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柱基礎施工安全控制要點
1.管柱震動下沉作業,應對鄰近的建(構)筑物、臨時設施及相鄰管柱的安全和穩定進行檢查,必要時采取安全防護措施;
2.管柱下沉采用的導向設備,應根據水深、流速及基礎形狀,采取導向框架或鋼圍籠,以防止管柱下沉時,產生傾斜和位移。導向框架或鋼圍籠按設計制作加工后,應經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3.鋼圍籠拼裝,可根據圍籠高度、形狀及體重等情況,一次拼裝完成,或分層接拼下沉就位。
圍籠拼裝,應搭設作業平臺、內芯桁架導環、托架及必要的安全設施等。在分層接高時,應防止接高變形,每接高8m左右,應加設風纜,以保安全;
4.鋼圍籠浮運定位后,兩導向船之間的通道及聯結梁上面,應鋪設人行道、步梯及欄桿。船組應錨碇穩固,導向船上堆放重物,應對稱擺放,并嚴防船舶及漂流物的撞擊;
5.管柱的吊點位置、平放支點及存放層數、豎立存放的穩定性等,均應符合設計要求,并保證安全性;
6.鋼筋混凝土管柱或預應力混凝土管柱,在現場施工時,應預先搭好腳手架、作業平臺、護欄等安全設施;
7.安裝鋼筋骨架或吊立管柱模板,應將吊具綁牢擺正,拴好溜繩,緩慢下落。每吊裝一塊模板,應立即連接、支撐牢固后,方可松鉤;
8.模板外側安設的震動器,其固定處螺栓應擰緊,安裝牢裝。電器絕緣應良好,電力線路應掛在安全處;
9.管柱接長,其法蘭盤接頭必須擰緊密貼,法蘭盤不得突出管壁之外。夾柱應牢固,作業人員的手指和頭部不得伸入不得伸入法蘭盤之間。
在管柱內電焊,應搭設腳手架,并備有通風設施;
10.起吊管柱的吊具、導向結構安裝、拆除、振動下沉等,所用的機具設備,均應按施工設計作業。施工時,應先檢查合格后,方可作業;
11.浮運管柱應按船的重心對稱置放。浮運應在白天良好天氣時運行。浮運速度不宜超過3km/h;
12.管柱施工作業平臺,除設護欄外,雙層或高處作業處,以及兩船拼裝之間、跳板下面,均應懸掛安全網;
13.管柱內鉆鑿巖層,鉆孔平臺的腳手板必須鋪滿,四周設置護欄和上下梯子,并備有救生和消防設施;
14.管柱刃腳底附近,不宜吸泥,以防翻砂;
15.管柱內水位,應保持高出管柱外水面,在管柱內清孔時,必須高出管柱外水面1.5~2m。有潮汐影響時,應采取穩定管柱內水頭的措施。
篇2:管柱基礎施工安全控制要點
1.管柱震動下沉作業,應對鄰近的建(構)筑物、臨時設施及相鄰管柱的安全和穩定進行檢查,必要時采取安全防護措施;
2.管柱下沉采用的導向設備,應根據水深、流速及基礎形狀,采取導向框架或鋼圍籠,以防止管柱下沉時,產生傾斜和位移。導向框架或鋼圍籠按設計制作加工后,應經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3.鋼圍籠拼裝,可根據圍籠高度、形狀及體重等情況,一次拼裝完成,或分層接拼下沉就位。
圍籠拼裝,應搭設作業平臺、內芯桁架導環、托架及必要的安全設施等。在分層接高時,應防止接高變形,每接高8m左右,應加設風纜,以保安全;
4.鋼圍籠浮運定位后,兩導向船之間的通道及聯結梁上面,應鋪設人行道、步梯及欄桿。船組應錨碇穩固,導向船上堆放重物,應對稱擺放,并嚴防船舶及漂流物的撞擊;
5.管柱的吊點位置、平放支點及存放層數、豎立存放的穩定性等,均應符合設計要求,并保證安全性;
6.鋼筋混凝土管柱或預應力混凝土管柱,在現場施工時,應預先搭好腳手架、作業平臺、護欄等安全設施;
7.安裝鋼筋骨架或吊立管柱模板,應將吊具綁牢擺正,拴好溜繩,緩慢下落。每吊裝一塊模板,應立即連接、支撐牢固后,方可松鉤;
8.模板外側安設的震動器,其固定處螺栓應擰緊,安裝牢裝。電器絕緣應良好,電力線路應掛在安全處;
9.管柱接長,其法蘭盤接頭必須擰緊密貼,法蘭盤不得突出管壁之外。夾柱應牢固,作業人員的手指和頭部不得伸入不得伸入法蘭盤之間。
在管柱內電焊,應搭設腳手架,并備有通風設施;
10.起吊管柱的吊具、導向結構安裝、拆除、振動下沉等,所用的機具設備,均應按施工設計作業。施工時,應先檢查合格后,方可作業;
11.浮運管柱應按船的重心對稱置放。浮運應在白天良好天氣時運行。浮運速度不宜超過3km/h;
12.管柱施工作業平臺,除設護欄外,雙層或高處作業處,以及兩船拼裝之間、跳板下面,均應懸掛安全網;
13.管柱內鉆鑿巖層,鉆孔平臺的腳手板必須鋪滿,四周設置護欄和上下梯子,并備有救生和消防設施;
14.管柱刃腳底附近,不宜吸泥,以防翻砂;
15.管柱內水位,應保持高出管柱外水面,在管柱內清孔時,必須高出管柱外水面1.5~2m。有潮汐影響時,應采取穩定管柱內水頭的措施。
篇3:線路施工安全協議書
甲方:_________(已建單位)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
