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制鞋廠設備管理規程

制鞋廠設備管理規程

2024-07-10 閱讀 5869

鞋廠設備管理規程

1、目的:確保設備滿足產品加工質量特性的要求,保證產品質量特性的實現,不出現能力不足的情況,并使設備能力不過剩。

2、適用范圍:生產設備的管理,如設備的采購、維護和能力認可等。

3、職責:設備機修負責生產設備的管理。

4、工作流程

4.1設備增加和改造

a)設備部門會同生產部編制設備增加和改造計劃。內容應包括增加或改造的原因和理由,

增加設備的技術參數要求或改造后應達到的性能,并提供建議供貨方名單;

b)根據設備計劃,對購的設備要進行技術經濟可行性分析,確保設備質量并滿足產品生產能力和質量要求;

c)設備部門應參加設計造型、考查和驗收,在采購合同中,應提出設備可靠性、維護和

經濟性等方面要求。備品備件,潤滑油品,操作維護人員的培訓的以及設備安裝和維修

所需的技術資料等要求也應規定;

d)新設備到貨后,設備部門應同生產進行驗收,包括隨設備應提交的文件和資料的驗證,

外觀及零部件、備件、備品清點齊全后進行設備的安裝、調試,經有關人員檢驗合格后,

方可投入使用,驗證結果填入《設備管理卡》中。

4.2生產設備管理

a)應對操作人員進行上崗培訓,包括設備性能、維護知識、操作方法和技能等,培訓后應考核,考核合格后發操作證;

b)操作者必須憑操作證按操作規程上崗操作,不得違章操作設備,如操作時間發現問題,應按規程要求停機或其他處理,并報設備部門;

c)設備轉移或移動必須符合工藝路線的合理要求,生產部提出設備轉移方案或圖紙并填寫《設備移動單》后,經品管科審核并公司主管領導批準后,才可移動;

d)根據生產設備重要程度實行分級管理,將高精度、大型以及保證生產并考慮到設備的價值需要用重點維修手段的設備,分別列為精、大、重點設備。

4.3設備的維護保養

4.3.1日常維護保養

a)對每臺設備、設備部門應制定日常維護保養的項目和有關合格要求;

b)班前由操作者對設備進行日檢查,下班前對設備進行清掃、按試、涂油。發現問題及時反映處理。

4.3.2一級保養

a)一級保養每日進行以操作者為主,維修人員輔助,按一級保養的內容規定進行保養,可不作記錄。

4.3.3二級保養

a)設備部門每半月對設備進行一次二級保養,保養項目按二級保養記錄表上規定執行,保養情況記錄在設備保養記錄表上。

b)二級保養以維修人員為主,操作者為輔助進行;

c)必要時對設備進行部分解體檢查、修理、局部恢復與產品質量特性有關精度,以達到有關的工藝要求。

4.3.4項大修。

a)對生產流水線上的通用設備,主要靠二級保養結合項修來恢復其與工序質量特性相關的特性;

b)大修主要針對生產工藝不確定的設備和專用設備,修理情況記錄在《設備管理卡》中。

4.4巡回檢查

a)設備管理人員每天下廠巡回檢查,發現隱患及時處理,并填寫檢查記錄和處理記錄;

b)設備部門每日主要生產設備檢查,并做好記錄;

c)如發生設備事故,應及時進行調查,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分析,提出處理意見,并落實到具體責任人進行處理;

d)維修人員每天上班后,對所管設備進行巡回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處理并做好記錄。

4.5計劃修理與檢測

設備檢修計劃主要包括:

a)主要生產設備年、季、月度中修(項修)計劃;

b)生產設備年度二級保養計劃;

①生產設備大、中(項)修后,負責修理的單位或部門應認真填寫設備精度性能檢查記錄及設備修理驗收單,經有關檢查人員檢查合格后,由使用部門和品管科驗收。

②設備二級保養和定期檢驗完工后,保養單位或部門填寫二級保養完工單位檢查記錄。

5、質量記錄

5.1設備定期檢查記錄(保存于設備部門,保存期為3年)

