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壓車間安全操作注意事項
一.使用前檢查:
1.1.開機前應先將各運動部位充分給予潤滑油,并應詳細檢查。
1.2.檢查模具安裝是否良好無異狀。
1.3.檢查離合器是否為脫離狀態。
1.4.檢查手工具,小零件及其他不必要的物品是否確實移離工作臺或沖模附近。
1.5.推上總電源開關,查看操作電源燈是否點亮。
二.開車步驟:
2.1.主馬達啟動:打開操作電源,押下主馬達啟動按鈕使馬達運轉于正常迴轉狀態,并注意運轉時是否發出雜音現象及飛輪迴轉是否正常。
2.2.運轉方式選擇:依作業上需要本沖床可選擇為,手動、單次行程、連續行程、運轉方式,將主馬達停止按鈕押下即可作手動運作,操作將馬達啟動按鈕押下,即可作單次行程,連續行程之動作操作。
2.3.操作方法選擇:依作業上需要本沖床可選擇為手動操作,腳踏操作、雙手操作、手動操作時,將離合器結合用手攀動飛輪,使沖床運轉;將電盤上的選鈕扳于腳踏位置時,即可用腳踏操作器使沖床運轉;將操作選鈕扳于雙手操作位置,則用雙手押下操作按鈕即可操作。
2.4.手動運轉操作:押下主馬達停止按鈕,用手將操作器上的拉桿拉下,凸輪回轉一個角度離開鍵尾,使離合器結合再用手攀動飛輪致使沖頭作寸動式運動。
2.5.腳踏運轉操作:將運轉選鈕置于“腳踏”位置,用腳壓下腳踏開關立即離開由剛性離合器使沖床作單次行程沖壓,如不離開則作連續行程沖壓。
2.6.雙手運轉操作:將運轉選鈕置于“雙手操作”位置,用雙手押下左,右按鈕后,立即放開此時沖床作單次行程,若不放開雙手沖壓則作連續行程。
2.7.無負荷試沖:按照上述(2.4-2.6)項操作要領,試沖無異狀后方可放置胚料實施負荷試沖。
2.8.負荷試沖:試沖數次,若一切正常則可正式作業。
三.使用中應注意事項:
3.1.運轉作業:
3.1.1.手動運轉用于合模等需沖頭斷續運動之場合;單次運轉行程為使用試沖或單模沖壓作業;連續行程運轉則用于高效率作業。
3.1.2.使用單次行程運轉時,應注意作業安全,在選用腳踏操作時隨時要保持警覺狀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1.3.操作者切勿以疲勞或浮燥的心情從事作業,應適當地休息以保證作業時的安全。
3.1.4.作業時如手需伸入模具內操作時,應選用雙手操作,必要時須配置安全裝置和手動工具確保作業安全。
3.1.5.如需2人以上共同作業時,彼此要配合切勿同時操作以免造成意外事故。
3.2.模具高度調整:
3.2.1.合模之后使用手動運轉操作,使沖頭至下死點位置,檢查作業時模具高度是否適當。
3.2.2.手動調整:鬆開沖頭上方固定螺絲,開口扳向左或右使沖頭上升或下降,調至適當高度后將沖頭上各螺絲鎖緊以固定作業之高度。
3.3.隨時注意機臺各部位的固定螺絲有無鬆動。
3.4.生產時有無發出異聲。
四.停車步驟:
4.1.每逢中午或下班停止作業時,應使機器置于安全停止狀態。
4.2.操作停止:押下停止按鈕使沖頭停止于行程上死點位置。
4.3.停止主馬達運轉:押下主馬達停止按鈕使其停止。
4.4.切斷電源:將操作電源開關置于OFF位置,并將總電源開關拉下。
五.使用后應注意事項:
5.1.停車后將模具表面等各部位擦拭乾凈,并涂上少許機油。
5.2.待一切處理好后,方可離開工作崗位。
六.故障排除:
6.1.腳踏雙手操作時離合器不結合:
6.1.1.如按鈕開關壞需更換開關。
6.1.2.如操作器上的電磁線圈壞則更換電磁線圈。
6.1.3.如工作鍵的拉力彈簧斷裂或太鬆更換拉力彈簧。
6.1.4.腳踏板與拉桿固定螺比鬆動,應以緊鎖。
6.2.離合器不脫離:
