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機主泵異常噪聲排除
初步分析,認為是泵吸空或者是油路中混入了空氣所致。故先將工作裝置調整至油位檢測位置,檢查發現液壓油箱的油位處于油標的低位以下,屬缺油的位置。經詢問駕駛員知,通向斗桿缸無桿腔的高壓油管的密封圈在工作中因漏油而更換過,但更換后沒有及時檢查油位。于是,首先給液壓油箱加油至標準油位,試機表明異常噪聲雖有所降低,但仍然存在;然后,通過主泵排氣閥對主泵進行排氣后重新試機,發現異常噪聲還是存在,說明此噪聲不可能完全是由泵吸空而引起的。
接下來,對液壓油箱的吸油濾芯和回油濾芯均進行了檢查,發現吸油濾芯變黑、有油泥,而回油濾芯上粘有褐色金屬顆粒,為此更換了上述濾芯;考慮到回油濾芯上粘有褐色的金屬顆粒,于是將主泵的油液放出并進行了檢查,發現也有褐色的金屬顆粒;同時,解體檢查主泵時發現,活塞、配流盤、斜盤等無損壞現象,而滑履產生了磨損。將其更換后,嚴格按要求進行了裝配,清洗了液壓系統并換油,當再次啟動試機時,異常噪聲消失,故障已被排除。
通常情況下,主泵周圍產生異常噪聲的可能原因如下:
液壓油不夠造成主泵吸空;吸油管路中混入了空氣;吸油濾芯堵塞導致主泵吸空;主泵內部磨損,致使主泵工作出現異常噪聲。
本例中異常噪聲是由于液壓油不夠和主泵內滑履磨損兩方面的原因噪聲的。其原因是:更換密封件后沒有及時檢查油位,導致液壓油不夠,使主泵產生吸空現象;混入空氣的油液流經主泵時,滑履在某些瞬間浮不起來或浮起不充分,導致滑履與斜盤之間不能形成良好的潤滑油膜,使滑履磨損,最終引起主泵工作產生異常噪聲。
篇2:廢水廢氣噪聲污染防治控制程序
1?目的
為了有效控制廢水、廢氣污染物的排放,防治環境污染,保證資源的合理利用,降低噪聲污染,改善工作環境,保障員工及廣大群眾身體健康,特制定本程序。
2?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本廠廠內所有排放廢水、廢氣的排污單位的水、氣污染,廠界及高強度噪聲環境的防治與管理。
3?職責
3.1?質量安全環保部是廢水、廢氣、噪聲污染防治控制程序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組織編制廠級《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分解、下達廠級《裝置環保考核指標》,負責環保指標的考核。負責查找廠內環保隱患,并組織相關單位提出技術改進方案,上報上級主管部門。
3.2環保站是廢水、廢氣、噪聲污染防治控制程序的主要管理部門,負責制定對全廠各裝置外排污水口的《監測計劃》;負責廠內各污染源的日常監查、監測與管理;負責日常監測數據的統計、匯總、上報;負責監督檢查各環保治理設施是否正常運行,并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
3.3?生產運行部負責生產運行過程中的環保管理工作及環保治理設施的正常運行。
3.4機動工程部負責環保治理設施的日常維護和管理,全廠消聲、隔音設施的管理、更新和檢查,保證消聲、隔音設備的正常運行。
3.4?凈水車間負責廠內廢水的處理、排放,污水治理設施穩定、有效運行及日常的維護、管理。
3.5?生產車間及其它相關單位負責本部門的廢水、廢氣、噪聲污染源的防治、控制,環保設施的日常檢查與正常運行的管理。。
4?管理內容與要求
4.1廢水的污染防治控制
4.1.1?廢水的來源
4.1.1.1?生產廢水
生產廢水是指廠內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其中包括生產工藝排放廢水、機器設備冷卻排水、設備和場地清洗水、施工過程中排放廢水、化驗分析廢水、油罐脫水和裝置區內收集的其它污水。