授權代表人: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后建單位)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
授權代表人:_____________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電信建設管理辦法》規定、《本地電話網用戶線路工程設計規范》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甲乙雙方在同路由隔距不夠的情況下,經協商一致,簽訂本協議。
第一條 甲乙雙方在施工過程中必須遵守有關通信建設安全的法律、法規,建立安全建設責任制度,完善安全建設條件,確保線路建設過程中的安全施工。
第二條 根據業務發展需求乙方需進行如下施工:
1、施工地址:_________
2、與甲方線路的距離:_________
3、施工長度:_________
第三條 在以上施工過程中乙方必須采取如下安全措施來保證甲方線路的安全。
1、架空電纜、光纜與原有線路跨越的,與原有線路的交越隔距必須達到0.6m的最小凈距,不達標的必須整改;
2、架空電纜、光纜凡是與電力線交越的,其安全交越距離要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同時必須加裝安全保護設施。
第四條 責任劃分
甲乙雙方線路在同路由或交越的情況下,發生下述情況由責任方承擔責任。
1、架空電纜、光纜凡是與電力線交越的,其安全交越距離要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同時必須加裝安全保護設施,新建一方線路和電力線路交越時因沒有進行安全保護,發生強電侵入,導致原有桿路出現線路故障及經濟損失,由新建方承擔責任;
2、新建方桿路與原有桿路隔距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若發生倒桿等現象,造成已建桿路損壞電路中斷的,新建方負責賠償損失;若原有桿路發生倒桿等現象,造成新建桿路損壞的,雙方各自承擔損失費用。
第五條 雙方義務
甲乙雙方在發現對方的線路發生問題時具有告知對方的義務。
第六條 雙方權利
甲乙雙方對由于對方的責任造成的損失均有要求賠償的權利。
第七條 不可抗力
因不可抗力導致甲乙雙方或一方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本協議項下有關義務時,雙方相互不承擔違約責任。但遇不可抗力的一方,應于不可抗力發生后5個工作日內將不可抗力情況告知對方,并提供有關部門的證明。在不可抗力影響消除后的合理時間內,一方或雙方應當繼續履行協議。
第八條 法律適用和爭議解決
本協議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機關法律、法規。雙方因本協議的履行而發生的爭議,應由雙方友好協商解決。協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將爭議提交_________省通信管理局進行協調,_________省局要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做出行政決定,涉及技術性的問題,要邀請相關專家論證,并做出仲裁。以上決定對雙方均有約束力。
除爭議事項外,雙方將繼續執行本協議未涉爭議及仲裁的其它部分。
第九條 附則
1、如果本協議的任何條款在任何時候變成不合法、無效或不可強制執行而不從根本上影響本協議的效力時,本協議的其它條款不受影響。
2、未經甲乙雙方書面確認,任何一方不得自行變更或修改本協議。
3、本協議一式4份,甲乙雙方各執2份。本協議附件是本協議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與本協議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甲乙雙方因執行本協議或與本協議有關的一切的通知都必須按照本協議中的地址,以書面信函形式或甲乙雙方確認的傳真或類似的通訊方式進行。如使用傳真或類似的通訊方式,通知日期即為通訊發出日期,如使用特快專遞,通知日期即為郵件寄出日期并以郵戳為準。
5、本協議于甲乙雙方簽字并加蓋公章后生效。
甲方(蓋章):_______________乙方(蓋章):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簽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簽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