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物業園區設備管理規程制度

物業園區設備管理規程制度

2024-07-18 閱讀 2011

物業園區設備管理規程

1.0目的

保證所有為業主(住、用戶)提供各種服務的公共設備滿足服務要求。

2.0適用范圍

管理處管轄的電力(油)拖動設備、電機、電氣設備(含強電主線路)、電子設備(含弱電線路)、管道、風道、閥門及其它房屋附屬裝置。

3.0定義

3.1日常維護保養

指經常性的保養工作。包括定期檢查、清潔、防腐、緊固和潤滑,對不經常運行的機械進行盤車、試車(正壓風機、消防水泵、發電機),發現小故障及時排除,作好記錄。

3.2一級保養

對機械設備進行檢查、檢測,根據實際需要局部解體,進行清洗、調整、維修更換;對電機進行絕緣搖測;對電氣設備清掃,檢查儀表、電器(斷路器等);對電子設備除塵、觸頭研磨、更換,功能檢查、軟件檢查;對管道、風道局部除繡防腐、刷漆;對各種主要閥門(含風閥、防火閥)滲漏、故障進行處理。

3.3二級保養

對機械設備進行全面清洗、調整,部分解體檢查和局部修理,更換易損件,噪聲、振動、泄漏檢測,發電機帶負荷試車;對電機進行絕緣搖測,抽芯檢查,清掃、軸承上油;對電氣設備全面清掃,母線、導線、電器端子壓接面除氧化,電器參數整定,耐壓絕緣測試;對電子設備除塵、插接件接口清洗,系統功能、參數測試,工作點調整,軟件維護;對管道、風道部分除繡、防腐、刷漆;對各種主要閥門(含風閥、防火閥)滲漏、故障處理或更換。

3.4中修工程

中修工程是指對設備進行正常的和定期的全面檢修,對設備部分解體修理和更

換少量磨損零部件,保證設備能恢復和達到應有的標準和技術要求,使設備能正常運轉到下一次修理。更換率一般在10%--30%,周期3-5年。

3.5大修工程

大修工程是指對設備進行定期的全面檢修,對設備要求全面解體、更換主要部件或修理不合格的零部件,使設備基本恢復原有性能。更換率一般超過30%,周期6―10年。

3.6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

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是指設備使用到一定年限后,技術性能落后、效率低、耗能大或污染(腐蝕、排氣、粉塵、噪音)問題日益嚴重,須更新設備,提高和改善技術性能。

3.7事后維修(故障維修)

設備發生故障后,對失效、損壞部分作針對性的維修。

3.8狀態維修

通過監測設備狀態參數的變化,出現明顯劣化后實施的維修。

4.0設備分類

根據設備對業主服務的重要性將其分為三級(風機類、泵類、機組類均含相應的電機、電氣控制柜):

Ⅰ級設備:電梯、發電機、生活水泵、消防泵、噴淋泵、穩壓泵、低壓配電柜、火災中央報警控制柜、消防聯動柜、冷水機組、BA中央管理計算機。

Ⅱ級設備:正壓風機、空氣處理器、冷卻塔、公用天線系統、對講報警系統、防盜監視系統、氣體自動滅火設施、高壓開關柜、變壓器、交通道閘、車場自動收費裝置、泳池水處理裝置、DDC現場控制器。

Ⅲ級設備:除Ⅰ、Ⅱ級以外的所有設備。如:區域火災報警控制箱、小型控制箱(配電箱)、排風機、風機盤管、集中抄表裝置、維修機具以及辦公室、食堂、清潔、保安通訊設備等。

5.0設備管理模式

采用計劃預修制(三級保養--日常維護保養、一級保養、二級保養、小修、中修、大修、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與狀態維修、事后維修相結合的管理模式。

5.1對于符合磨損規律的Ⅰ、Ⅱ級設備(電梯、水泵、正壓風機、電動機、柴油發電機、冷水機組、道閘等),定期做三級保養,定期進行小修、中修、大修。小修包含在三級養護中。中修、大修周期見附表《設備保養、中修、大修周期》。