4.1.1.2?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指辦公樓洗手間、水池、浴池和食堂排放的廢水。
4.1.1.3?雨水
進入廠內明溝和污水處理場的初期雨水。
4.1.2?廢水排放的控制管理
4.1.2.1?生產廢水的污染防治控制
a、各裝置產生的生產廢水,必須經預處理合格后再排到污水場進行隔油、浮選、生化處理。各裝置生產廢水排放標準見《裝置環保考核指標》。
b、南催化、重催、焦化等裝置的含硫污水必須經酸性水汽提裝置預處理合格后,方可排入污水處理場,不得直接排到污水場。
c、各車間排放的酸、堿性生產廢水,需進行中和,控制PH值在6-9之間后方可按規程排放。
d、各生產及輔助車間排放的含污染物較高的生產廢水,需經預處理達到排放要求后(各裝置環保考核指標),方可排入污水處處理場。
e、油品罐區脫水,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及相關管理制度操作、執行,避免脫水大量帶油;。
f、清洗設備、場地等產生的含油廢水必須排入地漏,進入污水處理場處理,不得排入明溝。
g、容器設備類檢修時,必須按相關管理規定,將其中的物料退凈、回收后,方可吹掃、清洗。
h、分析化驗后的有毒廢液須收集、回收,按危險廢物管理,不得外排。
4.1.2.2?生活污水的污染防治控制
a、因廠內污水管網沒有清污分流,廠內的所有生活污水均進入污水處理場處理達標后,排入沈撫灌渠。
b、生產運行部對生活用水、新鮮水消耗實行定額考核管理。
4.1.2.3?雨水的污染防治控制
a、初期雨水進污水處理場,經處理后排到總排。
b、各裝置污染區圍堰內收集的含油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場進行處理。
4.1.3?廢水的處理與排放
4.1.3.1?廢水的處理
a、裝置廢水預處理:
各裝置生產廢水經調節隔油預處理后排入污水處理場。
南催化、重催、焦化含硫污水經酸性水汽提裝置預處理后進入污水處理場。
個別車間廢水酸、堿性廢水經酸堿中和處理后方可排入污水處理場。
b、污水場一級處理:隔油、浮選、均質
廠區內廢水(或初期雨水)流入污水處理場隔油池去除浮油,經隔油后的廢水(或初期雨水)進入浮選池除去大部分乳化油類,進入中和池、均質罐進行均質調節后,被送到二級生化處理設施(生化曝氣池、氧化溝、二沉池)。
c、污水場二級處理:生化曝氣池、氧化溝、二沉池裝置
經過一級處理的廢水,分別進入生化曝氣池和氧化溝。凈水車間生化和氧化溝崗位要根據進水情況,依據崗位操作規程進行操作調整,保證微生物活性。氧化溝出水進入二沉池進行處理后,與生化出水混合,部分進入污水回用裝置深度處理后重復利用,其余達標污水經廠總排口,排入沈撫暗渠。
d、污水處理場三級處理:污水回用裝置
經二級處理后的廢水部分進入污水回用設施進一步深度處理,處理后廢水用于供排水車間循環水補充水、消防用水等。
4.1.3.2?廢水的排放
經污水處理場處理達標廢水除深度處理回用部分外,直接排入沈撫灌渠。
4.1.3.3?廢水的回收利用
?機泵冷卻水、三級處理后廢水部分回用,作為機泵冷卻水、循環水場補充水、消防水管網的補充水。
4.1.4?廢水的監測、檢查與考核
a、環保站每天對現場進行檢查,并根據生產信息及監測報告結果,對各單位進行考核,形成《檢查記錄》。
b、環保站按《監測計劃》及規定的監測方法對廠污水總排口、廠內污染源、污水場各處理單元、污水回用裝置進行監測,建立臺帳,并及時將結果反饋給相關部門,以便及時調整生產操作。
c、凈水車間按本單位監測計劃對污水場各控制單元等進行監測,并建立相關記錄。
d、各單位環保員及崗位人員對本單位的廢水狀況進行日常監控和檢查,根據環保站提供的監測報告,建立臺帳。
