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Z商廈工具管理標準作業規程

Z商廈工具管理標準作業規程

2024-07-18 閱讀 1990

商廈工具管理標準作業規程

目的:規范工程部工具管理工作,確保工程部工具完整及各項性能完好。

適用范圍:適用于公司各門店的工程部的工具管理。

(一)職責

1.工程部主管負責檢查工具管理工作的實施情況并對工具的采購計劃作出編制。

2.工程部維修組長具體負責工具管理。

3.工程部庫管員負責工具的發放登記管理。

(二)程序

1.報工程部工具年度采購預算。

1.1每年的12月15日之前,由工程部主管組織各班組長一起制定下一年度《工程部工具年度采購計劃》并上報公司審批。

1.2《工程部工具年度采購計劃》應包括如下內容:

a)所需工具的名稱、型號及規格、數量、產地。

b)預計費用。

c)購買時間。

d)用途。

2.工程部的工具分兩類:一類是個人使用工具,另一類是班組公用工具。個人使用工具由個人領用并負責保管,班組公用工具由班組長領用并負責保管。庫管員對所領用工具應做記錄工作。

2.1個人使用工具和班組公用工具(便攜帶的)由班組長統一填寫《領料單》,經主管批準后,由班組長到庫房領取并負責暫時保管。班組長必須將所領工具登記在《組長保管工具登記表》內,由主管簽字確認。

2.2個人使用工具管理

2.1.1工程部員工正式上崗時,由員工填寫《領料單》經主管批準后,在庫管員處領取一套個人使用工具。庫管員應對員工所領工具進行登記。

2.2.2個人使用工具使用注意事項:

a)不準亂打亂撬。

b)用力應適度。

c)測量不同的參數時注意正確換擋(萬用表)。

d)注意工具的作用條件(如額定電壓、額定電流或承載能力)。

e)用后擦拭干凈工具。

2.2.3工程部員工個人使用工具屬公司財產,嚴禁用做私人用途。

2.2.4工程部員工個人使用工具丟失或人為損壞,則應由員工個人立即補上同規格同品質的工具,如屬正常使用損壞則可以經工程部主管批準后在庫管員處以舊換新,庫管員應做好登記。

2.2.5員工辭工、被解聘或轉崗時應將個人使用工具全部退還給工程部,對于丟失或人為損壞的工具通知人事部扣發相應的錢款。班組長必須將員工退還的個人使用工具登記在《組長保管工具登記表》內,并在“備注”一欄中注明“退還”字樣。員工退還的個人使用工具要設專柜保管并做以舊換新用的工具。

2.2.6工程部主管每月20日檢查員工的個人使用工具,對于丟失的或人為損壞的工具將責令其立即補齊。

2.2.7對于換下來的個人使用工具每半年由工程部庫管員進行一次盤點,經工程部經理批準后報公司審批。審批后由主管負責報廢處理。

3.維修組公用工具管理

3.1各專業員工借用公用工具都應在班組長處借用,工程部以外的部門借用必須經主管批準后方可借用。班組長必須將借用工具進行登記。

3.2維修組公用工具使用注意事項:

a)便攜式(小件的)公用工具使用注意事項按2.4.2條款。

b)大型公用工具使用除遵循便攜式公用工具使用注意事項外還應每個月進行一次保養。

------對各轉動部位加注潤滑油。

------調整皮帶,對于磨損嚴重的皮帶應更換。

------檢查、調整碳刷,如碳刷磨損超過新裝時的1/2則應更換。

------檢查啟動電容,如變形、膨脹或開裂則應更換。

------檢查或整修接線頭。

------調整機械間隙至合理位置。

------清潔外表,必要時涂上防銹油。

------擰緊所有緊固螺栓。

3.3維修組公用工具屬公司財產,嚴禁用做私人用途。

3.4維修組公用工具如丟失或人為損壞,則應由借用人負責照價賠償。如屬正常使用損壞,對于小型的(500元以下)經工程部主管確認,部門經理批準后可以以舊換新。對于500元以上的公用工具須先由班組長填寫“工具報廢證明”經工程部經理批準后上報公司審批。

