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安全控制要點
一、開挖(一)危險源:塌方(塌坍、掉塊)、爆炸(炸藥、雷管、瓦斯、殘眼、高壓風管爆管)、高壓水管爆管、觸電、鉆孔臺架倒塌、鉆孔臺架的高空墜落、機械傷害。(二)控制要點1、鉆眼(1)鉆孔臺車的安全:鉆孔臺架主體結構必須有專門設計,加工制作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保證臺架的安全穩定,作業平臺上鋼筋圍欄的高度應大于1.0m。(2)檢查清理危石,確認掌子面的安全:施鉆的人員和安全員在鉆眼前,同時應檢查掌子面、拱頂、邊幫安全狀況,清理掉松動的危石,平整好碴面,確認安全后方能開始施鉆作業。(3)檢查有無瞎炮:進入掌子面后首先檢查有無瞎炮,如發現有瞎炮,應立即通知爆破工,對瞎炮進行處理,不得在原炮眼里繼續打眼。(4)高壓風、水:高壓風、水管線必須經常有專人進行檢查、維護,防止其爆裂傷人。(5)供電線路:臺車上的供電線路要經常檢查、維護,臺架上人之前必須先檢查,后上人。(6)防止機械傷人:開始鉆眼前,要把地上的棄碴清理干凈,整平地面,把風槍的支架放置穩妥,防止風槍傾倒傷人。使用風動鑿巖機前,應檢查機身、螺栓、卡套、彈簧和支架是否正常,管接頭是否牢固,有無漏風,鉆桿是否彎直,是否堵塞,不符合要求應修理或更換。鑿巖機支架應放置穩定,鉆速由慢到快。同時在鉆眼過程中要仔細監聽鉆聲,一旦發現異常,立即檢查修理。鉆孔時鉆頭應適當壓緊在巖石上,保持均衡壓力,嚴禁用人的身體推壓助力,以免斷釬傷人。鉆機下嚴禁站人。(7)低瓦斯隧道施工時加強瓦斯濃度監測,加強通風。2、裝藥(1)爆破器材加工必須在專用加工房里進行,加工房要遠離洞口不少于50m以外適合的地方,當洞口距開挖面大于一定距離后,可在洞內附屬洞室等適當地點設臨時加工房,嚴禁在加工房以外任何地方加工爆破器材。加工爆破器材必須使用合格的專用雷管鉗連接。加工好的爆破器材運到裝炮點后,應分別放在安全地點,防止其它物件傾倒被砸,必須有專人全程管理。(2)清除炮眼內雜物:在清除炮限內雜物時,要通知在場人員注意躲避防止引爆,防止被吹起的石屑傷人。(3)分工劃片裝藥:在裝藥前,應針對炮眼的布局和裝藥規定,規范裝藥的順序和安全有效的裝藥程序,劃片分工負責,保持安全距離,防止相互碰撞。(4)應用木棒裝藥:裝藥時必須用木棒輕輕送進,輕輕地搗實,嚴禁用力強行裝藥。起爆藥不得搗得太實。嚴禁使用金屬棍棒裝藥。(5)封堵好裝藥炮孔:嚴禁擅自增加裝藥量。炮眼封堵使用炮泥或者專用的封孔材料,不允許使用石硝或其它物品封堵炮眼。(6)一旦開始裝藥,在炮眼20m范圍內不準繼續鉆孔作業,嚴禁邊鉆孔邊進行裝藥作業。不允許在裝藥區域內進行與裝藥作業無關的其它工作,尤其是電、氣焊、金屬切割。裝炮區的所有機械或機具必須停止運轉,撤到裝藥區30m以外的地方。(7)為防止中途停電,裝藥人員要帶有安全燈具。(8)要專人專車負責爆破器材的領取和運輸,炸藥與雷管藥分車裝運,每次剩余的爆破器材應立即送回指定的保管庫房。3、起爆(1)隧道爆破作業必須統一組織指揮,實施爆破前,所有人員必須撤離起爆現場,其安全距離為:a、獨頭巷道撤離不少于200m;b、相臨的上下坑道撤離不少于lOOm;c、相臨的平行道、橫通道及洞與洞之間撤離不少于50m;d、單線上半斷面撤離不少于300m;單線全斷面與雙線上半斷面撤離不少于400m;e、雙線全斷面開挖進行深孔(孔深3-5m)時,撤離不少于500m。(2)點火起爆必須使用專用點火器具或器材。火花起爆必須使用導火索或專用點火器材,嚴禁用火柴、煙頭和打火機等明火點炮。