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火電機組安全運行對策

火電機組安全運行對策

2024-07-18 閱讀 2916

大型火電機組均有設計嚴謹的機、爐、電大聯鎖保護及各自設備(包括輔機)的相關熱工保護,確保了機組的正常安全運行。但有時在機組運行過程中,由于某些原因使熱工保護誤動,造成機組解列,從而給電網穩定運行帶來影響,也損害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形象。

1熱工保護動作的情況

隨著設備的質量、技術水平和人員素質的提高,目前火電機組的熱工保護可靠性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從整個區域電網來看,由于熱工保護誤動引起機組跳閘,造成非計劃停運的比例還是較大的。如華中電網在2000年7月份用電高峰時,有17次因熱工保護拒動而引起機組解列,嚴重影響電網正常運行。其中8次是由于“汽包水位低”引起300MW機組MFT動作,而造成“汽包水位低”的原因都是因汽泵跳閘后電泵聯鎖啟動失敗。

從以上情況看,研究提高熱工保護的可靠性,使其“該動時則動,不該動就不動”是必要的。

2提高熱工保護可靠性的對策

2.1熱工專業技術措施

由于大型火力發電機組均設計有先進的DCS分散控制系統,而且DCS系統無論從工業控制計算機、網絡拓撲結構、信號采集板等硬件還是系統軟件、應用軟件等方面,均比較穩定可靠,為熱工保護的可靠投入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目前大部分300MW燃煤火電機組的FSSS(BMS)爐膛安全監控系統和輔機保護均由DCS系統實現,這種方式簡單可靠,可以把DCS系統的優點“危險分散、集中控制”,在應用中充分體現,但應注意以下幾點:

(1)對采集的多路信號如果是同一信號,應盡量分散在同一個DPU的不同模件上,如爐膛負壓三取二的3個負壓開關量信號點、汽包水位三取二的6個模擬量信號點(3個汽包壓力、3個平衡容器差壓信號)、風機的軸承溫度熱電阻信號和馬達線圈溫度熱電阻信號等均可以按這種方法處理。

(2)信號進行三取二或四取三本身就是提高保護的可靠性,防止保護誤動并盡量杜絕保護拒動。

(3)在做DCS邏輯組態時為防止現場發生意外,可以分別對每一個信號串聯一個對應的品質判斷信號,以提高保護的可靠性。

(4)在敷設電纜時,要特別注意熱電阻、熱電偶溫度信號和24VDC、48VDC開關量信號的抗干擾問題。

(5)汽機主保護ETS系統大部分采用熱備用、雙冗余PLC可編程控制器實現。對該系統主要檢測信號,如軸振、軸向位移、差脹、超速、EH及潤滑油壓、真空等的安裝位置和檢測元件技術性能指標至關重要,必須出詳細的技術校驗報告。今后隨著DCS系統的可靠性進一步提高,可以將ETS也納入DCS系統中去。2.2熱工專業管理措施

2.2.1熱工保護的投退必須嚴格按照熱工監督管理規定,防止發生機組在運行而某個單項熱工保護又沒投入的情況,特別是防止在DCS系統中對參與保護的信號點強制。在生產過程中,由于工作不心細、管理不到位等而經常發生這種情況,造成熱工保護退出運行。針對這種情況要制定考核制度,還必須制定DCS工程師站的管理制度。

2.2.2熱工維護人員應加強定期巡檢工作,提高安全“預防為主”的思想,巡檢對象包括以下方面:(1)DCS系統的工作站、DPU(是否主DPU已切換到副DPU,并查明原因)、高速公路(是否總線、環網已斷或通訊阻塞)、采樣模件和軟件的工作狀態。(2)鍋爐膛火焰的強度是否穩定,是否需要調整火焰的頻率和放大倍數。

(3)對三取二的信號,是否有一個已經不正常。

(4)爐膛負壓管是否堵住,是否需要吹管等。

2.2.3機組維護的熱工消缺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應堅持有缺陷就及時進行處理,因為缺陷積累對機組安全運行是極大的隱患,而且在對熱工保護消缺時,一定要堅持執行保護投退制度,防止因處理不當而適得其反,還應嚴格執行“兩票三制”。