6.2.1.操作器上的電磁線圈不脫磁壞應以更換。
6.2.2.操作器上的彈簧斷或過鬆,使凸輪無法恢復原來位置,應以更換。
6.2.3.腳踏板上的拉簧斷或過鬆,使凸輪不能原位應以更換。
6.3.曲軸停止超過上死點:
6.3.1.自動帶過鬆或磨損應以調節彈簧或更換制動帶。
6.4.沖模擊合夾死后之脫離:
6.4.1.首先應確定沖頭停止位置為行程下死點之前或行程下死點之后。
6.4.2.選擇主馬達迴轉方向:依照1所確認者,若為下死點后則應以手動式操作使主馬達正轉,若為下死點前則主馬達應逆轉。
篇2:沖壓車間安全培訓教材
一、生產安全及勞動紀律要求
1.生產時,必須穿戴好勞動防護用品,包括防護眼鏡、耳塞、工作服、工作鞋、防割袖套及手套等。
2.生產前,必須檢查設備、模具及安全裝置是否正常,完成每日設備點檢工作。
3.按照公司規定準時上下班,在指定地點休息;吸煙需到指定吸煙區。
二、班組工藝、流程及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介紹
沖壓工藝流程:下料成型沖壓翻邊整形
三、班組危險源介紹及工作崗位安全注意事項介紹
1.生產過程中,主要是切邊廢料容易劃傷;對策:勞防用品穿戴正確及整齊,發現破損及時更換
2.地面油污較多,容易摔倒;對策:及時對地面清掃,保證地面無油污
3.生產過程中,注意產品邊緣毛刺,發現破損手套及時更換
4.在拿放產品過程中,注意產品上的油污,放置產品滑落
四、班組設備安全裝置功能及使用要求介紹
1.沖壓小線沖床:光珊,防止手進入模具區域;雙手按鈕,保證落模時雙手在進行操作;安全后面,保證員工從后門進入沖床內時沖床停止;安全枕木,用于修模時進行防錯。
2.沖壓大線沖床:光珊,防止手進入模具區域;雙手按鈕,保證落模時雙手在進行操作;安全枕木,用于修模時進行防錯。
五、勞動工具安全使用事項介紹
1.使用打磨機時:
(1)檢查打磨機是否可用,相關線路是否完好
(2)使用時必須配戴口罩、防護眼鏡及手套,在光線合適的區域進行
(3)初次上崗者作業前必須進行相關操作培訓,方可上崗作業。
2.使用打孔機時:
(1)氣管是否漏氣,電線是否露白;
(2)通氣(電)后,槍是否能夠正反運轉自如;
(3)使用時,電線或氣管是否跨過工作區域,影響正常工作與使用。使用完后,將設備定置定位正確放置。
六、應急事件處理流程介紹
1.按要求正確使用滅火器:
(1)當現場發生起火現象時,首先找到消火栓,拿出滅火器
(2)拔下滅火器上的安全銷
(3)對準火源根部用力按壓滅火器夾
(4)使用完畢,放回原處,并呈報給班組長,等待班組長處理
(5)注:日常工作時嚴禁動用滅火器,違者按違紀處理
2.設備運裝或模具發現異常時:
(1)立即按緊急急停按鈕,使設備停止運轉
(2)通知班組長,待維修確認,方可開機
沖床安全操作規程
一、高速精密自動沖床是一種高效,高精度,高自動化程度的設備,模具系價格昂貴、精度較高的級進模,非操作人員未經許可,不準隨意開動機器。
二、開機前應將設置在控制面板上的調速電位器(W)調到最低點(O點)位置。
三、在總電源開關(DK)接通后,電源指示燈亮,相序指示燈也應亮,否則應檢查相序是否正確。
四、用鑰匙開關接通控制回路后斷相。指示燈三只應同時亮,否則應檢查,排除故障。
五、順時針調整摰魎電位器,主電機帶動飛輪啟動,轉速應平穩無震蕩,無沖擊等現象存在。
六、在接通主離合器過程中,應左右手同時操作。在正式沖壓過程中應接通外控按鍵開關,并使調機按鍵開關處于復位狀態,才能正式工作,否則送料開關W.K和模具故障信號失控。
七、在正式沖制過程中,由于主電機的靜差率隨不同負荷有變化,故在沖制不同零件時,可用設置在控制板上的電磁記數器,對轉速進行校正。