e、對廢水排放過程中發生的不符合情況,按《不符合、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執行。
4.2廢氣的污染防治控制
4.2.1廢氣的來源
廠內廢氣排放包括生產工藝廢氣排放和燃料燃燒過程廢氣排放。
工藝廢氣是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工藝尾氣,包括正常生產和異常情況下的工藝尾氣、反應器再生時產生的煙氣等;
燃料燃燒過程廢氣主要指加熱爐、鍋爐燃料燃燒過程中排放的廢氣。
4.2.2?工藝廢氣排放的污染防治與控制
4.2.2.1?南催化、重催裝置嚴格按《催化劑再生崗位操作規程》進行操作,提高旋風分離器工作效率,增加催化劑回收率,減少催化劑粉塵的排放。
4.2.2.2硫酸、硫磺裝置嚴格按《操作規程》執行,提高物料轉化率,多生產產品,減少尾氣中污染廢物的排放。
4.2.2.3?異常情況下的工藝廢氣排放,執行應急預案。
4.2.3燃燒廢氣排放的污染防治與控制
4.2.3.1各裝置加熱爐嚴格按照《加熱爐崗位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及時調節操作,確保燃料完全燃燒,提高加熱爐熱效率,減少大氣污染物的產生與排放。
4.2.3.2采用清潔燃料,降低燃燒過程廢氣中污染物排放量。
4.2.3?廢氣的監測、檢查與考核
4.2.3.1?環保站負責制定廢氣監測計劃,對現場進行檢查,并根據生產信息及監測報告結果,對各單位進行考核。
4.2.3.2?環保站按監測計劃對廢氣污染源排放口進行監測,建立《廢氣監測臺帳》,出現異常情況及時通知責任單位,以便及時采取措施。
4.2.3.3?各單位環保員及崗位人員對本單位的廢氣狀況進行日常監控和檢查,根據監測報告,建立臺帳。
4.2.3.4?對廢氣排放過程中發生的不符合情況,按《不符合、糾正與預防措施控制程序》執行。
4.3噪聲的污染防治控制
4.3.1?噪聲來源
石油二廠生產區域內的噪聲來自機動設備的運轉、液體管道中流動、氣體管道中流動等,主要高強度噪聲源為:
各裝置的主風機、氣壓機、機泵、空冷卻器及檢修和不正常操作時的放空等。
4.3.2?噪聲源運行控制
4.3.2.1?崗位操作人員要按時巡檢,發現設備運轉異常時,及時上報并查出原因,若確系設備帶病運行,要立即報告機動工程部、生產運行部,進行修復。
4.3.2.2?各種設備應按制度定期潤滑,尤其是高噪聲源設備的潤滑,使設備正常運轉,降低噪聲。
4.3.2.3?工藝設備檢修時,高噪聲源設備要同步檢修,做到油路、汽路暢通,油標醒目,油量充足,保證設備的長周期平穩運行。
4.3.2.4?產生噪聲源的單位,必須保證防治噪聲污染設施的正常運轉。改造、拆除或閑置噪聲污染防治設施的必須報請主管部門批準。
4.3.3?噪聲治理與防護
4.3.3.1?質量安全環保部每年年初根據上級公司的目標及本單位的需要,針對生產區域內高強度噪聲源制定綜合治理目標、指標。
4.3.2?新裝置要選購制造精度高、噪聲低的設備,防止噪聲污染。
4.3.3?認真執行“三同時”原則,在改建、擴建、新建裝置的同時,對噪聲超標部位必須落實噪聲防治設施,避免新的噪聲污染。
4.3.4?個人防護
員工在高噪聲崗位現場作業要戴耳塞、護耳罩等防護用品,加強個人防護。
4.4?監督檢查
4.4.1?各單位對本單位噪聲情況進行日常監督、檢查。
4.4.2?環保站按監測計劃負責進行廠界環境噪聲及生產區域內高強度噪聲源的監測,做好記錄及統計上報工作。
5?相關文件和記錄
5.1《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20**
5.2《遼寧省污水與廢氣排放標準》DB21-60-89
5.3《噪聲排放標準》
5.4《煉化企業生產受控和安全環保管理規定》