4、瞎炮的安全處理(1)起爆結束,排煙一定時間后,然后全面搜索、清理現場,對未起爆的炸藥進行全部線路搜尋,如有瞎炮立即做好標識,通知爆破安全監督人員。(2)發現瞎炮存在,應指派原裝藥爆破工專人處理,必要的人員協助。其它工作一律停止,人員、設備撤離現場。(3)嚴禁從未起爆的炮眼中拉扯導火索或炸藥雷管,嚴禁用鐵鉤、鐵絲、鋼筋或其它剛性物件掏取炸藥雷管,應向孔里放一支新的起爆藥包重新引爆。如果感到危險,可以用水沖出炸藥雷管。(4)在所有瞎炮未重新起爆前,未經授權人批準,任何人不準進入瞎炮處理現場,瞎炮處理區不允許進行任何工作。(5)只有在爆破監督員已經調查并確認爆破掌子面沒有瞎炮,方能發出全部解除信號。5、貫通安全當在同一隧道兩個工作面接近貫通時,兩端擔任掘進的單位必須加強聯系,服從統一協調指揮。兩工作面距離接近余留8倍循環進尺時,應及時報告相關負責人,由負責人決定另一端停止掘進,將人員和設備撤走。并在安全距離處設置警示,禁止人員入內,直至全面貫通。二、出碴(一)危險源:塌方(塌坍、掉塊)、危石、機械傷人、運輸交通安全。(二)控制要點1、裝碴前和裝碴過程中應觀察圍巖狀況,發現松動危石或塌方征兆應通知領班人員,處理過后再行裝碴。支護結構是否處于安全狀態。2、裝碴機械在操作中其回轉范圍內不得有人通過。輔助人員應隨心留意機械運轉,防止擠傷碰傷。3、嚴禁超量裝載,車箱邊的危石應立即除掉,避免途中落石傷人。4、裝碴時發現碴堆中有殘留炸藥雷管,應立即處理。5、非值班司機不得駕駛機車,司機不得擅離工作崗位。剎緊車閘,開亮警燈且支墊好鐵靴。6、非機動車輛下坡時嚴禁溜放,在坡道上停車時應加止輪器;在機動車輛行駛頻繁的地段(時段)不得行駛非機動車輛。7、接近或通過風門、道岔、較大坡度地段、洞口、橫通道口、施工作業地段以及前面有障礙物時,必須減速鳴笛。8、設置安全標志。在洞口、橫通道口、狹窄的施工地段、道路危險地段、棄碴場邊緣應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突出“減速”、“小心”警示,必要時有專人指揮。9、洞內交通嚴禁超車。會車時,兩車間的安全間距應大于50cm;同方向行駛的車輛,兩車間的安全距離應大于20m,洞內能見度較低時應予加大。10、保證車況良好。凡是執行運輸任務的車輛必須車況良好,包括尾氣排煙達標,嚴禁帶故障出車。在進洞前應對電路系統、剎車系統、照明系統進行檢查,發現故障立即修理排除。同時每一輛車應攜帶適當的滅火器。11、嚴禁混裝。洞內所有運輸車輛嚴禁人員和料具混裝、人碴混裝。12、人車要各行其道。所有進出隧道的人員必須走人行道,不準與機械車輛搶道,嚴禁扒車、追車、搭車和與司機攀談嬉鬧。13、行車速度和列車間距應符合下表規定有軌運輸牽引方式最大行車速度(km/h)列車間距(m)洞外和成洞地段洞內施工地段非機動車輛65>20機動車牽引123>80無軌運輸項目最大行車速度(km/h)作業地段非作業地段成洞地段正常行駛102020會車5101014、卸碴應有專人指揮,在指定的地點卸碴,不得隨意傾倒。棄碴場邊緣應加高或設置擋車墩。卸碴時,碴場邊坡不得有人員工作,防止棄碴溜塌傷人。車輛卸完碴以后,司機和指揮人員應檢查車斗是否放下,確認放下后再行駛,防止車斗撞壞電線等建筑物。三、支護(一)危險源:塌方(塌坍、掉塊、突泥、突水)、危石、設備觸電、高壓風管爆管、機械傷人、高處墜落、臺架的穩定性、乙炔氧氣的爆炸、電氣焊引起的火災、運輸車輛的安全。(二)控制要點1、支護前應檢查確認掌子面、拱頂、邊幫的安全狀況,清理掉松動的危石,找頂清理危石時,要有專職安全員在旁邊觀察拱頂的壯狀,遇有緊急情況及時通知的關人員及機械撤離。