八、本機床各印刷線路板上的電位器均已調好,平時不應隨意改動。當出現元件損壞或內部有關電位器的給定值和轉數不符應重新校正。
九、工作結束,切斷電源,保持機床各部位清潔。沖床工安全操作規程
1.工作前應穿戴好勞動護具。
2.開車前應詳細檢查機床各轉動部位安全裝置是否良好。主要緊
固螺絲釘有無松動,模具有無裂紋,操作機構、自動停止裝置、離合器、制動器是否正常,潤滑系統有無堵塞或缺油,并進行空車試驗,如有遲滯、連沖現象或其它故障要及時排除,禁止帶病作業。
3.安裝模具,必須將滑塊開到下死點,閉合高度必須正確,盡量避免偏心載荷,模具必須緊固,并通過試壓檢查。
4.使用的工具零件要清理干凈,沖壓引伸工具應按規定使用。
5.工作中注意力要集中,嚴禁將手和工具等物伸進危險區域內,取放小工件要用專用工具操作。
6.工作中沖床的轉動部位和模具不準用錘打或手去擦。工件如沾在模具上及模具上有臟物及往沖具上注油時,必須用專用工具進行。
7.發現沖床運轉或聲響異常(如連擊爆裂聲)應停止送料,檢查原因,如系沖具有毛病或零件堵塞在模具內需清理,或轉動部件松動,操縱裝置失靈等均應停車檢修。
8.每次沖完一個工件時,手和腳必須離開按鈕或踏板,以防失誤操作,凡有腳踏板的沖床,須有腳踏板墊鐵,不操作或工作完畢時,一定要將墊鐵墊在閘板上。
9.如發現沖頭有自動落下,或有連沖現象時,應立即停車檢查修理,決不準帶病運行。
10.機床在運轉過程中,嚴禁到轉動部位檢查與修理,需到機床頂部工作時,必須停車關閉電源,下邊有人監護才可進行。
11.兩人以上操作時,應定人開車,要相互配合協調一致。
12.油壓沖床的各種儀表要保持正確靈敏。
13.大型曲軸壓力機和油壓機等,上部安全欄桿和手扶梯子,必須保持完整牢靠,如有操作損壞及時修理。
14.工作完畢滑塊應在落下位置,將模具落靠斷開電源(或水源),并進行必要的清掃。
篇3:沖壓車間安全生產規則
1引言
1.1適用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金屬和非金屬板料以及金屬型材的冷沖壓車間。車間作業范圍包括材料的表面預處理、采用壓力機或剪板機等完成材料或毛坯的剪切、沖壓和裝配工序及其相應的輔助工作。標準中的某些條款,對金屬加工工廠的沖壓工部、工段或班(組)以及沖壓設備同樣適用。
本標準除適用于國內各種性質的企業外,對外資及中外合資企業同等有效。
1.2目的和實施要求
本標準為沖壓車間規定各項安全規則和要求,作為安全生產和安全管理的規范和依據。旨在避免或減少人身和設備事故,保護勞動者和國家財產。在人身保護方面,本標準兼有工業衛生的內容,規定提供符合衛生、保證工人健康的生產環境和條件。
本標準自實施之日起,新建、改建和擴建沖壓車間應按標準中各項規定進行設計、施工和驗收;本標準發布后五年內,原有沖壓車間應按本標準有關條、款、項要求,逐步完成技術改造。
1.3罰則
對違犯本標準的部件和個人,將追究責任。但在采取其它安全措施之后能與本標準的要求達到同等效果時,經上級勞動安全機構批準,可不受此限。
2術語
2.1工廠
使用壓力機沖制或裝配沖壓零(部)件的生產單元,本標準中的“工廠”一詞,具有特定含義,可指企業的總負責者,也可指企業中某一部門的負責人員。
2.2車間
工廠的一個組成部分,本標準中的“車間”一詞,泛指采用壓力機械,必須執行本標準的生產單元,它可能是獨立的工廠(工場),也可能是車間(工部或工段)。
2.3工作地
工作位置及其周圍的場地,泛指車間地面。
2.4工藝設備平面布置
車間內壓力機和其它生產及輔助設備按照工藝流程和生產區域的組織和排列。
2.5工位
操作者工作時所占據的空間范圍。
2.6工位器具
為工位服務的器具,如盛放毛坯、工件或廢料的料架、料臺、料箱及托盤等。
2.7操作工
