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塔組立危險源辯識控制措施
類別安全風險因素防范對策習慣違章1不使用或不正確使用安全防護用具。加強教育培訓,增強職工的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加強監督檢查,加大獎懲力度,提高人員的安全意識。2安全防護用具在每次使用前未進行外觀檢查各作業點安全工作票中要有檢查安全防護用具的條款,宣讀時逐人對照落實。加強監督檢查。3施工現場未宣讀安全工作票或宣讀不認真,致使操作人員心中無數。由各施工現場的安全負責人負責對本作業點的安全工作票的宣讀和執行情況進行監督驗證,加強監督檢查,就工作票的內容對施工人員進行抽查,以驗證工作票的宣讀和施工人員對其的理解情況;安全工作票的內容要有針對性,明確現場危險點及預防措施4隨意更改施工方案,操作人員未按作業指導書操作。堅持施工安全技術交底制度,按工序進行施工安全技術措施交底并考試;加強現場監督檢查力度,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工地運輸1雨雪天路面濕滑,易引起交通事故冰雪天氣盡量避免行車,必須行車時要裝防滑鏈;加強車輛保養,行車中仔細駕駛,控制車速。2駕駛人員超速、超載、疲勞駕駛或酒后駕車及人料混裝。a.加強對司機的安全教育,嚴格遵守交通規則;b.合理安排工作,避免疲勞駕車,嚴禁超速超載和酒后開車,加強監督,加大處罰力度,配備押車人員負責對司機進行監督,協助觀察,配合指揮;嚴禁人料混裝。鐵塔組立1高空墜落、物體打擊;高空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給作業人員配備安全防護用具和工具袋,塔上設安全監護人,提醒高空人員使用安全用具,注意放好個人工具,索具連接和器材安裝時,上下人員做好配合工作,拉繩時應使用轉向滑車。2超重起吊認真核算構件重量,充分考慮材料代用對構件重量的影響,加強監督,杜絕超重起吊。3使用不合格的工器具主要工器具使用前必須進行檢查實驗,施工現場建立工器具檢查卡,由每個作業人員對自己工作范圍內的工器具在使用前進行外觀檢查,并將檢查情況記錄在檢查卡上,由檢查人簽字確認結果,對檢查出的不合格品應立即進行標識和隔離,嚴禁以次沖好。4現場布置不符合作業指導書的要求a.地錨坑和底滑車位置,由安全負責人按措施要求進行檢查;b.地錨埋設前由安全負責人對坑深、地錨規格進行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埋入;c.各部位的綁扎連接必須由技工進行;d.現場布置結束后,由工作負責人和安全負責人進行全面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開始施工。吊車操作人員無證上崗,不按操作規程操作,超重起吊認真審核吊車操作人員的證件,杜絕無證上崗;現場加強檢查,要求吊車操作人員按規程操作;嚴格按作業指導書組裝塔片,嚴禁超重起吊。5大風、暴雪天組塔經常關注天氣預報,及時了解天氣情況,避免在大風、暴雪等惡劣天氣條件下組塔。6觸電傷人;工器具及人員應保持與帶電體的安全距離;在帶電體附近作業時應設置安全圍欄及警示標志。并在帶電體旁邊設專人監護。7冬季煤氣中毒冬季施工,制定切實可行的施工措施和安全保證措施,混凝土暖棚養護排煙暢通,防止人員中毒。冬季取暖應采取措施,室內排煙及通風良好。
篇2:涂裝車間重大危險源管理措施
1、編制說明
1.1目的:加強涂裝作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預防、控制中毒,窒息,爆炸,火災等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切實保護從業人員的生命安全,結合生產實際,制定本制度。?
1.2
適用范圍:本車間生產范圍內從事有限空間作業和具有有限空間作業行為的生產經營單位適用。
1.3
定義: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較為狹窄有限,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間。有限空間作業是指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實施的作業活動。
2.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責任制
2.1組織機構?
組長:曹文華
副組長:胡寶增孫崇
組員:涂裝車間,外協公司全體人員
2.2職責
施工前,確認有限空間作業負責人、監護人員和作業人員。其中作業負責人為施工單位現場負責人,監護人為項目及施工單位專職安全員。
2.2.1組長職責:
(a)項目經理是項目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負責建立、健全有限
空間作業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有限空間作業負責人、作業單位、監護者職責。
(b)組織制定專項作業施工方案、安全作業操作規程、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安全技術措施等有限空間作業管理制度。?
