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醫務科工作質量控制標準

醫務科工作質量控制標準

2024-07-23 閱讀 3251

序號內容扣分標準檢查措施1每月制定科室工作計劃、工作小結及落實記錄,各種醫療管理制度、會議制度、學習考核制度齊全,制定各類人員崗位職責,做到年終有總結無工作計劃記錄扣2分,各種記錄不健全,每缺一項扣0.5分查記錄內容2重點做好專科規劃。有科研項目計劃(包括新項目,新技術等)及落實措施,科研成果有具體的獎勵辦法及措施無記錄扣4分,無具體落實措施扣2分查記錄內容3做好專業技術成果及學術論文檔案,有健全的醫療質量管理組織機構,制定有醫療質量標準,各類技術操作規程等,及時做好檔案記載,入檔工作漏檔,無檔案扣2分。登記不及時,不全面扣1分查記錄內容4每月舉行一次全院醫療質量檢查(病案質量,門診處方等),有如實檢查記錄并按時上報,每月深入門診及病房檢查一次,及時了解病區存在的問題不按時檢查上報扣2分,記錄內容不全面扣0.5分查記錄內容5組織做好專業技術人員繼續醫學教育工作,對全院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在職教育,每月組織一次院級業務講座,做好學分登記無計劃扣4分,無落實措施扣4分查記錄內容6做好各種醫療信息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及時備案歸檔,按時準確上報領導及相關部門不按時,拖延時間,發現一次扣0.5分查登記記錄7及時了解病區危重病人情況,并隨時組織重大應急搶救工作及臨床全院會診討論工作,制定各種應急措施實施預案組織搶救不及時扣5分不按時組織會診討論扣1分查登記記錄,走訪相關科室8認真熱情接待醫療服務投訴,并做好解釋工作,及時召開醫療糾紛討論工作,15日內作出書面答復不按時,發現一次扣0.5分查登記記錄9負責醫院醫療大事記的記載未記錄,發現1次扣0.5分查登記記錄入院病歷序號內容扣分標準檢查措施1無住院病歷(輪轉、進修醫師病歷帶教老師未簽名)5分查病歷2住院病歷未在24小時內完成5分查病歷3主訴描述有欠缺(癥狀、體征及持續時間)2/項查病歷4現病史缺誘因,起病情況,主要癥狀的部位、性質、持續時間及程度,病情的發展與演變,伴隨癥狀,與鑒別有關的陰性資料,診療經過,一般情況等1/項查病歷5主訴與現病史不符2/項查病歷6無既往史:過去健康狀況、預防接種及傳染病史、過敏史、手術、外傷及輸血史。個人史:出生地及居留地、嗜好、職業和工作條件、冶游史,婚育、月經史。家族史:父母兄妹健康狀況有否患同樣的病、傳染病及遺傳病1/項查病歷7體格檢查記錄有缺陷,遺漏標志性的陽性體征及有鑒別意義的陰性體征2/項查病歷8無輔助檢查記錄2/項查病歷9無專科檢查(內科參照與診療相關的系統檢查)3/項查病歷10專科查體記錄有缺陷(內科參照與診療相關的系統檢查)2/項查病歷11無初步診斷、確定診斷或初步診斷、確定診斷書寫有缺陷2/項查病歷12缺醫師及審閱者簽字(一般≤72h,急診除外)和確診日期2/項查病歷13不規范書寫(指書寫有欠缺、缺項、漏項)1/項查病歷病程記錄14首次病程未在患者入院后8小時內完成3/項查病歷15首次病程記錄中無病史概要、診斷依據、鑒別診斷和診療計劃之一者2/項查病歷16患者入院24小時內無上級醫師首次查房記錄、72小時內無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醫師查房記錄。入院后3天內無連續病程記錄2/項查病歷17首次上級醫師查房錄中無病情評估(相當于原首次病程錄中的病例特點、診斷依據、鑒別診斷、入院診斷、診療計劃、預后的綜合分析)2/項查病歷18醫師在交接班后24小時內未完成交班記錄或無交班記錄3/項查病歷1924小時內未完成轉出、轉入記錄或無轉出、轉入記錄3/項查病歷20對危重患者不按規定時間記錄病程3/項查病歷21疑難或危重病例無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醫師查房記錄,討論無摘要2/項查病歷22搶救記錄中無參加者的姓名及上級醫師意見3/項查病歷23特殊檢查、特殊治療及有創檢查、操作無病情評估分析、無知情同意書或無患者/家屬、醫師簽字3/項查病歷24伴合并癥的中等及以上手術無術前討論記錄3/項查病歷25新開展的手術及大型手術無科主任授權或授權的上級醫師簽字確認2/項查病歷26無麻醉記錄3/項查病歷27無手術記錄、或術后24小時未完成手術記錄3/項查病歷28植入體內的人工材料的條形碼未粘貼在病歷中2/項查病歷29無死亡搶救記錄4/項查病歷30搶救記錄未在搶救后6小時內完成3/項查病歷31缺死者家屬同意尸檢的意見及簽字記錄2/項查病歷32對病情穩定的患者未按規定時間記錄病程、無階段小結3/項