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軌作業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為了確保現場長軌焊接的作業質量,規范施工工藝,順利的完成焊接施工任務,特編制本焊接規范措施。
一、焊軌作業規范
1、施工作業必須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施工人員在集體作業時要保持安全間距,防止發生人員碰傷、砸傷、撞傷事故。
2、在調整軌位時,要有專人統一指揮,統一號令,作業人員要站立牢固,防止摔傷。
3、翻動鋼軌時,必須使用翻軌器,嚴禁使用撬棍翻軌,施工人員要站在安全地帶。
4、啟動焊接設備時,必須有技術人員指導,技術人員不在場時,其它人員不得私自調試焊接設備。
5、打磨、正火作業時,操作人員必須佩戴護目鏡。拆卸焊機時要帶石棉手套,防止燙傷。
6、乙炔瓶、氧氣瓶的使用、運輸和保管必須嚴格執行氣瓶運輸、儲存使用安全技術規程。乙炔瓶與易燃易爆品的間距不應小于8米;乙炔瓶、氧氣瓶與明火或普通電氣設備的間距不應小于10米;乙炔瓶、氧氣瓶使用時應放在固定氣瓶的支架上,并禁止敲擊、碰撞。乙炔瓶、氧氣瓶間距不應小于5米。
7、焊軌現場施工作業時,不得影響相鄰線路正常行車。存放物品不得侵限。施工人員未經施工負責人允許,禁止到非施工區域。焊軌臺上不得亂放物品,要保持整潔。防止人員摔傷、撞傷。
8、施工結束后要認真清理現場,斷開臨時用電電源;機械、工具、設備和材料碼放在安全地帶;廢棄物、易燃物統一清理干凈裝袋收回,確認安全后方可離開現場。
9、焊軌車行進時應在工班長的統一指揮下進行,并做好防溜措施。
10、在焊軌作業時嚴禁任何人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進入操作室。
11、軌端處理。開裂、掉塊、壓塌等傷損軌頭必須切除;清潔鋼軌,必須除銹、去油,軌端面應為色澤均勻的銀灰色;軌端必須平整、垂直、無偏斜,用直角尺測量,垂直和水平偏斜度不得大于1mm;低溫(0℃以下)焊接時,必須對軌端1m范圍內進行預熱處理。
12、受冷空氣氣候影響,如有風、雪等現象必須要有擋風和保溫設施遮擋,必須做好保溫措施。
二、質量保證措施
1、鋼軌焊接前對焊縫兩端各1m范圍進行預熱,低溫情況下,正火后必須對焊接接頭進行保溫,以免焊頭因冷卻過快而淬火。并對焊接過程中的每一道工序質量實行自檢。
2、在無縫線路應力放散鎖定施工過程中,各工序施工人員按照技術交底要求和施工規范、技術標準,嚴把質量關。
篇2:高低溫作業之防護措施
1.高溫
高溫作業的防護措施主要是根據各地區對限制高溫作業級別的規定(例如建設項目宜消除11、N級高溫作業)所采取的措施。
(1)盡可能實現自動化和遠距離操作等隔熱操作方式,設置熱源隔熱屏蔽(熱源隔熱保溫層、水幕、隔熱操作室(間)、各類隔熱屏蔽裝置)。
(2)通過合理組織自然通風氣流,設置全面、局部送風裝置或空調降低工作環境的溫度。
(3)依據《高溫作業允許持續接觸熱時間限值》GB935-1989的規定,限制持續接觸熱時間。
(4)使用隔熱服等個人防護用品,供應清涼飲料。
解決高溫作業危害的根本出路在于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防署降溫措施,主要是隔熱、通風和個體防護。
2.低溫
低溫作業、冷水作業的防護措施有:
(1)實現自動化、機械化作業,避免或減少低溫作業和冷水作業。控制低溫作業、冷水作業時間。
(2)穿戴防寒服(手套、鞋)等個人防護用品。
(3)設置采暖操作室、休息室、待工室等。
(4)冷庫等低溫封閉場所,應設置通信、報警裝置,防止誤將人員關鎖。
篇3:白礦油物質安全管理措施作業辦法
1.0目的為了白礦油的安全管理,滿足ISO14001要求而制定本辦法。2.0范圍適用于本廠所需白礦油的各部門。3.0制造商或供應方資料供應方名稱澤豐供應方地址供應方通訊李衛4.0材料的識別、物理及化學性質物品名及型號化學結構式外觀熔點閃火點沸點比重折光率白礦油——無色透明液體-16.4℃63.9℃155.65℃0.9478±0.0051.45075.0危險性可燃性穩定性、反應性自我反應性、爆炸性氧化性其它含有可燃性物質安定——————6.0有害性刺激性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其它有LD50:5045mg/kg——會使眼睛、鼻、喉等粘膜受刺激,而引起頭痛7.0防止暴露措施管理濃度容許濃度設備對策醇系濃度400PPMTLV-TVVM400PPM局部加強排氣設備8.0操作、保管注意事項8.1操作8.1.1作業后務必把手洗干凈。8.1.2作業時個人防護措施。防護具呼吸用保護具:空氣中濃度較高時,應該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保護眼鏡:保護眼鏡保護手套:橡膠制品保護衣:不滲透性圍裙及不滲透性工作服其他工作現場嚴禁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畢,淋浴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8.2保管
8.2.1請保管于冷暗處(20℃以下)。
8.2.2存放在安全通風的地方,經常保持桶蓋緊閉。
8.2.3避免長期不斷的吸入蒸氣。
9.0急救措施
9.1進入眼睛時:使用流水至少沖洗15分鐘以上,再送至醫院接受治療。
9.2沾染皮膚時:用含有乙醇的紗布擦拭,再用肥皂水清洗。
9.3吸入體內時:吸入本制品,立刻接受醫生的診治。
9.4吞進體內時:立即在醫生的指示下采取相應措施,再接受醫生診治。
10.0火災時的措施
10.1滅火方法:使用粉沫、二氧化碳、乾燥砂等滅火。
10.2滅火劑:粉沫、二氧化碳、泡沫、乾燥砂。
11.0泄漏時的措施
11.1應遠離煙火,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
11.2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等限制性空間。
11.3用抹布等擦拭,擦拭后廢棄物按12.1處理。
12.0廢物處理
12.1依據《廢棄物管理程序》進行處理。
13.0運送注意事項
13.1用鐵桶包裝,參照操作及保管上應注意事項,依據中毒預防規則運送。
14.0參考文件
14.1《化學品管理程序》(KDJ-EM-P-MD-07-B/0)
14.2《廢棄物管理程序》(KDJ-EM-P-MD-05-B/0)
14.3《應急準備和響應管制程序》(KDJ-EM-P-MD-09-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