2.2.2副組長職責:
(a)副組長是項目安全生產直接責任人,負責督促、檢查本項目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生產工作,落實有限空間作業的各項安全要求。
(b)保證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風、檢測、防護、照明等安全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
(c)提供應急救援保障,做好應急救援工作。
(d)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
2.2.3建造經理職責:負責編制有限空間施工方案,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負責提供有限空間施工有毒有害氣體、可燃性氣體的檢測,負責對現場責任主辦進行技術交底。
2.2.4主辦職責:
(a)在安排有限空間施工作業前,認真閱讀施工方案、如對施工方案有疑問必須立即向技術部反映、
不得有誤。
(b)對凡是進入有限空間進行施工、檢修、清理作業的從業人員必須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對未進行安全技術交底的人員嚴禁其進入有限空間作用。
(c)嚴格執行有限空間作業審批制度,凡未經項目經理、生產經理、技術負責人簽署審批,任何人不得進入有限空間作業。
(d)在有限空間進入點附近設置醒目的警示標志標識,并告知作業者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經許可人員進入作業現場。
2.2.4安全部門職責:
(a)負責對有限空間作業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培訓,全過程掌握作業期間情況,保證在有限空間外持續監護,能夠與作業者進行有效的操作作業、報警、撤離等信息溝通;在緊急情況時向作業者發出撤離警告,必要時立即呼叫應急救援服務,
并在有限空間外實施緊急救援工作;防止未授權的人員進入。
(b)應了解整個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確認作業環境、作業程序、防護設施、作業人員符合要求后,授權批準作業;并及時掌握作業過程中可能發
生的條件變化,當有限空間作業條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時,命令終止作業。
(c)應對有限空間作業負責人員、作業者和監護者開展安全教育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有限空間存在的危險特性和安全作業要求;進入有限空間的程序;檢測儀器、個人防護用品等設備的正確使用;事故應急救援措施與應急救援預案等。
(d)培訓有記錄,培訓結束后記載培訓的內容、日期等有關情況。
2.2.5外協公司作業負責人職責:掌握整個作業工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確認作業環境、作業程序、防護設施,作業人員符合要求后方可作業;及時掌握作業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條件變化,當有限空間作業條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時,立即終止作業。
2.2.6外協公司監護人員職責:接受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培訓;全過程掌握作業者作業期間情況,保證有限空間外持續監護,能夠與作業者進行有效的操作作業、報警、撤離等信息溝通;在緊急情況時向作業者發出撤離警告,必要時呼叫應急救援,并在有限空間外實施緊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經批準的人員進入。
2.2.7有限空間作業者職責:接受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培訓;遵守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使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施與個人防護用品;應與監護者進行有效的操作作業、報警、撤離等信息溝通。
3.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3.1、按照先檢測、后作業的原則,凡要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作業,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事先測定其氧氣、有害氣體、可燃性氣體、粉塵的濃度,
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進入。在未準確測定氧氣濃度、有害氣體、可燃性氣體、粉塵的濃度前,嚴禁進入該作業場所。
3.2、確保有限空間危險作業現場的空氣質量。氧氣含量應在18%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氣體、可燃氣體、粉塵容許濃度必須符合國家標準的安全要求。
3.3、在有限空間危險作業進行過程中,應加強通風換氣,在氧氣濃度、有害氣體、可燃性氣體、粉塵的濃度可能發生變化的危險作業中應保持必要的測定次數或連續檢測。
3.4、作業時所用的一切電氣設備,必須符合有關用電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照明應使用安全礦燈或36伏以下的安全燈,使用超過安全電壓的手持電動工具,必須按規定配備漏電保護器。
3.5、發現可能存在有害氣體、可燃氣體時,檢測人員應同時使用有害氣體檢測儀表、可燃氣體測試儀等設備進行檢測。
3.6、檢測人員應佩戴隔離式呼吸器,嚴禁使用氧氣呼吸器;
3.7、有可燃氣體或可燃性粉塵存在的作業現場,所有的檢測儀器,電動工具,照明燈具等,必須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要求的防爆型產品。