查病歷33無告知記錄(至少三次),無術后告知,無病情變化、診療改進告知并簽字3/項查病歷34治療或檢查不當、違反抗菌藥物應用原則3/項查病歷35病情變化時無病情評估及處理改進的記錄3/項查病歷36檢查結果異常無分析、評估及處理的記錄2/項查病歷37重要治療未做病情評估分析記錄或記錄有缺陷2/項查病歷38未對治療中改變的藥物、治療方式進行評估分析說明2/項查病歷39無上級醫師常規查房記錄2/項查病歷40上級醫師查房無重點內容、上級醫師未及時審閱并簽字(主治24h、副高72h)2/項查病歷41未及時會診及書寫會診記錄或會診記錄有部分項目未填寫(空白)2/項查病歷42自動出院或放棄治療無患者/家屬簽字,無法簽字或拒絕簽字需加以說明5/項查病歷43操作無記錄5/項查病歷44無術前小結記錄5/項查病歷45無手術前、后麻醉醫師查看患者的病程記錄5/項查病歷46手術記錄內容有明顯缺陷(術者局麻手術有術后記錄即可)3/項查病歷47無術后記錄(術后即完成)5/項查病歷48無術前術者查看患者的病程記錄5/項查病歷49術后3天內無上級醫師或術者查房記錄3/項查病歷50術后3天內無連續病程記錄3/項查病歷51缺出院前一天記錄2/項查病歷52缺出院前上級醫師同意出院記錄2/項查病歷53不規范書寫(指書寫有欠缺、缺項、漏項)1/項查病歷54缺出院(死亡)記錄或未按時完成出院(死亡)記錄1/項查病歷55無死亡討論記錄4/項查病歷出院記錄、輔助檢查、醫囑及書寫基本要求56產科無新生兒出院記錄、無新生兒腳印及性別前后不符5/項查病歷57出院記錄無主要診療經過的內容4/項查病歷58無治療效果及病情轉歸內容2/項查病歷59無出院醫囑2/項查病歷60死亡記錄中死亡時間不具體或與醫囑、體溫單時間不符4/項查病歷61死亡記錄中未寫明死亡原因3/項查病歷62不規范書寫(指書寫有欠缺、缺項、漏項)1/項查病歷63缺住院期間對診斷、治療有重要價值的輔助檢查報告;病人拒絕檢查醫師未詳細交代記錄并請病人/家屬簽字,病人/家屬拒絕簽字未加以說明;病人要求使用同級及以上醫院檢查報告單或其復印件醫師未請病人/家屬在此單上簽字并將其保留于病歷中3/項查病歷64申請檢查單無經治/帶教醫師簽名,急診申請單未標“急”時間未精確到分鐘,報告單擺放順序凌亂(住院期間按時間近遠、出院時按時間先后擺放)2/項查病歷65醫囑(護理級別)與病情不符,檢查報告單與醫囑或病程不吻合者3/項查病歷66不規范書寫、長期醫囑超過兩張未及時重整1/項查病歷67病歷中摹仿或替他人簽名2/項查病歷68缺少護理記錄或整頁病歷記錄,造成病歷不完整3/項查病歷69涂改/偽造病歷5/項查病歷70病歷不整潔(嚴重污跡、頁面破損)2/項查病歷71字跡潦草、不易辨認2/項查病歷72不按規定使用藍黑墨水書寫2/項查病歷73不規范書寫(指書寫有欠缺、缺項、漏項2/項查病歷醫療安全工作序號內容扣分標準檢查措施1認真學習醫療衛生有關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及診療護理規范常識、規范自己的醫療行為,做到依法行醫。各科室每月有一次學習記錄無記錄扣2分查記錄2牢固樹立預防為主,防患于未然的工作方針,把各項預防工作真正落實到實處,最大限度的防止各類醫療糾紛的發生。各科室制定本科室防范醫療事故措施。未指定的扣5分。查記錄3加強醫德醫風教育,加強職業道德建設,轉變服務觀念,敬業愛崗,牢固樹立“以病人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一項做不到扣2分查記錄4各科室應加強對本科室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努力提高技術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熟練掌握本科室各類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常規,及各類危重病人的搶救。全面提高科室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查業務學習和培訓記錄無記錄扣5分。查記錄5不進行違背原則及無指征用藥、治療和手術,無特殊情況常規手術前準備不超過三天一項做不到扣3分查門診病歷及相關單據6同一個人同樣的問題連續出現質控×2重查醫療查房質控標準序號內容扣分標準檢查措施1堅持三級查房制度,住院醫師每日二次,主治醫師每日一次,主任醫師每周一次、副主任醫師每周二次發現少一次扣1分不定期抽查及詢問病人2術后病人、特殊檢查的病人、危重病人應隨時查房,若不能堅持或委托他人查房發現扣5分查記錄3注意查房藝術,注意查房質量,查房中敷衍了事,馬虎不認真者發現一次扣2分查記錄4夜間值班醫師,接班后,根據交班記錄,尋查重點病人未完成者扣2分查記錄