5.5《石油二廠環境保護管理制度》
5.6《石油二廠裝置環保考核指標》
5.7《石油二廠污染源監測計劃》
5.8《不符合、糾正與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5.9《過程的監視和測量控制程序》
5.10《“三廢”統計臺帳》
5.11《凈水污水處理操作規程》及《凈水污水回用操作規程》
5.12《污水場工藝卡片》
5.13《環境保護技術經濟指標月報》
5.14《工業污染源廢水排放情況月報表》
5.15《污水處理場月報表》
5.16《環保臺帳》
5.17《噪聲監測記錄》
5.18《工業企業工業衛生設計標準》
5.19《廢氣監測臺帳》
5.20《各裝置崗位操作規程》
篇3:防噪聲振動安全措施
根據省、市環境保護局關于對神府經濟開發區趙家梁煤礦三一煤井建設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批復,結合趙家梁煤礦3-1煤層開采初步設計說明書,礦井建設廠界噪聲執行GB12348-90《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Ⅲ類區標準,生產車間噪聲執行GBJ87-85《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
一、礦井的噪聲源
1、礦井通風機房主扇風機
2、地面生產系統的主皮帶機頭部分、破碎機、振動篩
3、鍋爐房的鼓引風機
4、地面壓風機房壓風設備
5、井口暖風機房暖風設備
6、生產車間電錘及切割機
7、木料庫場內電鋸
8、礦井井下刮板運輸機(不在地面環保之列)
二、防噪聲、降噪減振安全措施
1、礦井通風機房的扇風機安裝隔音間,使噪聲降低到環保標準以內。另外經常性清掃粉塵,定期對零部件潤滑保養,降低磨損噪聲。
2、地面生產系統采用全封閉式對外防噪聲,對內采用室內壁吸聲材料飾面,小室的門采用隔聲型,門縫采用橡皮條壓封。篩板、側板利用礦用廢舊膠帶作內襯,以有效仰制側板的高頻振動,減少輻射噪聲,同時加強清塵和潤滑各潤滑部件。
3、原煤篩粉系統的破碎機,其噪聲主要是物體的撞擊產生的,處理措施是給破碎機安裝聲罩,減少其噪聲的輻射。
4、鍋爐房的引風機安裝消聲器。鍋爐房排氣閥排空氣時產生的噪聲安裝消聲器防治。
5、壓風機房設備安裝消聲罩。
6、暖風機設備采用消聲罩和封閉式降噪。
7、生產車間單間封閉隔離噪聲設備。
8、木料庫電鋸采用濕式降噪。
9、篩粉破碎等產生場所除灑水除塵外,對設備和輸送裝置結合降噪進行粉塵綜合綜合治理。降低車間粉塵濃度,保證工人身體健康。
10、對各輸送裝置的機頭機尾,設灑水除塵和隔吸聲集塵罩,集成罩上方設FM型下飼式袋式除塵器,含塵氣體經袋式除塵器凈化后排走,煤塵仍落在輸送機帶上,則既起到降噪又起到防塵的效果。
11、在獨立單元的產噪設備,在其四周圍護隔吸聲導向板,除吸收部分噪聲外,將漏聲導向維護裝置上方,被安放在圍護裝置上方的空間吸聲體而吸收,同時該設備的產塵也被圍護在較小的范圍內而去除塵。
12、在設備安裝時注意設備和設備之間,設備與廠房的墻壁之間,設備與地板之間,隔聲罩與設備之間不能有剛性連接,各類泵的進出口安裝柔性橡膠接頭,泵體作減振處理。
13、在礦井井下,加強刮板運輸機管理,及時注潤滑油,每天清掃浮煤、浮塵,對溜槽、溜斗等要進行阻尼減震處置,來降低各種溜槽的噪聲。
14、在無法采取隔聲、減振、阻尼等降噪措施的作業場所,根據需要建隔聲值班室,同時在建筑物內部加裝吸聲結構消除混響聲。在給場所工作的工人要加強個人防護,佩戴耳塞、耳罩及防護頭盔等勞保用品,減少噪聲環境對工人的直接影響。
通過以上處理措施,礦井的廠界噪聲符合有關環保標準,給工人一個較好的作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