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粉系統防爆安全措施
1嚴格執行《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熱力和機械部分)》中有關制粉系統防爆的規定。
2磨煤機要定期切換運行,防止因長期停運導致原煤倉或磨煤機內部自燃。制粉系統在停用24小時以上,再行啟動前,要檢查磨煤機進口應無煤。若發現積煤要鏟除,遇積煤燒紅時,先進行蒸汽滅火后才可鏟除。
3停爐前要盡量將原煤倉走空或保持較低的煤位,防止因長期停運導致原煤倉自燃。
4磨煤機正常運行中其蒸汽消防系統處于良好的備用狀態,保證隨時都可以投入運行。
5磨煤機正常運行中要加強對磨煤機出口溫度的監視。
6磨煤機附近消防設施齊全,定期試驗合格,運行值班人員要懂得滅火常識。
7加強燃煤管理,防止煤中混入雷管等易爆物品。
8當發現備用磨煤機內著火時,要立即關閉其所有的出入口風門擋板以隔絕空氣,并用蒸汽消防進行滅火。
9停磨時要先停將磨出力降至最小,然后先停給煤機,15秒鐘后再停磨煤機,以防止磨煤機內積煤自燃。
10制粉系統運行時,應經常保持磨煤機出口混合物溫度在70-75℃內。
11制粉系統停止后,應將熱風門關閉,冷風門開啟,防止熱風進入磨煤機內。
12運行人員應嚴格監視制粉系統各負壓值變化,并經常檢查磨煤機進口管有無燒紅和堵煤現象。
篇2:運煤制粉設備系統儲煤場防火防爆措施
露天儲煤場與建筑物、鐵路和裝卸設備應保持一定的防火間距。儲煤場的地下,禁止敷設電纜、蒸汽管道。輸煤皮帶上空附近和原煤氣隔柵動火,應做好隔離措施。
大型電廠燃用煤若為煙及較其更易燃煤種時,其主要輸煤帶宜選用難燃型。原煤應成型堆放,不同品種的原煤應分別堆放。若長期堆放的原煤,則應分層壓實,時間視地區氣溫而定。容易自燃的煤不宜長期堆存,必須堆存時,應有防止自燃的措施,并經常檢查煤堆內的溫度,當溫度升高到60℃以上時,應查明原因并立即采取措施。
對長期停用的原煤倉、輸煤皮帶系統(包括煤斗、落煤管和塵用的通風管)的積煤、積粉應清理干凈,皮帶上不得有積煤,以防積煤、積粉自燃。對長期不用的或停運的龍門吊煤機、斗輪機等應盡量停放在煤堆較低處。
篇3:制粉系統防火防爆措施
制粉系統的煤粉很易燃燒,因此制粉系統防爆門應避免朝向電纜層及人行通道,防爆門動作后應立即及消除周圍的火苗與積粉。嚴格控制磨煤機出口溫度及煤倉溫度。其溫度不得超過煤種要求的規定,煤粉倉應有溫度測點并宜裝報警測點。給粉機應有定期切換制度,避免在停用的給粉機入口處出現積粉自燃。清除給粉機進口積粉時,不得用氧氣管和及壓縮空氣吹掃。
手動測量煤粉倉粉位時,浮筒應由非鐵質材料制成,倉內浮筒應緩慢升降,以免撞擊倉壁產生火花,發生煤粉爆炸。要經常檢查煤粉倉、絞籠(螺旋送粉器)吸潮管應加保溫措施,控制吸潮門開度使煤倉負壓保持適當的數值。煤婁倉外壁應予保溫,以防止煤粉他外壁受冷風吹襲時使倉內煤粉易結塊而影響流動。同時還應做好煤粉倉層的清潔工作,防止煤粉倉爆炸后熱氣浪噴出所引起的二次爆炸,或粉倉層積粉自燃后火苗進入煤粉倉應裝置固定的滅火系統,如蒸汽滅火、二氧化碳滅火或氮氣滅火裝置,平時要保持完好,并定期使用。
在啟動制粉系統和設備檢修之前,應仔細檢查設備內壁是否光滑,有無積粉死角。清倉過程中發現倉內殘余煤粉有自燃現象時,清掃人員應立即退到倉外,將煤粉倉嚴密封閉,用蒸汽、氮氣或二氧化碳滅火器等進行滅火。清倉時,煤粉倉內必須使用防爆行燈。鏟除積粉時,工作人員應穿不產生靜電的工作服,使用銅質或鋁質工具,不得帶入火種,禁止使用壓縮空氣或氧氣進行吹掃。在磨煤機清掃積粉時,嚴禁在煤粉溫度沒有下降可燃點以下時打開人孔門清掃。
嚴禁在運行中的制粉系統設備上進行動火工作。若在停用的制粉系統進行動火作業,要執行動火工作票制度。必須將此設備處積粉清除干凈,并采取可靠的隔離措施。在煤粉濃度大的場所,須在測定粉塵濃度合格后,方可辦理動火工作票手續,進行動火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