5.2對于Ⅰ、Ⅱ級電氣設備(高壓柜、變壓器、低壓柜、控制柜等)、電子設備(火災報警控制柜、放大器、計算機等)進行三級保養、探測性維修(功能檢查)、狀態維修。

5.3對于Ⅲ級設備,采取事后維修,每年一次保養。

6.0職責

6.1物業公司負責設備接管驗收,中修、大修及設備更新改造計劃制定、方案審批、工程監督、組織驗收,保養計劃審批,設備(器具)維修、申購、報廢審批,組織招投標,選擇、評價設備維修養護供方,負責《公共機電設備維修保養合同》、《電梯維修保養合同》、設備缺陷整改、中修、大修、更新改造委托合同的審核,辦理合同會簽手續,組織專家對重要設備進行診斷,確定狀態維修時機。

6.2管理處工程主管負責機電設備維修保養情況及設備技術狀態的月檢查。

6.3管理處工程部負責機電設備日常操作、運行、巡查、點檢及《公共機電設備維修保養合同》委托范圍外的一切保養、維修工作,填寫相關記錄,編制保養計劃,與供方根據《公共機電設備維修保養合同》確定分包內容。維修養護合同簽訂后,按合同監督檢查、評定供方。

7.0設備前期管理

7.1前期介入

設備選型、安裝要求等由物業公司有關物業考察后,向發展商提出。政府有關部門的驗收,管理處應參與。

7.2設備的接管驗收

7.2.1設備的接管驗收由物業公司組織專家及相關管理處技術人員組成驗收組,會同發展商、承包商進行。

驗收依據為設備出廠說明書及國家有關規范、標準。確實達不到上述條件的應在驗收單中寫明實際情況及原因,并限期整改,進行復驗。設備的接管憑證由物業公司對發展商辦理(驗收單接收人處簽字蓋設備管理部公章)。Ⅰ、Ⅱ級設備由物業公司組織專家及管理處人員一同檢驗,Ⅲ級設備由管理處檢驗,填寫驗收單報物業公司復核蓋章。驗收單蓋章后,原件發展商、物業公司各留一份作為交接憑證,管理處留復印件。

7.2.2當供電設備、供水設備驗收合格接管后,方可與發展商辦理水、電用戶更名、過戶手續,最好直接與供電局、自來水公司辦理抄表到戶手續。辦理手續前,管理處須向發展商索要原《供用電合同》、《供水合同》、《供水合同執行單》及近期電費、水費單提交物業公司審核。審核通過后,由管理處具體辦理過戶、抄表到戶事宜,物業公司負責辦理《供用電合同》、《供水合同》、委托銀行代收水電費協議書等對外合同會簽手續。

7.3設備的編號

設備編號由以下四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表示設備的類別:用數字01-99表示;

第二部分表示單位的名稱:用字母P表示;

第三部分表示單位設備序號:用數字1.2.3......表示;

第四部分表示設備的管理等級:用羅馬數字Ⅰ、Ⅱ、Ⅲ表示;

例:

03-P-1-(Ⅰ)

電梯保利城1號梯Ⅰ級管理設備

7.4設備的建帳

7.4.1管理處工程部負責給所管物業的全部設備編號,并用E*CEL編制《機電設備統計表》,錄入電腦。

7.4.2管理處對所管理的所有設施設備都應建帳。

7.5設備質量缺陷整改

新入伙的管理處,機電設備接管后,由物業公司委托專業公司或該管理處對設備質量缺陷進行三個月整改,整改達到保利物業公司標準后,由物業公司和該管理處驗收,通過后,再與供方簽訂《公共機電設備維修保養合同》。

