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壓安全注意事項
1.沖床的危險因素及安全技術要求
1)沖壓作業傷害原因分析
在沖壓作業中,沖壓機械設備、模具、作業方式對安全影響很大。下面分別對這三個方面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和評價。
(1)沖壓機械設備對安全的影響。沖壓機械設備包括:剪板機、曲柄壓力機和液壓機等。本文重點討論曲柄壓力機的安全問題。
曲柄壓力機是一種將旋轉運動轉變為直線往復運動的機器。
壓力機的工作原理:它由電動機通過皮帶輪及齒輪驅動曲軸轉動,曲軸的軸心線與其上的曲柄軸心線偏移一個偏心距,從而便可通過連桿(連接曲柄和滑塊的零件)帶動滑塊做上下往復運動。
壓力機的組成:由工作機構、傳動系統、操縱系統、能源系統、支承系統及多種輔助系統組成。
壓力機的受力系統:沖壓件的變形阻力全部傳遞到設備的機身上,形成一個封閉的受力系統。壓力機運行時,除本身重量對地基產生壓力外,無其他壓力作用(不考慮傳動系統的不平衡對地基的振動造成的壓力)。
壓力機運動分析:曲柄滑塊機構的滑塊運動速度隨曲柄轉角的位置變化而變化,其加速度也隨著做周期性變化。對于節點正置的曲柄滑塊機構,當曲柄處于上死點(α=0°)和下死點(α=180°)位置時,滑塊運動速度為零,加速度最大;當α=90°,α=270°時,其速度最大,加速度最小。
(2)沖壓作業中的危險性識別。沖壓作業具有較大危險性和事故多發性的特點,且事故所造成的傷害一般都較為嚴重。目前防止沖壓傷害事故的安全技術措施有多種形式,但就單機人工作業而言,尚不可能確認任何一種防護措施絕對安全。要減少或避免事故,作業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技術水平以及對作業中各種危險的識別能力。
2)沖壓傷害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沖壓事故有可能發生在沖壓設備的各個危險部位,但以發生在模具行程間為絕大多數,且傷害部位主要是作業者的手部,即當操作者的手處于模具行程之間時模塊下落,就會造成沖手事故。這是設備缺陷和人的行為錯誤所造成的事故。
3)沖壓作業中的主要危險
根據發生事故的原因分析,沖壓作業中的危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設備結構具有的危險。相當一部分沖壓設備采用的是剛性離合器。這是利用凸輪機構使離合器接合或脫開,一旦接合運行,就一定要完成一個全環后才會停止。假如在此循環中手不能及時從模具中抽出,就必然會發生傷手事故。
(2)動作失控。設備在運行中還會受到經常性的強烈沖擊和振動,使一些零部件變形、磨損以至碎裂,引起設備動作失控而發生危險的連沖或事故。
(3)開關失靈。設備的開關控制系統由于人為或外界因素引起的誤動作。
(4)模具的危險。模具擔負著使工件加工成型的主要功能,是整個系統能量的集中釋放部位。由于模具設計不合理或有缺陷,沒有考慮到作業人員在使用時的安全,在操作時手就要直接或經常性地伸進模具才能完成作業,因此增加了受傷的可能。有缺陷的模具則可能因磨損、變形或損壞等原因在正常運行條件下發生意外而導致事故。
2.沖壓作業的安全技術措施
沖壓作業的安全技術措施范圍很廣,它包括改進沖壓作業方式,改革沖模結構,實現機械化自動化,設置模具和設備的防護裝置等。
實踐證明,采用復合模、多工位連續模代替單工序的危險模,或者在模具上設置機械進出料機構,實現機械化自動化等,都能達到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減輕勞動強度,方便操作,保證安全的目的。這是沖壓技術的發展方向,也是實現沖壓安全保護的根本途徑。
在沖壓設備和模具上設置安全防護裝置或采用勞動強度小、使用方便靈活的手工工具,這也是當前條件下實現沖壓作業大面積安全保護的有效措施。
由于沖壓作業程序多,有送料、定料、出料、清理廢料、潤滑、調整模具等操作,所以沖壓作業的防護范圍也很廣,要實現不同程序上的防護是比較困難的。
3.防止沖壓傷害的防護技術與應用
1)使用安全工具
使用安全工具操作,將單件毛坯放入凹模內或將沖制后的零件、廢料取出,實現模外作業,避免用手直接伸入上、下模口之間裝拆制件,保證人體安全。
目前,使用的安全工具一般根據本企業的作業特點自行設計制造。按其不同特點大致歸納為以下5類:彈性夾鉗;專用夾鉗(卡鉗);磁性吸盤;真空吸盤;氣動夾盤。
2)模具防護措施
