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廈設備事故處理規程制度
大廈設備事故處理規程
1故障界定與處理
1.1總則
1.1.1設備在運行中,凡由于人為或非人為因素造成不能提供正常服務的情況均為故障,凡故障發生時,均應視情況分兩級處理。
1.2重大故障
1.2.1凡發生人身傷亡事故者。
1.2.2凡發生設備故障導致經濟損失達人民幣萬元以上者。
1.2.3凡因故障引起整個服務區停電者。
1.2.4凡在我公司服務區內發生火災者。
1.3重大故障處理職責
1.3.1凡發生重大故障,由值班人員立刻報告管理中心經理并按有關規定的程序辦理,故障處理由管理中心經理負責。
1.4除上述重大故障外,其它為一般故障。
1.4.1一般故障由管理處負責處理,技術部協助,而當故障涉及面積小時,管理中心經理可授權值班負責人處理。
2事故處理
2.1發生事故時,值班員應立即處理,一般事故應先匯報后處理,事后作好記錄。緊急事故應一面處理,一面匯報,無法處理應盡快報告管理中心經理聽候處理。
2.2根據表計的指示和設備的外部征象,判斷事故的全面情況,盡快限制事故的發展,迅速地排除危及人員及設備安全的因素。
2.3最迅速地恢復設備(設施)至正常運行狀態。
2.4處理事故必須迅速,正確,果斷,鎮靜。不得違反安全規程。
2.5管理中心經理是處理事故全面領導人,負責調動、安排有關人員指揮事故處理.
2.6下列操作在任何情況下,均可由值班員自行處理,事后應速報告值班負責人。
2.6.1將直接對人員生命存在威脅的設備(設施)。
2.6.2將已損壞的設備隔離。
2.6.3根據運行規程的規定,將故障設備(設施)停止運行。
2.7對于需要立即試驗,搶修故障的設備,值班員應判斷故障部分和性質后在工作人員到達之前,把工作現場安全措施作好。
2.8發生事故應仔細注意表計和信號的指示,并記錄操作的時間和事故現象。
2.9發現系統有故障時,應與相關部門取得聯系,并在區內尋找故障點,爭取在故障未發展危及人身事故之前,將其處理。
3供電電源停電事故處理
3.1在接到供電部門發出的停電通知后,管理中心應在一小時內通知各用戶.
3.2正常情況下的倒閘操作,管理中心接到通知后,提前三天貼出停電通知以告之用戶。
3.3供電系統全部停電,大廈內無故障,發電機組啟動,保證供電需要。
3.4如因大廈內故障引起供電回路停電,應在排除故障后,恢復送電。
3.5如設備或線路的電氣聯絡部分發熱,發紅,不能繼續運行時,應設法將負荷倒換由其他設備線路供電或者降低負荷。
3.6低壓配電盤母線,樓房低壓母線及其引出線事故時,應將故障段母線隔離,然后設法對未受影響的部分恢復送電。
4空調事故處理
4.1當主機發生故障時,啟動備用機組投入運行,并且迅速檢查排除故障。
4.2由于檢修或其他原因導致冷卻水或冷凍水大量外泄時,應立即按照正常停機程序停止系統的運行,排除故障后再補水投入運行。
4.3當故障停電時,立即關閉機組,保留電源指示,待恢復供電后,再重新啟動運行,同時做好記錄。
5停水及事故處理
5.1在接到自來水公司發出的停水通知后,管理中心應在一小時內通知各用戶;水池清洗應提前三天以書面形式發出通告,通告內容包括清洗時間,停水時間,影響范圍等。
5.2給排水設備故障一般處理
5.2.1供水泵出現故障時,值班人員應馬上起用備用泵,然后及時進行維修。
5.2.2排污泵出現故障時,首先檢查故障原因,如是控制回路出現故障,檢查排除,如是水泵故障,檢修水泵。
5.2.3供水管網出現故障,發生泄漏等影響正常供水,值班人員立即關閉閥門,及時通知有關人員搶修,并做好受影響用戶的解釋工作。
5.2.4排污管,雨水井等因堵塞造成下水不暢,浸水等,立即組織人員疏通。
篇2:機械設備安全生產事故處理管理制度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在施工生產中遵守機械使用的安全技術規定,機械事故的處理。
本標準適用于公司和所屬項目部的機械設備安全生產和事故處理的管理。
2管理職能
公司動力設備科、質量安全科負責對操作人員的安全教育、基礎培訓、業務考核。一般機械事故由分公司自行處理,報公司備案。大事故和重大事故報公司和上級主管部門處理。由公司動力設備科會同安全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后處理,各基層單位無權自行處理。
3管理內容及要求
3.1安全生產