7.6設備標識管理

7.6.1設備標牌

未隱蔽的設備須在規定位置貼設備標牌。對新入伙的物業,管理處可要求進行質量缺陷整改的供方按《機電設備統計表》填寫設備標牌,并按有關規定要求,貼在設備上。

7.6.2設備的顏色

設備一律按附表《設備顏色規定》的要求顏色進行刷漆。

7.6.3設備狀態標識

重要危險設備的工作狀態須標識(如配電柜掛“禁止合閘”等),報廢、封存的設備須標識。

7.6.4設備標識牌由物業公司統一設計。

8.0設備使用管理

8.1物業公共設備的操作使用權歸管理處,供方維修保養時,停電梯、停電、停水、操作設備須征得管理處同意。

8.2管理處維修人員必須按國家規范、公司有關制度、規定及作業指導書要求對本管理處管理的設備進行操作使用,確保對業主服務質量達標。須認真、全面、細致的作好運行監視、檢查工作,并作記錄,記錄應保證準確性、及時性和真實性。

8.3管理處工程主管應定期分析各種設備狀態記錄(含水、電抄表記錄),確定系統工作是否正常。作經濟性分析,確保設備工作在節能狀態,及時予以控制調整。

8.4重要設備(如變壓器、中央空調等)的投入、報停須經公司批準。

9.0設備維修保養管理

9.1計劃

9.1.1維修保養計劃

A.供方應將委托范圍內的設備下年度保養計劃于每年12月中旬報管理處,保養周期、級別應符合本文《設備保養、中修、大修周期》的規定及合同要求。管理處審核、調整后,與管理處保養范圍內的計劃匯總,于每年12月下旬報物業公司審批,審批后的設備保養計劃物業公司、管理處、專業公司各保留一份。

B.設備中修、大修、更新改造計劃由專業公司制定,并審查確定方案,編制或審查預算。

9.1.2檢定計劃

A.電梯檢定計劃由外包專業公司制定。

B.計量器具檢定計劃由管理處工程部制定。

9.2實施

9.2.1管理處工程部及供方維修人員須按國家標準、規范、公司有關制度、規定及作業指導書要求對設備進行保養維修。供方負責《公共機電設備維修保養合同》委托范圍內的設備維修、保養可采用供方手冊的表格作記錄,管理處工程部負責合同委托范圍外的設備維修、保養工作并采用本手冊表格做記錄。

9.2.2發現設備故障(不屬于工程部負責維修范圍內的故障維修),工程部應用《設備故障問題轉呈單》立即通知供方,供方接到轉呈單后,須在半個工作日內給管理處答復,確定維修時間。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應給管理處一書面說明,承諾修復時間。對于供方不能解決的問題,需要向其它專業公司委托維修時,供方負責人應先填寫《設備外委維修申請表》,報管理處審批走審批程序。

關鍵設備發生故障,造成大廈/小區停電、停水、停梯或嚴重影響業主生活(不含重大設備事故),須按應急程序進行搶修。首先應電話通知管理處,并立即組織搶修,恢復設備功能。搶修所用的配件、材料標識后可按緊急放行處理。事后須按常規程序補辦審批手續。

9.2.3設備中修、大修、更新改造工程由物業公司選擇供方(招標或指定合格的供方),組織訂立有關合同,辦理合同會簽手續,并由物業公司組織有關人員(相關管理處技術人員、物業公司或聘請的專家)進行工程施工監督。

9.3檢查

9.3.1維修保養檢查

A.工程部人員日常對設備進行巡視時,應對設備重點部位進行檢查(點檢),并作好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無法解決的問題用《設備故障轉呈單》提交專業公司解決。設備(Ⅰ、Ⅱ、Ⅲ級設備)“日常維護保養、一級保養、二級保養”計劃執行情況由管理處工程部主管檢查,按同類設備的30%比例進行抽樣,并填寫保養檢查記錄。

B.設備維修完畢后,應對設備功能進行檢定,由管理處工程主管檢定,所有設備檢定記錄管理處都應備案。

C.管理處每月對保養計劃執行情況、設備技術狀態、記錄資料,進行一次檢查、評定,并做相關月檢記錄。評定結果(分數)作為考核維修保養質量及分包方履約情況的依據。

D.設備中修、大修、更新改造工程竣工驗收由物業公司組織。驗收合格,填寫《工程竣工驗收證明》,由施工單位、管理處在單上簽字蓋章。不合格則由施工單位整改,進行復驗。復驗合格辦理《工程竣工驗收證明》,未辦理《工程竣工驗收證明》者不予結算工程款。