是指操作壓力機和其它生產或輔助設備的工人,泛指生產工人。
2.8輔助工
指協助或幫助操作者進行工作的工人。
2.9沖壓工
操作壓力機(剪切機除外)并完成沖壓工序的工人。
2.10剪切工
操作剪切機并完成切料工序的工人。
2.11酸洗
在槽中用酸溶液剝蝕(金屬)板料上的氧化皮或銹蝕,是對(金屬)板料的一種表面處理。
2.12模具安裝調整工
在壓力機或剪切機上安裝、拆卸沖漠、刀具及安全裝置的工人,在安裝過程中,負責必要的調整(修整),使之工作穩定、正常并安全可靠。
2.13安全栓
放在上、下模之間或壓力機滑塊底面與工作臺面之間以防止滑塊因自重而下落的一種支承裝置。
2.14工作面
完成主要勞動動作實際存在的或假設的平面。
2.15模具庫
存放、保管沖模、輔具和夾具的地方。
2.16材料庫
存放、保管鋼板型材和其它金屬及非金屬材料的區域。
2.17沖壓件倉庫
存放、保管沖壓成品或在制品的倉庫。
3作業環境
3.1一般要求
工廠應為操作者創造和提供在生理和心理上的良好作業環境,即車間的溫度、通風、照度和噪聲等應符合勞動衛生要求。
3.2溫度
3.2.1車間內工作地點空氣溫度一般應符合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TJ36-79《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的有關規定。
3.2.2
室內工作地點的冬季空氣溫度應符合下列要求:
a.輕作業*不低于15℃;
*輕作業指8h工作日平均耗能值為3550kJ/人以下的工作。
b.中作業**不低于12℃;
**中作業系指8h工作日平均耗能值為3550-5500kJ/人的工作。
c.輕作業與中作業交混的車間,不低于15℃。
3.2.3室內工作地點的夏季空氣溫度,一般不應超過32℃,當超過32℃時,工廠應采取有效的降溫措施。當超過35℃時,工廠應有確保安全的措施才能讓壓力機操作者繼續工作。
3.3通風
3.3.1室內工作地點須有良好的空氣循環。
3.3.2經常有人通行的地道應有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設施,地道內不得敷設有害氣體(包括易燃氣體)管道。
3.3.3當發現壓力機基礎內有損害健康的氣體時,必須在操作者(如檢修時)進入之前進行通風。
3.3.4車間內有煙霧、粉塵和其它污穢空氣時,應在污染源處裝設有效的局部抽風裝置,必要時加以凈化處理。
對加熱、清洗、烘干設備,應裝設通風裝置。
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不得超過TJ36標準的規定。
3.4光照度
3.4.1車間工作空間應有良好的光照度。一般工作面不應低于50l*,各工作面工作點的光照度不應低于表1中數值。
表1沖壓車間光照度
工作面和工作點光照度(l*)
剪切機的工作臺面,水平光照度75
壓力機上的下模,水平光照度75
壓力機上的上模,垂直光照度75
壓力機控制按鈕,垂直光照度50
壓力機啟動踏板,水平光照度20
車間內部倉庫的地面上光照度7520
3.4.2采用天然光照明時,不允許太陽光直接照射工作空間。
3.4.3采用人工照明時,不得干擾光電保護裝置,并應防止產生頻閃效應。除安全燈和指示燈外,不應采用有色光源照明。
3.4.4在室內照度不足的情況下,應采用局部照明。
3.4.4.1局部照明光源的色調,應與整體光源相一致。
3.4.4.2局部照明的均勻度:工作點最大為1∶5,工作地最大為1∶3。
3.4.4.3局部照明的亮度對比:沖壓件(沖模工作面)與壓力機底部的比為3∶1,壓力機與周圍環境的比為10∶1,燈光與周圍環境的比為20∶1。