模具防護措施包括在模具周圍設置防護板(罩);通過改進模具減少其危險面積,擴大安全空間;設置機械進出料裝置,以此代替手工進出料方式,將操作者的雙手隔離在沖模危險區之外,實行作業保護。
(1)模具防護罩(板)。設置模具防護罩(板)是實行安全區操作的一種措施。模具防護罩(板)的形式較多,簡介如下:
①固定在下模的防護板。坯料從正面防護板下方的條縫中送入,防止送料不當時將手伸入模內。
②固定在凹模上的防護柵欄。它由開縫的金屬板制成,可從正面和側面將危險區封閉起來;在兩側或前側開有供進退料用的間隙。使用柵欄時,其橫縫必須豎直開設,以增加操作者的可見度和減輕視力疲勞。
③折疊式凸模防護罩。在滑塊處于上死點時,環形疊片與下模之間僅留出可供坯料進出的間隙;滑塊下行時,防護罩輕壓在坯料上面,并使環片依次折疊起來。
④錐形彈簧構成的模具防護罩。在自由狀態下彈簧相鄰兩圈的間隙不大于8mm,這樣既封閉了危險區,又避免了彈簧壓傷手指的危險。
(2)模具結構的改進。在不影響模具強度和制件質量的情況下,可將原有的各種手工送料的單工序模具加以改進,以提高安全性。具體措施是:將模具上模板的正面改成斜面;在卸料板與凸模之間做成凹槽或斜面;導板在剛性卸料板與凸模固定板之間保持足夠的間隙,一般不小于15~20mm;在不影響定位要求時,將擋料銷布置在模具的一側;單面沖裁時,盡量將凸模的凸起部分和平衡擋塊安排在模具的后面或側面;在裝有活動擋料銷和固定卸料板的大型模具上,用凸輪或斜面機械控制擋料銷的位置。
3)沖壓設備的防護裝置
沖壓設備防護裝置的形式較多,按結構分為機械式、按鈕式、光電式、感應式等。
(1)機械式防護裝置:
①推手式保護裝置。它是一種通過與滑塊連動的擋板的擺動將手推離開模口的機械式保護裝置。
②擺桿護手裝置,又稱撥手保護裝置。運用杠桿原理將手撥開。一般用于1600kN左右、行程次數少的設備上。
③拉手安全裝置,是一種用滑輪、杠桿、繩索將操作者的手動作與滑塊運動聯動的裝置。壓力機工作時,滑塊下行,固定在滑塊上的拉桿將杠桿拉下,杠桿的另一端同時將軟繩往上拉動,軟繩的另一端套住操作者的手臂上。因此,軟繩能自動將手拉出模口危險區。
機械式防護裝置結構簡單、制造方便,但對作業干擾較大,操作工人不大喜歡使用,應用比較局限。
(2)雙手按鈕式保護裝置。它是一種用電氣開關控制的保護裝置。起動滑塊時,將人手限制在模外,實現隔離保護。只有操作者的雙手同時按下2個按鈕時,中間繼電器才有電,電磁鐵動作,滑塊起動。凸輪中開關在下死點前處于開路狀態,若中途放開任何1個開關時,電磁鐵都會失電,使滑塊停止運動;直到滑塊到達下死點后,凸輪開關才閉合,這時放開按鈕,滑塊仍能自動回程。
(3)光電式保護裝置。光電式保護裝置是由一套光電開關與機械裝置組合而成的。它是在沖模前設置各種發光源,形成光束并封閉操作者前側、上下模具處的危險區。當操作者手停留或誤人該區域時,使光束受阻,發出電訊號,經放大后由控制線路作用使繼電器動作,最后使滑塊自動停止或不能下行,從而保證操作者人體安全。
光電式保護裝置按光源不同可分為紅外光電保護裝置和白灼光電保護裝置。
4.沖壓作業的機械化和自動化
沖壓作業機械化是指用各種機械裝置的動作來代替人工操作的動作;自動化是指沖壓的操作過程全部自動進行,并且能自動調節和保護,發生故障時能自動停機。
沖壓作業的機械化和自動化非常必要,因為沖壓生產產品的批量一般都較大,操作動作比較單調,工人容易疲勞,特別是容易發生人身傷害事故。所以,沖壓作業機械化和自動化是減輕工人勞動強度、保證人身安全的根本措施。
5.條(卷)料自動送進裝置
條(卷)料自動送進裝置和與其配套的供料裝置以及廢料處理裝置的結構都已基本定型,形式比較單一,但結構和動作都比較復雜,其主要結構有拉鉤式和推鉤式兩種。
拉鉤式自動送進裝置,料鉤做往復直線擺動。當滑塊上行時,料鉤做與送進方向相反的運動,自動越過搭邊進入下一個廢料孔將料拉入加工位置。使用這種裝置時,開始沖壓要先用手送進;當條料沖出首件或頭幾件時,料鉤進入廢料孔后便可開始自動送進。
推鉤式結構是在條料的一端利用推鉤推動條料。推鉤通常裝在梭架上,將在梭架上的條料推到加工位。梭架在滑道上與沖壓設備做同步往復直線運動。推鉤式結構的送進步距較大,并且不需要像拉鉤那樣鉤住條料上的廢料孔,所以沖制初始時也不必用人工送進。
篇2:沖壓作業中注意事項和規則
1.沖床的使用和運轉中的規則
(1)接通運轉開關之前,一定不能疏忽加油檢查;
(2)絕對不允許用濕手操作開關;
(3)在沒有ㄚ—△啟動裝置的情況下,要一邊注意電流表一邊緩慢接通開關;
(4)接合開關時,如果出現不正常的電火花,要查明原因,予以消除;
(5)合上開關后,判明各通電指示燈是否亮了?
