、斷面形狀和大小,包括,巷道布置應避開松軟巖層,盡量在堅硬均質的巖體內通過,避免在應力集中區布置巷道,盡量使巷道、洞室的軸向與巖石弱面的走向直交或斜交(大于45~65º)。

(2)正確采用支護形式在金屬礦山,巖石條件較穩定,但仍有相當部分的井巷需要支護,金屬礦山過去常用的支護結構形式有木支架、金屬支架、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支護、料石砌碹,整體澆灌混凝土碹等支護形式,但目前支護效果最好,工效較高的支護方法是錨噴支護。錨噴支護是一種新的支護技術,主要包括錨桿支護、噴射混凝土支護、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或噴射混凝土——金屬網相結合的錨噴支護等。

(3)減少爆破對巷道穩定性的影響。主要措施包括:①采用空隙間隔裝藥,減少爆破裂隙;②形成減震帶,減少爆破震動。在生產實踐中,往往在巷道或邊坡一側的爆區邊緣,鑿一排較密而不裝藥的空孔,利用孔空減弱爆炸應力波的傳播;③減少炸藥用量,采用毫秒電雷管起爆,由于各炮孔所產生的爆破震動相互抵消,使總的爆破震動有所降低;④控制爆破作用方向。迎向最小抵抗線的爆破震動,要比背向間最小抵抗線方向的爆破震動小0.8~2倍;⑤減少大爆破所產生的沖擊力,減少爆破對采場底部結構的破壞等。

可用地質力學的方法來分析礦區地質構造的類型和歷史,結合礦區的開采情況和地壓觀測的結果,從地質力學的角度劃定礦區和地壓活動危險區,從而使地壓觀測的選點和設計比較合理,可提高地壓觀測的效果。在地壓觀測的儀器方面,礦山可使用一種、兩種或多種儀器同時進行觀測,使用得比較普遍的有地音儀、聲波儀、光應力計、地震儀等,其中地音儀的推廣使用更為普遍。

金屬礦山由于巖石比較堅硬,地表移動下沉過程緩慢,遺留的采空區多數未予處理。應在對地壓長期觀測的基礎上,用地質力學的方法,對采空區情況進行分析,有計劃地對一些采空區進行充填,做到基本上控制大面積地壓活動所造成的危害,保證礦山安全生產。

篇3:停機檢修前的頂板管理規范

1.在礦井進行預防性停機檢修時(或機采隊預防性檢修大的機電設備時)要和機采隊提前聯系避開周期來壓,,工作面停在合理的位置上進行檢修,停機檢修前將支架初撐力升到位、護幫板打到位,端梁距大且頂板平整時及時超前拉架。

2.停機檢修期間,設置專人巡查工作面來壓情況以及支架接頂、梁端距、護幫板和工作面片幫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預防性措施。

3.當工作面出現設備故障停機時,要安排專人對支架進行二次補壓,同時保證護幫板全部打開,并定期巡查工作面頂板管理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預防性措施;如果工作面頂板狀況較差,要根據設備故障的處理時間,采取其他措施加固頂板和煤壁;當工作面壓力顯現較大時要對支架增加輔助設施,防止支架被壓死。

4.合理安排主運系統與機采工作面檢修時間,保證主運系統運行可靠。

5.加強液壓系統及設備的日常維護和保養,保證周期來壓期間的快速推進。

6.加強液壓系統及支架的檢修和維護,保證所有支架能夠達到初撐力,保證所有支架的立柱、平衡油缸安全閥能夠正常開啟。

7.加強機器的檢修和維護,定期檢測刮板鏈張緊力、有無破損、檢查液壓馬達的完好情況以及機器各電機、減速箱、軸承等運行是否正常,發現異常情況時提前制定檢修計劃。

8.嚴格落實好設備點檢制度,合理利用檢修時間處理設備隱患,防止來壓期間的設備故障。

9.保證供電、供排水等系統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