2.2.4參與熱工保護的溫度、壓力、液位、轉速、火焰和機械量等測量元件一定要用質量可靠的產品。

2.3運行管理措施

機組運行人員一定要對熱工保護的機理和邏輯關系做到心中有數,掌握保護拒動時的量度,防止發生事故。一般機組啟動前,都要對熱工主保護、主機和輔機的油泵進行動態試驗(部分為靜態試驗)。運行過程中要經常切換計算機畫面,從而了解機組各個系統的運行情況,及時調整工況;特別是在投入自動系統后,千萬不要以為投入自動了就不理不顧。運行人員應定期對備用設備進行倒換試驗,象上面說到的汽泵跳閘后電泵聯鎖不成功就可以通過試驗發現,就可以避免MFT動作引起機組解列。

2.4加強事故分析

對機組的熱工保護每發生一次動作或出現一次拒動應及時嚴格按照事故調查規程進行,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存儲功能,對每個系統都應做好相關的歷史趨勢曲線,發揮SOE功能,同時還要注意DCS的各個計算機時鐘一定要同步。加強事故分析,杜絕同類事故發生。對分析不清的事故絕對不能放過,應組織專家進行調查分析,直到搞清事故原因,并制定反事故措施為止。

篇2:火電機組試運安全規定

1總的要求

1.1各單位要嚴格執行《火力發電廠基本建設工程啟動及竣工驗收規程》(1996年版)規定的組織分工。試運指揮部對試運期間的安全工作全面負責。

1.2各單位要強化試運工作的統一指揮,做好試運、消缺工作的安全危險點分析,制定包括爆炸、火災、廠用電消失、機械傷害及介質泄漏等事故發生的應急預案。

1.3設備移交生產單位代管或進入整套啟動試運階段后,操作、消缺等工作必須嚴格執行“兩票三制”,動火作業必須嚴格執行一、二級動火工作票,嚴格工作監護制度。生產人員操作設備時應嚴格執行試運措施,按操作卡、檢查卡的規定進行操作。

1.4啟動試運前,施工單位應組織參加試運的人員學習《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火力發電廠部分)第三篇第二章及第四篇第七、八章、《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熱力和機械部分,發電廠和變電所電氣部分)和《電力設備典型消防規程》有關內容并嚴格執行。

1.5試運指揮部統一發放試運通行證。集控室和電子間必須憑專用通行證方可進入,尤其出入電子間應有更加嚴格的管理制度,門口應設置“禁止使用無線通訊設備”警示牌,并嚴格執行。進入400V、6kV、MCC開關室的所有人員實行簽名登記制度,并寫明工作事項。已送電的屏(盤)柜、電氣設備應設置“已送電”標示牌或圍欄。在防火重點部位設置“嚴禁煙火”警示牌。

1.6在熱力系統上消缺、檢修前,應將與之聯通的閥門關嚴、上鎖,掛上警告牌,并檢查確認介質壓力已釋放;電動閥門的電源切斷,掛上警告牌;在機械設備上消缺、檢修前,應切斷電、風、氣、水等動力源,關閉有關閘板、閥門,并掛上警告牌;在電氣設備上消缺、檢修前,必須拉開隔離開關(刀閘),并掛上“禁止合閘,有人工作”警告牌。

1.7設備消缺必須服從試運指揮部統一安排,辦理工作票;消缺工作不得以口頭方式部署,應辦理書面的消缺單,并實行閉環管理。

1.8施工單位在消缺工作開始前,設備主管人和消缺負責人必須察看現場,必須對壓力、溫度、介質性質、是否帶電等進行再確認,明確工作范圍,落實安全措施,安排監護人,確認無危險后方可開始工作。工作中要加強聯絡、協調。