9.3.2設備的檢定

A.對于電梯,物業公司每年組織有關部門進行一次自檢,并按規定時限報送政府有關部門檢定。

B.有功電能表、無功電能表、水表、燃氣表由供電局、自來水公司、燃氣公司負責定期檢定,管理處須保護好計量表、柜上的鉛封。

C.計量器具萬用表、鉗形電流計,絕緣搖表等由管理處自行送檢,將檢定證書原件送管理處存檔。

9.3.3管理處負責人審批《測量設備統計表》及《計量器具檢定計劃》;

10.0設備安全管理

10.1持證上崗與安全檢查

從事特殊工種作業的員工(電工、電梯工、司爐工、消防中心值班員等),須持證上崗。

10.2事故處理程序

當管理處發生設備安全事故后,須立即通知物業公司(安委會)。在調查人員未趕到現場之前,應盡可能地保護現場,拍照或錄象。管理處工程部須組織人員搶修,保證對業主的服務。事后管理處須向安委會辦公室提交設備安全事故報告,物業公司根據管理處的報告及調查結果,向總經理提交設備安全事故調查報告,并提出處理意見。事故處理須堅持“三不放過”的原則。

11.0設備封存及報廢管理

11.1設備封存

擬封存的Ⅰ、Ⅱ級設備由管理處報物業公司,物業公司計劃安排設備封存前的處理工作(防腐、防護等)。封存地點應保持干燥、干凈、安全。管

理處應定期檢查。封存的設備,應貼封存標記,重新啟用時預先保養一次。

11.2設備報廢

對不能修復或維修后檢定不合格的設備,由工程部填寫《設備(機具)報廢單》,由管理處主任批示;上報物業公司經公司同意后審核后進行報廢。報廢的設備應在設備檔案中注明報廢日期,封存該設備檔案。設備維修過程中更換下來的器件(報廢件)應在《設備維修記錄》上寫明。報廢的設備及報廢件,管理處應妥善保管,并統一填寫《報器件清單》,清單每半年上報公司物業公司,由物業公司確認有利用價值的統一調配、回收。

12.0組織對供方的控制

12.1供方的選取原則上其應通過ISO9000認證。

12.2物業公司每年(或一個合同期)對供方進行一次評價并做記錄,對于不符合要求的供方,不予續簽合同。

12.3當發生嚴重投訴或事故時,物業公司須組織人員對供方的質量體系進行審核。

12.4日常檢查、監督供方按本規程要求執行,按合同約定對供方是否按設備保養計劃進行保養,按約定進行維修予以確認,在保養、維修記錄上簽字。管理處的確認(簽字)不免除供方對不合格保養、維修進行返工、返修的責任。

13.0設備技術檔案資料管理

13.1設備技術資料

資料的借閱必須辦理相關手續。

13.2質量記錄

13.2.1所有質量記錄均須采用保利物業公司標準表格。

13.2.2設備運行記錄、巡查記錄、值班記錄由管理處填寫保存。管理處實施保養、維修的設備,由管理處保養維修人填寫記錄,分包方實施保養維修的設備,由分包方填寫保養記錄、維修記錄。保養檢查記錄、維修檢定結論填寫按本文9.3.1.1、9.3.1.2條執行。管理處維修班對所在物業所有的設備質量記錄應按時間順序裝訂成冊,專柜保存。

13.2.3機電設備月檢記錄由管理處工程部保管。

13.2.4管理處保存Ⅰ、Ⅱ級設備維修記錄,設備診斷記錄,設備完好率評定統計記錄。

14.0設備(機具)的申請、采購、驗證、入庫建帳

14.1申請

根據樓宇正常運作或維修需要,由工程部或辦公室申請,填寫《設備(設施)購置(維修)申請表》。管理處主任、公司財務審核;總經理批準購置;人事部負責購買。

14.2采購

采購人員應對所采購設備的用途、基本要求、質量標準等掌握清楚。購買時應會同機具使用人或申請人共同對設備性能、質量等作鑒定。確認質量優良、性能完全符合要求、使用方法清楚、有合格證書、價格合適才能辦理付款提貨手續。

