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物業區域設備事故應急處理辦法預案規程制度

物業區域設備事故應急處理辦法預案規程制度

2024-07-18 閱讀 6986

物業區域設備事故應急處理辦法和預案規程

1、目的

明確轄區內設備系統突發事件的防范、處理程序,規范應變措施,提高應急實施效率,控制事態的蔓延和擴大,最大程度減少業主/用戶/業主的損失,避免人員傷亡。

2、適用范圍

適合于本物業物業區域內供電、供水、空調等系統的突發事件處理。

3、職責

3.1值班人員負責向工程維修部主管報告并做好現場安全措施。

3.2工程維修部主管負責做好現場的指揮工作并向管理處主任匯報。

3.3管理員負責以書面形式向業主/用戶/業主發出通知并張貼于公告欄。

3.4維修人員負責故障的排除及處理工作。

4、實施程序

4.1設備故障處理規程

4.1.1故障分類:設備在運行中,凡由于人為或非人為因素造成不能提供正常服務的情況均為故障,凡故障發生時,均應視情況分重大故障和一般故障兩級處理。

A、重大故障包括:人身傷亡事故;設備故障導致經濟損失達人民幣萬元以上;因故障引起整個小區停水、停電、停冷氣等。

B、除上述重大故障外,其它為一般故障。

4.1.2重大故障處理職責:凡發生重大故障,由值班人員立即報告工程維修部主管或管理處主任并按相關應急處理程序采取措施,工程維修部主管或管理處主任接報告后應立即到現場指揮故障處理。

4.1.3對于一般故障,由工程維修部主管處理

4.1.4設備故障處理通則:

A、發生故障時,值班員應立即處理:一般故障應先匯報后處理,事后作好記錄;重大故障應一面處理,一面匯報,無法處理的應盡快報告工程維修部主管或管理處主任。

B、根據表計的指示和設備的外部征象,判斷故障的全面情況,盡快限制故障的發展,迅速地排除危急人員及設備安全的因素。

C、最迅速地恢復設備(設施)至正常運作狀態。

D、對于需要立即搶修的設備,值班員應判斷故障部分和性質后在工程技術人員到達之前,把工作現場安全措施做好。

E、發生故障應仔細注意表計和信號的指示,并記錄操作的時間和故障現象。

4.2供電電源停電故障處理規程

4.2.1在接到供電部門發出的停電通知后,管理處應在一小時內通知業主/用戶/業主。

4.2.2正常情況下的倒閘操作,管理處接到通知后,提前一天發出停電通知。

4.2.3若供電系統全部停電,啟動發電機組,保證小區消防供電需要。

4.2.4如因小區內故障引起供電回路故障,應在排除故障后恢復送電。

4.2.5如設備或線路的電器聯絡部分因過載或短路產生發熱、發紅,不能繼續運行時,應設法將負荷倒換至其它設備線路供電或者降低負荷,并繼續觀察,采取相應措施。

4.2.6低壓配電盤母線及其引出線故障時,應將故障段母線隔離,然后設法對未受影響的部分恢復送電。

4.3停水及故障處理規程

4.3.1接到自來水管理處發出的停水通知后,管理處應在一小時內通知業主/用戶。

4.3.2若安排水池清洗,管理處應提前三天以書面形式發出通告,通告內容包括清洗時間、停水時間,影響范圍等。

4.3.3給排水設備故障一般處理程序

A、供水泵出現故障時,值班人員應馬上啟動備用泵,然后及時對故障泵進行維修。

B、排污泵出現故障時,應迅速搶修,若一時不能修復,應準備臨時供用設備。

C、若供水管網出現故障,發生泄露等影響正常供水,值班人員應立即關閉泄露部位前端閥門,屬市政供水管網及時通知水務集團公司維修部門搶修,屬小區內管網值班人員組織搶修。