3.5維修班組長工作調遷、解聘或辭職時,由工程部主管會同庫管員一起對其所管公用工具進行盤點,發現缺少或人為損壞的則應追究班組長的責任。

3.6工程部主管每月20日對每個維修組的公用工具進行檢查,對于缺少的或人為損壞的,將責令班組長負責盡快補齊。

3.7對于換下來的公用工具每半年由庫管員進行一次盤點,經工程部經理批準后上報公司審批,審批后由工程部主管負責報廢處理。

3.8對于維修組公用工具中的計量器具或安全用具應定期送檢,檢驗合格的方可使用,否則重新申購。

4.工程部庫管員每月30日應將所管的工具進行一次盤點,并登記在《庫管員保管工具登記表》上,對于需要補充的工具應建議工程部主管盡快申購。

5.工程部主管每月5日前根據庫管員的建議及工程部工具年度采購預算填寫工具采購單,經部門經理審核后上報公司審批。對于計劃中未列出的工具,工程部主管應盡快補充至計劃中并上報公司審批。

(三)相關記錄

工具保管登記表

篇2:電動工具管理使用檢查維修規程

為了防止手持式電動工具(以下簡稱工具)在使用中引起的人身傷亡事故,本標準對工具的管理、使用、檢查和維修中的安全技術要求作出規定。

本標準適用于生產勞動過程中使用的工具的管理、使用、檢查和維修。

1分類

工具按觸電保護分為:

1.1Ⅰ類工具

工具在防止觸電的保護方面不僅依靠基本絕緣,而且它還包含一個附加的安全預防措施。其方法是將可觸及的可導電的零件與已安裝的固定線路中的保護(接地)導線連接起來,以這樣的方法來使可觸及的可導電的零件在基本絕緣損壞的事故中不成為帶電體。

1.2Ⅱ類工具

工具在防止觸電的保護方面不僅依靠基本絕緣,而且它還提供雙重絕緣或加強絕緣的附加安全預防措施和沒有保護接地或依賴安裝條件的措施。Ⅱ類工具分絕緣外殼Ⅱ類工具和金屬外殼Ⅱ類工具,在工具的明顯部位標有Ⅱ類結構符號。

1.3Ⅲ類工具

工具在防止觸電的保護方面依靠由安全特低電壓供電和在工具內部不會產生比安全特低電壓高的電壓。

2設計、制造

2.1工具及其所配元件的設計、制造必須符合相應的國家或專業標準的規定。

2.2工具及其所配元件必須經國家有關部門根據相應的國家或專業標準的規定檢驗合格,符合安全技術要求并獲得批準后,方能生產和銷售。

2.3工具在出廠時,必須附有詳細的使用說明書。說明書中應有獨立的章節說明工具使用的安全技術要求,其內容應包括必須注意的事項,可能出現的危險和相應的預防措施。

3選購和儲運

3.1工具的銷售和使用單位必須選購和使用經檢驗合格,符合安全技術要求的工具。

3.2工具在正常運輸中必須保證不因震動,受潮等而影響其安全技術性能。

3.3工具必須存放在干燥、無有害氣體和腐蝕性化學品的場所。

3.4工具必須由具備專業技術知識的人員負責保管,并配備必要的檢驗設備。

4安全技術管理

4.1工具的安全技術管理必須包括:

4.1.1貫徹執行本標準和其他有關安全技術的要求。

4.1.2監督、檢查工具的使用和維修。

4.1.3對工具的使用、保管、維修人員進行用電安全技術教育。

4.1.4對工具引起的觸電事故進行調查、統計和分析,提出預防措施,并上報有關部門。

4.1.5必須按照本標準和工具使用說明書的要求及實際使用條件,制訂出相應的安全操作規程。安全操作規程的內容至少應包括:

a.工具的允許使用范圍;

b.工具的正確使用方法和操作程序;

c.工具使用前應著重檢查的項目和部位,以及使用中可能出現的危險和相應的防護措施;

d.工具的存放和保養方法;

e.操作者注意事項。

4.2使用單位必須建立工具使用、檢查和維修的技術檔案。

5工具的合理選用

5.1在一般場所,為保證使用的安全,應選用Ⅱ類工具。

如果使用Ⅰ類工具,必須采用其他安全保護措施,如漏電保護電器、安全隔離變壓器等。否則,使用者必須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鞋或站在絕緣墊上。

