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Z商廈供電供水及其它設施維護規范

Z商廈供電供水及其它設施維護規范

2024-07-18 閱讀 2884

商廈供電、供水及其它設施維護規范

目的:為明確工程部電工、水工工作過程,控制工程部電工、水工工作質量及與其它部門的工作協調特制定本規范。

適用范圍:本規范適用于各商廈工程部電工、水工范圍內有關的工作活動。

(一)供電開啟時間

1、賣場:

早8:40至晚21:40

2、室外:

夏季開啟時間:晚19:30至晚22:15

冬季開啟時間:晚17:15至晚21:40

3、霓虹燈:

夏季開啟時間:晚19:30至晚22:15

冬季開啟時間:晚17:15至晚21:40

4、遇特殊天氣情況,隨時調節,遇營業時間延長,也相應延長;

(二)日常巡檢程序及要求

1、照明

1.1照明巡檢程序及要求

1.2照明燈具每天兩次固定巡檢,確保正常;

1.3照明正常率在98%;

1.4檢查光盤、角燈有無松動現象,照明是否齊全;

1.5檢查接線盒內接線像膠布有無脫落,確保安全;

1.6對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線路巡檢程序及要求

2.1時間頻率:每天兩次固定巡檢,確保正常;

2.2檢查鋼管及PVC管連接緊密、齊全,配管及其支架完整不外露,螺母堅固;

2.3檢查線槽等連接,吊件螺母牢固;

2.4對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配電設施

3.1配電設施巡檢程序及標準

3.2每日早8:45及全天不定時進行巡檢;

3.3電源電壓在規定范圍內+5%;

3.4三相電流在規定的+2%-5%范圍內;

3.5柜體內每日清塵除污2次,確保無塵土、雜物;

3.6檢查隔離開關的上下口壓線,閘門、閘嘴有無松動,接觸不實等,3.7確保無過熱、燒痕現象;

3.8檢查N排、PE排上的各壓線螺絲確保壓線牢固無松動現象;

3.9檢查配電裝置及饋電線路的絕緣電阻值,不應小于0.5MΩ。

4、供水巡檢及要求

4.1每日早8:45及全天不定時進行巡檢;

4.2檢查各用水單位管路、閥門、水表、接口,確保無跑帽滴漏現象;

4.3檢查各下水管路,確保下水暢通無堵塞;

4.4對檢查中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其它設施維護巡檢及要求

5.1每日早8:45及全天不定時進行巡檢;

5.2巡查,確保商廈內各種木質門窗貨架的正常使用;

5.3檢查各樓層防火卷簾門、金屬貨架、手推車確保正常運行及使用;

5.4巡查商廈地面、墻面、天花板確保完好無損;

5.5對檢查中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6、配電設施

6.1配電箱

6.1.1箱體內每周清塵除垢1次;

6.1.2箱內閘具上、下口壓線、N線、PE線每月緊固1次;

6.1.3箱內負荷電流每月調整1次,或根據樓層改造增加電量隨時進行調整;

6.1.4漏電開關每月操作1次試驗按鈕,檢查其保護功能是否正常,確保漏電保護器運作在良好狀態下;

6.1.5每月檢查1次各控制箱內的接觸器、熱繼電器、元件運行是否正常。

6.2配電柜

6.2.1柜體內每月清塵除污1次;

6.2.2每月檢查1次隔離開關的上下口壓線、閘刀、閘咀有無松動、燒痕、接觸不實、過熱等現象;

6.2.3每月初檢查1次配電柜的電流表、電壓表、CT/計量表/轉換開關運行是否正常;

6.2.4每月檢查緊固1次N排、PE排上的各壓線螺絲;

6.2.5每年檢查1次刀閘的聯動機構裝置。

6.3小吃城用電

6.3.1所有用電設備(各類電炸鍋、電飯煲、炒鍋、插銷板、座等),每周巡視檢查1次;

6.3.2各操作間配電箱內閘具上下口線、N排、PE排壓線、計量表壓線,每月檢查緊固1次;

6.3.3對所有用電設備的接地保護,每天巡視,確保用電安全;

6.3.4配電箱內閘具、插座面板、連接導線每年清洗1次油污,以防短路事故;