14.3驗證

對于的設備(設施),購進后,在合同規定期內,由管理處工程主管會同有關人員驗證,填寫《采購設備驗收表》;方可辦理入庫建帳手續。所有購置的設備均須在采購記錄中登記。

附:設備代碼及分類

代碼設備類別名稱

01水泵

02風機

03電梯

04發電機

05變壓器

06空調(冷水機組、冷卻塔、風機盤管、分體及窗式空調、風扇等)

07消防設備(包括控制聯動柜.報警控制器(屏).防火卷簾門.巡檢箱.氣體自動滅火系統)

08公用天線、對講報警系統(包括對講主機、視頻監視器等)、防盜監視系統

09電氣柜(箱)(包括高壓開關柜.低壓配電柜.控制柜(箱).照明配電箱.電表箱等)

10維修機具(包括水電、電梯等的維修機具)

11食堂設備

12清潔設備

13交通設備(包括機動車輛、擋車器、自動收費系統等)

14保安通訊設備(包括手持式對講機)

15辦公設備

16自動抄表系統

17BA系統

物業代碼及分類

大廈名稱保利城

代碼A

設備保養、中修、大修周期

序號設備編號名稱日常維護保養周期一級保養周期二級保養周期中修周期大修周期

0101生活水泵半月每季每年三年六年

0201消防水泵每月每季每年五年八年

0302風機每月每季每年五年八年

0403電梯半月每季每年三年六年

0504發電機每月每季度每年五年八年

0605干式變壓器//半年每年////

0706空冷水機組每月每半年每年三年六年

0807火災報警系統每月每季每年////

0907氣體滅火系統每月每季每年////

1007消防聯動控制柜每月每季每年////

1108公共天線系統每月每半年每年////

1208對講報警系統每月每季每年////

1308防盜監視系統每月每季每年////

1409低壓配電柜半月半年每年////

1509高壓開關柜每月每年//

1613交通道閘每月每季每年三年六年

1717BA系統每月每季每年////

注:逢高級保養的,低級保養可以不再做。對Ⅲ級設備,每年至少保養一次。

設備顏色規定

序號設備名稱油漆顏色附注

1消火栓泵紅色

2噴淋泵紅色

3生活泵藍色深藍色

4消火栓泵電機灰色深灰色油漆

5噴淋泵電機灰色深灰色油漆

6生活泵電機灰色深灰色油漆

7潛水泵電機黑色

8空調水泵電機灰色深灰色油漆

9空調主機原色

10電梯曳引機、電機本色

11設

備底座黑色

12高區噴淋管紅色明管“高噴”二字+箭頭

13低區噴淋管紅色明管“低噴”二字+箭頭

14高區消火栓管紅色明管+“高消”二字+箭頭

15低區消火栓管紅色明管+“低消”二字+箭頭

16生活管道綠色

17煤氣管道銀灰色明管+黃色環+“石油氣”三字+箭頭

18氣體消防管紅色

19空調冷卻水管綠色

20空調冷凝管銀灰色銀粉漆

21閥門本體黑色

22閥門手輪紅色

23單流閥黑色

設備顏色規定(續一)

序號設備名稱油漆顏色附注

24排污閥黑色

25聯軸器本色

26防護罩黑色

27控制箱、開關箱本色

28配電柜、控制柜本色

29各種支架紅色防銹漆

30電纜槽架本色

31室內接地扁鋼黃綠雙色100mm寬度,黃綠相間的條紋

32屋面避雷帶銀灰色銀粉漆

33天線支架銀灰色銀粉漆

34風機本色

35送風閥紅色防銹漆

36排風閥紅色防銹漆

37防火閥紅色防銹漆

38送風管本色防銹漆

39排風管本色防銹漆

40百葉本色

41排水管本色

42中水管本色

說明:

1.適用于設備房內所有設備及管道。

2.管道的文字、箭頭應與管道直徑相適應。一般情況字體為宋體,

字的大小按管道直徑的0.5倍考慮,箭頭的長度按管道直徑考慮。

(直徑≤80mm,長度為管徑的2倍;>80mm,長度為200mm。)

3.所有的文字和箭頭一律用白色油漆,箭頭的方向以水的流向為準。

4.色環的寬度:管徑≤150mm,色環寬度為50mm,色環間距1.5~2M;

管徑>150mm,色環寬度為70mm,色環間距2.0~2.5M。管井內的管道色環間距每層一道。

篇2:工程部測量設備管理規程

為確保測量設備的能力滿足使用要求,特制訂本規程。

1.0程序要點:

1.1測量設備的范圍:

維護和檢修設備用的。

1.2測量設備配置的要求。

1.3數量滿足使用需要。

1.4最大量程、最小分度值和精度等級滿足被測對象精密度、準確度的要求。

2.0測量設備的采購

2.1工程部主管應根據測量設備的現狀和需要,提出采購計劃或申請,經管理處經理審核,500元以上總經理批準后按規定進行采購。

2.2采購計劃或申請應詳列所需采購測量設備的下列資料:

a)名稱、型式或型號、規格、最大量程、最小分度值、精度等級;

b)數量、該產品的標準代號(盡可能做到)、用途、參考生產廠家或供應商名稱。

2.3行政人事部應嚴格按采購資料進行采購,如有變動,應事先征詢管理處經理的意見。

2.4測量設備采購進公司后,應按公司相關規定辦理交接手續。工程部主管應核對實物是否與所申報采購資料相符,并核查驗證包裝、外觀及所帶證明、證件。

3.0測量設備的管理

3.1工程部主管負責管理測量設備,其職責為:

a)建立測量設備臺帳,其內容包括;出廠編號、公司編號、名稱、型式或型號、量程參數、精度等級、生產廠家、數量、使用部門或使用人、開始使用日期等唯一性標識和可追溯性資料,并隨測量設備的變化而保持臺帳的可用性和可追溯性;

b)對測量設備逐一進行編號標識,其要求為:

--采用符號和順序進行編號,示例如下:

C?H-01

該類測試設備的順序號,用阿拉伯整數

移動使用測量設備(裝置符號)

測量尺寸用(類型符號)

--符號規則如表一:

裝置符號H移動使用測量設備

G固定裝置上的測量設備

類型符號C測量尺寸的測量設備

D測量電參數(如電壓、電流、電阻、電功率)

Z測量重量用測量設備

P測量壓力、真空度用測量設備

本表未作規定的,由專職管理人員依據上述原則予以規定;

--標識方法應按方便、適用、可行、易于觀察的原則進行,一般采用色彩(如紅、黃色)的不干膠編號后粘貼于測量設備適宜部位的方法實施。

c)規定測量設備的校準周期。測量設備的校準周期根據其使用頻率及測量設備精度等級確定,如表二:

測量尺寸的校準周期為二年

測量電參數的校準周期為二年

測量重量的校準周期為二年

測量壓力的校準周期為一年

裝于設備上,但不能拆卸的測量設備隨設備大修時進行校準

法規或國家行政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測量設備

按法規或國家行政主管部門規定校準周期進行校準

d)按確定或規定的校準周期將測量設備委托國家授權的計量監督檢測單位進行校準,并辦理相關委托手續;