D、排污管、雨水井等因堵塞造成下水不暢、浸水等,值班人員立即進行疏通。

4.3.4空調故障處理規程

A、當主機發生故障時,啟動備用機組投入運行,并且檢查排除故障。

B、由于檢修或其它原因導致冷卻水或冷凍水大量外泄時,應立即停止系統的運行,排除故障后再補水投入運行。

C、當故障停電時,立即關閉機組。待恢復供電后,再重新啟動運行,同時做好記錄。

篇2:設備事故統計處理制度

1、設備因非正常的損壞造成停產或降低效能(停機修理時間或修理費用達到一定標準,或雖暫不停機修理,但內傷嚴重者)均屬為設備事故。

2、設備事故的劃分:

2.1造成下列情況之一的為重大設備事故:

2.1.1一般生產設備停產四晝夜以上的。

2.1.2設備修理費用達2000元以上(不包括生產費用損失費)。

2.1.3全廠供電中斷30分鐘以上或一個車間中斷60分鐘以上的。

2.1.4設備性能嚴重受損的。

2.2其余的設備事故為一般設備事故。

3、設備事故的性質:

3.1責任事故:凡屬人為原因,如:操作錯誤、維護保養不當、超規范加工、工藝不合理、瞎指揮等,致使設備損壞、停產或效能、精度降低者。

3.2質量事故:凡因設備質量不好或檢修、安裝不當造成設備損壞、停產或效能降低者。

3.3自然事故:凡因遭受自然災害或自然磨損致使設備損壞或效能降低者。

4、設備事故的分析和處理

4.1設備發生事故后,應立即切斷電源,保持現場并逐級上報,責任單位領導應及時上報企業管理辦公室,設備重大事故應在一小時內報告主管廠長。

4.2一般事故由責任單位主管負責人組織有關人員,根據三不放過原則(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與群眾未受教育不放過、沒有規范措施不放過)進行調查分析,企業管理辦公室有關人員參加事故分析會。重大設備事故及廠控設備事故,由企業管理辦公室主持,主管廠長、責任單位及有關部門參加分析處理。

4.3事故責任單位,根據事故分析結果,在三天內認真填寫事故報告表,報送企業管理辦公室,廠控設備事故需報告主管廠長批示處理意見。

4.4對事故責任者,除教育外,還要視情況給以嚴肅處理,如批評或行政處分。情況嚴重者,應追究法律責任。一般事故發生后,對于責任者,扣當月獎金總額5%--10%;重大事故責任者按獎金總額20%——50%加重扣罰,并扣除主管領導當月獎金總額的10%。

4.5企業管理辦公室應及時將處罰信息報主管廠長,事故責任者或其領導人對事故不按期限處理,隱瞞事故真相,破壞現場,欺騙上級或知情不報者,應按責任事故加重處理,最高處罰不能超過當月獎金總額的60%。

4.6設備事故發生后的搶修工作,由設備所在單位負責,其經費自行負責。搶修如需采購零件應由企業管理辦公室簽字方可采購。

篇3:機械設備事故處理制度

(1)總則

為合理處理由于使用、維修、管理不當等原因而造成機械設備非正常損壞的統稱為機械事故。

(2)事故分類

1)一般事故:機械設備直接經濟損失為2000~20000元,或因損壞造成停工7~14天者。

2)大事故:機械設備直接經濟損失為20001~50000元,或因損壞造成停工15~30天者。

3)重大事故:機械設備直接經濟損失為50001元以上,或因損壞造成停工31天以上者。

4)非責任事故:指事前不可預料的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破壞行為。

(3)事故處理原則

1)事故發生后應先搶救受傷人員,保護事故現場,以利于事故的分析處理。

2)各類事故發生后,都應進行認真的檢查、分析,任何人不得隱瞞不報,弄虛作假。

3)嚴格執行三不放過原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與群眾未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防范措施不放過。

(4)事故處理方法

1)一般事故由分公司處理,并填寫《設備事故報告表》報公司設備管理部備案。

2)大事故由公司處理,并填寫《設備事故報告表》報總公司主管部門備案。

3)重大事故由公司設備管理部逐級上班,按上級有關部門指示精神對事故進行分析并提出處理意見,報送總公司主管部門審批,并填寫《設備事故報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