2、作業時檢查作業臺架安放穩定,噴錨操作平臺四周必須按四邊作業要求設置防護欄桿,掛安全網,配置登高扶梯,梯子要穩定地固定在平臺上,不得晃動,梯子上部必須伸出登著點要大于1.0m,不允許攀登桿件上下。3、高壓風、水、輸料管必須經常有專人進行檢查、維護,防止其爆裂傷人。4、檢查是否漏電,如電焊機、噴射機、等用電設備閘刀、線路、漏電保護器、接地要聯接完好,電線無破損、無漏電。臺架上的供電線路要保證不漏電,必須先檢查,后上人。5、乙炔、氧氣的使用、擺放距離和防護要滿足國家的有關規定,防止爆炸。6、臺架上的小型工具要放入工具箱,防止墜落傷人。7、運送材料的車輛嚴禁人料混裝,嚴禁超寬、超載、超高、超速,裝運殘料要捆綁牢固。車輛行駛過程中必須遵行出碴車輸的有關規定。8、必須施工全過程進行監控量測和觀測,如發現支護結構有起皮、開裂、掉塊等現象,應立即對支護結構進行加固補強。四、襯砌(一)、危險源:臺架墜落、墜物、防水板著火、砼輸送管爆管、爆模、漏電、運輸車輛的安全。(二)控制要點1、襯砌臺車、作業臺架必須有專門設計,加工制作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保證臺架的安全穩定,作業平臺上的防護欄桿的高度應大于1.2m。跳板、底板、梯子應安裝牢固并進行防滑處理。工作平臺的任何部位不得有釘子露頭或突出的尖角。腳手板要搭接滿銷,不準有探頭。2、臺架嚴禁超載堆放物品,工作臺上、跳板上和腳手架上嚴禁亂堆亂放,應在臺架上掛牌標明載重量,防止超載堆放物品,防止物品墜落傷人。3、所有明火源必須與防水板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以免引燃防水板。鋼筋焊接設備必須的隔離防護板供電線路必須與防水板保持一定距離。4、所有通過襯砌臺車的供電線路必須有絕緣措施,電焊機、振搗器、輸送泵等用電設備閘刀、線路、漏電保護器、接地要聯接完好,電線無破損、無漏電。臺車、臺架上的供電線路要保證不漏電,必須先檢查,后上人。5、乙炔、氧氣的使用、擺放距離和防護要滿足國家的有關規定,防止爆炸。6、砼輸送泵用前應連接好管路,對管道進行檢查并試壓,作業過程中要隨時注意管路是否松動脫落,并設法躲避,防止爆管傷人。7、運送材料的車輛嚴禁人料混裝,嚴禁超寬、超載、超高、超速,裝運殘料要捆綁牢固。車輛行駛過程中必須遵行出碴車輸的有關規定。8、在襯砌混凝土灌注時,所有支撐必須按設計要求支撐好,兩側灌注速度和混凝土面上升高度要對稱,灌注時隨時檢查支撐的穩定,防止支撐體系或襯砌臺車偏壓造成的爆模。不良地質地段隧道的施工不良地質隧道主要包括:軟弱破碎富水圍巖、巖溶地質、膨脹巖地質、巖爆地質、涌水、瓦斯隧道。(一)危險源:除了具有一般地質地段所具有的危險源以外,還存在坍塌、突泥、突水、巖爆、瓦斯濃度超標、初期支護結構出現大的變形或垮坍。(二)控制原則1、軟弱破碎富水圍巖、巖溶地段:必須根據設計提供的的地質資料,利用各種手段有針對性地開展超前地質預報工作,根地質預報獲取的地質資料制定相應的施工方案。根據實際揭示的地質情況及時修改施工參數。施工方案實施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施工方案落實到位,專業檢查人員必須檢查各道工序的施工質量。2、膨脹巖地段:支護與圍巖應緊貼,嚴格控制圍巖變形。采用嚴防水、少擾動、早封閉的措施。施工期間應有專人監測,當圍巖變形加速時,立即撤走人員。3、在巖爆地段:可在掌子面鉆孔、噴水釋放部分應力,減弱巖爆危害。施工應有專人觀測,發覺巖壁面發生響聲,立即示警撤走人員。發生巖爆應先撤人后撤設備,巖爆地段嚴禁人員停留。