3.1.1各種機械設備生產應嚴格遵守《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定》。企業各級領導要加強對操作人員的安全教育,要經常深入施工現場,檢查規程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消除不安全因素。
3.1.2機械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安全操作技術考核和理論考試,取得操作證后方可單獨操作,學員必須在師傅指導下才能操作,非機械人員嚴禁上機操作。
3.1.3認真執行定期、定人、定崗位的“三定”制度加強責任心教育,要求操作人員不僅要保證本機安全,而且要保證協同作業人員的安全。
3.1.4結合機械設備的定期檢查,對機械設備的安全保護裝置及安全指示裝置進行檢查,確保安全保護、指示裝置齊全、靈敏、可靠。
3.1.5機械操作人員必須聽從施工人員的正確指揮、精心操作,對于施工人員違反安全技術規程和可能引起危險事故的指揮,操作人員有權拒絕執行,可越級上報主管領導。
3.2機械事故和處理
3.2.1由于使用、維修、管理不當等原因造成機械設備的非正常性損壞者屬機械事故。
3.2.2機械設備事故按其性質分“責任事故”和“非責任事故”。人為原因造成的屬責任事故,自然災害或意外災禍發生的人力不可抗拒的事故,屬非責任事故。
3.2.3凡屬人為原因造成的機械設備主要部件、總成、附屬裝置的損壞,造成停機、停產損失后果為機械設備責任事故。
3.2.4機械設備事故根據損壞程度和損失價值大小,分為一般事故、大事故和重大事故三類。
3.2.4.1一般事故,機械設備直接損失價值在1000-5000(含5000元)者。
3.2.4.2大事故,機械設備直接損失價值在5000-20000(含20000元)者。
3.2.4.3重大事故,機械設備直接損失價值在20000以上者。
3.2.5凡發生大事故和重大事故,應立即采取保護現場,不得自行處理,并于24小時內以電話、電報報告公司動力科,重大事故由公司上報主管部門。
3.2.6事故發生后,應迅速查明原因,開好分析會,吸取教訓,經上級批復后盡快搶修,恢復生產。
3.2.7事故發生后,各級領導和主管部門必須按照“三不放過”的原則(事故原因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與群眾未受教育不放過,無防范措施不放過),認真進行分析處理。
3.2.8機械使用單位要按月填報《機械設備事故月報》機械管理部門建立機械事故臺帳,記載事故的各種資料,定期分析,掌握事故規律,提出改正措施,降低事故頻率。
3.2.9由于機械事故導致人身傷亡者,除按本規定辦理外,并應按照質量安全部門的有關規定處理。
4檢查與考核
4.1本標準由公司動力科負責考核,每半年考核一次。
4.2本標準通過動力科個人標準一并考核。
篇3:機械設備事故處理制度
(1)總則
為合理處理由于使用、維修、管理不當等原因而造成機械設備非正常損壞的統稱為機械事故。
(2)事故分類
1)一般事故:機械設備直接經濟損失為2000~20000元,或因損壞造成停工7~14天者。
2)大事故:機械設備直接經濟損失為20001~50000元,或因損壞造成停工15~30天者。
3)重大事故:機械設備直接經濟損失為50001元以上,或因損壞造成停工31天以上者。
4)非責任事故:指事前不可預料的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破壞行為。
(3)事故處理原則
1)事故發生后應先搶救受傷人員,保護事故現場,以利于事故的分析處理。
2)各類事故發生后,都應進行認真的檢查、分析,任何人不得隱瞞不報,弄虛作假。
3)嚴格執行三不放過原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與群眾未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防范措施不放過。
(4)事故處理方法
1)一般事故由分公司處理,并填寫《設備事故報告表》報公司設備管理部備案。
2)大事故由公司處理,并填寫《設備事故報告表》報總公司主管部門備案。
3)重大事故由公司設備管理部逐級上班,按上級有關部門指示精神對事故進行分析并提出處理意見,報送總公司主管部門審批,并填寫《設備事故報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