3.8、對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風換氣措施或受作業環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風換氣的場所,作業人員必須配備并使用空氣呼吸器或軟管面具等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
3.9、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作業前和離開時應準確清點人數。
3.10、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作業,作業人員與監護人員應事先規定明確的聯絡信號。
3.11、如果作業場所的缺氧危險可能影響附近作業場所人員的安全時,應及時通知這些作業場所的有關人員。
3.12、嚴禁無關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并應在醒目處設置警示標志。
3.13、在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必須配備搶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繩纜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設備,以便在非常情況下搶救作業人員。
3.14、在密閉容器內使用二氧化碳或氦氣進行焊接作業時,必須在作業過程中通風換氣,確??諝夥习踩?。
3.15、當作業人員在受限空間內部作業時必須嚴密關閉閥門,裝好盲板,并在醒目處設立禁止啟動的標志。
3.16、當作業人員在密閉設備內作業時,一般打開出入口的門或蓋,如果設備與
正在抽氣或已經處于負壓的管路相通時,嚴禁關閉出入口的門或蓋。
3.17、在地下進行壓氣作業時,應防止缺氧空氣泄至作業場所,如與作業場所相通的設施中存在缺氧空氣,應直接排除,防止缺氧空氣進入作業場所。
3.有限空間作業審批制度
3.1作業負責人填寫“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審批表”
3.2工程部主管對申請內容進行審核,查驗作業人員資格等信息;明確現場監護
3.3工程副經理對申請表進行審批,并簽字確認;
3.4有限空間作業事項須經審批通過后方可進行。
4.有限空間安全教育培訓制度
項目部組織各級應急管理機構以及相關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培訓內容包括:
4.1有限空間存在的危險特性和安全作業的要求;
4.2進入有限空間的程序;檢測儀器、個人防護用品等設備的正確使用;
4.3事故應急救援措施與應急救援預案等,培訓留存記錄,有參加人員的簽字確認。
4.4平時加強應急方面的安全知識,在板報、標牌等中的宣傳,以加強對兼職應急救援隊伍的培訓教育,積極組織社會志愿者的培訓,提高公眾自救、互救能力。
5.有限空間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5.1項目部危險源監控項目部對現場危險源的監控主要通過各主管部門及項目部安全管理員對現場施工進行監控,項目部的安全管理員對工程各分包隊伍進行監督控制,各個施工隊伍對所施分項工程中的危險源進行監督、控制。
5.2信息報告與處理
5.2.1項目部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值班人員要堅守崗位,不得隨意脫崗、漏崗,做好值班記錄,如有問題及時通知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進行處理。
項目部設立值班室,并保證24小時由管理人員值班;夜間及法定節假日晝夜聯系人員見機關值班表。
市急救電話:999,120;火警電話:119;匪警110?
5.2.2、項目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程序:生產安全事故現場第一發現人→施工單位值班室→項目值班室→集團分公司值班室→集團分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組織指揮小組→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按職責分工進行救援。
5.2.3、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程序:生產安全事故→保護事故現場→控制事態發展→組織搶救→疏導人員→調查了解事故簡況及傷亡人員情況→向上級報告。?
5.3、應急響應
5.3.1分級響應
5.3.1.1響應分級
Ⅰ級應急響應行動由項目部應急救援小組組織實施。按照項目部的綜合應急預案進行響應實施,各部門做好各自分工準備,按項目部應急救援指揮小組指示響應各自救援行動,同時動員社會力量進行支援。超出其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時,及時報請總公司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啟動集團公司應急預案實施救援。
Ⅱ級應急響應行動由項目部各部門組織實施。各部門負責人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做好指揮營救工作。積極動員所屬分包單位、周邊社會力量進行支援救助。
超出其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時,及時報請項目部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啟動應急預案實施救援。
5.3.1.2項目部有關部門的響應
根據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的類別,項目部相關部門按照其職責和本部門相應的應急措施,組織應急救援,并及時向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報告救援工作進展情況。
需要其他部門應急力量支援時,及時提出請求。
5.3.1.3項目部應急救援小組的響應
①、項目部應急救援小組成員趕赴救援現場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
②、及時向總公司及當地政府報告安全生產事故基本情況、事態發展和救援進展情況。
③、根據需要通知有關專業人員趕赴現場參加、指導現場應急救援,必要時請求政府專業應急力量增援。
5.4指揮和協調?