3.4.5與采光和照明無關的發光體(如電弧焊、氣焊光及燃燒火焰等)不得直接或經反射進入壓力機操作者的視野。
3.4.6需要在壓力機基礎內工作(如檢修等)時,應裝設照明裝置。
3.4.7照明器必須經常擦洗和保持清潔。
3.4.8車間照度的其它要求,應按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TJ33-79《工業企業采光設計標準》和TJ34-79《工業企業照明設計標準》的有關規定執行。
3.5噪聲
3.5.1車間噪聲級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和國家勞動總局批準的《工業企業噪聲衛生標準(試行草案)》。
3.5.2工廠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消減車間噪聲。
3.5.2.1車間內的壓力機、剪板機等,空運轉時的噪聲值不得超過90dB。
3.5.2.2應避免剪切或沖裁時產生強烈振動和噪聲。例如:采用壓力較大的壓力機,使沖裁力不超過設備公稱壓力的2/3;采用斜刃沖模或裝設避振器等。
3.5.2.3采取措施,減少噪聲源及其傳播。例如:控制壓縮空氣吹掃的氣壓和流量;采用吸音墻或隔音板吸收噪聲并防止向周圍傳播;采用減振基礎吸收振動;把產生強烈噪聲和壓力機封閉在隔音室或隔音罩中等。
3.5.3噪聲級超過90dB的工作場所,應采取措施加以改造。在改造之前,工廠應為操作者配備耳塞(耳罩)或其它護耳用品。
3.6人機工程
3.6.1工位結構和各部分組成應符合人機工程學、生理學的要求及工作特點。
3.6.2工廠應使操作者舒適地坐或立,或坐立交替在壓力機旁進行操作,但不允許剪板機操作工坐著工作。
3.6.3坐著工作時,一般應符合下列要求:
a.工作座椅應是三條腿的,結構必須牢固,坐下時雙腳能著地,座椅的高度為400-430mm,高度可調并具有止動裝置,座椅應有靠背,靠背的高度也應可調;
b.壓力機工作臺下面應有放腳空間,其高度不小于600mm,深度不小于400mm,寬度不小于500mm;
c.壓力機的操縱按鈕離地高度應為700-1100mm,如操作者位置工作臺邊緣只有300mm時,按鈕高度可為500mm;
d.工作面的高度應為700-750mm,當工作面高度超過這一數值而又不可調時,應墊以腳踏板。
腳踏板應能沿高度調整。其寬度不應小于300mm,長度不應小于400mm,表面應能防滑,前緣應有高10mm的擋板。
3.6.4站立工作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a.壓力機的操縱按鈕離地高度為800-1500mm,距離操作者的位置最遠為600mm;
b.為便于操作者盡可能靠近工作臺,壓力機下部應有一個深度不小于150mm,高度為150mm,寬度不小于530mm的放腳空間;
c.工作面的高度應為930-980mm。
3.6.5剪板機的工作臺面高度應為750-900mm。
3.7工作地面
3.7.1車間各部分工作地面(包括通道)必須平整。并經常保持整潔。地面必須堅固,能承受規定的荷重。
3.7.2工位附近的地面上,不允許存放與生產無關的障礙物,不允許有黃油、油液和水存在。
經常有液體的地面,不應滲水,并坡向排泄系統。
3.7.3壓力機基礎應有液體貯存器,以收集由管路泄漏的液體,貯存器可以專門制作,也可以與基礎底部連成一體,形成坑或槽。貯存器底部應有一定坡度,以便排除廢液。
3.7.4車間工作地面必須防滑。壓力機基礎或地坑的蓋板,必須是花紋鋼板,或在平板上焊以防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