5.2在潮濕的場所或金屬構架上等導電性能良好的作業場所,必須使用Ⅱ類或Ⅲ類工具。如果使用Ⅰ類工具,必須裝設額定漏電動作電流不大于30毫安、動作時間不大于0.1秒的漏電保護電器。

5.3在狹窄場所如鍋爐、金屬容器、管道內等,應使用Ⅲ類工具。

如果使用Ⅱ類工具,必須裝設額定漏電動作電流不大于15毫安,動作時間不大于0.1秒的漏電保護電器。

Ⅲ類工具的安全隔離變壓器,Ⅱ類工具的漏電保護電器及Ⅱ、Ⅲ類工具的控制箱和電源聯接器等必須放在外面,同時應有人在外監護。

5.4在特殊環境如濕熱、雨雪以及存在爆炸性或腐蝕性氣體的場所;使用的工具必須符合相應的防護等級的安全技術要求。

6對軟電纜或軟線的安全要求

6.1Ⅰ類工具的電源線必須采用三芯(單相工具)或四芯(三相工具),多股銅芯橡皮護套軟電纜或護套軟線。其中,綠/黃雙色線在任何情況下只能用作保護接地或接零線。

注:原有以黑色線作為保護接地或接零線的軟電纜或軟線應逐步調換。

6.2工具的軟電纜或軟線不得任意接長或拆換。

7對插頭、插座的安全要求

7.1工具所用的插頭、插座必須符合相應的國家標準。帶有接地插腳的插頭、插座,在插合時應符合規定的接觸順序,防止誤插入。

7.2工具軟電纜或軟線上的插頭不得任意拆除或調換。

7.3三級插座的接地插孔應單獨用導線接至接地線(采用保護接地的)或單獨用導線接至接零線(采用保護接零的)不得在插座內用導線直接將接零線與接地線連接起來。

8保護接地電阻

8.1使用場所的保護接地電阻值必須不大于4歐姆。

9對機械防護裝置的要求

9.1工具中運動的危險零件,必須按有關的標準裝設機械防護裝置(如防護罩、保護蓋等),不得任意拆除。

10檢查和維修

10.1工具在發出或收回時,必須由保管人員進行日常檢查。

10.2工具必須由專職人員按以下規定進行定期檢查。

10.2.1每季度至少全面檢查一次。

10.2.2在濕熱和溫差變化大的地區還應相應縮短檢查周期。

10.2.3在霉雨季節前應及時進行檢查。

10.3工具的日常檢查至少應包括以下項目:

a.外殼、手柄有否裂縫和破損;

b.保護接地或接零線連接是否正確,牢固可靠;

c.軟電纜或軟線是否完好無損;

d.插頭是否完整無損;

e.開關動作是否正常、靈活,有無缺陷、破裂;

f.電氣保護裝置是否良好;

g.機械防護裝置是否完好;

h.工具轉動部分是否轉動靈活無障礙。

10.4工具的定期檢查,除10.3條的規定外,還必須測量工具的絕緣電阻。絕緣電阻應不小于表1規定的數值。

表1MΩ

━━━━━━━━━━━━━━━━┯━━━━━━━━━━━━

測量部位│絕緣電阻

────────────────┼────────────

Ⅰ類工具帶電零件與外殼之間│?2

Ⅱ類工具帶電零件與外殼之間│?7

Ⅲ類工具帶電零件與外殼之間│?1

━━━━━━━━━━━━━━━━┷━━━━━━━━━━━━

注:絕緣電阻用500伏兆歐表測量。

10.5長期擱置不用的工具,在使用前必須測量絕緣電阻。如果絕緣電阻小于表1規定的數值,必須進行干燥處理和維修,經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10.6工具如有絕緣損壞、軟電纜或軟線護套破裂、保護接地或接零線脫落、插頭插座裂開或有損于安全的機械損傷等故障時,應立即進行修理。在未修復前,不得繼續使用。