1.9消缺工作必須完善安全設施。使用的腳手架、工作平臺、臨時通道必須穩固可靠,嚴禁在無安全設施或設施不完善情況下進行消缺工作。

1.10要嚴肅試運安全紀律和交接班制度。試運人員要正確使用安全防護用品,熟悉試運場所的環境、安全通道和消防器材的位置及使用方法,明確各自的安全巡視檢查重點,保持值班室和所轄區域清潔,嚴禁脫崗、睡覺和從事與工作無關的活動,嚴禁在容器、設備內及閥門、法蘭、堵板等危險部位附近休息。

1.11試運人員要加強設備巡視檢查,發現異常,立即匯報,不得自行安排處理;如果異常情況嚴重危及人身、設備和系統安全,可以直接妥善處理。

1.12本規定內容主要針對火電機組試運期間的安全工作,其它非試運期間的安全規定在此不贅述。

2設備操作、消缺具體安全規定

2.1容器內消缺

2.1.1防止窒息。凡進入容器、管道、溝道內檢查、消缺必須辦理工作票,有條件的要用測氧儀測量含氧量,確保≥19%,入口處設專人監護,有充足的照明,工作完畢,將內部的一切臨時設施和雜物清理干凈,并確認工作人員全部撤出后方可關閉人孔門。

2.1.2防止高溫傷害。進入爐膛、煙風道、預熱器、電除塵等存在高溫危險的容器內檢查消缺前,必須對其內部溫度進行確認,溫度大于50度時嚴禁進入,溫度大于35度小于50度時,要在嚴密監護下方可進行短時間的輪流作業,溫度在35度及以下時,應加強監護并備好淡鹽水、清涼飲料和防暑降溫的應急藥品。工作中使用安全電壓照明,穿絕緣鞋。

2.1.3防止中毒事故。進入油罐、水箱、酸罐等有毒容器內和坑井、溝道、管道等可能存在有毒氣體的場所前,必須采取通風措施,檢測是否存在有毒氣體及其濃度,否則嚴禁開始工作。工作人員應配備呼吸器具,所用照明設施及工器具必須為防爆型,隨時對有毒氣體進行檢測,并保持良好的通風,當發現有毒氣體濃度超標時,要立即停止工作,撤退人員。

2.2防火、防爆

2.2.1試運現場配備足夠的消防器材,全體工作人員都要嚴格遵守防火規定。

2.2.2試運中執行一、二級動火工作票時,工作票中的保衛部門負責人、安監部門負責人和廠(局)負責人由生產單位人員擔任,消防監護人由施工和生產單位分別出一名人員擔任。

2.2.3對滴落在地坪、設備和電纜上的油漬及其周圍的易燃物必須清理干凈;嚴禁在有油、氫等易燃易爆介質管道和設備上動用電火焊和用鐵器敲打。

2.2.4公安消防、安監人員要嚴格執法,嚴厲查處違章吸煙者、未經許可動火者以及其它不遵守消防規定的行為。

2.3防止人身觸電和設備、系統誤停送電

2.3.1電氣操作應嚴格按照《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發電廠和變電所電氣部分)有關規定執行。

2.3.2在高壓帶電區域工作和對帶電設備消缺時必須到生產單位辦理電氣工作票,工作區域與運行區域設置明顯的隔離標志,安排專人監護,謹防走錯間隔,使用絕緣合格的工器具,電動工器具必須經漏電保護器。

2.3.3嚴禁隨意進入電氣設備安全警戒線內或試驗區域內。嚴禁亂動配電柜、控制屏上的開關、按鈕和停送電標示牌,不得用濕布擦拭已帶電的盤柜、設備。操作電氣開關和用測電筆驗電時,操作者應站在帶電體的側面,防止電弧傷害。

2.3.4設備移交代管前或整套啟動試運前,設備試轉必須填寫送、停電單,送、停電時間要填寫準確,施工單位電氣、熱工人員接到設備送、停電單后,認真檢查核實設備盤號、名稱、開關位置,確認無誤后方可操作,送、停電時連絡信號明確。設備移交代管后或整套啟動試運期間,設備試運轉必須到生產單位辦理工作票,并按工作票要求執行。

