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安全監理檢查要點
1、是否規范編制應急預案和設備報警、救援、逃生登設施,是否開展應急培訓和演練并對作業人員進行逃生教育。
2、是否定制超前地質預報實施細則、配備超前地質預報設備和認真實施超前地質預報。
3、是否定制監控量測實施細則、安排專業測量人員和認真實施監控量測。
4、不得擅自變更隧道施工方案、施工工藝,若變更審批手續必須規范、安全防范措施得當。
5、隧道地質情況與設計不符、地質突然變差是否及時提請設計變更。
6、是否嚴格按照工藝標準控制:距掌子面距離Ⅲ級圍巖超過90m,Ⅳ超過50m,Ⅴ級以上圍巖超過40m仰供要及時施作,;距掌子面距離Ⅰ、Ⅱ圍巖超過200m,Ⅲ級圍巖超過120m,Ⅳ級及以上圍巖超過90m二襯要及時施作,;Ⅳ、Ⅴ圍巖初期支護要緊跟掌子面。
7、是否對進出洞施工、不良地質、可能突泥涌水、瓦斯和初支侵限、二襯厚度不足等地段制定專項施工方案并按規定組織審查審批。
8、隧道洞門工程要及時施做,防止洞門邊坡存在安全隱患。
9、火公品存儲、運輸及使用等環節不得存在漏洞。
10、國家規定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專業培訓和考核合格后取得操作證后上崗。
11、臨時設施要避開不良地質處所,要符合防洪、防火、防雷、防風及安全衛生和環境保護要求。
12、開工報告未經審核批準不得擅自開工;施工前要向施工人員交底。
13、專職安全人員到位并按規定履行職責。
14、用電設備實行“一機一閘一漏一箱”。
15、隧道工程施工現場作業環境,通風照明條件符合要求。
16、洞內不得堆放易燃物品。
篇2:某隧道施工安全檢查內容
檢查內容
一標示牌
1.五牌一圖(工程概況牌、管理人員名單及監督電話牌、消防保衛牌、安全生產牌、文明施工牌、施工現場平面圖)設置符合規定
2.各類流程牌、警示牌的制作和安裝應符合要求
二進洞人員登記洞口設專人進行進出洞人員登記
三作業人員進場與作業
1.進人施工現場必須有正式職工帶領
2.作業人員按規定佩敷安全帽、上崗證
3.安全監察人員袖標(牌)應符合規定安質部長每月1次
工程師每周1次
四機械
設備車輛各類車輛應處于完好狀態,在洞口、平交洞口及施工狹窄地段應設置緩行標志安質部長每月3次
工程師每周1次
五施工
設備1.應靠邊停放,遠離爆破點,支護或襯砌作業地段停放設備處應燈光明亮。停放點前后應架設紅色警示燈
2.使用中的機械設備應在醒目位置懸掛機械操作安全規定公示牌和警示牌安質部長每月1次
工程師每周1次
六洞口施工
1.臨時施工便道、線路、供水管路、供風、供水、供電、棍凝土生產等設備與設施
2.端墻施工時應設安全網
3.進洞坡道頂與隧道口之間的安全距離
4.洞口綠化安質和工程部長每月2次
工程師每周1次
七洞內施工
1.洞內道路通暢
2.臺架、工作平臺、欄桿、跳板、梯子應安裝牢固并防滑.作業時應設明顯的限界及緩行、警示、承載等標志并宜派專人防護
3.仰拱襯砌與掌子面的距離s1V級.V級圍巖支護緊跟掌子面
4.進出口相向開挖安全距離處設置警告標志
5.有軌運輸專人維修和養護
6.通風管路應數設平順
7.照明應根據開挖斷面的大小,施工工作面的位置合理分布安質部長每月3次
工程師每周I次
八輔助坑道施工
1.輔助坑道人口的選擇應考慮防洪要求
2.主要設備應設置兩路電源供電
3.井口、井下及卷揚機機房間應有聯絡信號,提升、下放與停留應有明確的色燈或音響等信號規定安質和工程部長每月
2次
工程師每周1次
九臨時用電
1.臨時用電設計經相關部門審核批準,應編制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
2動力和照明線必須分開架設
3.固定電力設備均設安全防護屏障或網柵圍欄,設置明顯的禁止、警告標志
4.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符合規定,必須采用TN-S接零保護系統門料戰到蘭期ft邸級.IN護和“一機尸箱-m-漏”
5.電力作業人員按規定正確穿戴、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6.配電箱內多路配電應有標記,配電箱應有門、有鎖、有防雨措施
7電器設備性能良好,鐵殼開關箱接地
8.洞口夜間施工現場照明設施安質部長每月2次
工程師每周1次
十文明施工
1.現場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做到“三同時”