5.2設備管理卡(保存于設備部門,保存期為長期)

5.3設備保養記錄(保存于設備部門,保存期為3年)

5.4設備保養計劃

5.5設備一覽表

篇2:工程部測量設備管理規程

為確保測量設備的能力滿足使用要求,特制訂本規程。

1.0程序要點:

1.1測量設備的范圍:

維護和檢修設備用的。

1.2測量設備配置的要求。

1.3數量滿足使用需要。

1.4最大量程、最小分度值和精度等級滿足被測對象精密度、準確度的要求。

2.0測量設備的采購

2.1工程部主管應根據測量設備的現狀和需要,提出采購計劃或申請,經管理處經理審核,500元以上總經理批準后按規定進行采購。

2.2采購計劃或申請應詳列所需采購測量設備的下列資料:

a)名稱、型式或型號、規格、最大量程、最小分度值、精度等級;

b)數量、該產品的標準代號(盡可能做到)、用途、參考生產廠家或供應商名稱。

2.3行政人事部應嚴格按采購資料進行采購,如有變動,應事先征詢管理處經理的意見。

2.4測量設備采購進公司后,應按公司相關規定辦理交接手續。工程部主管應核對實物是否與所申報采購資料相符,并核查驗證包裝、外觀及所帶證明、證件。

3.0測量設備的管理

3.1工程部主管負責管理測量設備,其職責為:

a)建立測量設備臺帳,其內容包括;出廠編號、公司編號、名稱、型式或型號、量程參數、精度等級、生產廠家、數量、使用部門或使用人、開始使用日期等唯一性標識和可追溯性資料,并隨測量設備的變化而保持臺帳的可用性和可追溯性;

b)對測量設備逐一進行編號標識,其要求為:

--采用符號和順序進行編號,示例如下:

C?H-01

該類測試設備的順序號,用阿拉伯整數

移動使用測量設備(裝置符號)

測量尺寸用(類型符號)

--符號規則如表一:

裝置符號H移動使用測量設備

G固定裝置上的測量設備

類型符號C測量尺寸的測量設備

D測量電參數(如電壓、電流、電阻、電功率)

Z測量重量用測量設備

P測量壓力、真空度用測量設備

本表未作規定的,由專職管理人員依據上述原則予以規定;

--標識方法應按方便、適用、可行、易于觀察的原則進行,一般采用色彩(如紅、黃色)的不干膠編號后粘貼于測量設備適宜部位的方法實施。

c)規定測量設備的校準周期。測量設備的校準周期根據其使用頻率及測量設備精度等級確定,如表二:

測量尺寸的校準周期為二年

測量電參數的校準周期為二年

測量重量的校準周期為二年

測量壓力的校準周期為一年

裝于設備上,但不能拆卸的測量設備隨設備大修時進行校準

法規或國家行政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測量設備

按法規或國家行政主管部門規定校準周期進行校準

d)按確定或規定的校準周期將測量設備委托國家授權的計量監督檢測單位進行校準,并辦理相關委托手續;

e)對測量設備的使用、停用、報廢及校準標識的保持進行檢查、監督或辦理相關手續。

4.0測量設備的使用

4.1工程部主管應確保測量設備(原安裝于機械、電氣設備上的除外)在使用前(含采購進入公司的)均經過了校準,且校準結論滿足使用要求。

4.2使用人員應熟悉測量設備的使用,正確、合理、按規定選擇和使用測量設備,并確保在校準的有效期內使用。

4.3使用人員在調整測量設備時,應防止由于調整不當,而使校準狀態失準。

4.4當發現測量設備失準時,應對已測量或計量的結果進行復查,消除由于失準可能造成的影響。

4.5測量設備的保管防靜電環境應適當,不應與工具、刀具、原材料和零配件混放,防止丟失、碰磕、損失、失準、銹蝕。

5.0測量設備的限制使用和報廢

測量設備經校準后判定為不合格的區段或范圍,工程部主管應限制不得在不合格區段或不合格范圍內使用,這種限制應以適當的形式通知到所有使用該測量設備的人員,并在設備的適當部位或存放處或包裝物上明確予以標識。無法限定區段和范圍的,可送有關單位檢修,檢修后經校準合格方允許使用,無檢修價值的予以報廢。報廢應辦理相關手續,500元以下由工程部主管批準,500元以上報總經理批準。

