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載運輸巷架棚措施
由于2101轉載運輸皮帶巷拉門口至前10米段動壓較大,為防止冒頂事故的發生,經礦領導與技術部研究決定,加備雙礦工鋼梯形棚,為保證施工安全,特編寫本安全技術措施。
一、?技術要求
1、棚梁采用礦工鋼重疊焊接而成。
2、3.5m長的棚梁加工8根,4.3m長的棚梁加工2根。
3、井下現場架設對棚,一組對棚梁用4根Φ20螺栓連接牢固。
4、1﹟-5﹟棚為加備的新棚,一共10架,分5對架設,其中1﹟棚梁長4.3m,加工兩根;2﹟、5﹟棚梁長3.5m,加工8根。(?詳見附圖)。
5、架設1﹟-5﹟雙棚時,可以拆除原位置的彎曲單棚梁。
6、新架設的雙棚棚間距均為900mm。
7、6﹟棚為抬棚,要備成雙棚(附2101轉載運輸皮帶巷加強支護平面圖)。
二、安全技術措施
1、施工隊在接到施工通知起,由機電隊負責加工施工所需材料。
2、施工人員在下料過程中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操作規程》、《提升運輸管理規范》進行操作。
3、工作人員必須堅持做到“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的原則。
4、現場施工人員必須按照礦有關工作制度,戴好安全帽,系好帽繩。
5、施工人員在進入工作面前必須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敲幫問頂工作,在確認無安全隱患時方可進入工作面。
6、施工現場由于淋水較大,施工前必須及時清理好水溝,保證水路暢通,以確定施工人員的安全。
7、工作人員在處理原單梁棚時,必須對前后5m范圍內的棚梁加強支護,防止突發事件。
8、施工人員在反棚時,必須設專人對頂板及兩幫進行觀察。
9、及時清理工作面無關設備及淤泥,保證撤人暢通。
10、在處理原棚梁時,必須拆除一架架設一架,不可一次性全部拆除。
11、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施工,保證施工質量,不可出現棚腿前傾后仰,棚梁親口不嚴等問題。
三.其他安全技術措施
1、運輸過程中發生掉道時,處理掉道車必須遵守以下規定:
(1)單個飽車掉道時,必須將車內裝的貨物卸下,然后用手拉葫蘆將車吊起上道。
(2)上道前要打好掩木,嚴禁絞車牽引上道。
(3)處理排車掉道事故時,必須將排車分解,進行單個處理使其上道。
(4)處理掉道車時必須由值班段長及其以上級別段干領導現場指揮協調,處理時必須由有經驗的老工人進行處理,處理事故時人員不少于三人。并要求其他無關人員遠離事故現場。
(5)、牽引材料時若發生拉不動現象,嚴禁強行硬拉。
(6)、開車時嚴禁用腳蹬繩、蹬變向輪或用手拔繩。
(7)、絞車司機必須由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并持證上崗的專職或兼職人員擔任,必須嚴格按操作規程要求正規操作,要在無曲繩的情況下啟動絞車。
(8)、施工中,采用人力推車運輸時,一次只推一輛車,嚴禁在礦車兩側推車。兩車同向推車間距在軌道坡度小或5‰時,不小于10m;坡度5‰時,不小于30m;坡度大于7‰時,禁止人力推車;并在遇行人或拐彎時應提前發出呼號,不得出現放飛車現象。
(9)、絞車運輸時,司機要精力集中,在聽清信號且無曲繩情況方可開車,嚴禁有余繩放車
(10)、小絞車聯系信號必須靈敏可靠,音響清晰,開車前司機精力集中,信號無誤時方可開車。小絞車盤繩時禁止用手拔或用腳蹬進行盤繩。
(11)、小絞車司機隨時檢查閘把子、閘皮、鋼絲繩,回頭輪是否齊全,合格有效,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嚴禁帶病作業。
(12)、掛鉤工掛車前,要檢查鉤頭是否可靠,大繩是否斷絲超限,設備無問題時方可掛鉤。掛鉤后檢查是鉤頭有無松動,無問題時方可打點開車。
2、回撤工字鋼棚安全技術措施
(1)、作業人員每次進入工作面,必須執行敲幫問頂制度。
(2)、在確定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回撤工作。
(3)、作業人員將要回撤的棚腿窩子挖好,保證回撤時腿子能夠順利的拉倒;將棕繩綁在棚腿上。
(4)、作業人員站在下一架支架下使用長柄大錘輕敲準備回撤的棚腿,棚腿有傾倒的跡象時用棕繩將其拉出。然后再回撤另一根棚腿和棚梁。
(5)、回收棚子時,必須使用長柄工具,作業人員在完好的支架下進行作業。
(6)、回撤時三人一組,一人負責觀察頂板,一人使用長工具回撤,一人負責用棕繩回收支柱。發現異常立即停止作業,撤至安全地點。
(7)、回撤時現場必須由副隊長以上干部跟班指揮生產。
(8)、如工作面不宜回撤,必須及時上報主管部門,申請暫不回撤,待現場條件允許后方可進行回撤。