2.3.5在行車滑線上方工作必須辦理滑線停電單,并做好相應的安全措施。

2.3.6設備運行狀態中原則上不得進行相關系統的DCS程序下載。如有程序下載時,必須提前通知有關單位做好安全措施,保證不影響設備安全運轉。

2.3.7廠用電消失恢復送電前,應檢查停電前運行設備的開關狀態,確認無誤后方可送電。

2.3.8進入積水的循環水、凝結水、灰漿、疏水、排污等泵坑內工作前,必須切斷設備電源。

2.4防止介質泄漏傷害

2.4.1嚴禁在安全閥、防爆門、看火孔及高溫高壓管道、容器的法蘭、閥門、水位計附近停留。如因工作需要停留時,應有防止燙傷及介質泄漏傷人的措施。操作帶壓閥門時,站位應最大限度避開介質可能噴出傷人的方向,打開閥門時應緩慢小心。

2.4.2不得直接在有壓力的管道、容器及其附件上進行消缺作業。在有壓力的管道、容器及其附件上消缺前,相關系統設備應停止運行,對管道、容器進行泄壓,泄壓過程中應采取防止介質噴出傷人的措施;若是易燃易爆介質,還應采取防火防爆措施,準備好接滴裝置(介質為氣體除外)。確認無壓力并將殘存易燃易爆介質清理干凈后方可開始消缺工作。

2.4.3檢查或處理易發生堵塞的煤、灰、渣系統設備時,要時刻注意防止因煤、灰、渣的崩塌和噴落而造成人身傷害。在灰塵濃度較大的地方工作,應配戴防塵面具。

2.5防止機械傷害

2.5.1對運行中的設備轉動部分不得進行清掃、擦拭和潤滑。擦拭設備的固定部分時,不得把棉紗、抹布纏在手上。監聽設備振動和查看設備其它情況時不得觸及設備的轉動部分。

2.5.2嚴禁從轉動設備上方跨越,不得倚靠或騎座轉動、運行設備的防護罩、法蘭、閥門和表盤。嚴禁站在欄桿上或欄桿外查看設備,不得從無護欄的小梁、坑洞及波紋板等危險區域通行。

2.5.3輸煤設備啟動前,必須檢查確認工作場所已經清理完畢,所有施工人員已經離開。各種輸煤設備在消缺前,必須將電源切斷并掛警告牌。無論輸煤皮帶運行與否,一律禁止在皮帶上或其它輸煤設備上站立、攀爬及傳遞器具、材料,跨越皮帶必須通行過橋。

2.6防止設備被盜和誤觸、誤動

2.6.1全體試運人員要愛護設備,現場值班人員要加大巡查力度,對隨意拆除、破壞設備部件的人員要及時制止并舉報。

2.6.2對在試運和施工不能完全隔離的廠房、操作室和重要設備、盤柜、閥門、事故按鈕周圍工作的人員,試運值班人員要加強監護,防止誤觸、誤動事件發生。

2.7防止設備損壞和二次污染

2.7.1強化成品保護意識。試運檢查、消缺中注意保護設備、地坪、保溫、油漆、墻面等,防止損壞和二次污染,嚴禁踩踏儀表、開關柜、閥門、保溫層等易損物件。

2.7.2割除鐵件或在墻(地面)上打洞時,要做好防止落物傷人、砸壞和污染設備的措施。

2.7.3在汽機房各層平臺及鍋爐運轉層放置重物、搭設腳手架時,下方必須加墊膠皮或木板,防止損壞和污染地面。

2.7.4修補保溫、油漆和墻面時,必須在下方鋪設編織布,將散落物裝袋及時清理。消缺需拆除保溫時,必須將拆下的鐵皮和保溫材料放置在指定地點,不得阻塞通道、污染環境。

2.7.5用水沖洗地面時,要防止污水濺到墻面和管道上,及時清理、疏通漏水口,防止污水沿管道外壁滲流造成污染、或引發電氣短路。

2.7.6現場就餐人員餐后的剩余飯菜要倒入專設的垃圾桶內,禁止亂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