6.0校準的委托

6.1如公司無校準設備、標準物及專業人員,即無能力進行校準,凡需校準的測量設備一律委托國家授權校準單位進行校準。

6.2工程部主管在委托校準時,應將送交校準設備的使用量值范圍列入委托中,并請校準單位在校準報告/記錄中列出所使用校準設備型號、環境溫度、校準判定依據的國家標準代號。

7.0工程部主管應長期保存測量設備臺帳、校準記錄、限制使用或報廢測量設備的審批單。

篇3:設備管理規程范文

1.管理方針

1.1設備管理目標:對工區各類設備進行適時的維修,保持設備處于完好狀態。降低設備的運營成本,提高設備的綜合效能。

1.2設備管理范圍:對工區各類型設備,正確使用、精心維護、科學管理,以求獲得設備使用壽命綜合效能的提高。

1.3設備管理職責、宗旨:工區對設備進行日常維護保養及修理備件工作,操作工負責設備按章操作和日常工作保養。

宗旨:在不影響設備運轉率的前提下,穩扎穩打創造生產效益,降低設備維修成本,保證質量,安全性、維修性等因素,從預防維修出發,認真做好備件的維護工作。

2.設備管理工作程序

2.1設備的使用:對生產設備運行執行“定人、定機、定崗”的原則。指定設備運行的負責人、操作人、維修人。

2.2對設備操作人員進行上崗前的三級(礦、車間、班組)培訓和定期的技能培訓,設備操作人員做到“四懂”:懂結構、懂性能、懂原理、懂用途;“四會”:會操作、會維護、會檢查、會排除故障。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操作,并嚴格按《設備操作規程》操作設備。

2.3設備的“三人”負責做好設備日常維護保養工作,按《設備操作維護規程》的6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要求對設備進行維護保養,調整好設備各轉動間隙,定點、定時、定量、定質進行設備潤滑,預防和消除“六源”(污染源、清掃困難源、危險源、故障源、缺陷源),保持設備的良好技術狀況。

2.4設備的檢查與修理,對生產設備、要求實施鉗、電工“日常巡查、月度小修、年度檢修”的檢查修理制度。

工區設備管理員對鉗、電工做好設備日常巡檢記錄,設備在運行中出現異常情況,應隨時跟蹤檢查,工區技術人員應及時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分析,根據故障程度的大小適時安排維修計劃,必要時進行緊急維修處理,屬疑難故障報設備科分析處理。

3.設備事故管理

3.1設備發生事故后,立即向設備科、安全科、生產科報告。

3.2設備事故堅持“四不放過”原則,分析原因,嚴肅處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類似事故的再發生。屬人為責任事故的,按情節輕重給予處分。工區做好設備事故的統計分析工作。

4.交接班制度

4.1必須堅持在現場交接班,做到“口對口、手對手、你不來、我不走”。

4.2交接雙方共同檢查作業環境和設備,凡現場和設備發生新的變化,交班者必須向接班交待清楚。

4.3凡本班能夠處理的隱患一律不準交下一班。本班未處理和需要下一班處理的隱患,交班者必須當面交待清楚。

4.4運轉設備運行狀況,必須建立交接班記錄本。把各項交接班事宜,全部清楚填寫在交接班記錄本中,交接人共同簽字。交接班記錄本認真保存不得任意損壞和丟失,以備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