2.零配件、邊角料和水泥袋、包裝紙箱等及時收集、清理,現場衛生狀況良好。
3.隧道棄昨處理符合規定
4.爆破施工后滅塵措施
5.施工機械設備產生的廢水、廢油及生活污水處理安質部長每月2次
工程師每周1次
篇3:某某隧道施工階段風險評估報告
1、編制依據(1)?業主制定的風險管理方針及策略。(2)?相關的國家和行業標準、規范及規定。(3)?施工圖提供和施工調查積累的隧道基礎資料。(4)?隧道施工圖階段風險評估結果。2、隧道概況**隧道位于**區**鎮港頭村,隧道施工起止里程為:DK519+890~DK521+493,全長1603米。隧道適用于旅客列車行車速度200Km/h,預留進一步提速條件,滿足雙層集裝箱開行的新建電力牽引雙線鐵路隧道。線間距4.6m(即w=0)時隧道內軌頂面以上有效面積為92㎡。隧道加寬(W)從0至40cm。Ⅱ類圍巖1233米,Ⅲ類圍巖100米,Ⅳ類圍巖82米,Ⅴ類圍巖188米。(1)隧道區主要地層地質情況:侏羅系上統南園組第二段熔結凝灰巖貫穿全隧道,其中Ⅱ、Ⅲ、Ⅳ類圍巖為青灰色,弱風化,熔結結構,塊狀構造,節理較發育,巖質較堅硬,巖體較完整,地下水不發育;Ⅴ類圍巖為強風化和全風化,全風化呈砂土狀,強風化層節理很發育,地下水不發育。區域構造上處于閩東火山斷坳帶中段,地勢高峻,多呈尖峰峭嶺,山陡坡急。區域構造主要表現為斷裂構造和裂隙密集帶,**隧道施工全線地質調查未發現地質斷層,但隧道進出口、淺埋、偏壓地段構造破碎帶和節理裂隙比較密集,隧道洞身總體工程地質條件較好。(2)水文地質:?水文地質特征:①地表水:隧道區地表水主要為山間沖溝,大部分為季節性流水,因地形高差較大,沖溝坡度陡,水流湍急,排水通暢,旱季流量小,雨季增大數倍至數十倍。②地下水:隧道區地下水類型有基巖裂隙水和構造裂隙水,受大氣降水補給,向低洼處匯聚。從區內調查情況看,有孔隙水和裂隙水,但流量較小,為0.01~0.05L/s。隧址中段Ⅱ、Ⅲ、Ⅳ類圍巖區裂隙一般不發育,地下水較貧乏。進出口Ⅴ類圍巖段構造破碎、節理裂隙比較密集,地下裂隙水存在較多。隧道涌水量:地下水的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其補給能力受降水強度、降水持續時間、地形及地表節理、裂隙的發育程度控制,隧址區為崇山峻嶺,山坡及沖溝坡度較陡,地表巖石露頭較好,暴雨山洪易漲易退,不利于大氣降水的滲入補給。**隧道地下水主要為構造裂隙水,接受大氣降水及地表水下滲補給,隧道在進出口構造破碎、節理裂隙比較密集地段施工時,裂隙水較豐富。(3)地溫:隧道區址內未見有熱泉點及地溫異常點出露。隧道全長為1603米,地溫增溫梯度按3℃/100m計算,隧道區段內地溫均≤28℃,預測不存在地溫危害。(4)地應力及巖爆:?隧道埋深較大部位里程DK520+410~DK520+990段,巖性為熔結凝灰巖硬質巖石,較堅硬完整、性脆,可能發生弱巖爆,其余地段由于隧道埋深不大,存在構造裂隙,有利于圍巖應力的釋放,發生巖爆的可能姓不大。3、風險評估程序和評估辦法(1)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流程圖(2)風險評估組織機構和人員:項目部成立了安全風險評估小組:組?長:劉大春副組長:黃?華、耿藝波組?員:胡進啟、劉德龍、唐鯤鵬、李?春、石海防、李?瑜、李會賓、靳寶林(3)風險評估對象、目標:評估對象為**隧道,根據設計階段風險評估結果,依據施工地質、資源配置及施工方案進行再評估,提出相應的隧道施工安全措施,著重于施工管理、措施評價和落實。通過風險評估與管理,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與管理體系,切實有效地控制各類風險,將各種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4)風險評估策略和計劃:?風險評估策略①在施工過程中,根據施工揭示的地質情況對安全風險進行動態評估,對中度等級的風險給予監測。若采用原設計方案不能有效減低風險等級達到設計要求的水平,及時上報業主,經業主決策后采取相應措施。②根據施工流程核對表法對其它風險進行識別,結合風險評估結果,按不同的評估目標確定應對措施。③施工中對風險進行跟蹤管理,定期反饋,隨時與業主、設計、監理等相關單位溝通。本著風險評估內容和成果基本滿足指導施工中進行風險控制的要求制訂如下風險評估計劃:①評估小組根據設計階段風險評估結果并結合**隧道的地質條件和不同施工階段擬定風險清單表,指定專人及時跟蹤地質變化情況并結合日常安全檢查結果,對風險清單表內容進行動態調整和完善。