6.3.5排煙風機、新風機的電機每年(年初、中)檢查搖測絕緣2次,其控制系統每月檢查試驗1次。

6.4室外霓虹燈、泛光燈及燈箱

6.4.1每天查看3次霓虹燈、泛光燈及燈箱的運行是否正常;

6.4.2每兩周檢查1次霓虹燈、泛光燈的電源控制。

7、相關記錄

配電設施檢核表(周)

配電設施檢核表(月)

配電設施檢核表(年)

篇2:綠化養護設施維護管理措施

綠化養護設施的維護管理及措施

公共綠地內的園林建筑、雕塑噴泉、園路廣場以及照明燈等基礎設施維護良好,保持整潔,無墻面破損、路面殘缺、油漆剝落等,小修小補要及時進行,木制結構的亭廊等每2年油漆一次。桌椅、垃圾桶、指示牌、圍欄等園林設施完整、安全,破損的要及時維修和更換,缺損應在三天內修補完成。

綠化隔離帶護欄、側石,花壇、行道樹樹穴等所有綠地設施每日巡查一次,重點地區和重點路段每日巡查2-3次,如發現損壞,當日整理安置好,三天內修補完成。所有綠地設施要隨時保持整潔。

篇3: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維護檢修制度規范

第一條(立法宗旨)

為了加強對職業病防護設施與職業病防護用品的監督管理,使職業病防護設施和職業病衛生防護用品在使用時符合國家標準和衛生要求,以控制或者消除職業病危害因素,保障勞動者的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定義)

本辦法所稱的職業病防護設施(以下稱“防護設施”),是指以控制或者消除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為目的,采用通風凈化系統或者采用吸除、阻隔等設施以阻止職業病危害因素對勞動者健康影響的裝置和設備。

本辦法所稱的職業病防護用品(以下稱“防護用品”),是指為保障勞動者在職業勞動中免受職業病危害因素對其健康的影響,對機體暴露在有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環境的部位,采用相應的防護用品進行保護。

第三條(適用范圍)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領域內對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場所使用防護設施和防護用品的單位或者個人(以下統稱“單位”),均應遵守本辦法。

本辦法也適用于從事對防護設施和防護用品的產品進行檢測、評價、鑒定等工作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

第四條(防護設施效果檢測)

用人單位自行或委托有關單位對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場所設計和安裝非定型的防護設施項目的,防護設施在投入使用前應當經具備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檢測、評價和鑒定。

未經檢測或者檢測不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防護設施,不得使用。

第五條(服務機構要求)

未經衛生行政部門資質認可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不得從事防護設施的檢測、評價和鑒定。

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應當按照國家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對防護設施檢測、評價和鑒定,并出具檢測報告。在檢測過程中應履行法定職責,不得弄虛作假。

檢測報告除具備基本內容外,還應當有檢測依據、檢測結果和檢測結論。?

第六條(建立防護設施責任制)

用人單位應當建立防護設施管理責任制,并采取下列管理措施:

(一)設置防護設施管理機構或者組織,配備專(兼)職防護設施管理員;

(二)制定并實施防護設施管理規章制度;

(三)制定定期對防護設施的運行和防護效果檢查制度。

第七條(建立技術檔案)

用人單位對防護設施應當建立防護設施技術檔案管理:

(一)防護設施的技術文件(設計方案、技術圖紙、各種技術參數等);

(二)防護設施檢測、評價和鑒定資料;

(三)防護設施的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

(四)使用、檢查和日常維修保養記錄;

(五)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評價報告。

第八條(日常維護)

用人單位應當對防護設施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維修、保養,保證防護設施正常運轉,每年應當對防護設施的效果進行綜合性檢測,評定防護設施對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的效果。

第九條(知識培訓和指導)

用人單位應當對勞動者進行使用防護設施操作規程、防護設施性能、使用要求等相關知識的培訓,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施。

第十條(擅自拆除或停用)

用人單位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防護設施。如因檢修需要拆除的,應當采取臨時防護措施,并向勞動者配發防護用品,檢修后及時恢復原狀。經工藝改革已消除了職業病危害因素而需拆除防護設施的,應當經所在地同級衛生行政部門確認,并在職業病防治檔案中做好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