項目部應急救援小組根據事故災難情況開展應急救援協調工作。通知項目部有關部門及請求政府應急機構、救援隊伍提供增援或保障。有關應急隊伍在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統一指揮下,密切配合,共同實施搶險救援和緊急處置行動。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現場應急救援的指揮,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成立前,事發單位負責人應組織和先期到達的應急救援隊伍必須迅速、有效地實施先期處置,項目安全組織機構人員臨時負責協調,全力控制事故發展態勢,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發生,果斷控制或切斷事故災害鏈。
5.5緊急處置及救助防護
5.5.1現場處置主要依靠本項目所在地地方政府的應急處置力量。事故災難發生后,項目部配合當地人民政府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采取措施。
5.5.2醫療衛生救助及時向事發地附近醫院請求支援。組織開展緊急醫療救護和現場衛生處置工作。
5.5.3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現場應急救援人員應根據需要攜帶相應的專業防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入和離開事故現場的相關規定。
5.5.4施工人員的安全防護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組織施工人員的安全防護工作,主要工作內容如下:
①、項目部與工程所在地政府、施工隊伍建立應急互動機制,確保施工人員安全撤離需要采取的防護措施。?
②、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決定應急狀態下施工人員疏散、轉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圍、路線、程序。
5.7現場檢測與評估
根據需要,成立事故現場檢測小組配合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檢測、鑒定與評估,綜合分析和評價檢測數據,查找事故原因,評估事故發展趨勢,預測事故后果,為制訂現場以后此類預防方案和事故調查提供參考。
5.8應急結束當遇險人員全部得救,事故現場得以控制,環境符合有關標準,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后,經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確認和批準,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結束,項目部應急救援隊伍在專業救援隊伍撤離現場后經過仔細檢查確認安全后撤離。
5.9、信息發布
項目部安全室會同有關部門具體負責將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搶救過程、經濟損失、人員傷亡等情況向社會進行公布,向上級進行匯報。
5.10、后期處置
5.10.1善后處置
項目部安全室、材料室、綜合室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牽頭組織安全生產事故的善后處置工作,包括人員安置、補償,征用物資補償,污染物收集、清理與處理等事項。盡快消除事故影響,妥善安置和慰問受害及受影響人員,保證社會穩定,
盡快恢復正常施工秩序。
5.10.2事故災難調查報告、經驗教訓總結及改進建議
由項目部安全室牽頭組成調查組進行事故調查;必要時,報請總公司組成調查組組織調查。具體措施措施如下:
①、查明事故原因及責任人。
②、以書面形式向上級寫出報告,包括發生事故時間、地點、受傷(死亡)人員姓名、性別、年齡、工種、傷害程度、受傷部位。
③、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④、組織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
⑤、向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
⑥、向所有人員宣讀事故結果,及對責任人的處理意見。
篇3:重大危險源評估與監控措施
重大危險源評估與監控措施
根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管協調字[2004]56號)文件規定,本公司煙花爆竹倉庫最大儲存藥量超過5t,已滿足重大危險源申報條件,應按重大危險源進行監督、管理。為防止本重大危險源發生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特制定本辦法。
1、本倉庫應向當地縣、市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進行重大危險源申報,接受安全監管部門的監督檢查。
2、建立重大危險源檔案,安全管理人員或倉庫保管員應及時對倉庫中的產品數量(藥量)進行記錄。
3、人防:每天24小時有值班守護人員,守護員要經過安全培訓,值班守護人員嚴禁飲酒上班、私自脫崗;夜間至少巡邏三次,并做好巡邏記錄。
4、犬防:庫區養犬,輔助夜間值班。
5、安全監控與報警設施:采用科學、有效、實用的監控與報警設施對重大危險源進行實時監控,確保安全。
6、發現事故隱患,及時報告主要負責人,并有安全管理人員負責監督整改,及時消除隱患;特別是重大危險源周邊環境發生變化,外部安全距離不夠時,要及時報告當地安全監管部門,協同處理。
7、建立應急救援組織,制定應急救援預案,定期進行演練,并做好演練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