10.7非專職人員不得擅自拆卸和修理工具。

10.8使用單位和維修部門不得任意改變工具的原設計參數,不得采用低于原用材料性能的代用材料和與原有規格不符的零部件。

10.9在維修時,工具內的絕緣襯墊、套管等不得任意拆除、調換或漏裝。

10.10工具的電氣絕緣部分經修理后,必須進行下列測量和試驗。

10.10.1絕緣電阻測量按表1。

10.10.2絕緣耐電壓試驗按表2。

表2V

━━━━━━━━━━━━━━━━┯━━━━━━━━━━━━━━━━━━━

│?試驗電壓

試驗電壓的施加部件?├─────┬─────┬───────

│Ⅲ類工具│Ⅱ類工具│Ⅰ類工具

────────────────┼─────┼─────┼───────

帶電零件與殼體零件之間:?│?│?│

僅由基本絕緣與帶電零件隔離?│380?│?│?950

由加強絕緣與帶電零件隔離?│?│?2800?│

━━━━━━━━━━━━━━━━┷━━━━━┷━━━━━┷━━━━━━━

注:絕緣耐電壓試驗的時間應維持1分鐘。

10.11工具如果不能修復,必須辦理報廢銷帳手續。

篇3:手持式電動工具管理使用檢查檢修安全技術規程

1、分類工具按觸電保護分為:Ⅰ類工具指在防止觸電的保護方面不僅依靠基本絕緣,還包含一個附加安全預防措施,其方法是將可觸及的可導電的零件與已安裝的固定線路中的保護(接地)導線連接起來,使可觸及的可導電的零件在基本絕緣損害的事故中不成為帶電體。Ⅱ類工具指在防止觸電的保護方面不僅依靠基本絕緣,還提供雙重絕緣或加強絕緣的附加安全預防措施和設有保護接地或依賴安裝條件的措施。Ⅲ類工具指在防止觸電的保護方面依靠由安全特低電壓供電和在工具內部不會產生比安全特低電壓高的電壓。2、對軟電纜或軟線的安全要求2.1Ⅰ類工具的電源線必須采用三芯(單項工具)或四芯(三相工具)多股銅芯橡皮護套軟電纜或護套軟線;其中,綠/黃雙色線在任何情況下只能用作保護接地或接零線。2.2工具的軟電纜或軟線不得任意接長或拆換。3、對插頭、插座的安全要求3.1工具所用的插頭、插座必須符合相應國家標準、帶有接地插腳的插頭、插座在插合時應符合規定的接觸順序,防止誤插入。3.2工具軟電纜或軟線上的插頭不得任意拆除或調換。3.3三級插座的接地插孔應單獨用導線接至接地線(采用保護接地的)或單獨導線接至地線(采用保護接零的),不得在插座內用導線將零線與地線直接連接。4、檢查和檢修4.1工具在發出或收回時,應由保管人員進行日常檢查。4.2工具必須由專職人員進行檢查,每季度至少全面檢查一次。4.3工具的日常檢查包括以下項目:4.3.1外殼、手柄有否裂縫和破損。4.3.2保護接地線或接地零線連接是否正確且牢固可靠。4.3.3軟電纜或軟線是否完好無損。4.3.4插頭是否完整無損。4.3.5開關動作是否正常靈活,有無缺陷和破裂。4.3.6電氣保護裝置是否完好。4.3.7機械保護裝置是否完好。4.3.8工具轉動部分是否靈活無障礙。4.4工具的定期檢查,除4.3條的規定外,還須測量工具的絕緣電阻,如絕緣電阻小于表1規定的數值,必須進行干燥處理和檢修,經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表1:絕緣電阻測量標準測量部位絕緣電阻(MΩ)Ⅰ類工具帶電零件與外殼之間2Ⅱ類工具帶電零件與外殼之間Ⅲ類工具帶電零件與外殼之間714.5工具如有絕緣損壞,軟電纜或軟線護套破裂,保護接地或接零線脫落,插頭插座裂開或有損于安全的機械損傷等故障時,應立即進行修理,未修復前不得繼續使用。4.6非專業人員不得擅自拆卸和修理工具。4.7在檢修時,工具內的絕緣襯墊、管套等不得任意拆除、調換及漏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