調整后的風險清單表應及時發放到評估小組的各成員。②評估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對各類風險進行評估或再評估。對新增風險及時進行風險評估,為風險管理提供依據。③在組長的組織下,評估小組各成員根據以往的施工安全經驗和相關的安全知識進行討論,盡量進行較為全面的安全風險評估,實現順利施工和保障人身安全的生產目標。④結合日常安全檢查和月度安全檢查,將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及時通報各相關部門和作業班組。(5)風險識別和評價辦法?風險識別主要依據隧道施工設計圖中“**隧道風險評估及對策表”和鐵道部頒發的《鐵路隧道風險評估與管理暫行規定》(鐵建設[2007]200號)中的“表4.6.3礦山法施工風險因素核對表”、“表4.6.4洞口段隧道施工風險因素核對表”、“表4.6.7-1~4、”“表4.6.8”等風險因素核對表。?風險評價方法主要依據鐵道部頒發的《鐵路隧道風險評估與管理暫行規定》(鐵建設[2007]200號)中的“4.2鐵路隧道風險分級和接受準則”相關內容。4、風險評估內容**隧道風險清單序號風險事件風險產生的原因險源類別后果備注1變形塌方埋深、圍巖整體性、地質構造、地下水、初支時效和施工質量地質、地形、施工因素可能引發重大安全事故2巖爆埋深、巖性施工因素可能引發重大安全事故3水源污染長時間排放洞內污水施工、地形因素可能引發社會問題和重大經濟損失4炸藥意外爆炸裝藥時帶火種、鉆眼與裝藥平行作業等施工因素可能引發重大安全事故5產生盲炮導爆索、雷管安裝不規范、火工品質量施工因素可能引發重大安全事故6塵、毒、噪聲污染作業不戴防護用具施工因素可能損害人員身體健康7觸電洞內電路安裝、維護或使用不規范或違章施工因素可能引發重大安全事故8洞頂落石清危排險不徹底或初支不及時或方法不當施工因素可能引發重大安全事故**隧道初始風險等級表序號風險因素風險事件概率等級后果等級風險等級1進出口淺埋偏壓,全風化較厚變形塌方42高度2巖爆安全、塌方32高度3隧道進口洞內排水對外度水庫污染水源污染42高度4火工品管理不善意外爆炸24高度5炮工工作能力不夠產生盲炮33高度6作業不戴防護用具塵、毒、噪聲污染51高度7洞內電路安裝、維護或使用不規范或違章觸電33高度8清危排險不徹底或初支不及時或方法不當洞頂落石33高度5、風險對策措施及建議按照評估結果,本隧道大多數風險事件為高度風險,屬于不可接受范圍,需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將風險降低至可接受或可忽略范圍。相關對策見下表,并在施工過程中細化處理措施并認真落實,以期最大程度地降低風險至可接受范疇。**隧道風險對策表序號風險因素風險事件風險等級對策措施1進出口淺埋偏壓,全風化較厚變形塌方高度洞口段大管棚超前支護,監控量測,仰拱緊跟,及時襯砌2巖爆安全、塌方中度施工中超前鉆孔釋放應力3隧道進口洞內排水對外度水庫污染水源污染高度合理設計和修建污水沉淀池、設施配套、有專人管理,及時清淤4火工品管理不善意外爆炸高度嚴肅各項措施,嚴格按爆炸物品安全管理規定執行5炮工工作能力不夠產生盲炮高度加強崗位培訓,確實不能勝任的及時換崗6作業不戴防護用具塵、毒、噪聲污染高度加強教育和平時檢查、直至作業人員能夠按規定使用防護用品7洞內電路安裝、維護或使用不規范或違章觸電高度對專職電工加強崗位培訓和考核,使其勝任本職工作,加強教育和平時檢查規范線路安裝,對用電設備進行規范維修,設三級漏電保護,漏電動作電流和動作時間符合安全技術要求,對洞內安全用電作業進行交底和監督8清危排險不徹底或初支不及時或方法不當洞頂落石高度安全員旁站檢查指導,技術主管對初支施工的技術、質量要求進行詳細交底,并在地質構造和圍巖狀況變換后適時調整支護措施6、殘余風險評估?在及時采取相應的風險對策措施后,隧道的施工風險會相應降低,但不可能完全消除,故在結合初始風險結果和制定對策措施的基礎上,對隧道的殘余風險進行再評估。評估結果見下表:?**隧道殘余風險等級表序號風險因素風險事件概率等級后果等級風險等級1進出口淺埋偏壓,全風化較厚變形塌方32中度2巖爆安全、塌方21低度3隧道進口洞內排水對外度水庫污染水源污染32中度4火工品管理不善意外爆炸14中度5炮工工作能力不夠產生盲炮22中度6作業不戴防護用具塵、毒、噪聲污染31中度7洞內電路安裝、維護或使用不規范或違章觸電23中度8清危排險不徹底或初支不及時或方法不當洞頂落石23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