(6)開動停頓狀態的設備時,須充分加注潤滑油后再慎重啟動;
(7)在寒冷氣候條件下啟動設備,須慎重操作,同時要進行數分鐘空運轉;
(8)在使用壓縮空氣的機械設備上,要確認壓力上升到要求氣壓方能使用;
(9)對于制動器的效果和離合器的動作要經常予以充分注意,如有故障,一定要排除;
(10)注意運轉中的雜音。感覺異常時,要停止運轉、查明情況。
2.工序準備作業中的注意事項和規則
在沖壓作業中,對于生產中已用過的模具若再次進行生產時,即使模具安裝良好,也不要立即合上開關投入大量生產。一般都是反復進行象下面那樣的謹慎操作,來判斷生產出來的制件質量合格與否,操作過程是:運送模具→安裝模具→手動試運轉(在大型沖床上為機動試運轉)→機動運轉→試沖→檢查試沖件→調整模具→開始大量生產。
當確認制件沒有問題后,就可以按預先已確定的程序或標準送進原材料。因此,沖壓作業的重要工作是準備工作(工序準備工作)。如果完成了準備工作,就可以認為沖壓作業的高潮已過。現將有關準備工作的注意事項列舉如下:
(1)進行模具安裝和調整時,要切斷電源,待確實判明飛輪停止之后再行操作;
(2)切斷電源時,須先將滑塊降至下死點停住;
(3)緊固螺栓應設置在靠近模具的地方作緊固;
(4)安裝模具用的墊塊和模具的緊固面應當平行;
(5)為了不使模具滑動,要使用具有一定剛度的壓板將其壓緊;
(6)為避免模具滑動時,要墊上報紙或砂紙再作緊固;
(7)不要使滑塊的調節螺桿探出過多;
(8)調節螺桿的配合長度至少要達到螺紋直徑的1.5倍;
(9)滑塊調節完成之后,要準確可靠地把螺桿鎖緊;
(10)拆卸模具時,要在確實判明飛輪停止運轉之后才能動手。
3.直接操作上的注意事項和規則
沖壓加工比其他任何一種金屬加工方法都要危險,因此,所謂直接操作中的規則和注意事項,就必須以安全生產為中心。雖說制件的質量、生產效率等方面也是重要的,但是生產管理人員還是必須把杜絕危險作業作為自己份內的工作,而且操作人員本身也必許深刻地理解。從這些考慮出發,將操作上的一般規則和注意事項列舉如下:
(1)不管是在運轉還是停車中,不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不許把手或者身體伸進模具中間;
(2)在共同作業中,要把啟動按鈕和停止按鈕串聯連接,必須保證各自的專用性;
(3)除絕對安全的操作之外,必須使用安全裝置或手工工具;
(4)除了連續作業以外,不允許把腳一直放在離合齊踏板上進行操作,應踩一下就把腳挪開;
(5)當機械設備處于運轉狀態時,操作者不能離開操作崗位;
(6)在運轉中要注意潤滑是否正常;
(7)操作中止時,一定要切斷電源使機械設備停止運轉;
(8)無關人員,不許用手觸動設備和控制裝置;
(9)不許掀動停車狀態下的壓力機開關,不許踏動壓力機的離合器踏板;
(10)嚴格遵守已被確定下來的安全規程和操作規程。
篇3:沖壓車間安全操作注意事項
一.使用前檢查:
1.1.開機前應先將各運動部位充分給予潤滑油,并應詳細檢查。
1.2.檢查模具安裝是否良好無異狀。
1.3.檢查離合器是否為脫離狀態。
1.4.檢查手工具,小零件及其他不必要的物品是否確實移離工作臺或沖模附近。
1.5.推上總電源開關,查看操作電源燈是否點亮。
二.開車步驟:
2.1.主馬達啟動:打開操作電源,押下主馬達啟動按鈕使馬達運轉于正常迴轉狀態,并注意運轉時是否發出雜音現象及飛輪迴轉是否正常。
2.2.運轉方式選擇:依作業上需要本沖床可選擇為,手動、單次行程、連續行程、運轉方式,將主馬達停止按鈕押下即可作手動運作,操作將馬達啟動按鈕押下,即可作單次行程,連續行程之動作操作。