4、瓦斯隧道:必須嚴格按照瓦斯隧道的規定施工。5、施工中加強對圍巖和支護體系的監控量測。當發現圍巖和支護體系變形速率異常時,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情況嚴重時應將全部人員撤離危險區域。6、在不良地質地段施工中,必須有應急預案,儲備足夠的搶險、急救物資設備,如準備小導管、管棚長鋼管、雙漿液注漿機、管棚鉆機、型鋼拱架、泥漿泵、水泵等。輔助作業輔助作業主要指供水、供電、供風、通風排煙、排水、道路。(一)危險源:空壓機的壓力罐、風管爆裂、高壓水管爆裂、供電線路和配電設備漏電、水泵漏電、風機漏電、風筒著火、供電線路著火、道路失修、結構超限、交通失控。(二)控制要點1、空壓機壓力罐必須定期標定,高壓風管定期檢查維修確保完好,防止爆裂。2、高壓水管定期檢查維修確保完好,防止爆裂。3、供電線路必須采用“三相五線”制,供電設備和供電線路必須按照設計方案實施。洞內變壓器和配電柜必須放置在設計指定的地點,并采用鐵柵欄封閉,變壓器洞室需做好防水、防潮措施。所有供電設備和線路必須定期檢查維修維護,防止漏電起火。所有用電設備必須采用“一機一閘一漏電保護一接地”,防止漏電起火或漏電傷人。4、供電線路和通風管分側掛設,防止電路起火引起火災。電氣焊作業時必須有隔離防護措施,防止風筒起火。5、排水溝要通暢,防止積水損壞道路,影響交通。反坡施工時,必須有足夠的排水能力。6、道路和軌道必須經常性檢查和維護,確保平順、暢通。7、鉆孔臺架、噴錨臺架、鋪掛臺車、襯砌臺車、壓漿修補臺架等必須留有足夠的凈空以利車輛通行,設置明顯的限界標志,車輛通行時,機具材料及人員不得侵入。8、洞內所有運輸車輛必須遵循統一的運輸規則,接近或通過風門、道岔、較大坡度地段、洞口、橫通道口、施工作業地段以及前面有障礙物時,必須減速鳴笛,必要時有專人指揮。洞內交通嚴禁超車。凡是執行運輸任務的車輛必須車況良好,嚴禁帶故障出車。嚴禁人料混裝。人車要各行其道。所有進出隧道的人員必須走人行道,不準與機械車輛搶道,嚴禁扒車、追車、搭車和與司機攀談嬉鬧。9、行車速度和列車間距應符合下表規定:有軌運輸牽引方式最大行車速度(km/h)列車間距(m)洞外和成洞地段洞內施工地段非機動車輛65>20機動車牽引123>80無軌運輸項目最大行車速度(km/h)作業地段非作業地段成洞地段正常行駛102020會車51010
篇2: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總體控制要點
1施工場地應作出詳細的部署和安置,出碴、進料及材料堆放場地應妥善布置,棄碴場地應設置在不堵塞河流、不污染環境、不毀壞農田的地段。對風、水、電、路等設施作出統一安排,并在進洞前基本完成。
2進洞前應先做好洞口工程,穩定好洞口的邊坡和仰坡,做好天溝、邊溝等排水設施,確保地表水不致危及隧道的施工安全。
3隧道施工的各作業隊、各班組間,應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并將施工、安全等情況記載于交接班的記錄簿內。工地現場值班負責人應認真檢查交接班情況。
4所有進入隧道工地的人員,必須按規定配帶安全防護用品,遵章守紀,聽從指揮。
5遇有不良地質地段施工時,應按照先治水、短開挖、弱爆破、先護頂、強支護、早襯砌的原則穩步前進。如設計文件中指明有不良地質情況時,應進行超前鉆孔,探明情況,采取預防措施。
6水底公路隧道施工必須按照水底公路隧道施工的安全技術規定執行(本安全控制要點只限于山區公路隧道的施工)。
篇3:隧道爆破作業安全要點
(1)監理工程師應明確要求施工單位必須建立洞內爆破統一指揮系統,檢查爆破作業人員是否經過專業培訓并且持有爆破操作合格證。