篇2:H中學醫務室預防學生傳染病制度

傳染病是由各種致病性的病原體所引起的一組具有傳染性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可在學生中互相傳播,對學生的危害很大,所以做好學校的傳染病預防治療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醫務室特制定了以下《龍城初級中學醫務室預防學生傳染病制度》。

1、成立“龍城初級中學預防學生傳染病領導小組”,切實做好學生傳染病的預防和緊急防疫準備;

2、制定龍城初級中學學生常見傳染病和烈性傳染病防治措施;

3、制定龍城初級中學腸道傳染病和呼吸道傳染病防治消毒措施;

4、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學生對傳染病基本知識的了解,認識傳染病對自己和他人的巨大危害,使學生能自覺做到有病及時就醫和隔離;

5、加強學生疾病的管理,教師在發現學生患病時,要及時督促學生就醫,及時發現傳染病及時隔離;

6、學生在患傳染病期間,堅決要求其停學在家,以防傳染病在校園傳播。

篇3:H中學醫務室常規消毒制度

為了保證醫務室在日常為學生進行各種治療工作中,避免二次感染及交叉感染,嚴格執行醫療器械的無菌操作原則,特制定《醫務室常規消毒制度》:

一、壓力蒸汽滅菌法:

1、使用器械:所有可以經過高壓高熱消毒的醫療器械,均使用醫務室的“自封手體式壓力蒸汽滅菌器”進行消毒;

2、消毒時間:每兩周一次;

3、主要用于以下醫療器械和醫療材料:各種不銹鋼醫療器械(鑷子、止血鉗、敷料桶等);醫用敷料、棉簽等;

4、使用方法為:在0.14mpa的壓力下,將各種醫療器械和醫用敷料消毒15分鐘;

二、化學消毒劑消毒法:

1、可以用于醫用器械的化學消毒劑有:“1.5—2.0%戊二醛溶液”;“75%的酒精”;醫用“1.5—2.0%戊二醛溶液”三種;

2、戊二醛溶液和酒精主要用于:無菌敷料鉗的浸泡消毒;不能使用高壓高熱的醫療器械如各類塑料制品(超聲霧化儀的口罩,學生用肺活量儀的吹嘴等);一般可使用“1.5—2.0%戊二醛溶液”進行浸泡消毒或使用“75%的酒精”進行浸泡消毒;

3、醫用消洗凈主要用于醫療廢物等的消毒;

4、化學消毒使用方法:

(1)“1.5—2.0%戊二醛溶液”或“75%的酒精”作為浸泡液,將無菌敷料鉗的浸泡其中,使用時拿出,用完放回,“1.5—2.0%戊二醛溶液”一般使用2周;“75%的酒精”一般使用一周;

(2)超聲霧化儀的口罩,學生用肺活量儀的吹嘴等醫療器械在使用“1.5—2.0%戊二醛溶液”浸泡2小時后,用生理鹽水或無菌蒸餾水沖洗后放于無菌儲物槽內待用;

(3)將醫用消洗凈粉劑10克加入2.5公斤的水中配成溶液,用于醫療廢物的浸泡消毒;一般使用1次;

(4)醫用消洗凈配成的消毒液也可以用于醫務室治療臺、藥柜、地面等的消毒;以及醫務人員的手的消毒;

一、紫外線消毒法:

1、應保持紫外線燈表面的清潔,一般每2周用酒精棉球擦試1次,發現燈光管表面有灰塵、油污時,應隨時擦試,以減少對紫外線穿透的影響。

2、用紫外線消毒室內空氣時,房內應保持清潔干燥,減少塵埃和水霧,每次消毒時間不少30分鐘。但溫度低于20度或高于40度、相當對濕度大于60%時,應適當延長照射時間。

3、每天消毒一次,每次消毒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