2.3.操作方法選擇:依作業上需要本沖床可選擇為手動操作,腳踏操作、雙手操作、手動操作時,將離合器結合用手攀動飛輪,使沖床運轉;將電盤上的選鈕扳于腳踏位置時,即可用腳踏操作器使沖床運轉;將操作選鈕扳于雙手操作位置,則用雙手押下操作按鈕即可操作。
2.4.手動運轉操作:押下主馬達停止按鈕,用手將操作器上的拉桿拉下,凸輪回轉一個角度離開鍵尾,使離合器結合再用手攀動飛輪致使沖頭作寸動式運動。
2.5.腳踏運轉操作:將運轉選鈕置于“腳踏”位置,用腳壓下腳踏開關立即離開由剛性離合器使沖床作單次行程沖壓,如不離開則作連續行程沖壓。
2.6.雙手運轉操作:將運轉選鈕置于“雙手操作”位置,用雙手押下左,右按鈕后,立即放開此時沖床作單次行程,若不放開雙手沖壓則作連續行程。
2.7.無負荷試沖:按照上述(2.4-2.6)項操作要領,試沖無異狀后方可放置胚料實施負荷試沖。
2.8.負荷試沖:試沖數次,若一切正常則可正式作業。
三.使用中應注意事項:
3.1.運轉作業:
3.1.1.手動運轉用于合模等需沖頭斷續運動之場合;單次運轉行程為使用試沖或單模沖壓作業;連續行程運轉則用于高效率作業。
3.1.2.使用單次行程運轉時,應注意作業安全,在選用腳踏操作時隨時要保持警覺狀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1.3.操作者切勿以疲勞或浮燥的心情從事作業,應適當地休息以保證作業時的安全。
3.1.4.作業時如手需伸入模具內操作時,應選用雙手操作,必要時須配置安全裝置和手動工具確保作業安全。
3.1.5.如需2人以上共同作業時,彼此要配合切勿同時操作以免造成意外事故。
3.2.模具高度調整:
3.2.1.合模之后使用手動運轉操作,使沖頭至下死點位置,檢查作業時模具高度是否適當。
3.2.2.手動調整:鬆開沖頭上方固定螺絲,開口扳向左或右使沖頭上升或下降,調至適當高度后將沖頭上各螺絲鎖緊以固定作業之高度。
3.3.隨時注意機臺各部位的固定螺絲有無鬆動。
3.4.生產時有無發出異聲。
四.停車步驟:
4.1.每逢中午或下班停止作業時,應使機器置于安全停止狀態。
4.2.操作停止:押下停止按鈕使沖頭停止于行程上死點位置。
4.3.停止主馬達運轉:押下主馬達停止按鈕使其停止。
4.4.切斷電源:將操作電源開關置于OFF位置,并將總電源開關拉下。
五.使用后應注意事項:
5.1.停車后將模具表面等各部位擦拭乾凈,并涂上少許機油。
5.2.待一切處理好后,方可離開工作崗位。
六.故障排除:
6.1.腳踏雙手操作時離合器不結合:
6.1.1.如按鈕開關壞需更換開關。
6.1.2.如操作器上的電磁線圈壞則更換電磁線圈。
6.1.3.如工作鍵的拉力彈簧斷裂或太鬆更換拉力彈簧。
6.1.4.腳踏板與拉桿固定螺比鬆動,應以緊鎖。
6.2.離合器不脫離:
6.2.1.操作器上的電磁線圈不脫磁壞應以更換。
6.2.2.操作器上的彈簧斷或過鬆,使凸輪無法恢復原來位置,應以更換。
6.2.3.腳踏板上的拉簧斷或過鬆,使凸輪不能原位應以更換。
6.3.曲軸停止超過上死點:
6.3.1.自動帶過鬆或磨損應以調節彈簧或更換制動帶。
6.4.沖模擊合夾死后之脫離:
6.4.1.首先應確定沖頭停止位置為行程下死點之前或行程下死點之后。
6.4.2.選擇主馬達迴轉方向:依照1所確認者,若為下死點后則應以手動式操作使主馬達正轉,若為下死點前則主馬達應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