e)對測量設備的使用、停用、報廢及校準標識的保持進行檢查、監督或辦理相關手續。

4.0測量設備的使用

4.1工程部主管應確保測量設備(原安裝于機械、電氣設備上的除外)在使用前(含采購進入公司的)均經過了校準,且校準結論滿足使用要求。

4.2使用人員應熟悉測量設備的使用,正確、合理、按規定選擇和使用測量設備,并確保在校準的有效期內使用。

4.3使用人員在調整測量設備時,應防止由于調整不當,而使校準狀態失準。

4.4當發現測量設備失準時,應對已測量或計量的結果進行復查,消除由于失準可能造成的影響。

4.5測量設備的保管防靜電環境應適當,不應與工具、刀具、原材料和零配件混放,防止丟失、碰磕、損失、失準、銹蝕。

5.0測量設備的限制使用和報廢

測量設備經校準后判定為不合格的區段或范圍,工程部主管應限制不得在不合格區段或不合格范圍內使用,這種限制應以適當的形式通知到所有使用該測量設備的人員,并在設備的適當部位或存放處或包裝物上明確予以標識。無法限定區段和范圍的,可送有關單位檢修,檢修后經校準合格方允許使用,無檢修價值的予以報廢。報廢應辦理相關手續,500元以下由工程部主管批準,500元以上報總經理批準。

6.0校準的委托

6.1如公司無校準設備、標準物及專業人員,即無能力進行校準,凡需校準的測量設備一律委托國家授權校準單位進行校準。

6.2工程部主管在委托校準時,應將送交校準設備的使用量值范圍列入委托中,并請校準單位在校準報告/記錄中列出所使用校準設備型號、環境溫度、校準判定依據的國家標準代號。

7.0工程部主管應長期保存測量設備臺帳、校準記錄、限制使用或報廢測量設備的審批單。

篇3:設備管理規程范文

1.管理方針

1.1設備管理目標:對工區各類設備進行適時的維修,保持設備處于完好狀態。降低設備的運營成本,提高設備的綜合效能。

1.2設備管理范圍:對工區各類型設備,正確使用、精心維護、科學管理,以求獲得設備使用壽命綜合效能的提高。

1.3設備管理職責、宗旨:工區對設備進行日常維護保養及修理備件工作,操作工負責設備按章操作和日常工作保養。

宗旨:在不影響設備運轉率的前提下,穩扎穩打創造生產效益,降低設備維修成本,保證質量,安全性、維修性等因素,從預防維修出發,認真做好備件的維護工作。

2.設備管理工作程序

2.1設備的使用:對生產設備運行執行“定人、定機、定崗”的原則。指定設備運行的負責人、操作人、維修人。

2.2對設備操作人員進行上崗前的三級(礦、車間、班組)培訓和定期的技能培訓,設備操作人員做到“四懂”:懂結構、懂性能、懂原理、懂用途;“四會”:會操作、會維護、會檢查、會排除故障。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操作,并嚴格按《設備操作規程》操作設備。

2.3設備的“三人”負責做好設備日常維護保養工作,按《設備操作維護規程》的6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要求對設備進行維護保養,調整好設備各轉動間隙,定點、定時、定量、定質進行設備潤滑,預防和消除“六源”(污染源、清掃困難源、危險源、故障源、缺陷源),保持設備的良好技術狀況。

2.4設備的檢查與修理,對生產設備、要求實施鉗、電工“日常巡查、月度小修、年度檢修”的檢查修理制度。

工區設備管理員對鉗、電工做好設備日常巡檢記錄,設備在運行中出現異常情況,應隨時跟蹤檢查,工區技術人員應及時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分析,根據故障程度的大小適時安排維修計劃,必要時進行緊急維修處理,屬疑難故障報設備科分析處理。

3.設備事故管理

3.1設備發生事故后,立即向設備科、安全科、生產科報告。

3.2設備事故堅持“四不放過”原則,分析原因,嚴肅處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類似事故的再發生。屬人為責任事故的,按情節輕重給予處分。工區做好設備事故的統計分析工作。

4.交接班制度

4.1必須堅持在現場交接班,做到“口對口、手對手、你不來、我不走”。

4.2交接雙方共同檢查作業環境和設備,凡現場和設備發生新的變化,交班者必須向接班交待清楚。

4.3凡本班能夠處理的隱患一律不準交下一班。本班未處理和需要下一班處理的隱患,交班者必須當面交待清楚。

4.4運轉設備運行狀況,必須建立交接班記錄本。把各項交接班事宜,全部清楚填寫在交接班記錄本中,交接人共同簽字。交接班記錄本認真保存不得任意損壞和丟失,以備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