(2)監理工程師應檢查爆破器材加工房的布置,其位置應設在洞口以外的至少50m遠的安全地點。嚴禁在加工房以外的地點改制和加工爆破器材。長隧道施工必須洞內加工爆破器材時,其加工硐室安全設施的設置應符合國家現行的《爆破安全規程》(GB6722-86)的有關規定。
(3)裝藥前,監理工程師應審查施工單位對爆破工作面附近的支護和炮眼狀況的檢查記錄。如炮眼中的泥漿、石粉末清理,炮眼熱度過高,不得立即裝藥;如遇有照明不足,發現流砂、泥流未經妥善處理,或可能有大量溶洞水涌出時,嚴禁裝藥爆破。
(4)監理工程師應要求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到場巡查爆破作業,爆破人員嚴禁穿著化纖衣物;為防止點炮時發生照明中斷,爆破工應隨身攜帶手電筒,嚴禁用明火照明;嚴禁火種。
(5)進行爆破時,監理工程師應要求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到場監督所有人員撤離現場,安全標志的布置應齊全、醒目,其安全距離為:
1)獨頭巷道不少于200m;
2)相鄰的上下坑道內不少于100m;
3)相鄰的平行道、橫通道及洞間不少于50m;
4)單線上半斷面不少于300m,單線全斷面與雙線上半斷面不少于400m;
5)雙線全斷面開挖進行深孔爆破(孔深3~5m)時,不少于500m;
6)兩工作面接近貫通時,兩端應加強聯系與統一指揮。巖石隧道兩工作面距離接近余留8倍循環進尺時,應停止另一端工作,將人員及機具撤走,并在安全距離處設置警示標志。
(6)洞內每天放炮次數應有明確的規定,裝藥離放炮時間不得過久。
(7)監理工程師應審查起爆技術方案和安全交底記錄:
1)火花起爆時,嚴禁明火點炮,其導火索的長度應保證點完導火索后,人員能撤至安全地點,但不得短于1.2m。一個爆破工一次點燃的根數不宜超過5根。如一人點炮超過5根或多人點炮時,應先燃計時導火線,計時導火索的長度不得超過該次被點導火索中最短導火索的1/3。當計時導火索燃燒完畢,無論導火索點完與否,所有爆破人員必須撤離工作面。
2)采用電雷管爆破時,必須按照國家現行的爆破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進行。電力起爆主線的布置方式應采用臨時敷設方式。接線時應從內到外(即由工作面到起爆站的順序進行)。并應加強洞內電源的管理,防止漏電引爆。裝藥時,可用投光燈、礦燈或風燈照明。在漏水及涌水較大的工作面,應使用帶塑料腳線的電雷管并以塑料導線作連接線。敷設網絡要避免接頭落入水中。起爆主導線宜懸空架設,距各種導電體的間距必須大于1m。
3)隧道附近有高頻發射臺時,應嚴格遵守有關規定,不能采用電起爆;電力起爆必須避免產生雜散電流、感應電流及高壓靜電等不利條件,加強對洞內電器設備和電線的管理,經常進行維修;但也可以使用抗靜電雷管和抗雜散電流雷管起爆。
4)導爆管起爆網絡敷設應注意不使導爆管打結、打折(180°)出現管壁破損、受力拉細管徑、異物入管,否則會導致爆速降低、不穩或產生拒爆。
(8)爆破后必須經過通風排煙。相距15min以后,才準許檢查人員進入工作面,檢查及記錄應包括:有無盲炮及可疑現象;有無殘余炸藥或雷管;頂板兩幫有無松動石塊;支護有無損壞與變形。在妥善處理并確認無誤后,其他工作人員才準進入工作面。
(9)當發現盲炮時,必須由原爆破人員按規定處理;裝炮時應使用木質炮棍裝藥,嚴禁火種。無關人員與機具等均應撤至安全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