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現場應急急救措施
1.火災
1.1現場人員發現火情后,立即使用滅火器材進行初期火災的撲救,同時向施工項目負責人匯報情況。
1.2施工項目負責人立即赴現場組織滅火,并轉移易燃易爆品及貴重物資,同時向相關部門進行匯報。
1.3在相關部門的統一指揮下,實施滅火搶險。
1.4若火勢無法控制,由施工項目負責人組織施工人員有序撤離,將受傷人員轉移到安全場所,進行緊急搶救,同時撥打“120”急救。
2.觸電
2.1脫離電源
發現有人觸電時,應立即斷開電源開關或拔出插頭,若一時無法找到并斷開電源開關時,可用絕緣物(如干燥的木棒、竹竿、手套)將電線移開,使觸電者脫離電源。必要時可用絕緣工具切斷電源。如果觸電者在高處,要采取防摔措施,防止觸電者脫離電源后摔傷。
2.2緊急救護
根據觸電者的情況,進行簡單的診斷,并分別處理:
(1)病人神志清醒,但感乏力、頭昏、心悸、出冷汗,甚至有惡心或嘔吐。此類病人應使其就地安靜休息,減輕心臟負擔,加快恢復。
(2)病人呼吸、心跳尚存在,但神志昏迷。此時,應將病人仰臥,周圍空氣要流通,并注意保暖;除了要嚴密觀察外,還要做好人工呼吸和心臟擠壓的準備工作。
(3)如經檢查發現,病人處于“假死”狀態,如呼吸停止,應用口對口的人工呼吸法來維持氣體交換;如心臟停止跳動,應用體外人工心臟擠壓法來維持血液循環。
(4)口對口人工呼吸法:病人仰臥、松開衣物--清理病人口腔阻塞物--病人鼻孔朝天、頭后仰--貼嘴吹氣--放開嘴鼻好換氣,如此反復進行,每分鐘吹氣12次,即每5秒鐘吹氣一次。
(5)體外心臟擠壓法:病人仰臥硬板上--搶救者中指(手掌)對病人凹膛--掌根用力向下壓--慢慢向下--突然放開,連續操作每分鐘進行60次,即每秒一次。
2.3、向施工項目負責人匯報情況,由施工項目負責人撥打“120”急救,同時向相關部門進行匯報,請求幫助。
3.人員傷害
3.1發現人員傷害,立即匯報施工項目負責人。
3.2施工項目負責人將情況匯報相關部門,請求幫助,獲取必要的應急醫療用品。
3.3實施現場急救,同時撥打“120”急救。
3.4開放性創傷的處理
(1)對傷口進行清洗消毒,可用生理鹽水和酒精棉球,將傷口和周圍皮膚上粘染的泥砂、污物等清理干凈,并用干凈的紗布吸收水分及滲血,再用酒精等藥物進行初步消毒。在沒有消毒條件的情況下,可用清潔水沖洗傷口,最好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然后用干凈的布或敷料吸干傷口。
(2)止血,對于出血不止的傷口,能否做到及時有效地止血,對傷員的生命安危影響極大。在現場處理時,應根據出血類型和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直接壓迫--將手掌通過敷料直接加壓在身體表面的開放性傷口的整個區域;抬高肢體--對于手、臂、腿部嚴重出血的開放性傷口,都應抬高,使受傷肢體高于心臟水平線;壓迫供血動脈--手臂和腿部傷口的嚴重出血,如果應用直接壓迫和抬高肢體仍不能止血,就需要采用壓迫點止血技術;包扎--使用繃帶、毛巾、布塊等材料壓迫止血,保護傷口,減輕疼痛。
(3)燒傷的急救應先去除燒傷源,將傷員盡快轉移到空氣流通的地方,用較干凈的衣服把傷面包裹起來,防止再次污染;在現場,除了化學燒傷可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外,對創面一般不做處理,盡量不弄破水泡,保護表皮。
3.5閉合性創傷的處理
(1)較輕的閉合性創傷,如局部挫傷、皮下出血,可在受傷部位進行冷敷,以防止組織繼續腫脹,減少皮下出血。
(2)如發現人員從高處墜落或摔傷等意外時,要仔細檢查其頭部、頸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和脊椎,看看是否有腫脹、青紫、局部壓疼、骨摩擦聲等其他內部損傷,假如出現上述情況,不能對患者隨意搬動,需按照正確的搬運方法進行搬運,否則,可能造成患者神經、血管損傷并加重病情。
現場常用的搬運方法有:擔架搬運法--用擔架搬運時,要使傷員頭部向后,以便后面抬擔架的人可隨時觀察其變化;單人徒手搬運法--輕傷者可挾著走,重傷者可讓其伏在急救者背上,雙手繞頸交叉下垂,急救者用雙手自傷員大腿下抱住傷員大腿。
(3)如懷疑有內傷,應盡早使傷員得到醫療處理;運送傷員時要采取臥位,小心搬運,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防止休克。
(4)運送過程中如突然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時,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體外心臟擠壓法等急救措施。
篇2: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調查處理條例
第1條鐵路機車車輛在運行過程中與行人、機動車、非機動車、牲畜及其他障礙物相撞,或者鐵路機車車輛發生沖突、脫軌、火災、爆炸等影響鐵路正常行車的鐵路交通事故(以下簡稱事故)的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適用本條例。
第2條鐵路運輸企業和其他有關單位、個人應當遵守鐵路運輸安全管理的各項規定,防止和避免事故的發生。事故發生后,鐵路運輸企業和其他有關單位應當及時、準確地報告事故情況,積極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盡快恢復鐵路正常行車。
第3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擾、阻礙事故應急救援、鐵路線路開通、列車運行和事故調查處理。
第4條根據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列車脫軌輛數、中斷鐵路行車時間等情形,事故等級分為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第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事故:
(一)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
(二)繁忙干線客運列車脫軌18輛以上并中斷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
(三)繁忙干線貨運列車脫軌60輛以上并中斷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
第5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事故:
(一)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
(二)客運列車脫軌18輛以上的;