(9)、回撤時,按照“先支后回”的原則,再回收時回收人員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在待回支架的棚梁下支設一根或兩根金屬摩擦支柱,支設的支柱必須設在實底上,支柱要穿底鞋。
(10)、回撤下來的工字鋼棚梁、棚腿,必須放在指定地點,碼放整齊。并及時升井。
3、架棚安全技術措施
(1)、施工過程當中,作業人員要對所在地點的退路、巷道的穩定性、壓力詳細、認真的進行檢查,保證安全施工,當有意外情況發生時,人員能迅速、安全的撤離到安全地點。
(2)、在架棚前,必須對工作場所的頂板進行檢查,進行敲幫問頂,清除活石、危石;對一時無法排除或松動的煤巖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控制好頂板。架棚時所有人員要相互協調動作,齊心協力,防止碰、砸傷人。支架每次施工要連續,架好后必須封幫接頂,確保安全。
(3)、架設的棚子棚距為900mm,幫頂要背嚴背實,不得空幫漏頂,棚架不得有歪扭、邁步、前傾后仰等現象。
(4)、施工地點所有工作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敲幫問頂時,要在支護完好、頂板穩定的地方進行,并有專人觀察。
(5)、出現頂板來壓預兆、響聲、頂板掉渣、離層等冒頂預兆時,人員必須立即撤出到安全地點,待頂板穩定,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后,人員方可繼續工作,嚴禁在頂板有威脅的情況下強行蠻干。
(6)、嚴格通風瓦斯管理,施工地點必須保證正常通風,當瓦斯濃度大于1%時,必須立即停止人員作業并撤出到安全地點,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處理,只有保證瓦斯符合要求后,才能恢復施工。
(7)、安全員必須跟班作業,及時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解決,不能處理的,必須及時向調度室值班領導匯報。
(8)、各施工人員必須遵守崗位勞動紀律,嚴格履行各自職責。
(9)、施工過程中絞幫背頂時必須要接幫接頂,背板一定要背實。
(10)、要建立嚴格的交接班制度,要求現場交接,交清工作面的安全情況,如發現有事故隱患,下班前必須首先處理掉。
(11)、在交接班中,如遇較大隱患,當班人員不能處理的,要立即匯報調度室、
(12)、透水預兆:煤壁掛紅、掛汗,空氣變冷,有霧氣,煤層中有明顯滲水,煤壁中有“吱吱”的水叫聲,工作面壓力增大,底鼓等。
火災預兆:溫度升高,CO濃度增大,煤壁掛汗,有異味,有霧氣等。
冒頂預兆:頂板出現脫層,掉渣,有響聲,敲擊頂板時有空洞聲,有霧氣,支架受力增大,涌水增加等。掘進工作面主要表現在前四項。
本措施未規定部分執行《煤礦安全規程》、《各工種作業規程》
篇2:運輸隊裝載機司機崗位責任制
一、接班時,司機必須按規定和要求嚴格認真檢查設備,如發現異常應及時報告,并做好記錄。
二、上機前,司機需認真檢查潤滑系統、冷卻系統及機體等有無滲漏現象,要保持儀表的準確,燈光等設備的完好。
三、作業前必須對作業區域的環境進行仔細觀察,了解電纜、故障設備等障礙物情況,保證作業安全。
四、停放時應選擇安全平整的地帶。
五、堅守工作崗位,遵守勞動紀律。
篇3:汽車及挖掘裝載運輸機械安全操作規程
1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及各類機械操作規程規定,駕駛員必須證、照齊全。不準駕駛與證不符的車輛機械嚴禁酒后駕駛。
2車輛在施工區域行駛,時速不得超過15公里,洞內時速不超過8公里,在會車、彎道、險坡段不得超過3公里/時。
3自卸汽車配挖土機裝料時,自卸汽車就位后,拉緊手剎車。裝車時嚴禁裝偏。如挖斗必須越過駕駛室頂時,駕駛室內不得有人。
4卸料時,應選好地形,并檢視上空和周圍有無電線、障礙物以及行人。
5自卸汽車的車箱內嚴禁載人,駕駛室內嚴禁搭乘與施工無關的人員。
6油灌車應備專用滅火器材,并裝拖地金屬鏈條,以防靜電產生火花。
7油灌漏油焊補時,首先要除油放汽,確認無氣并打開加油口后,方可施焊。
8油灌裝有油時,嚴禁接近明火。停放時,必須遠離火源,雷雨時不準放在大樹下。
9載重汽氣裝運易燃、易爆或其它危險品時,應遵守有關安全行車規定。
10各種機械操作前必須檢查各部件有無脫落、松動或變形。
11機械運轉中,禁止任何人員上下機械或傳遞物件。
12機械運轉中,禁止用手觸摸鋼絲繩,滑輪和絞盤等。
13行駛或作業時,應注意觀察四周有無障礙。后退時必須先視車后,確認無人和其他障礙時,方可起步。
14加油時禁止吸煙或接近明火。汽油著火時,應用泡沫滅火器或細砂滅火,不得用水滅火。
15機械檢修保養時,應在堅實平坦、安全的地方停穩,鏟刀或鏟斗落地,剎車、各操縱桿置于空檔,停熄引擎后方可進行。
16工作時應了解作業區內的線路、電纜、水管等設施,以免造成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