(三)貨運列車脫軌60輛以上的;
(四)客運列車脫軌2輛以上18輛以下,并中斷繁忙干線鐵路行車24小時以上或者中斷其他線路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
(五)貨運列車脫軌6輛以上60輛以下,并中斷繁忙干線鐵路行車24小時以上或者中斷其他線路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
第6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事故:
(一)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
(二)客運列車脫軌2輛以上18輛以下的;
(三)貨運列車脫軌6輛以上60輛以下的;
(四)中斷繁忙干線鐵路行車6小時以上的;
(五)中斷其他線路鐵路行車10小時以上的。
第7條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為一般事故。除前款規定外,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可以對一般事故的其他情形作出補充規定。
第8條本章所稱的“以上”包括本數,所稱的“以下”不包括本數。
第9條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的鐵路運輸企業工作人員或者其他人員應當立即報告鄰近鐵路車站、列車調度員或者公安機關。有關單位和人員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將事故情況報告事故發生地鐵路管理機構。
第10條鐵路管理機構接到事故報告,應當盡快核實有關情況,并立即報告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對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應當立即報告國務院并通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發生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或者有人員傷亡的一般事故,鐵路管理機構還應當通報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
第11條事故報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區間(線名、公里、米)、事故相關單位和人員;
(二)發生事故的列車種類、車次、部位、計長、機車型號、牽引輛數、噸數;
(三)承運旅客人數或者貨物品名、裝載情況;
(四)人員傷亡情況,機車車輛、線路設施、道路車輛的損壞情況,對鐵路行車的影響情況;
(五)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斷;
(六)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
(七)具體救援請求。
第12條事故發生后,列車司機或者運轉車長應當立即停車,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對無法處置的,應當立即報告鄰近鐵路車站、列車調度員進行處置。為保障鐵路旅客安全或者因特殊運輸需要不宜停車的,可以不停車;但是,列車司機或者運轉車長應當立即將事故情況報告鄰近鐵路車站、列車調度員,接到報告的鄰近鐵路車站、列車調度員應當立即進行處置。
第13條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妥善保護事故現場以及相關證據,并在事故調查組成立后將相關證據移交事故調查組。因事故救援、盡快恢復鐵路正常行車需要改變事故現場的,應當做出標記、繪制現場示意圖、制作現場視聽資料,并做出書面記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事故現場,不得偽造、隱匿或者毀滅相關證據。
第14條事故責任單位和有關人員應當認真吸取事故教訓,落實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發生。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鐵路管理機構以及其他有關行政機關應當對事故責任單位和有關人員落實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15條事故造成人身傷亡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是人身傷亡是不可抗力或者受害人自身原因造成的,鐵路運輸企業不承擔賠償責任。違章通過平交道口或者人行過道,或者在鐵路線路上行走、坐臥造成的人身傷亡,屬于受害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人身傷亡。
第16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鐵路運輸企業及其職工不立即組織救援,或者遲報、漏報、瞞報、謊報事故的,對單位,由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或者鐵路管理機構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由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或者鐵路管理機構處4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篇3:事故應急救援演練制度
第一條為加強對各救援隊伍的培訓,進一步提高員工在突發性重大事故面前的應變能力,特制定本應急救援預案演練制度。
第二條演練的主要內容:
1、事故報告與接報。包括第一時間的事故現場人員或事故發現人員的報告;事故單位接報響應;事故單位向當地政府及其應急保障系統報告,請求外圍應急救援支援及其接報響應。
2、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的現場應急搶險或避險。
3、事故應急調度指揮部指揮與搶險。包括指揮部人員迅速趕赴現場預定位置指揮搶險工作;通知各有關應急機構進入應急狀態;指揮調動應急救援隊伍開展搶險、排險、疏散、警戒、救護等相關工作。
4、調用物資。包括應急搶險車輛、裝備、通訊器材、醫療器材、藥品和個人防護用品等。
5、演練總結和預案補充。根據演練考核標準,對演練情況進行總結,補充完善預案。
第三條救援指揮部和救援隊伍應本著專業對口、便于領導、便于集結和開展救援的原則進行組織,每年都要根椐人員變化情況進行組織調整,確保救援組織的落實。
第四條每年組織進行一次化學事故應急救援演習,具體時間由生產部指定。